在我國古詩詞中,有各種藝術(shù)手法,其中有一種前后看似矛盾,甚至違背常理的描寫,作者運用這種手法,表達情感會更深刻透徹,可以揭露當時社會的黑暗,同情人民的遭遇,表達建功立業(yè)的抱負,抒發(fā)壯志難酬的感慨,刻畫閨中少婦的愁思等等。
古詩詞矛盾語句藝術(shù)效果在我國浩如煙海的古詩詞當中,作者在作品中運用各種藝術(shù)手法,諸如象征、對比、托物寓意等,其中有一種前后看似矛盾,甚至違背常理的描寫,通過這種手法,能更好地提高語句的表現(xiàn)力,表達情感會更深刻。
一、揭露社會黑暗,同情人民遭遇
唐代偉大的現(xiàn)實主義詩人白居易詩《賣炭翁》中成功地刻畫了一位“滿面塵灰煙火色,兩鬢蒼蒼十指黑”的老翁形象,他靠燒炭賣炭為生,詩中“可憐身上衣正單,心憂炭賤愿天寒”是對這位老翁在“南山中”燒出一車炭,準備上集市去賣時的心理描寫,他身上衣著單薄,凍得瑟瑟發(fā)抖,饑寒交迫。但他不愿天晴,只盼天氣更加寒冷,為什么呢?“心憂炭賤愿天寒”,原來他在擔憂炭價,只有天氣奇寒,一車炭才能賣到一個好價錢,他也就能買到“身上衣裳口中食”了。作者通過對賣炭翁這種前后矛盾的心理描寫,深刻揭露了當時社會的黑暗,揭示了人民悲慘的生活,從而表達了作者對勞動人民遭遇的深切同情。在白居易的另一首詩歌《觀刈麥》中也有同樣寫作手法的運用,“足蒸暑土氣,背灼炎天光。力盡不知熱,但惜夏日長”。在驕陽似火的盛夏,農(nóng)民踏著燙腳的土地,背上忍受著炎陽的烘烤,汗流浹背,他們在干什么呢?原來他們正在“虎口奪糧”。真“不知熱”嗎?否也。明知酷熱難耐,卻又“但惜夏日長”,農(nóng)民只想著能盡快割完小麥,詩人通過這種違背人之常情的寫法,更突出農(nóng)民夏收的繁忙,心情的焦急,結(jié)合后文“復(fù)有貧婦人,抱子在其旁。右手秉遺穗,左臂懸敝筐”的令人心酸的場景描寫,詩歌真實地反映了人民生活的苦難與沉重。
二、建功立業(yè)又思鄉(xiāng)懷人
宋代文學家范仲淹詞《漁家傲》上片寫景,下片抒發(fā)身處邊塞的征人復(fù)雜的感情,詞下片“濁酒一杯家萬里”中“一杯”和“萬里”在數(shù)字上形成懸殊的對比,一杯濁酒消不了濃重的鄉(xiāng)愁,鄉(xiāng)愁為何如此濃重?皆因“燕然未勒歸無計”而產(chǎn)生,這句意思是說戰(zhàn)爭沒有取得勝利,還鄉(xiāng)之計便無從談起,而要取得勝利,凱旋而歸又談何容易?戰(zhàn)爭曠日持久,將士離鄉(xiāng)背井,戍守邊塞,凄苦孤獨,這又怎能不產(chǎn)生思鄉(xiāng)之情呢?愛國激情,濃重相思,兼而有之,構(gòu)成了詞人與守邊將士復(fù)雜而又矛盾的情感。
三、曠達的心胸與熱愛生活
宋代豪放派詞人蘇軾詞作《水調(diào)歌頭·明月幾時有》通篇詠月,上片借月抒寫志趣,“我欲乘風歸去”寫出了詞人想乘風飛向月宮的愿望,這種脫離人世的念頭,不是突發(fā)奇想,而是他對宇宙奧秘的探索,更重要的是他對現(xiàn)實的不滿。人世間的煩惱,不如意使他產(chǎn)生到瓊樓玉宇中去過逍遙自在的生活的念頭,這也是蘇軾道家思想的反映,然而這畢竟是一種愿望,詞人并未“乘風歸去”,而是靜心思考?!坝挚汁倶怯裼?,高處不勝寒”,月宮雖幽靜,但卻清寒,并非理想去處,美中仍有不足,這堅定了詞人留在人間的決心,于是“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間”。中秋月夜,月光如水,詞人翩翩起舞,心情愉快,還是人間好??!上片寫出詞人既留戀人世又向往月宮的矛盾心情,但這種心情的矛盾更深刻地說明詞人留戀人世,熱愛生活,積極用世的思想。
四、壯志難酬的感慨
同是北宋豪放派詞人的辛棄疾,詞作《破陣子·為陳同甫賦壯詞以寄之》全詞十句,前九句全是夢境,意境雄奇:有緊張有序的軍營生活,也有驚心動魄的戰(zhàn)斗場面,更有建功立業(yè)的凌云壯志。在這里我們看到一位意氣奮發(fā)、豪情萬丈,在戰(zhàn)場上縱橫馳騁、英勇殺敵的將軍形象?!傲藚s君王天下事,贏得生前身后名”,表達了詞人盼望收復(fù)中原、建功立業(yè)的強烈愿望,但在當時統(tǒng)治階級腐敗無能,茍安賣國的壓制下,這只能是一種美好的愿望而已?!翱蓱z白發(fā)生”一句收束全文,全詞內(nèi)容由夢境回到現(xiàn)實,感情一落千丈,是詞人一種沉痛的慨嘆。正如陸游詞《訴衷情·當年萬里覓封侯》中“此生誰料?心在天山,身老滄州”一樣,縱有凌云壯志,無奈“烈士暮年”“英雄無用武之地”。這種理想與現(xiàn)實的矛盾,深刻反映了詞人壯志難酬的悲憤。
五、閨中少婦的愁思
唐代偉大的浪漫主義詩人李白寫的五言古體詩《春思》,“燕草如碧絲,秦桑低綠枝。當君懷歸日,是妾斷腸時。春風不相識,何事入羅幃”。開篇描寫燕、秦兩地春天的景物,這是以“興”開頭,由眼前景物入手引出后文內(nèi)容,“當君懷歸日,是妾斷腸時”承前兩句而來,當春風姍姍來遲地吹到燕地之際,丈夫終于做起了回歸的打算,妻子雖然知道心上人將要回來,她非但不感到寬慰和欣喜,反而覺得傷心欲絕,肝腸寸斷。這種反應(yīng)實是出人意料之外,這“斷腸”之感究竟因何而來?原來盡管丈夫歸心似箭,且已即將起程,癡情的妻子卻早已朝思暮想,盼望著他回來,但她轉(zhuǎn)而一想,丈夫長年守邊在外,自己獨守春閨,又覺得滿腔委屈,所以思婦這時的斷腸,是一種飽含相思之苦的等待、盼望、埋怨和表白。思婦在得到丈夫回家的消息之后,理應(yīng)欣喜才對,而竟“斷腸”,這種似乎違背常理的寫法,恰恰表達了她對丈夫的思之切、愛之深。
正如白居易提出“文章合為時而著,歌詩合為事而作”,在古詩詞中,歸根結(jié)底,這種前后看似矛盾的語句描寫,都與作者當時所處的社會環(huán)境、時代背景、個人遭遇等密切相關(guān),運用這種反彈琵琶的藝術(shù)手法,非但不矛盾,反而能將某種情感抒寫得淋漓盡致,更有一種奇妙無窮的藝術(shù)效果。
(上接第137頁)這樣會使人們認為生活總是美好的。
作為職業(yè)學校的班主任在工作上更需講究方法,講究策略,如果我們能抓住班級管理的規(guī)律,找準班級管理的切入點,工作起來就會事半功倍。我們的教育事業(yè)是創(chuàng)新教育,因而將“情感管理”與“以人為本”的管理模式引入班級管理中,對形成有特色班級起著十分重要的作用。
參考文獻:
\[1\]張金平.班級管理中批評教育的實施策略與反思\[J\].新課程·教師,2011,(4).
\[2\]雷琳.讓忠言不再逆耳——教師批評方法淺探\[J\].新課程,2011,(2).
\[3\]萬瑋.班主作兵法3——震撼教育36計.教育科學出版社,2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