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統(tǒng)的生活管理忽視了管理對象的主體地位,僅僅是在制度的制定、嚴格紀律的約束上下功夫。新時代的生活管理,應“以人為本”,使生活管理的內容、形式、手段與時俱進。作為生活教師,首先要把握聾生不同于健聽人及聾生個體間不同得心理特點,以愛育人,以情育情,尊重聾生,以理服人,公正教管,教管結合,進行合理化、科學化的生活管理。
以人為本生活管理聾生隨著社會的進步與時代的發(fā)展,信息化社會使得各種傳播媒介大大增加,聾生由于雙耳失聰,外界的刺激僅能引起他們的視覺感應,單一的獲取信息渠道必然導致片面的思維判斷,在這一大的環(huán)境下,如何使我們的生活管理為聾生的終生幸福奠定健康的思想基礎,已成為一個迫在眉睫的問題。
以人為本,就是要以愛為基礎,重視聾生主體地位,深刻把握聾生心理,找準切入點,對聾生進行科學化、合理化的生活管理。
一、以人為本,深刻把握聾生心理特點,做好科學生活管理的基礎工作
在對聾生的生活管理中,要做到以人為本,必須深刻把握聾生的心理特點,做好科學生活管理的基礎工作,基礎工作做好了,管理起來才會有的放矢、得心應手、管理到位。殘疾學生由于生理上的缺陷以及心理發(fā)展上的諸多不利條件的影響,與外界的交流渠道變的狹窄不暢通;他們與普通學校的學生在心理上存在著差異,明顯表現(xiàn)出抑郁、冷漠、自卑、孤傲、偏執(zhí)等的心理障礙。作為生活管理老師,對這些心理障礙必須了然于胸。
(一)極大的自卑所致的強烈自尊
聽力殘疾的學生有耳無法聽、有口不能言,在健聽人面前時常會有自卑感產生,從而導致內心的痛苦、焦慮,甚至會對健聽人心存敵意。聾生認知的片面和模糊致使思維的偏差與行為的偏激,加之“自尊”的驅使常常使他們以己之長較他人之短,比較中則顯得自己越來越優(yōu)秀,而他人越來越不如己,特別是在健聽人面前,聾生總會吹毛求疵地夸大健聽人的缺點,從而滿足自己的自尊心。
(二)多疑
聾生缺少聽力和語言,不能全面地、深刻地認識周圍的環(huán)境,又源于敏感心理,往往對外界的人、事、物產生懷疑。如兩個在交談的同學無意間看了一下走過來的另一位聾生,走來的聾生則會在沒看清兩人手語的情況下心疑同學在談論自己,心生郁結。新的社會環(huán)境必有新的社會問題,現(xiàn)實生活中層出不窮的假冒偽劣、廣告時時沖擊著聾生的視感和思維,潛移默化地影響著他們的心理,使其多疑性更加根深蒂固。
(三)對老師極大的信任感
首先,大部分的聾生在年齡很小時便被送進聾校進行學習,并且大部分留校寄宿,與老師吃、住在一起,許多聾校編班后一般情況下不再調班、換老師,這就為師生長期交往打下了基礎。其次,聾生由于語言障礙,交往環(huán)境狹窄,幾乎僅限于父母、親友、老師之間,而絕大部分聾生的父母、親友都不會手語,導致了情感交流不暢,相較之下,老師與聾生間靈活自如的手語便為師生關系的融洽提供了可能。再次,聾生由于認知視覺化、單一化,知識的獲得大部分來自老師的講解,無形中老師便成了他們了解周圍事物和外在世界的最可信賴的人。聾生對老師極大的信任感是生活管理順利進行的重要保證。
二、以人為本,因勢利導,進行科學生活管理
傳統(tǒng)的生活管理僅僅是規(guī)章制度的制定、嚴格紀律的約束等顯性硬件,新時代的生活管理要在隱性軟件上下功夫,應滲透科學性與藝術性,做到以人為本的科學生活管理。
(一)生活管理中,以愛育人
教師的愛是打開聾生心理大門的鑰匙,是聾生產生積極情感體驗的重要源泉。
師愛不是一味地憐愛同情,聾生由于感知單一而造成了思維的簡單,教師長期的同情心將使他們產生極大的依賴性,還有可能助長聾生的自私心理。師愛不是溺愛,事事都為聾生代勞,這樣使聾生失去鍛煉和提高的機會。師愛也不是放松對聾生的嚴格要求,無原則的牽就、偏袒,任其放任、自由。愛之深,教之嚴,嚴格要求本身就是對學生最大的愛。
(二)生活管理中,以情育情
聾生對老師信任,并不代表他們就會溫順地接受和服從老師的教育和管理,聾生對老師的信任感只能說為良好師生關系的培養(yǎng)打下了基礎。以情育情,即以老師對聾生的情感來感染、感化、培養(yǎng)聾生對老師的感情。溝通從“心”開始,“情”則是打開心扉的鑰匙,溝通心靈的紐帶。生活管理教師應當想聾生之所想,急聾生之所急,通過積極的情感交流,縮短與聾生之間的距離。
(三)生活管理中,以理服人
聾生由于思維的片面性、判斷的主觀性,難免會出現(xiàn)不明是非、不辨真?zhèn)蔚那闆r,特別對自己的行為,很多情況僅僅依賴自我的、片面的喜好,有時做錯事也不明白錯在哪里。想讓聾生“達理”首先要讓聾生“知理”。在這種情況下,老師不厭其煩地講解、說教、點撥,就能讓聾生慢慢知理、漸漸達理,聾生只有知理、達理后才能改正缺點,服從教、管。
(四)生活管理中,尊重聾生
針對聾生“假自尊,真自卑”的心理,生活管理必須要求教師尊重聾生。只有尊重聾生,才能有的放矢地進行科學管理。
尊重聾生首先應從實際出發(fā),認識聾生個體特征,正視聾生個體之間的差異。有的聾生易沖動,有的聾生好表現(xiàn),有的聾生則內向安靜。要針對聾生表現(xiàn)出的不同性格特點,采取不同的教管措施。
(五)生活管理中,公正教管
作為一個生活管理工作者不該以個人的好惡來評價學生,要對學生獎罰分明、一視同仁,公正教管。如在開展“凈化校園”的活動中,飯后撿垃圾者不能撿多撿少一樣加分,要視其撿垃圾的多少適當加分。
(六)生活管理中,教管結合
教與管是不可分割的兩部分,管理應始終貫穿教育性,才能達到學校育人的目的。作為生活管理者,除按學校制定的規(guī)章制度進行減分管理以外,更重要的是透過這個現(xiàn)象對聾生進行理性分析。在分析到位的基礎上,對學生進行全方位的教育,在教育中培養(yǎng)聾生的愛心、合作精神、自控力等,教會他們與人相處,成功的教育將使管理工作輕松自如。
(七)生活管理中,應時而教,適時而管
為使聾生能夠在畢業(yè)后及早適應社會,我們特殊工作者應該適應社會需要,讓生活管理的內容、形式、手段及時跟上社會發(fā)展,在勞動、生活、學習中加強聾生的耐挫教育、法制教育,努力培養(yǎng)聾生的集體意識、合作意識、競爭意識,鍛煉其心理承受力,教育改正聾生追求時尚、尋求刺激、及時享樂的思想和行為,教會聾生在自我認識、自我完善中發(fā)展,使生活管理與社會同步,培養(yǎng)出社會所需要的一代人。
聾校生活管理工作是一項長期的、艱巨的任務。每個聾校生活管理者只要把握時代脈搏,對聾生注入深厚的感情,充分尊重聾生的主體地位和個性發(fā)展,以人為本,積極了解聾生心理發(fā)展特點,探索生活管理工作的規(guī)律,開創(chuàng)聾校生活管理新的途徑和方法,定能真正地育殘成才。
參考文獻:
\[1\]鄭日昌.中學生心理衛(wèi)生.山東教育出版社.
\[2\]張丁.聾生的多疑性及其誘導\[J\].現(xiàn)代特殊教育,2003,(4):32-36.
\[3\]黃竹詩.試論聾校教育的班主任工作\[J\].現(xiàn)代特殊教育,1993,(4):13-14.
\[4\]張景華.強化現(xiàn)代意識注重能力培養(yǎng)——談新時期特校學生的“現(xiàn)代意識”教育\[J\].現(xiàn)代特殊教育,2001,(1):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