雙秀公園內,幽靜陌陌間,在綠樹、小橋、流水的掩映下,馬子愷藝術館靜靜地佇立其中。在這座以馬子愷書畫藝術作品經營為主的藝術會館中,陶瓷、紫砂、書畫作品隨處可見,看似隨意實則頗有韻味地擺放著。海右此亭古,濟南名士多。山東籍書畫名家近年在藝壇頗有影響,馬子愷即是其中的佼佼者。
馬子愷生長在歷史名城濟南的第一名勝——趵突泉邊。在那里,來自前輩鄉(xiāng)賢的悉心教誨自幼耳濡目染,更有歷代留傳的眾多古跡名刻相佐文思。在這濃郁的人文環(huán)境熏陶下,他年未弱冠即已名揚藝林,以書印稱著兼擅詩畫鑒賞,為日后的進一步成功奠定了堅實的基礎。如今年逾不惑的馬子愷依然秉持“讀萬卷書,行萬里路”的古訓,在各地尋師訪友、寫生采風、考辨研學,齊魯人那種正氣和儒雅的寶貴精神,充分地體現(xiàn)在他的身上。飽沃詩書的他已成為文化藝術領域里一道亮麗的風景。
道尚厚,容乃大。馬子愷為人情真,為藝意切,春風化雨,和煦淡然;其藝品亦臻此妙,溫柔敦厚,有謙謙君子之風,聲不張而風神備。在他看來,做人和為藝同理一道,必須以德為本。同時,馬子愷亦是一位有著強烈社會責任感的藝術家,在東南亞海嘯、汶川大地震等等重大災害事件中都曾獻出自己的一片愛心,并積極號召身邊的朋友參與賑災救助。10月18日,馬子愷受邀出席中國運動員教育基金主辦的“2013體育明星慈善夜”。他所捐出的近期精心創(chuàng)作的書法篆刻作品《日進無疆》,被愛心人士以40萬元人民幣高價競得。據(jù)悉,他已連續(xù)三年參加中國運動員教育基金慈善晚會,每年都精心創(chuàng)作捐獻作品。
中國的傳統(tǒng)繪畫講究書法、繪畫和篆刻三者有機結合,早在元代,趙孟頫、王冕等大書畫家就親自操刀就石篆刻,將印章充分運用到書畫作品中。在當代中國藝壇,詩書畫印皆擅者當屬青年藝術家馬子愷。其藝術造詣到底有多高?那就請當代中國藝壇上的名家們來做出評判吧。
子愷弟印跡,熔甲骨秦漢文字為一爐,創(chuàng)出個人風格,又不失篆書法度……無論章法布局、刀法均達到大家手筆,與南北印人相抗衡,當之無愧。
可以說,子愷在當代篆刻家中首執(zhí)牛耳,他現(xiàn)在在篆刻方面、書法方面、繪畫方面,由青年過渡到中年、老年,還有一段時間,在這段時間里,他借鑒古人、借鑒前輩,融會貫通,追求必定還要高。我對他非常有希望,終久他非有成就不可……
——當代書畫大家 許麟廬
子愷從事藝術創(chuàng)作研究二十年,深深領會了其中的道理。他在勤于筆耕的同時,能更加重視理論與實踐的同修、藝品與人格的升華、傳統(tǒng)與現(xiàn)代的結合,體悟古人佳作的高妙之處。子愷作品可貴之處在于意境不僅高古,而且清氣暢和,在銳意創(chuàng)新的同時又沒有落入時俗套路,揮灑自如的筆跡之間展現(xiàn)出一派生機。這種寓動于靜的藝術觀點,十分符合東方的傳統(tǒng)藝術精神,這在當今十分難得。
——文化部原副部長、故宮博物院原院長 鄭欣淼
歷朝歷代都有大的書法家出現(xiàn),我們希望這個時代中間也出現(xiàn)大的書法家,真正的大書家。
但書法家的要求跟別的家不一樣,我對書家的看法是,第一要字寫得好,這個好是要前無古人的好,古人的好都不能有,你跟古人寫的一樣好也不行,你要寫的比他還要好才行。要有別人的模樣那不叫好。第二要有名氣,沒有名氣的大書家從古至今一個也沒有,因為書法家代表的文化高度比其他藝術家更重要,所以這個名氣就是文化的認可,社會的認可,歷史的認可,在一定的社會背景下也得有經濟的認可。書法家要做到一字難求,拿著筆亂寫,寫了亂給,給了亂扔,那叫大書法家嗎?現(xiàn)在當官的寫大字報體的,當教授寫字的多的是,但要當大書法家都不夠格。
我認為馬子愷的書法比一般的書法家好在有文化底蘊,他既有古人的治學精神,又有古人的那種氣質。他的綜合能力也是非常了不起的,一個書法家要沒有能力,得不到社會認可也不行。我想馬子愷給我們的啟示就是他年輕而且功底好人品高,他一直在勤奮學習,厚積薄發(fā)。他的書法有很多精彩的地方,比如說他的甲骨文、金文書法作品。甲骨文是十九世紀末的發(fā)現(xiàn),是中國近現(xiàn)代文化的研究重點,這部分的文化積淀反映出來的民族精神和民族文化的精粹,目前還沒有一個書法家能夠把它融會貫通變成中華民族的精神財富。馬子愷在甲骨文的研究方面做得很好。因為他有這方面的學問和素養(yǎng),有對真草隸篆字體流變的研究,所以他寫的每個字都是經過考證,有出處有來歷的,而且他用筆輕松、輕靈,對筆鋒、筆根、運腕都能把握得很好,能夠把他的性情自然抒發(fā)出來,再加上他特有的內在文人精神,作品的可讀性就豐富極了。他的印也刻得好,文章也有文采,作為一個書法家有這么多堅實的基礎,在其他書法家身上我很少看到,甚至可以說我之前還沒見到。
我看到文懷沙給馬子愷題的字,評價很高。文懷沙是我很尊敬的老前輩,他認識到了中華文化的根本追求,他總結出了“正清和”三個字,別小看這三個字,字字都有千斤重。這三個字應該就是當代人立身立命的根本。我想馬子愷的書法作品里也有“正清和”這三個字的內涵。所以看馬子愷作品的結體、布局、章法、字里行間,都是蘊含著可以成為大書法家的這種根基。他的書法能被大家接受,觀者能從他的書法中獲得心靈的修養(yǎng),這就是利于天下的藝術真諦。我希望馬子愷作為一個大書法家,要站在歷史的高度來要求自己。藝術是直指人心的,所以藝術家要有高尚的品格,因為你的字全是你心靈的表現(xiàn)。希望馬子愷在書畫、篆刻、詩詞、文章等各方面都能全面發(fā)展,我想這樣馬子愷會更可望成為大師級的書法家。
——中國藝術研究院美術研究所所長 陳綬祥
中國書法是中國文化的瑰寶,中國書法最能體現(xiàn)中國文化的精神、民族的靈魂。所以說中國的書法是我們最具有中華文化傳統(tǒng)的藝術,從古以來我們很多的書法家為我們奉獻了很多優(yōu)秀的作品。
作為北京大學訪問學者的馬子愷先生最近要推出他的個人書法作品展覽,在此表示祝賀。馬子愷先生在北大期間潛心學術研究,使他的書法藝術又有了新的成果,而且往前邁出了大大的一步。書法藝術不只是技法上的變化,更重要的是潛藏在書法作品中的內在藝術精神。中國藝術精神博大精深,書法要想達到更高的境界就必須對藝術精神進行深入的學習和研究。而馬子愷先生在北大訪學期間正是在這方面下了很多功夫,所以我覺得他的書法作品有很深的內涵。應該說馬子愷的書法一方面是對我們中國傳統(tǒng)的繼承,另一方面也有其創(chuàng)新的發(fā)展,從他的書法作品里面我感覺到他能把一些現(xiàn)代意識也融入到他的作品之中,用具有現(xiàn)代意識的書法藝術語言來體現(xiàn)我們中國民族的精神,我覺得這點是非??扇〉?。上次在看他的展覽的時候我就跟馬子愷先生談到,應該說這個方向是對的,就是我在教學中也談到:中國的藝術真正要走向海外,必須要用現(xiàn)代的藝術語言來體現(xiàn)中國的傳統(tǒng)文化,如果落實到書法來說,就是要用現(xiàn)代的書法語言來體現(xiàn)中國傳統(tǒng)的藝術精神,那么藝術語言總是在不斷的創(chuàng)新,所以在藝術上沒有停止的時候,藝術必須要不斷的創(chuàng)新,藝術語言應當具有時代性、國際性和創(chuàng)新性,書法藝術同樣也不例外。只有具有了時代性、國際性和創(chuàng)新性的藝術語言,才能真正的與國際接軌。但是必須體現(xiàn)中國傳統(tǒng)文化和藝術精神,因為書法畢竟是中華傳統(tǒng)文化的瑰寶,是傳統(tǒng)藝術的結晶。這是我覺得絕對不能放棄的,更重要的是我們的精神是內在的中國傳統(tǒng)文化底蘊,藝術語言與藝術形象最終要通過藝術意蘊體現(xiàn)出來, 在這一點上,我覺得馬子愷的書法在某種程度上有了一定的藝術意蘊結晶,這是非常好的,希望他繼續(xù)努力攀登藝術高峰!
——北京大學藝術學院副院長、著名美學家 彭吉象
馬子愷是一位沉靜善思的書法篆刻家,其幼受庭訓,頗有根基;后居京華,故眼光自高;加之擅長詩畫,而書法篆刻著述頗豐,在書畫界已經頗有影響。
子愷無論是書法還是篆刻,都有自己獨特的理念和追求。我注意到,他對傳統(tǒng)與創(chuàng)新有著清醒而辨證的表述:“中國書法與傳統(tǒng)文化的關系是密不可分的,書法藝術的根本就是東方文化的抽象闡釋,東方文人最直接的心靈傾訴。書法如果失去了文化內涵,也就不再是真正傳統(tǒng)意義上的書法了。所以我們學習書法就要與研究中國的傳統(tǒng)文化來結合,要找出其發(fā)展演變的規(guī)律,才能更好的理解書法的深刻藝術內涵?!瓕ㄋ囆g真正能做出貢獻的是具有綜合古今能力的人物,他們會取舍、會借鑒、最懂得怎樣去傳承文化,延續(xù)歷史!”這與我提出的“文化書法”精神,實在是相當契合的。
子愷不僅在書印觀念上有自己獨特的看法,在書法和篆刻實踐上也獨出機樞。他的書法厚重深沉,超越了一般形式主義技法層面,而進入到書法背后的文化層面,觀其篆書,通過線條能感受到線條后面的文化修為和心靈恬淡寧靜。而篆刻作品的氣象高古呈現(xiàn)印者的人生境界,印面樸茂生動表露運刀如筆的氣定神閑。子愷無疑在書法篆刻技法筆墨線條上是很有悟性的,對線條超乎尋常的敏感和對墨色近乎癡迷的偏愛,使作品中有著令人感動視覺張力性和和文化拓展性。獨特的藝術感覺提升了他作品的品味,而他有底蘊的文化旨趣,最終將書法篆刻技術層面上的“器”提升到“道”的層面。
——北京大學博士生導師、當代著名學者 王岳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