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目的:探討急救護理干預對腦出血患者存活后神經(jīng)功能及生活質量的影響。方法:將本院收治的88例腦出血患者隨機分為兩組,對照組給予常規(guī)護理措施,觀察組給予急救護理干預,觀察兩組存活患者的神經(jīng)功能恢復情況及生活質量。結果:觀察組8個月后NIHSS評分為(3.68±1.07)分,日常生活能力(ADL)評價優(yōu)良患者為77.6%(38/49),日常生活評價指數(shù)(BI)為(73.5±6.7)分,腦卒中影響量表(SIS)為(392.6±8.4)分,對照組8個月后NIHSS評分為(5.16±1.79)分,ADL評價優(yōu)良患者為53.6%(15/28),BI為(51.4±8.3)分,SIS為(311.2±7.5)分,兩組比較差異均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結論:急救護理干預能顯著提高腦出血患者治療后日常生活能力及生活質量,具有重要的臨床應用價值。
【關鍵詞】 急救護理干預; 腦出血; 生活質量
腦出血是中老年高血壓患者一種常見的嚴重腦部并發(fā)癥,導致腦出血的常見病因是高血壓、腦動脈硬化、顱內血管畸形等。臨床上腦出血發(fā)病十分迅速,主要表現(xiàn)為意識障礙、肢體偏癱、失語等神經(jīng)系統(tǒng)損害[1]。腦出血起病急、病情兇險、死亡率非常高,是目前中老年人致死性疾病之一。及時治療與患者預后有著重要的關系[2],隨著醫(yī)療技術的發(fā)展,相關的治療手段已到了一個平臺期,采用其他手段促進患者預后成為臨床醫(yī)生正在尋找的途徑,其中護理干預成為關注的焦點[3]。通過近年來的臨床實踐,護理干預在腦出血患者治療后各項功能的恢復取得了良好效果,本文將急救護理干預應用于臨床,通過觀察臨床效果,探討其在臨床中的應用價值。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本院2008年4月-2012年4月共收治88例腦出血患者,年齡18~60歲,男61例,女27例,所有患者行CT檢查確診為腦出血,根據(jù)患者入院的時間被分為兩組。對照組為2008年4月-2010年1月收治的35例患者,男23例,女12例,平均年齡(43.2±3.3)歲,其中11例神志清醒,18例意識不清,4例淺度昏迷,2例深度昏迷,19例基底節(jié)區(qū)出血,10例大腦半球出血,7例小腦出血,15例出血量在≤25 ml,17例出血量在25~50 ml之間,3例患者出血量≥50 ml,格拉斯哥昏迷量表(GCS)評分在12~l5分之間16例,9~11分之間18例, 4~8分之間2例;觀察組為2010年5月~2012年4月收治的53例患者,男38例,
女15例,平均年齡(45.4±2.5)歲,其中17例患者神志清醒,23例意識不清,8例淺度昏迷,5例深度昏迷,27例基底節(jié)區(qū)出血,21例大腦半球出血,15例小腦出血,29例出血量在≤25 ml,17例出血量在25~50 ml之間,7例出血量≥50 ml,
格拉斯哥昏迷量表(GCS)評分在12~l5分之間25例,9~11分之間23例, 4~8分之間5例;兩組基線資料比較差異均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2 急救護理方法 對照組給予常規(guī)護理,觀察組給予急救護理干預,具體護理措施如下:嚴密觀察患者意識、血壓、呼吸及體溫等生命體征變化[4],建立急救護理干預檔案并詳細記錄患者病情變化,遇異常情況要及時報告主治醫(yī)師并迅速處理;確保患者呼吸道暢通,及時清理患者嘔吐物和吸痰以防止呼吸道阻塞[5],給予脫水劑等藥物降低顱內壓和血壓以防止腦疝,降壓同時要密切觀察患者情況,避免降壓過快引起心腦血管灌注不足,物理降溫同時給予患者吸氧,以減輕腦耗氧量保護腦細胞,必要時可采用人工冬眠低溫療法;加強營養(yǎng)和熱量的補充,安排患者臥床休息并注意保暖[6],各項護理措施要求動作輕柔,以免導致患者再次出血;治療后指導患者進行科學的康復鍛煉。
1.3 觀察指標 參考NIHSS評價量表對治療后存活患者的神經(jīng)功能康復情況進行評價,評價分數(shù)越低表明患者神經(jīng)功能康復情況越佳[7];采用日常生活能力(ADL)評價量表對患者的ADL進行評價,評價結果共分為0~7級,0~2級為ADL優(yōu)良,3~7級為病殘,根據(jù)ADL評價結果計算日常生活能力評價指數(shù)(BI),評價指數(shù)越高表明越好[8];采用腦卒中影響量表(SIS)對患者治療后生活質量進行評價;以上觀察時間段分別為治療后4、8個月。
1.4 統(tǒng)計學處理 采用SPSS 13.0 統(tǒng)計學軟件進行統(tǒng)計分析,計數(shù)資料組間比較采用 字2檢驗,計量資料以(x±s)表示,組間比較采用獨立樣本t檢驗,以P<0.05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 結果
觀察組患者經(jīng)急救護理干預后,存活51例,存活率為92.3%(49/53),對照組存活28例,存活率為80.0%(28/35),兩組比較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35);兩組患者治療后生活質量的相關評價指標比較見表1、表2。觀察組8個月后NIHSS評分及日常生活能力評分均顯著優(yōu)于對照組,兩組比較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觀察組8個月后SIS評價結果顯著優(yōu)于對照組,兩組比較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3 討論
腦出血能否及時治療與患者預后有顯著關系,但影響患者預后的因素眾多,及時的治療只是其中一項影響因素,臨床研究發(fā)現(xiàn),發(fā)病時意識障礙越重患者治療后恢復越慢、預后越差,出血量及出血部位也會影響治療后患者康復,康復鍛煉及治療初期合理的護理干預措施同樣對預后有較大影響[9];腦出血是神經(jīng)科急診重癥,臨床處置不當會誘發(fā)各種嚴重的并發(fā)癥,整個治療階段的科學護理干預與治療同樣重要,患者腦出血后首先要選擇一種合適的治療方案,其次在治療開始前要給予相應的急救護理措施,如對患者進行密切的生命體征監(jiān)護,保障患者呼吸道暢通,降低顱內壓、血壓防止腦疝,給予降溫措施減少耗氧量,以保障腦部的供氧量等,治療后指導患者科學的康復鍛煉[10]。研究表明,腦出血存活患者的神經(jīng)功能及日常生活能力恢復階段,藥物治療已經(jīng)不能起到主要作用,而護理干預中的康復鍛煉則能促進患者各項功能快速恢復,提高患者生活質量[11-12]。從本文臨床應用結果看,急救護理干預能顯著降低患者病死率,促進患者神經(jīng)功能和日常生活能力恢復,對于提高腦出血存活患者的生活質量有重要臨床應用價值。
參考文獻
[1]莫秀獻,梁金桃,林三英.時間護理在腦出血手術后患者神經(jīng)功能康復中的應用[J].山東醫(yī)藥,2010,50(12):38-39.
[2]李繼英,趙楊,張臻年,等.通腦活絡針刺療法對急性腦梗死患者BI、NIHSS評分的影響[J]. 中國中西醫(yī)結合雜志,2011,31(1):28-31.
[3]王金蘭,陳玉霞,彭紅霞,等.臨床護理路徑在腦出血患者護理中的應用[J].中國實用護理雜志,2010,26(7):13-14.
[4]王利群,王利民,楊娟,等.微創(chuàng)血腫清除術治療高血壓性腦出血的術后及康復護理[J].現(xiàn)代預防醫(yī)學,2009,36(16):3196-3197.
[5]龍鳳,王劍鋒,位連.高血壓性基底節(jié)區(qū)腦出血64例的護理[J].中國誤診學雜志,2011,11(32):8045-8046.
[6]彭益群.臨床護理路徑在腦出血患者中的應用[J].中國醫(yī)藥指南,2011,9(28):164-165.
[7]劉麗娟,梁淑賢,徐艷春.手術治療高血壓腦出血患者的臨床護理[J].中國現(xiàn)代藥物應用,2011,5(19):114-115.
[8]包淑云,宮子梅. 微創(chuàng)穿刺引流術治療高血壓腦出血病人的術后護理[J].中國社區(qū)醫(yī)生,2011,13(30):260-261.
[9]張霞霞,楊猛,李先強. 腦出血術后伴下肢深靜脈血栓形成1例治療與護理經(jīng)驗[J].中西醫(yī)結合研究,2011,3(5):280-281.
[10]周云玲.腦出血患者的臨床護理分析[J].遵義醫(yī)學院學報,2011,34(4):431-432.
[11] 孫麗華.腦出血患者的臨床護理體會[J].中國當代醫(yī)藥,2011,18(5):121-122.
[12] 蘇紅春.腦出血患者的臨床觀察與護理[J].中國當代醫(yī)藥,2010,17(12):110-111.
(本文編輯:陳丹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