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因斯坦告訴我們:時間是不守恒的。但我更愿意把它當(dāng)作永恒的東西看待。
時間時刻告訴我們,美好的東西總是有花期的。來的時候炙烈,去的時候也剩不得幾縷花香,殘花敗蕊反而徒增傷感落寞。
因此,許多人遠(yuǎn)遠(yuǎn)隔著花籬,高高吟著:“越美好的東西我越不去觸碰?!?/p>
對于我,這樣的人真傻,不曾采下幾朵花,便先害怕花刺扎手;不曾欣賞過花的美麗,便先對她凋謝的樣子大發(fā)感嘆。以這樣的心態(tài),世間復(fù)有何美好之物。
感慨時間永存,美麗短暫,那是因為還未將美麗銘刻在心上。一旦將其融為記憶的一部分,美麗不也就隨時間一起流轉(zhuǎn)了,哪兒還有凋謝一說呢?
是在哪兒看到了那個故事。一位花白老人對自己的表妹一往情深,最后因為家庭原因沒有偕老。而在得知表妹因病去世后,老人悵然若失,久久把自己反鎖在房間里,直到兩天過后才走出房間。兒女在打掃房間時發(fā)現(xiàn)桌子上一張紙條上寫著“人老多健忘”一闋詞……
正如兒女心中感到困惑,讀到此處我也為老人與表妹的感情和一個老人對于往事的追憶而有所感觸。而當(dāng)我繼續(xù)往下讀看到作者無意中翻到那一整句詞時,我的心久久不能平定。
“人老多健忘,卻不忘相思?!?/p>
永恒不變的是時間,而那種深情卻隨著歲月流光綿延增長。時光仿佛回轉(zhuǎn),到那個最初的地方,只有老人和他的表妹;那一刻,又仿佛回到從前,花影婆娑,暗香浮動,月色迷蒙……
那一種美麗隨著時間越描越深,最終超越時間,成為真正的永恒。
相同的美麗,不一樣的風(fēng)景。曾看過一部電影,記述的也是類似的故事。只是故事的兩個主要人物最終沒有因時空而阻隔,或許這能讓人安慰些。故事中的男主角也是老人,并且面臨著歲月帶來的一個殘酷現(xiàn)實——失憶?;蛟S人最不能接受的東西有兩種,一種是形體的衰老死亡,一種是精神的衰敗枯萎。相較之下,第二種又是更可怕些的。
“當(dāng)一個人老時,他就不愿再出去認(rèn)識新的人,知道新的事,聽新的音樂……”這是歲月于人的摧殘,但至少,還有回憶。但一個一天醒來就會忘記些什么的人,他所過的時間也跟著一天天縮短。直到有一天,他忘記了所有事情,忘記他所愛的人的名字,忘記了自己的名字,那一切也就從終點跳回到原點。遺憾的是,他再也不可能重新經(jīng)歷,合上雙眼時,他或許內(nèi)心雀躍的像個孩子,但刻在臉上的一道道歲月留下的傷疤卻會哭泣的吧。
弗洛伊德曾經(jīng)說,人的意識就如一座冰山,浮出水面的是一個人清醒時的意識,潛在水下的是人的潛意識。我們許多不自覺的想念與無法控制的情感即來自冰山下潛伏的我們的意識。這也告訴我們?yōu)槭裁次覀兪冀K在嘗試忘記一個人時卻能時不時地在腦海中閃過那人的影子。
電影的結(jié)尾在一所山水田園處,兩個老人一個在拔地里的菜,一個在施肥除草。不時傳來幾聲:“萍兒,這邊?!薄吧阈⌒狞c,別閃著了?!薄?dāng)女主角接到一個電話,告訴男主角是兒子女兒打來的時,老人卻遲疑了,“兒子,女兒?”
可見,他忘了一切,但她卻永遠(yuǎn)存在在他的心里,無論是冰山上還是水下一角。她于他,是十分清楚而明白地存在著。
我們通常說時間有足夠的力量淹沒一切,但在人這種美好的情感面前,永遠(yuǎn)是不堪一擊的。不要為手中的美麗衰敗而感到惋惜,正如安意如在《人生若只如初見》中寫的:“煙花不會讓人懂得,它化作的塵埃是如何的溫暖?!彼艚o人一地破碎慘象,但你仍可以把它銘刻,無論是為它的隕落悼念或為它的重生慶喜,美麗都將與你的意念長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