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音樂審美教育是素質教育的重要有機組成部分,其特殊的價值和功能已成為培養(yǎng)人全面發(fā)展的重要途徑.它具有育人功能,教人品德高尚,具有智能功能,教人聰明強干,還具有健康功能,使人身心調和平衡。
關鍵詞:音樂審美教育 素質教育 大學生
中圖分類號:G645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674-098X(2013)05(a)-0163-01
基礎教育從本質上的目標和目的就是提高整體國民的素質,而音樂教育已經(jīng)成為實施素質教育的一個突破口,也是屬于高校素質培養(yǎng)的一個主要內容和一條重要實施途徑。在高校綜合素質教育中,音樂教育和音樂審美觀在其中起著不可替代的作用。它能啟迪學生的人生理想,豐富學生的學習生活,拓寬思維,陶冶情操,形成良好的人質品格,同時也有開發(fā)智力、促進學生身心健康等方面的意義。
1 音樂審美教育具有育人功能,教人品德高尚
音樂審美教育是訴諸情感和心靈的特殊教育方式,在培養(yǎng)人的音樂審美教育全面發(fā)展的過程中具有特殊的價值和重要的意義,也是素質教育必不可少的部分。尤其是對音樂審美職能重要性的認識,古今中外,文人雅士及許多有識之士都有過精辟的概括。在古代的春秋時期,圣人孔子就推崇音樂的教育作用,將“興于詩,立于禮,成于樂”做為培育人才的指導思想,把“移風易俗,莫善于樂”當作社會治理、教化子民的一種手段;而近代著名學者梁啟超在其著作合集《飲冰室詩話》里有“蓋欲改造國民之品質,則詩歌音樂為精神教育之要科”的話語及音樂家冼星海的“音樂,是人生的快樂;音樂,是生活中的一股清泉;音樂,陶冶人生性情的熔爐”的語言來說明音樂審美的教育功能。除了中國的先人大家如此看待音樂審美的教育功能,西方美術音樂界對此的觀點也如出一轍。大哲人亞里士多德說“音樂應該學習,并不只是為了某一個目的,而是同時為了幾個目的,辛勤勞作以后需要靜心修養(yǎng)。曾經(jīng)有人這樣說過,大意是:“在啟示人類靈魂方面音樂是孤注一擲的,遠遠高于智慧、哲學,誰能讀出我音樂里的境界,便能超凡脫俗,經(jīng)得起人間滄桑,受得了人間苦難”。前蘇聯(lián)著名的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也認為音樂教育的目的不是為了培養(yǎng)音樂家,而是為了培養(yǎng)高素質的人,優(yōu)美的音樂歌曲可以培養(yǎng)人純潔的感情,這是人類高尚道德情操形成的基礎。
因此,在音樂美的熏陶下,不但能提高大學生的音樂創(chuàng)造能力和鑒賞能力,而且還能在精神上得到充分的滋養(yǎng)。長此以往,便能逐漸提高大學生豐富的審美情趣及審美情操,樹立起崇高的思想品德和思想觀念,樹立起正確的價值觀、人生觀和世界觀。
2 音樂審美教育提高智力的功能
音樂審美教育可以培養(yǎng)人的直覺能力、審美能力和形象思維能力,而這些能力是判斷一個人是否具有創(chuàng)新能力的重要因素。如果一個人沒有良好的人文精神和自覺意識,即使?jié)M腹經(jīng)綸也只能是一個知識儲存者,而不是發(fā)揚光大者。
音樂是一種聲音的藝術,它以有節(jié)奏感、美好和富于形象的聲音來表現(xiàn)豐富生活,所以它能培養(yǎng)大學生的節(jié)奏感,發(fā)展其記憶力、聽覺能力。事實證明,輕松柔和的音樂對人們記憶一些枯燥的公式、生詞和概念等會有很大的幫助。聽著著音樂記外語單詞,做復雜的幾何習題,通常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因為這時候的心情會比較放松,大腦思維活躍,最能接受外來的信息。其次,音樂教育有助于想象力的培養(yǎng)。音樂來源于生活,通過音樂讓大學生通過對相關的視覺聽覺影響能對有關事物有所聯(lián)系,從而提高其思維想象的能力,使他們成為思想更加開闊、思維更加敏捷的人。
現(xiàn)代生物學家的研究表明,人類大腦的兩部分分管不同的功能,左邊大腦具有顯意識的功能,負責理解文學語言和數(shù)學理性等方面的功能;右邊大腦主要負責人的潛意識功能,有目的針對右腦潛力進行音樂審美培養(yǎng),通過情感形象來表達內心心理,所以培養(yǎng)音樂審美會使左右半腦更加協(xié)調,使?jié)摿Φ玫礁玫拈_發(fā),使大學生變得更加聰明。
相關研究顯示:超過70%的具有高創(chuàng)造力的杰出人才的優(yōu)勢是在發(fā)達的右半腦。由此可見音樂審美教育可以培養(yǎng)大學生的藝術思維,使得藝術思維和科學思維達到完美融合,從而提高大學生的創(chuàng)造能力。正應和了法國作家福拜的話“藝術與科學在登山的起點分手,在終點匯合”。
清華大學的一些學生在選修了音樂課之后總結出一個公式:8-1>8。他們從每天8小時學習時間里抽出一個小時來學習欣賞音樂,但7個小時學習的實際效果要大于過去8小時的學習效果。音樂的魅力在于細致入微而又深奧神秘的心理狀態(tài)。在這一方面,普通的語言無能為力,而音樂藝術則可以大顯身手。沒有哪一種藝術能比音樂更能宣泄人們的瞬息萬變的情感。音樂是最能幫助人們展開主題想象、聯(lián)想和思緒的藝術,音樂的美既純粹而又豐富。因此,音樂審美教育既可以培養(yǎng)人類的藝術思維,又可使藝術思維和科學思維相互融合,因此,音樂審美在種種具有藝術和美學特色的活動中,使大學生不知不覺地學到知識,不斷地提高他們的創(chuàng)造力。
3 音樂審美教育具有調節(jié)心理健康功能
音樂審美教育和體育教育均為促進大學生身心健康必不可少的部分。音樂審美教育側重于提高大學生心靈的陶冶,在當前高科技飛速發(fā)展的社會生活中,很多人因為高科技反而對自身的精神世界帶來了諸多的危害。據(jù)不完全統(tǒng)計,西方社會中心理疾病患者超過住院患者總數(shù)的30%,我國社會中也存在著大量的心理疾病患者,很多也沒得到良好的治療。在東臨日本國內,很多年輕人出現(xiàn)了身體和精神心理方面的疾病,如心臟病、成人病、神經(jīng)衰弱及精神疾病等。很大部分的原因是因為年輕人面臨著工作、學習、就業(yè)、家庭、婚姻和社會關系等方面的心理壓力問題,致使壓力過大導致了神經(jīng)衰弱、自閉等癥狀。在《茍子.臣道》篇中提到“調和,樂也”,指的既是音樂的調諧功能。音樂審美教育的作用就在于調節(jié)學生個體諸種心理機能之間的關系。可以減緩大學生在某些特殊時期的心理機能,有利于維持大學生心理機能之間的平衡,使大學生消除消極心理,消解為人處事中所出現(xiàn)的沖突,保持健康的心理。
音樂審美教育將陶冶大學生的心靈、性格、意志和情感,促進大學生的精神、心理和生理健康,開發(fā)其智力,提高其對美的藝術之感受能力,這幾方面互相作用,從而使大學生能夠身心協(xié)調的全面發(fā)展。
總而言之,音樂審美教育對培養(yǎng)大學生的審美意識、審美情趣、、正確的審美判斷有著良好的引導作用,使得他們在精神和心理上得到和諧發(fā)展,能保有一份良好的心境和開闊的胸懷,而從形成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做一個高素質的新時代大學生。
參考文獻
[1]毛莉杰.音樂審美與素質教育[J].西安音樂學院學報,2000(1):53-55.
[2]北京大學哲學系美學教研室.西方美學家論美和美感[M].北京:商務印書館,1980: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