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新時期工會工作面臨的形勢和工作對象更為復雜,工會干部要最大限度發(fā)揮好工會職能,真正成為黨聯(lián)系職工群眾的橋梁和紐帶,國家政權的重要社會支柱,必須重視和發(fā)揮工會干部的非權力性影響力。
關鍵詞:工會;工會干部;非權力性影響力
中圖分類號:D6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673-291X(2013)10-0141-02
學習貫徹黨的十八大會議精神,實現(xiàn)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宏偉目標,工會組織必須積極思考、迅速行動,采用切合實際的工作方式方法,應對當前工作開展的外部環(huán)境和工作對象多元化的變化,最大限度地維護群眾利益,充分調動和保護好群眾的積極性,發(fā)揮好工會職能。因此,工會干部充分發(fā)揮非權力性影響力就顯得尤其重要。
一、非權力性影響力的內涵和作用
非權力性影響力是相對其權力影響力而言的,是指領導者憑借自身素質和行為對被領導者所產生的一種非強制性的支配力量,即由領導的能力、知識、品德、作風、情感等諸多因素形成,它沒有正式的規(guī)定和上級賦予的形式。
“保持領導不是靠權力,而是靠威信、毅力、豐富的經(jīng)驗,多方面的工作及卓越的才能”。列寧曾敏銳而深刻地指出了非權力影響力的巨大作用。工會干部的非權力性影響力,是其正確有效地行使職權,充分發(fā)揮權力影響力作用,取得優(yōu)異工作績效的重要保證。這一保證作用,主要體現(xiàn)在以下幾個方面。
(一)協(xié)調作用
工會干部工作實際上就是不斷地協(xié)調和解決矛盾的過程,單憑“剛性”協(xié)調的行政手段是不夠的,因為人是有情感、有思想、有理智的,用“軟性”調節(jié)的非權力影響力來熏陶感染,其效果往往要比單一的“剛性”手段協(xié)調更富有成效。
(二)凝聚作用
領導活動的順利實施要依靠諸多因素。其中,一是要靠合理的機構設置和人財物的合理安排等;二是要靠單位全體成員同心同德,團結一致。前者用行政手段即可實現(xiàn),而后者,這種人心的組織靠行政手段就行不通,需要依靠強有力的思想政治工作,尤其需要依靠工會干部自身良好素質和行為榜樣所產生的非權力影響力來實現(xiàn)。非權力影響力能產生磁石般的向心力,吸引人心,凝聚民意,形成一股強大的合力,勝利完成組織目標。
(三)導向作用
工會干部非權力性影響力,為群眾對是非標準的認定和行為對錯的取舍,起到直接的導向作用。它表明什么樣的思想和才華會受到尊重,什么樣的行為和作風值得贊揚,告訴群眾社會需要什么,組織倡導什么,引導群眾如何為社會創(chuàng)造價值,怎樣才能取得成功。榜樣的力量是無窮的,榜樣是人思想和行為的參照系,工會干部如能以身作則,率先垂范,群眾必然學習他,效仿他,認同他,為實現(xiàn)組織目標齊心協(xié)力。
二、工會干部非權力性影響力的實現(xiàn)途徑
(一)道德高尚、清正廉潔的人格魅力,是提高工會干部非權力性影響力的基礎
一切人類價值的基礎是道德,道德品行是形成干部非權力影響力的關鍵因素,是領導者樹立良好形象,建立威信的先決條件。以德感人,以德樹威,成為德高望重的工會工作者,方能成為人民群眾的旗幟和楷模。
工會干部是群眾選舉產生的,肩負人民群眾的信任,承擔作為群眾利益的維護者和代言人的責任,對于侵犯群眾合法權益的人和事,要敢于據(jù)理力爭,做到不畏權勢、不向惡勢力低頭,有勇氣、有擔當。而這正是職工群眾所希望和需要的,也是贏得群眾尊敬的前提。工會干部在日常工作中要抵御一切誘惑,莫戀一己私利,堅持依法開展各項工作。
清正廉潔是共產黨人的政治本色?!肮鳎??!惫刹康娜烁窳α縼碜杂谧晕倚摒B(yǎng)和對廣大職工真誠的情感,是黨性觀念、群眾觀念的集中體現(xiàn),對歪風邪氣嫉惡如仇,敢于同一切侵害群眾利益的現(xiàn)象和違法濫紀不道德行為作斗爭,有效地維護員工的合法權益。堂堂正正做人,清清白白做事,樂于接受大家的監(jiān)督,并為廣大群眾給工會工作出主意、提意見創(chuàng)造條件和機會,無形當中就會增強工會干部的非權力性影響力。
(二)注重學習積累、勇于實踐鍛煉,是提高工會干部非權力性影響力的條件
知識經(jīng)濟時代給人類帶來了全方位的挑戰(zhàn),工會干部亦不例外,若是僅憑熱情和干勁,不能與時俱進更新知識,單靠經(jīng)驗和老資格開展工作,恐怕不僅僅是落伍的問題,甚至要面臨被群眾拋棄的嚴重危機。因此,工會干部要廣泛涉獵各種學科知識和政治理論、工會理論,“德由學成,才由學進,志由學明”。通過學習,提高覺悟,增長才干,強化素質,是做好新時期工會工作的必要條件,也是增強非權力性影響力的必備前提。
紙上得來終覺淺,絕知此事要躬行。實踐出真知,工會干部的真知才干亦不能離開實踐。積極投身實踐,是培養(yǎng)和提高干部素質最關鍵、最基礎的環(huán)節(jié)。工會活動不同于抽象的理論研究,它必須實實在在地去解決具體問題,而且工會干部解決問題的能力素質只有在解決問題的具體實踐中提高。毛澤東同志也說:“讀書是學習,使用也是學習,而且是更重要的學習,從戰(zhàn)爭中學習戰(zhàn)爭——這是我們的主要方法?!比魏螣o“用”之“學”,只能紙上談兵。“紙上談兵”不僅是兵家也是所有工作的大忌。所以,工會干部也必須重視實踐,勤于實踐,善于實踐。
工會工作是一門學問。對于這門學問,學習實踐的越多,掌握得到的業(yè)務技能也多,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就強。反之,則不然。工會要發(fā)揮企事業(yè)單位改革推進器和調節(jié)器的作用,工會干部則要不斷地努力提高自身水平和才干,同時,還要不斷探索、創(chuàng)新工會工作的方法和形式,使工會工作有一個新氣象,這樣才能贏得大家的擁護,增強工會干部的非權力性影響力。
(三)情感激勵和貼近群眾,是提高工會干部非權力性影響力的根本
工會是群眾自愿形成的工人階級群眾組織,群眾是工會賴以產生、存在和發(fā)展的基礎,是工會干部的衣食父母。因此,工會干部必須深入群眾,傾聽群眾心聲,了解群眾疾苦,開展調查研究,進而及時發(fā)現(xiàn)問題、解決問題,為群眾排憂解難。真正把全心全意依靠群眾作為工會根本的工作路線和方法,把廣大群眾的口碑作為衡量工作成效的基本尺度,以“俯首甘為孺子?!钡木?,為群眾雪中送炭,解決實際困難,消除后顧之憂,使廣大群眾更好地投身到建設生產中來。
研究表明,每個人都有在常態(tài)下無法表現(xiàn)出來的潛能,只有在某種激勵下這種潛能才能得以發(fā)揮。情感激勵,就是激發(fā)人在常態(tài)下無法表現(xiàn)出來的潛能的重要措施之一,也是實現(xiàn)工會干部非權力性影響力的重要方式之一。一個成功的組織者,促其成功80%的因素來自情感方面,只有20%的因素來自智力的影響。“人非草木、孰能無情”,愉悅、積極的情感可以煥發(fā)出驚人的力量去戰(zhàn)勝艱難險阻,以忘我的精神從事工作,完成任務,取得佳績。所以,一個成功的工會干部,必須加強對群眾的情感激勵,而要做到這一點,就必須加大對群眾的“情感投資”。
“情感投資”是工會干部在工作實踐中接近和激勵群眾必不可少的措施,它與拉關系、獻媚討好、套近乎、搞幫派、培植心腹不是一回事。而是強調工會干部對群眾的理解、尊重和關心,是提倡將工作重心下移,力量下沉。這樣的工作作風必定會使工會干部的非權力性影響力得到提高。情感投資主要要做到以下三點:
1.尊重員工群眾。工會干部并非“官”,只是一種社會分工,沒有高低貴賤之別。所以,首先要放下架子,真心實意地尊重群眾,尊重他們的人格尊嚴,維護他們的正當權益,支持他們各種民主權力的行使。其實,在工會活動和日常生活中,工會干部要主動親近群眾,拉近或消除彼此的心理距離,使群眾增強自尊心和自信心,提高對自我價值的認識,增強工作的勇氣和力量?!熬慈苏撸撕憔粗??!惫刹空\心誠意地尊重群眾,必然喚起群眾對工會干部的真心尊重、對組織的信任,提高群眾的認同感,愿意與我們同甘共苦,甚至生死與共,開創(chuàng)性地執(zhí)行組織決策,完成奮斗目標。反之,就會削弱群眾的自尊心與自信心,影響工會干部非權力影響力的提升與實現(xiàn)。
2.關心員工群眾?!拔覀円冀K不渝地堅持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根本宗旨,時刻把群眾的安危冷暖放在心上,真誠傾聽群眾心聲,真實反映群眾愿望,真情關心群眾疾苦,著力保障和改善民生,著力解決人民最關心、最直接、最現(xiàn)實的利益問題?!焙\濤同志這段語重心長的話,指出了關心人民群眾,既是黨組織和人民政府的宗旨和職責,也是組織對群眾的情感投資。關心群眾,是贏得民心最簡便、最直接、最有效的手段。所以,工會干部要多做暖人心、得人心、聚人心的實事。讓群眾真正體會到工會組織的關愛,并將其化為干好本職工作的巨大動力。
3.理解員工群眾。工會干部要學會換位思考,設身處地想群眾所想,急群眾所急,將心比心地了解他們的需要,體察他們的愿望。理解是一種精神安慰和信任,心理上的理解可以變成精神上的鼓舞,變成鞭策人奮進的強大內動力。尤其是來自組織對群眾的理解,更會使群眾受到鼓舞,由衷地擁戴、信服工會組織,工會干部的影響力也能得到提升和實現(xiàn)。
要使工會工作充滿活力,工會干部必須具備高尚的道德情操和清正廉潔的人格魅力、注重學習和實踐鍛煉的職業(yè)素養(yǎng)、善于情感激勵和貼近群眾等能力。只有具備了這些條件,工會干部才可能在工作中拓展思路,創(chuàng)新方式方法,才能凝聚人心,增強非權力性影響力,從而支持改革,參與發(fā)展,做好黨的助手,真正成為聯(lián)系黨和群眾之間的橋梁和紐帶。
參考文獻:
[1] 劉文江.非權力領導藝術[M].北京:中國時代經(jīng)濟出版社,2002.
[2] 李軍.加強工會建設,做好黨的群眾工作[J].新重慶,2006,(10).
[責任編輯 吳明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