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地鐵車站基坑開挖過程中易出現失穩(wěn)的情況,針對某車站具體情況,通過對地質情況分析和力學計算,分析了其開挖過程對已有結構的影響分析,采取了有效措施,預防了兩者失穩(wěn)現象的發(fā)生,采用相關技術手段針對施工中易出現的問題,采取了有效措施,通過實際證明了所采取的技術手段的有效性。
關鍵詞:地鐵車站 基坑 穩(wěn)定性
中圖分類號:U231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674-098X(2013)04(b)-0015-01
1 工程概況
本段范圍上覆第四系全新統(tǒng)人工填筑土,其下分別為第四系上更新統(tǒng)冰水-流水沉積的粘性土及卵石土,局部夾砂層,下伏上白堊統(tǒng)灌口組泥巖。
2 結構模型
采用荷載-結構模型,模擬老街站三號線車站采用蓋挖法施工時,對建成的一號線的結構的影響。車站結構(圍護、主體、柱等)采用彈性梁單元模擬,圍護樁與側墻采用剛性藕合連接(疊合結構),地層對結構作用用彈簧模擬。開挖過程中側土壓力對圍護樁作用采用朗肯主動壓力(水土分算),按“荷載增量法”對整個施工開挖過程進行模擬計算分析。施工工序為:第一步開挖,施作頂板結構;第二步開挖,施作一層中板;第三步開挖,施作二層中板;第四步開挖,施作底板。計算模型如下圖1。
三號線開挖對一號線是有較大影響的,開挖前后,一號線中二板最大增幅為36%,底板最大增幅為10%,頂板最大增幅為9%,圍護樁(即側墻)和中一板影響較?。ㄓ兴鶞p?。?/p>
開挖第一至三步時,一號線結構內力變化較大,而第四步開挖時,一號線結構內力有所改善,主要是由于開挖過程造成一號線受偏載作用,而開挖完成后,荷載為對稱荷載。
最大水平變形為20.4 mm,變形滿足要求。三號線開挖對一號線是有影響的,但大部分結構受影響較小,因此,只要控制一號線結構的偏載作用(如控制開挖縱向尺寸,及時澆注結構板等),該方案有一定的可行性。
3 主體結構尺寸
基坑采用放坡開挖時,邊坡坡度(高寬比)在粘性土層采用1∶1,在卵石土層采用1∶0.75,邊坡表面噴射5 cm厚的C20混凝土。
土釘墻結構型式:土釘水平和豎向間距為2.0 m,土釘采用直徑φ40鋼花管或采用直徑φ32鋼筋,土釘長度2.0~6.0 m,噴射面層采用150 mm厚的網噴鋼筋混凝土結構,混凝土強度采用C20,鋼筋網采用單層、直徑為φ6間距為200 mm的鋼筋;土釘墻的邊坡(高寬比)采用1∶0.2。
無論采用放坡開挖還是采用土釘墻支護結構,均須進行基坑外管井降水。管井直徑采用φ300 mm,深度不小于15 m,沿基坑兩側錯開布置,單側管井的距離為30 m。
車站頂板厚度為600 mm,側墻厚度為600 mm,底板厚度為700 mm,中柱采用700×700 mm矩形截面柱,底板下的抗拔樁采用φ1200 mm人工挖孔樁,樁深8 m。
主體框架結構按作用在彈性地基上的等代閉合框架結構進行計算,其地層的作用以一系列彈簧模擬,計算采用SAP84有限元通用結構計分析程序,結構計算按永久荷載、可變荷載、施工荷載和偶然荷載的各種組合工況進行。根據本站工程地質和水文地質的特點,考慮施工完成初期階段、近期使用階段和遠期使用階段水浮力分別按0%、50%、100%進行計算分析比較;荷載按結構最不利受力情況進行組合。車站結彎矩圖如圖2所示。
計算分析表明,由于結構周邊土體的約束作用,地震力對地下結構的影響較小,由于構件計算中,地震組合工況僅進行強度檢算,而地鐵車站在其他工況計算時,其多數構件計算主要由裂縫檢算來控制。因此,地震作用工況對構件設計為非控制工況,結構設計時僅需按抗震構造要求進行處理,車站對房屋基礎地震影響與原場地相同。計算結果還表明,在有人防荷載作用的工況,計算結果不控制結構構件的設計。
4 施工步驟
施工期間南都西路進行封閉,車站采用明挖順筑法施工。主要施工步驟如下。
(1)施工場地圍擋,施工降水井。
(2)進行基坑開挖,施工降水隨開挖深度逐級超前降水,噴射混凝土護坡;同時基坑逐層開挖,并逐層施工土釘墻。
(3)施工底板抗拔樁、接地網、墊層及底板防水層。
(4)順序施工車站底板、側墻及側墻防水層。
(5)施工車站頂板及防水層、覆土、同時敷設管線。
(6)施工道路、路面及綠化。
(7)施工車站附屬結構;方案一附屬結構可與主體結構同步施工,方案二附屬結構與主體結構分別施工。
5 結語
通過計算分析,采用該方案能有效地控制結構的失穩(wěn),并給出了具體的主體結構尺寸和施工步驟,對于類似工程的施工有一定的指導意義。
參考文獻
[1]方江華.深基坑支護技術綜述[J].西部探礦工程,2003,82(3):23-26.
[2]馮玉寶.深基坑工程問題與進展[J].中國地質災害與防治學報,1998(9):56-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