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在河北威縣固獻鄉(xiāng)固一村村東的荷塘邊,看著荷葉田田,聽著蛙聲陣陣,美麗的景象令人流連忘返。短短兩年時間威縣雪凌蓮藕專業(yè)種植合作社理事長劉振亭帶領村民們實現(xiàn)了蓮藕致富“三級跳”。
2011年11月的一天,還是村支書的劉振亭召集村民們開了一次大會,拿鄰村北趙莊的30畝蓮藕為例子,他給村民們算了一筆賬:每畝蓮藕可以產藕4000—6000斤,按每斤菜藕1.7元算,除了第一年收回成本,以后每年每畝純收入都能差不多1萬元,比辛辛苦苦種一年棉花最后每畝只能純收入1000多元強太多了。“咱們也種藕,還要成立合作社,種得更多更好”劉振亭興奮地告訴村民們,可村民們卻因為種種原因沒幾個人買賬。
為了說服村民們,劉振亭一邊挨家挨戶向村民宣傳種植蓮藕的好處,一邊向縣扶貧辦尋求資金幫助,在他的不懈努力下,威縣雪凌蓮藕專業(yè)種植合作社終于成立了,合作社有“股東”50個,每人投資3000元,流轉土地50畝種植蓮藕,合作社統(tǒng)一管理,統(tǒng)一收購銷售,統(tǒng)一分享利潤。
劉振亭沒有停下,他馬不停蹄地奔赴山東,學習種植技術,購買優(yōu)良藕種,同時嘗試藕田套養(yǎng)泥鰍。通過精心呵護,固一村的蓮藕第一年的畝產量就達到了6000斤,通過出售藕種,固一村的50畝藕田不僅當年收回了成本而且還盈利50萬。
去年年底,雪凌蓮藕專業(yè)種植合作社的成員們等來了他們的分紅大會,作為理事長的劉振亭卻給每個社友一個選擇:今年不分紅,全力擴大蓮藕的種植面積;要是感覺風險太大,可以退社,“股本”和分紅一分都不會少。出人意料的是,50個成員沒有一個退社,相反看到合作社豐收的村民們,又有20戶加入了合作社。
同時,劉振亭也下了個決心,從村支書的位置上退下來,專心管理合作社。今年,雪凌蓮藕專業(yè)種植合作社不僅在村里流轉了130畝土地,同時利用縣里開發(fā)村西老沙河河套閑置地機會,租賃了230畝沙地,一舉把合作社的蓮藕種植面積發(fā)展到了400多畝。
隨著氣溫的上升,400畝的蓮藕長勢良好,但這并沒有阻止劉振亭前進的腳步,他再次把成員們召集起來宣布了自己的最新規(guī)劃:依托村東的藕池,放養(yǎng)錦鯉,將這里打造成集休閑、度假、垂釣、餐飲、采摘于一體的現(xiàn)代觀光農業(yè)基地。這個規(guī)劃得到更有信心的成員們贊同。
成員們迅速行動起來,買魚苗,栽觀光樹,種有機蔬菜,一個觀光基地的雛形迅速形成?!斑@里到8月中旬就能試營業(yè)”指著藕池中央的涼亭劉振亭高興地說,同時他還告訴記者他的新計劃,到年底除了給成員們紅利,還要給村里80歲以上的老人置辦年貨,讓更多的村民享受到合作社的福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