或許你喜愛含羞草的靈敏,卻不知這樣的靈敏使它一接觸外物便緊緊收縮自己,只敢活在自己的世界里。
或許你羨慕狗的嗅覺,卻不知擁有如此靈敏嗅覺的狗在聞到太多刺激性的氣味時,也會使嗅覺失去敏銳。
對生活太過敏感,時常會刺痛神經;當敏感成為一種習慣,人們也會漸漸走向麻木。給生命添一種鈍感,適時放松自己的心靈,未嘗不是一種好的選擇。
風靡全球的憨豆先生,是人們公認的幸福的智者。遲鈍木訥的憨豆先生給自己營造歡樂的同時也給觀眾帶來了快樂。人們在欣賞憨豆的言談舉止時,仿佛忘卻了憨豆先生的笨拙與遲鈍,反而為他的鈍感所感動。若人們都能學到憨豆先生大智若愚的智慧,自己的心或許就不會因為四圍的擠壓而搖搖欲墜了。正如日本作家渡邊淳一對“鈍感力”的解釋——“鈍感力是贏得美好生活的手段和智慧”,我們真該給生命添一種鈍感,靜看生活中的云卷云舒、花開花落,過一段恬淡美好的生活。
可是許多人是不懂鈍感的。翻開《紅樓夢》,大觀園里的一草一木,仿佛都帶著林妹妹的哀婉悲切向我們襲來。這個敏感多愁的女子,終其一生也未得到幸福。太過敏感的心,讓她所在意的事情太多太多。我曾想:若是黛玉能夠學一學湘云多好,憨湘云是多惹人喜愛啊,她生活得一定比黛玉輕松快樂。雖然鈍感給人一種表面木訥的感覺,但像黛玉這樣敏感得把自己武裝成刺猬的人,多一點鈍感未嘗不是件好事。鄭板橋說的“難得糊涂”就很有道理。
鈍感正如一杯香茗,初品,你會感到一陣苦澀;再品,余留在唇齒間的便是久久不去的香味,而且一種從容感會油然而生。當一個人的心寬了,世界也就大了。
太過鋒利,換得的往往是遍體鱗傷。用鈍的一面生活其實也是一種自我保護。刺激久了,神經被磨得越來越細弱,經不起一點折騰,這樣的人是無法成就大事的。昔時張良勸劉邦“養(yǎng)其全鋒而待項羽之弊”,在與項羽的多次交戰(zhàn)中,劉邦表現出的多是一種鈍感。項羽鋒芒畢露驕傲自大,垓下一戰(zhàn)徹底失敗,而劉邦處處低調卻終成王者。人們總說,大智若愚。鈍感并非真正的遲鈍木訥,這只是表面。其本質,乃是既護衛(wèi)自己又不傷害他人的鎧甲。這是成大事者、渴望實現理想的人必須擁有的智慧。
理想的彼岸山花爛漫,能夠微笑著到達那里的人,定是給生命添了一種鈍感。大智若愚是一種境界,擁有鈍感的人,最終會看到煙花綻放的華美時刻。
【點評】
文章開頭以含羞草和狗設喻,引出過于敏感的危害——鎖閉和傷害了自己,使人趨向麻木;然后,通過林黛玉和憨豆先生這兩個中外著名的文學形象的對比,揭示出敏感傷人傷己,而鈍感卻可以為自己贏得一片云淡風輕的天空的道理。最后,借楚漢爭霸的歷史——項羽鋒芒畢露卻最終失敗,劉邦韜光養(yǎng)晦卻終成大器——說明鈍感已經不僅僅是一種人生的智慧,更是支撐事業(yè)的杠桿。其意義若此,我們又怎能不給生命添一種鈍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