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當前的國際局勢下,經(jīng)濟全球化已成為不可逆的潮流。經(jīng)濟一體化的同時帶來文化一體化,價值觀的一體化,容易形成以某一強勢文化為依托的單一的意識形態(tài)。如果任由這樣的情況發(fā)展下去,那么我們就會逐步喪失全球范圍內(nèi)的話語權及自身的文明,我們必須鼓勵本國的文化 “走出去”。而任何的文化都需要依附于一定的載體才能得到有效地傳播,而影視作品無疑是一條捷徑。電視劇憑借其娛樂性和商業(yè)性的“外衣”,可以對其他文化起到一種“潤物細無聲”的作用。但是中國電視劇在海外的發(fā)展并不順遂,很大的原因就是跨文化背景之下忽視了文化環(huán)境的不同。
關鍵詞:跨文化;文化折扣;巧實力
電視劇是大眾傳媒媒介之一,且肩負著經(jīng)濟與意識的雙重屬性,在全球競爭白熱化的今天,它不僅是商品,而且是國家價值觀的展現(xiàn)及實力的比拼。電視劇作為國家美學意識及民族精神的集中展示,將影響中國在國際上話語權的強弱及影響力的大小。中國目前是世界第一電視劇大國,而并不表明我國電視劇的國際形勢一片大好。恰恰相反,中國的電視劇在出口方面長期處于逆差的地位。電視劇走出國門,要充分利用中國優(yōu)秀的本土文化資源,加之國際化的表達方式,真正做到“中國立場、國際表達”。本文著重分析中國電視劇在海外市場發(fā)展時的短長板,并借鑒韓美劇等國的制作經(jīng)驗,為中國電視劇的發(fā)展提供啟示。
一、 中國電視劇海外發(fā)展現(xiàn)狀:
“我國每年國產(chǎn)電視劇上萬集,而有緣和觀眾見面的僅有七八千集。在國內(nèi)‘蛋糕’有限的情況下,去海外拓展市場份額勢在必行?!睙o論是《雍正王朝》《三國演義》等正劇,還是《媳婦的美好時代》、《金太郎的幸福生活》等熱映非洲,這些成績都表明中國電視劇在海外擁有著相當數(shù)量的觀眾基礎。
盡管有相當數(shù)量的作品走出了國門,但是中國的電視劇尚未形成完整的產(chǎn)業(yè)鏈條和核心競爭力。而且 “由于電視劇中糅合了很多的文化因素,使得電視劇的同親效應尤其的強烈,人們往往選擇那些生活習俗與價值觀與自身相近的文化產(chǎn)品?!边@使得亞洲的觀眾更容易的在中國電視劇中找到共鳴和共享的生活經(jīng)驗,所以在亞洲地區(qū)的出口份額占中國電視劇總出口份額的2/3。這也意味著真正能打入西方市場的中國電視劇是鳳毛麟角。
二、 造成我國電視劇無法進入世界主流市場的原因
1、文化折扣
文化折扣的概念最早是由霍斯金斯提出的,他認為因文化背景差異,國際市場中的文化產(chǎn)品不被其它地區(qū)受眾認同或理解而導致其價值的減低。來自其他文化背景的觀眾在理解中國電視劇內(nèi)容方面顯得特別吃力,當理解電視劇內(nèi)容的費心程度超過了電視劇本身所帶來的樂趣時,人們就有可能放棄這種文化產(chǎn)品。
中國電視劇想要打入西方市場,要進行很多方面的調(diào)整。首先,西方的收視習慣與國內(nèi)的不同,歐美電視劇多是短劇,一般一周一播。而中國的電視劇動輒二三十集,在歐美幾乎找不到這樣的播出平臺。其次,中國人的語言習慣與國外不同,古裝劇中大多把一句簡單的話說的冗長,對于習慣“速食主義”的西方觀眾而言,能否理解這其中的隱晦含義?①
2、符號意義
據(jù)統(tǒng)計在所有出口海外的電視劇中,古裝劇是老外們的最愛?!恫讲襟@心》《甄嬛傳》等以及金庸武俠劇的人氣很高。這些電視劇中充斥著典型的中國元素:服裝、建筑、飲食、武術等等。對于歐美觀眾而言,這都是中國元素,看到了它們仿佛就看到了中國文化。其實外國觀眾所了解的是瓷器等作為中國符號的表象意義,究其表象之下中國五千多年的文化底蘊,卻很少為外國人所熟知。而為了迎合國外觀眾對于中國元素的追捧,一些出口海外的電視劇中充斥著各種文化符號。一味的將文化符號進行簡單的堆砌,而不注重挖掘傳統(tǒng)文化的內(nèi)涵,致使創(chuàng)作的意義層面和符號層面嚴重脫節(jié),傳統(tǒng)的文化符號變成用來吸人眼球的“廉價資源”。②
三、學習美韓電視劇中的跨文化傳播的觀念來改善目前的局面
目前,在中國外國電視劇消費市場上活躍著兩股力量:一個是美劇,一個是韓劇。美劇韓劇在中國賺的盆滿缽滿的同時,也向中國輸出自身的文化理念與價值觀。
以《藍色生死戀》《繼承者們》為代表的韓劇,均圍繞著一些簡單純粹的藍本,對作品進行清新亮麗的包裝,投放到國外市場時收益良好。韓國電視劇的核心就是對韓國的傳統(tǒng)文化進行宣傳,向世界展示韓國的風土人情、人文風貌等。中、韓一衣帶水,但韓國電視劇的國際影響力比中國大,究其根本應是韓國遵從全球化的規(guī)律。每一部韓劇中都有對于真善美的追求以及尊老愛幼、講究禮節(jié)等情節(jié)。而這些特質(zhì)正是全世界人民所共享的。③
美劇不同于韓劇的“溫柔如水”,它更加強勢霸道?!渡畲蟊ā贰都埮莆荨愤€是《破產(chǎn)女孩》,都是通過個性鮮明的角色,快節(jié)奏的劇情,精良的制作來吸引著全世界的觀眾。美劇中有著毒品、性、等因素,但是其所宣揚的“自由、平等、奮斗”的精神還是獲得了全世界的認同。美劇另一個典型特點就是兼容并包,《生活大爆炸》中的Raj是印度人,《破產(chǎn)女孩》中Ham是韓國人,Earl是黑人等,在內(nèi)容上也包含了對同性戀、宗教的理解等等。美劇的包容程度越高,“根據(jù)跨文化研究理論,人們之間擁有的共性越多,他們在交流時所遇到的挫折和曲解的可能性就越小。當兩者文化之間的差異越小,共通的意義空間也就越大,那么彼此之間的認同感也就越強?!?/p>
四、結語
其實海外市場并不是什么銅墻鐵壁,事實上世界人民在很多方面是共通的——對情感的認同、對生活的感觸、對公共問題的關心等等。想要打破中國電視劇在海外主流市場的播出僵局,還需中方制作公司切實在制作水準上下功夫,必須具備國際視野。馬潤生認為,雖說“民族的即是世界的”,但要想讓民族文化更好地融入人類文化,首先應該國際化,即用國際化的語言和方式來講述具有中國特色的故事。“只有民族的獨特性融入人類文化的發(fā)展,才能引起人們的共鳴。
首先,外銷型電視劇在制作時一定要具備一定的跨文化傳播的意識。更好的打入國際市場,并不是要我們放棄中國優(yōu)秀的傳統(tǒng)文化,而是要對傳統(tǒng)文化進行更適合國際傳播的處理。例如:民族文化的普世化處理,盡量選擇一些涉及人類共通情感以及全球性的議題。賦予傳統(tǒng)文化以新的魅力,對于傳統(tǒng)故事進行現(xiàn)代的演繹處理。其次,在創(chuàng)作語言上也要進行新的改變。中文是一個“高語境”的語言,表達的含義含蓄內(nèi)斂,需要投入更多的心力去理解。而歐美語系更多的是“低語境”的,直截了當。因此要更加顧及海外觀眾的語言習慣。最后,外銷型電視劇還要深層次的去挖掘傳統(tǒng)文化符號的內(nèi)涵。讓外國觀眾在看到紅燈籠想到的是中國對家庭、宗族的重視;看到中國功夫是對中國精神的贊譽而非對于暴力的崇尚。
總之,電視劇這樣一種特殊的文化形式,在全球化的今天被賦予新的任務。這種水滴石穿、潛移默化的傳播方法正是一條將中國文化輸出的良好途徑。在這樣一個文化全球化的時代,唯有大力為自己“發(fā)聲”才不會被單一化的聲音所淹沒。(作者單位:中國傳媒大學)
參考文獻
[1]孫英春.跨文化傳播學導論[M].北京大學出版社.2008年版.第11頁.
[2]曾慶瑞.2002中國傳播論壇一中國電視劇傳播[M].北京廣播學院出版社,2003年
[3]謝建華.境外電視劇在中國:傳播格局與生存現(xiàn)狀[J].中國電視.2009年第五期.36-40.
注解
①摘自騰訊新聞:http://news.qq.com/a/20130130/000695.htm
②摘自何曉燕著:《提高中國電視劇跨文化傳播的表述能力》,《現(xiàn)代傳播》,2013年,第2期,第157頁
③摘自焉德才著:《韓劇的繁榮對中國電視劇創(chuàng)作的啟示》,《電影評介》,2007年,第22期,第44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