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有河南衛(wèi)視打造的文化節(jié)目《漢字英雄》引起了社會各界人士的廣泛關(guān)注。作為該節(jié)目的評委,于丹告誡年輕觀眾,學好漢字才能談好戀愛。于丹直言,如今娛樂節(jié)目一統(tǒng)內(nèi)地電視江湖,《漢字英雄》作為純粹的文化節(jié)目收視率能躋身同時段四強實屬不易。在她看來。傳統(tǒng)文化并非沒有市場。只是還有不少年輕人沒有領(lǐng)會其中的趣味,她就經(jīng)常對學生說:“學好漢字,多用詩詞,你們的情書就能寫得漂亮,談戀愛就能夠有滋有味?,F(xiàn)在的孩子還有多少能寫漂亮的情書?”
大學教授的“小學”情懷
早幾年拿留學生學漢語開玩笑。說兩情侶用剛學的中文給朋友寫信。信中說,中國哪都好,就是不太謙虛,滿大街的都是中國人民很行(銀行),中國工商很行(銀行),中國農(nóng)業(yè)很行(銀行)。我們倆為了提高漢語水平,白天抓緊練語法,晚上拼命練生子(生字……玩笑的意思是漢語很難掌握。今天在全民漢語文字水平下滑的險境下,于丹教授以明星教授身份出任評委,應(yīng)該有著極大的積極意義。當然,于丹應(yīng)該清楚以學術(shù)論,她是不夠格的,但目的是“啟發(fā)孩子”,讓孩子“產(chǎn)生興趣”,也只好同節(jié)目“一起成長”了。
坦率地講,太學教授只要不是語言文字領(lǐng)域的專家。坐在《漢字英雄》的評委席上都是心虛的?!靶W”作為漢語一門傳統(tǒng)學問,可不是今天六年級以下弦子上的那個小學!漢始稱文字學為“小學”,它的相鄰學科至少還包括訓(xùn)詁學、音韻學,也就是說,能坐在評委席上,從從容容講給一個孩子某個字、某個詞的讀音、變遷、意思的來龍去脈,不是“小學”畢業(yè),真不敢上去“云山霧罩”。
于丹就敢。一方面她自揣有點“小學”的功底,雖算不上畢業(yè),但讀過;另一方面,救救孩子的責任感,讓她不揣冒昧,登臺亮相。我們應(yīng)該向她的這種師德情懷致敬。揶榆于丹老師的李承鵬們,請看人的積極的一面。于丹老師的丁字步、蓮花指,在這樣的場合沒什么不好,心靈雞湯、好為人師也不是如何的不可接受。仔細想來,也只有于丹老師勝任。因為這只是一檔帶濃厚娛樂精神的節(jié)目。論學術(shù),若王力先生、呂叔湘先生在世,上去最合適,但恐怕收視率就掉下來了。而于丹老師,既有大學教授的名頭,又有知名度、名人效應(yīng),而且記憶力超群、口才極佳,當是最好人選。我們蕓蕓傳媒受眾,樂得看見名人做些有意義的事情。哪怕是他一邊干,一邊繼續(xù)出名、繼續(xù)掙錢。
我們希望大學教授只要口才好的,多出來和大眾見見面,多干些諸如此類“小學”的普及工作?!按蠹叶贾?。蔡元培先生是北大的校長。但誰知道他還出任過一所中學的校長;大家都知道,魯迅先生是偉大的文學家,但誰知道他還曾就教于一所中學當語文老師,這就是現(xiàn)今的北京市第二十二中學。”學校大廳內(nèi)的銘文,很好地說明了“走”與“小”的關(guān)系。宇翔
如何才能被漢字誘惑
這個夏天,兩擋漢字聽寫節(jié)目《漢字英雄》和《中國漢字聽寫大會》攪動了“鍵盤化社會”人們的神經(jīng)。于丹呼吁:學好漢字,有助戀愛!在于丹看來,傳統(tǒng)文化并非沒有市場,只是還有不少年輕人沒領(lǐng)會其中的趣味。于丹幼年即受到旗人出身的姥姥的熏陶,擋不住美麗漢字的“誘惑”,學寫了一手漂亮的蠅頭小楷,還能背誦無數(shù)篇古典詩詞,這使她到了成年之后,更顯示出優(yōu)越的稟賦。于丹是名人,名人的呼吁自然一石激起千重浪。多年后,我們會明白她的良苦用心!仔細一想,還真有些道理。
美麗的漢語在傳情達意方面最富表現(xiàn)力。單就一個抽象的“愁”字,就讓你想到很多惹人情思乃至讓人牽腸掛肚、催人淚下的妙言佳句,漢語傳情達意的功能可見一斑。俗話說,字如其人。如果細心的話,我們可透過不同人的字跡分析出他們的性格、心態(tài),這也許是任何一種語言文字都無法比擬的!
目前有專家學者在極力呼吁要保衛(wèi)漢語的優(yōu)美純潔,中國應(yīng)該重新認識自己的傳統(tǒng)文化。原因何在?因為電腦打字、英語教學、應(yīng)試教育等對當代書法、寫字教育有重大的消極影響,使?jié)h語的使用出現(xiàn)了混亂。專家分析說,很多人對漢字筆畫書寫、漢字字義的解釋,大都是從眼下的漢字著手,而不是回歸到漢字的歷史當中去,從而將音、意和形割裂來看,自然就難以輕松學到漢語中的精華所在。尤其是對簡化字之后的解讀大有問題。出版過《文字偵探》一書的詩人流沙河,其后半生一直都在研究漢字,現(xiàn)在更有人稱他為“破解漢字奧秘的中國首席大偵探”。他說,漢字對我們中國人來說,和陽光、水、空氣同樣重要,每時每刻都在使用,四者缺一不可。流沙河所做的,就是盡一切可能讓更多人記住那些原本有生命的、鮮活的文字。美國漢學之父衛(wèi)三畏也說:一旦廢止?jié)h字,而改用字母拼寫漢語方言,那么中國將不復(fù)存在。表面上看,兒童書法是為了“*趣”,老年書法是為了“休養(yǎng)”,年輕人和中年人書法是為什么呢?它不單純是為了“藝術(shù)”。漢語是美麗的化身,漢字線條本身就是一種生命活動,呈有一種美的獨特魅力。漢字中也蘊含著人生的哲理與警示。一個人的心被“美”的東西所滋潤,就會帶來勇氣、自信、智慧、才干、快樂等等??傊兄豢商娲蔫T造靈魂的價值。冰野
世無文藝女青年,誰還稀罕做才子
日前,于丹告誡年輕觀眾:學好漢字才能談好戀愛。她說平時就經(jīng)常對她的學生們說:“學好漢字,多用詩詞,你們的情書就能寫得漂亮,談戀愛就能有滋有味。現(xiàn)在的弦子還有多少能寫漂亮的情書,”對此,我想談點自己的看法。
首先,我很能理解于丹,這個文藝老女青年的想法,她應(yīng)該是在她還是一個情竇初開的少女時,就深愛上了中國傳統(tǒng)文化,特別是對那些精彩紛呈、字字珠玉的古詩詞,更抱有一種“空風玉露一相逢,便勝卻人間無數(shù)”的情懷。我想她之所以會成為今天這樣,乃是受了她那位學識淵博,又非常善于循循善誘的父親的影響,其父于廉早年畢業(yè)于無錫國專,后曾擔任過中華書局的副總經(jīng)理,被同行譽為“國學大家”,生長在這樣一個家庭里的于丹每天耳濡目染的,想必全是“天子重莫豪,文章教爾曹;萬般皆下品,惟有讀書高”,是以想不文藝都不行。
其次,于丹后來讀大學、讀研究生,學的又是中國古典文學,盡管學問未必做得“登堂入室”,但總是遠遠地望見了中國古典文學的“宗廟之美,百官之富”,這使她對中國傳統(tǒng)文化之愛,又百尺竿頭更進了一步。再后來,她當老師、上《百家講壇》,教的還是中國古典文學,且在此過程中,一路高歌猛進,住進了“黃金屋”、過上了“車馬多簇簇”的好日子,是以你又如何叫她不對中國傳統(tǒng)文化、古典文學心存感激。
所以,在于丹的生活經(jīng)驗當中,“學好漢字才能談好戀愛”無疑是對的。不過,我要說:于老師,你也太桃花源里人了。當下,早就不是僅憑一封優(yōu)雅的情書,就可以打動一個姑娘的芳心的時代了。就算你學富五車,沒一定數(shù)量的真金白銀,誰尿你???反正我是很多年沒聽到過有哪個美人肯在一個能寫一手漂亮情書的才子俸錢不過十萬時,還能為他的無衣而“搜藎篋”,還能為他的想喝點酒而“拔金釵”的故事了。嗚呼,世無文藝女青年,誰還稀罕做才子?木匠
談戀愛和漢字有多大關(guān)系
文化節(jié)目《漢字英雄》前晚在京進入決賽階段錄制。評委于丹告誡年輕觀眾,學好漢字才能談好戀愛。她就經(jīng)常對學生說:“學好漢字,多用詩詞,你們的情書就能寫得漂亮,談戀愛就能夠有滋有味。現(xiàn)在的孩子還有多少能寫漂亮的情書?”不可否認,寫得一手好字,讀懂古詩詞確實令人賞心悅目,甚至增加不少生活情趣,要說它有助戀愛,于丹這種論調(diào)也只是博人眼球。
在現(xiàn)代社會中,電子產(chǎn)品隨處可見,一個微信幾十個字都算多了,網(wǎng)絡(luò)視頻連接全世界各個角落,人們彼此之間的距離越來越近了,多少人還靠書信往來傳遞愛慕,恐怕寫情書的幾乎已經(jīng)絕跡了。學漢字無疑是每個人從小學就開始的,其重要性也不甩重復(fù),寫好漢字也曾是不少人的追求,然而非要與寫好情書和談好戀愛扯上關(guān)系,實屬有些牽強。從古至今說的才子佳人,美好的愛情沒有多少與漢字扯上關(guān)系,更沒有多少佳人讀懂詩書。
如今談戀愛的手段很多,可以琴棋書畫,也可以花前月下。還有更多其他的方式,更多年輕人也越來越明白,戀愛不僅是兩個人的事,也不僅是嘴上說說,還應(yīng)該從行動上。多角度考察對象。很多不善用詩詞的、不寫情書的也會談得有滋有味的戀愛,這是雙方的感受。不會漢字的老外同樣談得有滋有味的戀愛,如果一味夸大漢字的作用,恐怕是以偏概全,也容易被表象蒙蔽。
可以說學好漢字很重要,也應(yīng)讓越來越多的年輕人重視漢字,因為它是中國的文化,不僅中國人,現(xiàn)在不少老外也開始喜愛漢字,研究漢字,讀懂詩詞歌賦里面的愛情詩句。但愛是沒有語言、文化界限的,文化知識與戀愛是否精彩也沒什么多大的關(guān)系。談情說愛是每個人都可以享受到的美好事物,你怎知少了情書、漢字,戀愛就沒滋味了?黃巖
各方觀點
新華網(wǎng):漢字危機,需要一場自我拯救
電腦的普及與廣泛使用,使得我們對漢字的認知要求越降越低,似乎可以只停留在讀音層面。為了迅速有效地表達,大量的成語被棄之不用,取而代之的是“好、很好、非常好”這類的直白、簡單的詞語。漢字的造型之美、音韻之美、結(jié)構(gòu)之美正在被人們漸漸遺忘。遺忘幾個漢字不可怕,但丟掉漢字的美讓人心痛,丟掉漢字所承載的深厚文化令人擔憂,丟掉文字所培養(yǎng)的嚴謹?shù)倪壿嬎季S才更為可怕。因此,在我們習慣了通過敲擊寫出漢字的同時,試著拿起筆,把它呈現(xiàn)在紙面上,因為它不僅僅是漢字,更是對中國傳統(tǒng)文化的尊重和延續(xù)。
信息時報:呼吁下一代“信任漢字”
益智漢手推廣節(jié)目《漢字英雄》,自從播出以來,不僅收獲好評,收視率也一路走高。做這個節(jié)目是希望啟發(fā)孩子,讓他們對漢字文化產(chǎn)生興趣、信任漢字。這個時代讓我們懷疑的東西越來越多,信任特別珍貴。
網(wǎng)易娛樂:異軍突起的《漢字英雄》
今夏,歌唱選秀節(jié)目扎堆,益智漢字推廣節(jié)目《漢字英雄》一經(jīng)播出就收獲不少好評,被觀眾譽為“今夏最有文化內(nèi)涵的綜藝真人秀節(jié)目”。該節(jié)目收視率也一路走高,穩(wěn)居同時段第四,最高接近1%。
騰訊娛樂:滿懷熱情希望帶動漢字熱
在三位評委中,雖然并無漢字專家,也無明確分工,但三人有一個共同點,即都為小小孩的父母,也滿懷熱情希望帶動國內(nèi)的孩子及父母一起與漢字更親近。
大河網(wǎng):于丹“咬文嚼字”被指矯情
于丹誓將自己的“咬文嚼字”發(fā)揮到底,在和小選手的對話中,不僅經(jīng)常引用大段的古詩古詞,還經(jīng)常引用生僻詞匯。就于丹此番行為,不少觀眾也曾質(zhì)疑于丹為了拆字過于“矯情”。
華西都市報:觸動了人們內(nèi)心的懷舊情緒
漢字作為記錄中華文明史的一種方式,從書寫在甲骨上到竹木簡、絲織品、紙張上,直到今天寫在電子屏幕上,這是歷史演變的必然,因為介質(zhì)變化觸動了人們內(nèi)心的懷舊情緒,《漢字英雄》可能喚醒了這種共振點?!稘h字英雄》的選手是中小學生,觀眾群體卻不分老幼。不少成年人驚恐地發(fā)現(xiàn)漢字成了“最熟悉的陌生人”,習慣操作鍵盤的手往往提筆忘字,評委的說文解字更是讓人領(lǐng)略到被遺忘的造字之美。
東方今報:參與的熱情比答案更重要
一次次的比拼,一次次的探索,最重要的是每個人都找到了我們這么一個古老的民族生成過程中文字的觀念。賽到這個時候,參與的熱情比答案更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