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演蔣樾的工作室不大,茶幾上擺放著一套中式茶具,透著幾分典雅與古舊。墻上貼著兩幅海報,海報邊的架子上掛著京劇演員用的幾個“髯口”——6月下旬,環(huán)球人物雜志特約記者來到蔣樾在北京的工作室時,還能感受到一絲京劇的氣息。他導演的8集紀錄片《京劇》在央視熱播后,引來頗多爭議。在和記者的這次長聊中,蔣樾對來自各方的聲音進行了回應,談到片中的錯誤時,他說自己也無法原諒自己,眼神里帶著幾分懊惱、幾分自嘲。
一聲哭震撼整個劇組
央視紀錄片頻道籌備兩年推出的8集紀錄片《京劇》,由蔣樾、康健寧擔任總導演,各集分別以京劇經(jīng)典劇目《定軍山·溯源》、《宇宙鋒·吶喊》、《借東風·傳承》、《大登殿·綻放》、《生死恨·抗爭》、《鳳還巢·坤伶》、《荒山淚·江湖》、《群英會·新生》命名,試圖展現(xiàn)京劇在200年發(fā)展歷程中所折射出的時代變遷、家國興衰和個人命運。
開始拍片時,蔣樾和團隊首先確定的是“這個片子要通俗、好看,讓普通觀眾有興趣、能看懂”。他不想把片子拍成一部中國京劇史,在他看來,最能打動普通觀眾的是京劇歷史上的那些人和故事,比如金少山、潘月樵。
金少山是京劇名凈金秀山的兒子,直到辭世,雄踞凈行首席,被譽為“十全大凈”,因其成功地塑造了項羽的藝術形象,又有“金霸王”之美稱。他一生不羈,晚年落寞。國家京劇院的花臉演員劉大可在《京劇》中扮演晚年金少山,他表演金少山在舞臺下的一聲哭時,把整個劇組的工作人員都震撼了。“他們沒想到京劇有這么大的震撼力,整個鏡頭一條就過了?!笔Y樾說。
潘月樵是梨園少將、辛亥志士?!翱赡芫﹦〗绲娜烁J可他對唱腔、身段的改革。但吸引我的則是他竟在辛亥革命時帶著藝人去攻打江南制造總局。在那個年代,革命是很時髦的詞匯,沒想到那么傳統(tǒng)的京劇演員也去做這樣的事?!?/p>
為拍攝這部紀錄片,劇組幾乎跑遍了全國,讓蔣樾沒有想到的是民間京劇演出市場最火的居然是溫州。鏡頭中多次出現(xiàn)的那位從疊著的3張桌子上翻下來的武戲演員就是從這兒找的,“當時我們聽說那里有個能翻4張桌子的演員,去了才得知,他前兩天把腿摔斷了,跟我們那集中講述的情節(jié)很像,后來我們找到了這個能翻3張桌子的演員?!?/p>
《京劇》成片是在2013年4月,先是被帶到戛納電視節(jié),成了入圍亞洲作品關注度前三的黑馬。在國內(nèi)播出時,觀眾也滿懷期待。紀錄片《舌尖上的中國》導演陳曉卿的一條推薦微博,被網(wǎng)友轉發(fā)3萬多次。中國戲曲學院戲曲研究所所長傅謹把《京劇》的播出稱為一個標志性的事件。他說:“京劇引起主流媒體的關注,并以老百姓喜聞樂見的方式來展現(xiàn),也可以看出近些年來國家對于傳統(tǒng)文化的重視起到了效果,如果是10年前、20年前播放這樣的紀錄片,觀眾可能就換臺了?!敝袊鴩揖﹦≡涸洪L宋官林則評價:“《京劇》從歷史印記、時代視角、國際眼光、文化觀照的層面,填補了對京劇的發(fā)展脈絡、生態(tài)環(huán)境、審美特征、價值取向進行全景式記錄和評判的空白?!?/p>
戲迷批《京劇》成為潮流
不過,跟這些稱贊聲一起來的,還有批評與爭議。到現(xiàn)在還沒有注冊微博的蔣樾說,他本來以為“江湖”已經(jīng)消失了,沒想到在微博中還是有江湖的?!霸凇毒﹦ 凡コ龅倪@段時間里,戲迷批《京劇》,影迷嘲《富春山居圖》,球迷罵國足,成了潮流?!?/p>
“最早看到的是關于‘硬傷’方面的反饋?!笨吹胶?,蔣樾陷入一種無法解脫的焦慮和懊惱中,他極其懊悔自己竟然犯下“如此低級的錯誤”。比如將朱自清與周作人的照片排錯了,“那張照片出來后,我腦子里還閃了一下,說怎么跟中年周作人不一樣呢,年輕時挺漂亮,結果就錯了?!痹俦热绶Q周信芳為“四大須生”之一,“前后四大須生余叔巖、言菊朋、高慶奎、馬連良、譚富英、楊寶森、奚嘯伯這太熟悉了啊,周信芳是我腦子給驢踢了才寫進去的”。
對這些錯誤,蔣樾找到了戲曲專家鈕鏢對全稿重新審讀。在重播時做了不少調(diào)整ZAFXJbfw+Ws8fPJ47A0/lQH1KAgQVjV8nScPOVYJLd8=。
“‘硬傷’之外,就是一些片子制作觀念上的不同意見,比如認為演員的表演、唱段等特別少;片中氣氛過于沉重;鏡頭很唯美,但形式感太強……”對這些,蔣樾解釋說:“關于唱段少的問題,我們有專業(yè)的戲曲頻道介紹戲曲知識,也有詳盡的專題片,所以最初和紀錄片頻道合作時,就不想在這方面做太多內(nèi)容;有人說氣氛沉重,我自己也覺得是挺沉重的??赡茉诓稍L戲曲從業(yè)者過程中,京劇的沒落,京劇藝術家訴說過往藝人那些凄慘的經(jīng)歷,不自覺地影響了我?!?/p>
不過有一種批評是蔣樾無法接受的。有電視制片人連續(xù)撰文指責《京劇》,尤其說《京劇》批判不深刻、沒能脫離主流藝術觀云云。蔣樾覺得十分可笑,“你有平臺有資源,也完全有能力做一個(紀錄片),為什么你不在自己那兒來一個?你想批判誰就做吧,想怎么脫離主流藝術觀就脫離吧。你不做,我做完了你跳出來罵我。”
蔣樾稱他的最終目的是為了讓京劇能通過官方渠道被普通觀眾接受。實際上在制作這部紀錄片時,他本身也很糾結,“《京劇》引來這么高的關注度和爭議,可能會影響到我以后的紀錄片創(chuàng)作,除了京劇戲迷的批評,有很多獨立紀錄片導演也不理解我,這讓我很難過?!?/p>
“像射出去的箭掉進深水里”
在對《京劇》的諸多批評聲中,有個有趣的現(xiàn)象。有人挖掘出一些以前拍的戲曲題材紀錄片推薦給大家,其中,《粉墨春秋》和《昆曲六百年》是被提及最多的。但很多人卻不知道,蔣樾跟這兩部紀錄片都有密切聯(lián)系。他是《粉墨春秋》的總導演,而他的妻子陳麗是《昆曲六百年》的總導演,陳麗還是紀錄片《京劇》的采訪導演?!斗勰呵铩放挠?0年前,但說起來,蔣樾跟京劇的緣分可不止10年。
1984年,22歲的他考入中國戲曲學院戲曲文學系。“那時候還在陶然亭的老校區(qū),我剛進學校時,差點被校園里的鑼鼓給敲出去,后來一度還想退學。校領導說,你的文字水平不錯,在這里還能學一些傳統(tǒng)文化方面的東西?!?/p>
在學校期間,一場演出讓蔣樾改變了對京劇的態(tài)度,“我在廣和樓劇場看了一場馮志孝和袁世海合演的《將相和》,演員對人物的理解和所傳達出的情感,一下就把我給鎮(zhèn)住了?!睆哪菚r起,蔣樾就覺得京劇確實是“角兒”的藝術。
畢業(yè)那年,蔣樾的畢業(yè)作品是一個現(xiàn)代題材的京劇。為了寫這個戲,他到一個村子里體驗生活,“我記得這個戲開場就是村支部書記死了,挺有懸念,當時中國京劇院的老編劇給予了肯定,想讓我留下。”但蔣樾最終選擇了北京電影制片廠。
接下來,他的生活與戲曲漸行漸遠。先是隨黃健中導演拍攝了《龍年警官》、《過年》等故事片,然后因不喜歡故事片的拍攝方式,跟幾個朋友去了西藏,并做起了紀錄片。那時的蔣樾,對紀錄片還沒有什么概念,差不多是一邊琢磨,一邊拍攝。在西藏期間,他看到了日本導演小川紳介的電影《三里?!罚?967年日本三里冢地區(qū)要興建機場,當?shù)卮迕駷榱吮Wo自己的土地與警察抗爭了5年。這5年期間,小川紳介帶著劇組成員一直住在村里,通過時間變遷來展現(xiàn)抗爭中真實的一面)?!澳鞘俏业谝淮螢橐粋€不是故事片的片子激動?!彼S之也有了自己對紀錄片的理解——“踏踏實實的,是一條寂寞的路”。
從西藏回來,蔣樾干了兩件事,一是籌備拍攝紀錄片《彼岸》,還有就是去央視《東方時空》開創(chuàng)了“講述老百姓自己的故事”?!稏|方時空》的主管陳虻曾問過蔣樾,拍這些東西的意義在哪里?蔣樾說:“一年能拍300多個真實生活中的人物和家庭的故事,10年就是3000多個,幾十年以后,當我們再去回首那個時代時,可能那個時代的剪影就是由這些小人物的故事構成的?!?/p>
2004年左右,蔣樾開始做關于京劇的紀錄片?!耙矝]有人邀請我,只是私人化的拍攝。錢很少,精力主要集中在采訪上,訪了100多人,主要都是老藝人。拍了5年多,其間一大批老藝人先后去世了?!边@些珍貴的采訪資料,被蔣樾剪成了26集紀錄片《粉墨春秋》。剪出來以后,他才意識到根本沒地方播出,“但也挺高興,我知道它珍貴在哪兒?!?/p>
從《粉墨春秋》到《京劇》,蔣樾一直對京劇有著難以割舍的情結?!?0年前拍的《粉墨春秋》,像射出去的箭掉進深水里,然后悄無聲息地落入水底?!笨赡苷驗檫@樣,他才在拍《京劇》時做了很多妥協(xié),“妥協(xié)不是說不堅持,而是為了讓更多人去接受它?!?/p>
用紀錄片去關注別人
蔣樾拍過不少在圈子中很有影響力的紀錄片,《彼岸》、《幸福生活》等。他說“觸動”是自己拍片最重要的因素。“我不是一個哲學家或者思想家,我只是一個拍片子的人。我也不太認可自己做的是純粹的紀錄片。我一直把我的片子叫做‘真實電影’?!?/p>
蔣樾說,他覺得紀錄片在中國是最好的表達個人觀點的影像形式,尤其是當今社會——最需要真實的年代?!八哉f,紀錄片是絕對不能被忽視的。但它也不是一哄而上的,不是人人拿一個DV就能拍的東西。我還是看重它表達觀點立場的方式和它的價值。”
“那么今天在中國,紀錄片有什么價值?”記者問道?!八切”娀模味稀?。它的價值并沒有充分發(fā)揮出來。而現(xiàn)在的環(huán)境,也沒有給紀錄片一個充分展示的平臺?!笔Y樾回答。
在他看來,紀錄片行業(yè)冷一些是正常的,“它不是一個時尚的東西,做紀錄片的人更沉默、更寂寞,這讓我們有一點不同。如果指望拍紀錄片發(fā)財,或者得名得利是不可能的?!?/p>
回顧過往,被問及對所拍紀錄片的感覺,蔣樾笑著說:“我想起漫畫家丁聰老先生的一句話,他畫了一輩子漫畫,最后說‘畫漫畫有個屁用’。當我看到這句話時,突然就悟出丁聰?shù)哪欠菪那?,拍紀錄片有個屁用。但對我來說,就算是個屁,我也覺得它有它的作用?!?/p>
在記者看來,蔣樾并沒有因為《京劇》而灰心?!毒﹦ 肥撬粋€人的表達,他把自己放在圈外人的角度,尋找京劇曾經(jīng)給他帶來的觸動,將自己多年來對京劇的理解打碎了,試圖重新融到片中。這讓《京劇》變得過于碎片化、散文化,也過于隨性,但同時,許多今天的觀眾也終于有機會,能系統(tǒng)地、帶著唯美的眼光,看到京劇歷史上最動人的故事。
聊到以后的打算,蔣樾說:“我夏天一般都會去水邊,支個帳篷,釣個魚什么的,就像戲里唱的,‘我本是臥龍崗散淡的人’……”蔣樾說自己從來沒有想到會成為公眾人物,“一開始看到那些謾罵,確實有點承受不了。我做了20多年紀錄片,其實選擇拍紀錄片就等于選擇了一種生活態(tài)度,我不想讓別人關注我,而是想用紀錄片去關注別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