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普通人看來,李靜實在是太忙了。作為一個年過不惑的女人,生活中,她要當好妻子、母親;事業(yè)上,除了眾所周知的主持人身份,她還是《超級訪問》等多檔電視節(jié)目的制片人、一家電商平臺的創(chuàng)始人。最近,李靜參加了電視節(jié)目《贏在中國藍天碧水間》的錄制,她和一批企業(yè)家一起,在各類娛樂、選秀的包圍中,做出了一檔備受好評的關于創(chuàng)業(yè)的真人秀節(jié)目。
“我覺得我在27歲之前就是個傻乎乎的孩子,人家覺得我不靠譜,后來不斷地嘗試,一件又一件事成功了……喜歡什么適合什么,是自己一步步找到的。”鏡頭下的李靜,比電視屏幕里看起來更嬌小,但一樣熱情,談話間,她既保留著主持人的機敏,又多了幾分女商人的銳利?!皩ξ襾碚f,不斷地打破昨天的我,已經形成了一個慣性。”她對環(huán)球人物雜志記者說。
幾次敲碎鐵飯碗
李靜的父母都是鐵路系統(tǒng)的工人。她大學學的是手風琴專業(yè),畢業(yè)后在張家口電視臺謀得了一份穩(wěn)定的主持人工作。李靜生性叛逆,不喜歡從眾,非常有主見,這使得她在工作上一開始就顯得格格不入。最明顯的一點,她不喜歡當時電視臺流行的“播音腔”,認為那種拿腔拿調的說話方式太背離現(xiàn)實生活,“你回家會這么說話嗎?為什么要讓我對著話筒這么說?”她怎么也想不通。她嘗試用自己富有個性的語調去和觀眾溝通,結果總是受到領導的批評,這使她萌生了離開的念頭。
李靜辭去了這個在外人看來挺體面的工作,報考北京電影學院導演系,卻落榜了,正逢電影學院文學系招生,她誤打誤撞地考入了文學系。1993年,她開始在北京電視臺主持《北京你早》節(jié)目,當時播新聞要求主持人不能有自己的喜怒哀樂,但李靜偏要加上自己的表情。結果她又“挨批”了。
兩年后,從北京臺跳槽到央視,李靜還是不開心,“我對節(jié)目總有自己的想法”,但她的那些想法卻絲毫撼動不了已經固化的節(jié)目體制。在央視的化妝間里,她總被排到最后一個,每當這時,她就很尷尬、自卑。她一度特別迷茫,充滿抱怨,每天早晨不愿意起床面對新的一天。她知道自己不喜歡什么,卻不知道自己喜歡什么。
1999年,29歲的李靜辭去了央視的工作,問媽媽要了10萬元錢,帶著電影學院的兩個同學,在北京海淀區(qū)小西天的一棟居民樓里,創(chuàng)立了一個僅有3個人的工作室,自己制作節(jié)目。創(chuàng)業(yè)的過程雖然無比艱辛,但對李靜來說“充滿著未知數(shù)和想象力,真的很快樂”。她終于和理想中的自己越來越近。
“無知者無畏”
李靜喜歡回憶創(chuàng)業(yè)初期的情景:從三里屯買來幾條草席,和朋友一起坐在草席上,地上鋪滿了關于節(jié)目的文案,還有工商登記要用的材料。
李靜幸運地遇上了一個能夠互補的伙伴戴軍,兩人合作至今。一開始他們給自制的這檔節(jié)目取了個活潑的名字“小雞捉老鷹”,也就是《超級訪問》的前身。李靜終于可以放開手腳追求個性化,她頻頻露出“絕招”,節(jié)目現(xiàn)場充滿懸念、高潮迭起,又人情味十足,一掃當時眾多訪談節(jié)目的刻板氣息?!冻壴L問》在鳳凰歐美臺播出后,深受歐美華人的喜愛。李靜把名聲打到了海外。
作為中國民營電視公司的第一代經營者,李靜沒有任何現(xiàn)成的經驗可以借鑒,她想當然地認為只要節(jié)目做得好就有人買。但好不容易把節(jié)目做出來了,發(fā)行和廣告卻成了問題,而廣告賣不出去是致命的。于是李靜一直在虧錢,半年內就向親人朋友借了200萬,最后不得不將房子抵押了出去。她陷入了“瘋魔”狀態(tài):在辦公室打個地鋪就睡了,整整一年,中間只回家兩次,“家里墩布上都長蘑菇了”。
在人生的最低谷,李靜的天空是灰色的,她必須強迫自己面對各種不喜歡的人和事,有時談判失敗了,有時嘉賓不來了。曾有一次,廣告播出了很久,但客戶就是不給廣告費,坐在別人辦公室要錢的李靜一籌莫展。
但這一切都沒令她放棄,兩年后,《超級訪問》終于有了冠名商,然后又是《非常靜距離》、《情感龍門陣》等節(jié)目的陸續(xù)推出。她成了圈內有名的獨立電視人,終于可以驕傲地對人說:“我是主持人李靜。我不屬于任何電視臺?!?/p>
成功沒有讓她停止前行的腳步,嘗試電子商務、開發(fā)屬于自己的化妝品品牌……她始終相信“無知者無畏”。
一邊抓幸福,一邊往前走
環(huán)球人物雜志:你現(xiàn)在的工作重心似乎轉移了,主持人身份對你還重要嗎?
李靜:主持人這份工作對我而言,最開始是一份工作,中間是一份榮耀,但到今天,我會認為是一種閱讀方式,有人從書中尋找力量,我從很多采訪對象身上獲得力量。
環(huán)球人物雜志:作為訪談節(jié)目的常青樹,是什么使你在競爭中立于不敗之地?
李靜:現(xiàn)在做《超級訪問》節(jié)目時,很多人說要在這里加個唱歌的,那里加個綜藝的,但我覺得,這是做了13年的訪談,應該堅持它的風格。這樣可能不會大紅大紫,但會走得更遠。
環(huán)球人物雜志:你的生活看起來節(jié)奏非???,你是怎樣分配時間的?
李靜:我是一個自我調節(jié)能力很強的人,在身邊的人看來,永遠都是那么精力充沛,樂呵呵的,像個“二姐”。有時候我又特別像獵人,看見一個好獵物就想撲上去,這可能是我骨子里的一種東西。每次抱怨時是一種狀態(tài),但是看到一個好的機會就變成另外一種狀態(tài)?,F(xiàn)在我自己已經接受這種生活了。我會想如果我現(xiàn)在什么都不做了,我能待得住嗎,我會甘于平淡嗎?我覺得我根本就不是那樣的一個人。
我信服史玉柱的一句話,他說:“一幫聰明人,即使做的是錯事,但做著做著就對了。”別的不管,先要行動起來。具體到時間分配,我把70%的心思花在團隊上,30%花在其它上,比如生活。
環(huán)球人物雜志:你原來說自己是一個“文藝青年”,現(xiàn)在又成了“女老板”,藝術創(chuàng)作和商業(yè)有時挺難平衡的,你怎樣調和兩者的關系?
李靜:我做的這些事情讓我認識到了一點:創(chuàng)新是最重要的,你不要做別人做過的事情,再重復是沒有價值的。還有就是要有特別強的執(zhí)行力,這兩個就是我的法寶。
環(huán)球人物雜志:作為一個女人,這么拼命奮斗的動力是什么?
李靜:我有些女性朋友,希望好好嫁人,然后平平安安,經歷的事越少越好。但據(jù)我所見,大多數(shù)這么想的人,就連那個簡單的愿望都很難實現(xiàn)。其實她們犯了個錯誤,她們應該一直往前走,不該停下來。因為你想要的安寧,其實是一個非常烏托邦的想法。我覺得作為一個女人,要一邊抓住幸福,一邊往前走,你的幸福才能跟上你的腳步!不然,你原地站著,你的幸福就會掉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