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峰
前列腺癌(prostate cancer,PCa)是威脅中老年男性健康的常見腫瘤。在我國,隨著預期壽命的不斷延長和生活方式的改變,前列腺癌的發(fā)病率和死亡率也有逐年上升的趨勢,且預后較差[1]。近年來,為進一步準確預測前列腺癌,國內(nèi)外進行了大量研究。本研究通過檢測血清中血管內(nèi)皮生長因子(VEGF)的水平和前列腺特異性抗原比值(f/t),探討其聯(lián)合檢測對前列腺癌的臨床診斷價值。
1.1 一般資料 選擇2012年10月~2013年9月在本院泌尿科住院患者,其中PCa患者39例,年齡58~81歲,平均68.8歲;前列腺增生(BPH)患者44例,年齡50~84歲,平均63.3歲,所有病例均經(jīng)前列腺多點穿刺活檢或術后病理切片確診。另同期從本院健康體檢中心選擇41名體檢人員[血、尿常規(guī)及肝腎功能等生化指標均在正常參考范圍,既往無心肺等重要臟器疾患,無BPH等相關疾病(無自覺癥狀,直腸指檢及B超檢查均無異常)]作為對照組,年齡48~79歲,平均65.5歲。
1.2 方法 所有被研究對象空腹12 h后抽取靜脈血4 ml,1 h內(nèi)離心后分離血清,用EP管分裝成兩管,一管立即進行總PSA(tPSA)及游離PSA(fPSA)濃度的測定,并計算出兩者的比值;另一管置-70℃保存,待所有樣本收集完成后一起進行血管內(nèi)皮生長因子(VEGF)濃度的檢測。本研究使用ROCHE E170型全自動電化學發(fā)光分析儀及其配套試劑對血清中總PSA(tPSA)及游離PSA(fPSA)的濃度進行檢測;使用美國RD公司生產(chǎn)的VEGF檢測試劑盒(ELISA法)以及BIO-RAD 1757型全自動酶標儀對血清中VEGF的濃度進行檢測。
1.3 統(tǒng)計學方法 用SPSS13.0統(tǒng)計學軟件分析進行分析,計數(shù)資料用±s表示, P<0.05表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PCa組的f/t比值與VEGF濃度分別與BPH組及對照組比較差異均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1),BPH組的f/t比值與VEGF濃度與對照組比較差異均無統(tǒng)計學意義。(各試劑盒檢測指標陽 性界值定為 VEGF≥l20 ng/ml,f/t<0.15)
表1 各組血清中tPSA、fPSA、VEGF的濃度( ±s)
表1 各組血清中tPSA、fPSA、VEGF的濃度( ±s)
注:a表示與BPH組相比, P<0.01;b表示與BPH組相比,P<0.01
組別 例數(shù) tPSA(ng/ml) fPSA(ng/ml) f/t比值 VEGF(ng/ml)PCa組 39 6.89±1.85 0.96±0.39 0.13±0.05ab 191.5±81.1ab BPH 組 44 7.17±6.32 1.83±0.91 0.27±0.12 108.2±45.5對照組 41 2.12±1.08 0.65±0.47 0.30±0.14 98.5±30.3
表2 各組血清VEGF和f/t比值的陽性百分率[n(%)]
前列腺特異性抗原(prostate specific antigen,PSA)是目前臨床上應用最廣泛的前列腺腫瘤標志物,但卻仍不是最理想的腫瘤標志物。VEGF是一種高分子量、高度糖基化的堿性蛋白, 在多種人類腫瘤進展過程中能夠刺激血管內(nèi)皮細胞增殖、促進腫瘤血管生成、促進腫瘤增殖、侵襲及轉移。 沈百欣等[2]認為VEGF過度表達與PCa的進展密切相關。本研究顯示,對這兩種相對獨立的腫瘤標志物進行聯(lián)合檢測,在及時、有效地診斷PCa方面具有很大的價值。
[1]岳長久,郭衛(wèi)東,陳曉春.前列腺癌臨床進展分析.中華臨床醫(yī)師雜志(電子版),2013,7(7):165-167.
[2]沈百欣,錢立新,張烯,等.VEGF和VEGF-c表達增加與前列腺癌進展的相關性研究.中華泌尿外科雜志,2006,11(增刊2):42-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