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免费av电影一区二区三区,日韩爱爱视频,51精品视频一区二区三区,91视频爱爱,日韩欧美在线播放视频,中文字幕少妇AV,亚洲电影中文字幕,久久久久亚洲av成人网址,久久综合视频网站,国产在线不卡免费播放

        ?

        秦嶺渭河之間

        2013-12-29 00:00:00王若冰
        延河 2013年3期

        中華圣山

        這些年來我一直有這樣一個沖動:有朝一日如果能長出一雙巨大無朋的翅膀,我將凌空扶搖,居高臨下巡游遼闊壯美的中華大地。在我鳥瞰俯視,極目遠望蒼茫華夏大地的時候,首先映入眼簾的自然物象,除了高出人世的巍巍昆侖之外,就是橫亙中國內(nèi)陸腹地的華夏龍脈、中華民族父親山——秦嶺,以及在莽莽秦嶺山脈滋養(yǎng)哺育下千秋浩蕩,萬古奔流的中華民族母親河黃河和長江。

        這不是由于我對秦嶺的偏愛,而是在搜遍歷史,巡游神州大地之后,我驚奇地發(fā)現(xiàn),茫茫中國大地,眾多名山大川中最具備人格力量、最能彰顯中華民族精神情懷、也最能象征一個民族前世今生的山嶺,唯有這條自西向東,橫貫中國內(nèi)陸南北中軸線,穿越甘肅、陜西、四川、湖北、河南五省的秦嶺山脈。最早記述我國山川河流的著作《禹貢》也認為,華夏大地山脈有“三條四列”,秦嶺居中,列為中條;昆侖有三龍,而秦嶺為中龍;蔥嶺有三干,秦嶺為中干。而且由于秦嶺山脈地處華夏版圖中央,所以也就成了中國內(nèi)陸地絡陰陽,南方與北方的分界。既然如此,你們茫茫華夏大地,對中國自然地理,人文生態(tài),歷史情感有著如此重要影響的山脈,除了秦嶺,還有那座山嶺能夠與之比肩呢?因此,2005年《中國國家地理》雜志執(zhí)行主編單之薔在完成對秦嶺山脈的進行考察后感嘆道:“中國許多山雖然有名,但大多數(shù)山假如從不存在,對中國也沒有什么,可是假如沒有秦嶺,中國將不成其為中國?!?/p>

        與被稱為神山的昆侖山和備受皇權蔭庇的泰山相比,秦嶺更像一位襟懷遼闊,靈魂高邁的智者或圣賢。秦嶺的身世,就是華夏大地誕生成長的經(jīng)歷;秦嶺的情感里,珍藏了一個民族興衰起落的全部歷程。秦嶺不僅見證了亞洲大陸造山運動時代,中國內(nèi)陸滄海桑田的每一個細節(jié),而且在秦嶺溫暖寬厚的懷抱里,大地灣人、半坡人、藍田猿人、鄖西人和仰韶人,在荊oQ/gIkPQVJ8XHgkikOFtmnIJCUd+HNjep9r8lbAomf8=莽遍地,天荒地老的遠古時代打磨石器,狩獵捕魚的形象所映現(xiàn)的,是華夏民族童年時代勞動和創(chuàng)造的龐然背影。還有伏羲女媧、炎帝神農(nóng)、軒轅黃帝用他們的聰明才智喚醒了華夏故國第一縷文明的曙光,周秦漢唐,風云際會之際華夏大地紛紛崛起的秦嶺帝國,不僅締造了中華民族亙古挺拔的巍峨身姿,而且為整個世界帶來了前所未有文明、進步的曙光。就是這樣一座擔負了一個民族所有精神情感的山脈,千百年來,卻始終如一位胸懷大智,沉智深邃,含而不露,剛毅隱忍的圣者,端坐中國大地中央,用他寬厚的身軀擋住南下的寒風,遮蔽北上的酷暑,讓山川起伏,河流縱橫的中國大地春華秋實,夏雨冬雪,氣象萬千,美不勝收,使古老悠久的華夏民族愈老彌堅,生生不息。因此,2004年完成對綿延1600多公里的秦嶺山脈文化考察后,我在獻給我們民族這位慈祥沉智的父親的第一本書——《走進大秦嶺》序言里寫下了這樣一段話:“這條橫臥中國內(nèi)陸腹地的茫茫山嶺,才是華夏文明的光源所在、中華文明的生發(fā)地和存留之所。尤其是在走過秦嶺沿線5省50多個縣100多個鄉(xiāng)鎮(zhèn),目睹并見證了保留在那片神秘荒蠻的叢林深處的精神秘密之后,我不得不承認,在過去和現(xiàn)在,秦嶺負載了我們這個民族從童年到青年、壯年所有文化精神的重量與經(jīng)歷。如果要歸結(jié)出一種可以涵蓋、容納中國歷史文化的文化載體的話,那么除了黃河、長江這兩個象征性喻體,也只能是秦嶺了——如果說黃河、長江是一個民族的精神圖騰的話,秦嶺則是一個民族歷史情感、現(xiàn)實遭際堆積起來的山嶺。”

        因此,在滿懷激情地為秦嶺樹碑立傳時,我情不自禁地說出了這樣一句話:如果說黃河和長江是中華民族的母親河的話,那么秦嶺就是中華民族的父親山。

        在電視系列片《大秦嶺》解說詞里,我又寫道:“古老的地理學認為,中國大陸眾多山脈的根在昆侖山。因此,在秦始皇統(tǒng)一中國之前,秦嶺被稱為昆侖;后來,又因為秦嶺矗立在秦國都城之南,秦嶺又被稱作終南,或者南山?!钡鄬τ趶倪^去到現(xiàn)在都籠罩在迷迷茫茫,遙不可及的神話迷霧里的昆侖山來說,昆侖山只是一位在仙風玉露里來去無蹤,不食人間煙火的神,而從誕生到現(xiàn)在,一直將他高大巍峨的身軀深深根植于真實平補的人間世界的秦嶺,則是一個有血有肉,有著波瀾起伏的過去,也有波瀾不驚的現(xiàn)在,有韻味綿長的精神世界,也有酣暢淋漓的情感意識的人。只不過,由于秦嶺閱歷、精神和內(nèi)心的高邁與遼闊,在我的意識里,巍峨秦嶺則更像一位引領我們精神世界的智者和圣人。只要我們回過頭來,稍稍回味一下中華民族前行和進步的足印,我們就會發(fā)現(xiàn),自遠古以來,我們民族所創(chuàng)造的每一次輝煌,都與這座如巨龍般綿亙?nèi)A夏腹地的山嶺,有著息息相關的血肉聯(lián)系聯(lián)系。所以,在環(huán)視我們民族古老身世之后,我在《走進大秦嶺》里激動地寫道:“被燦爛星光抬升了的群山,像歷盡跌宕與起伏的古老時光的遺跡,將我的情感與記憶再次指引向歷史縱深處:自西秦嶺岷江與祁連山的斷裂層開始,我看到了一個來自青藏高原東緣湟水谷地的古老民族向東、向南遷徙的漫漫長途上,在漢江和渭水之間這塊高峻綿延的山嶺留下的精神光芒:華夏民族歷經(jīng)漫長遷徙與融合之后,在北秦嶺與渭河之間尋找到的第一片生存樂土、打制的第一件石器、點燃的第一顆火種、燒制的第一件陶器、播種的第一粒谷物、刻畫的第一個記事符號、構(gòu)筑的第一座房屋……,在這里;中國歷史上第一個奴隸制國家、第一個封建制國家、第一個東方帝國,都誕生在秦嶺溫暖寬厚的懷抱里;還有老子、秦始皇、劉邦、劉徹、李世民,他們成就的千秋偉業(yè),哪一個不曾經(jīng)獲得過巍峨高聳秦嶺的蔭庇?甚至,我們這個民族存留至今的稱謂——‘大漢民族’,也是在秦嶺漢水之間孕育并最終被確認的?!?/p>

        如果將目光放得更遠一些,我們還會發(fā)現(xiàn):秦嶺與我們民族的情感精神的糾葛,何止這些!中國歷史上唯一一個本土宗教——道教,是在莽莽秦嶺孕育、誕生并發(fā)展壯大的;沿著秦嶺山脈進入關中和中原的印度佛教,也是在秦嶺懷抱完成佛教文化的中國本土化過程的;還有,董仲舒在秦嶺蔭庇下的咸陽城,借助漢武帝鐵腕政治實施的“罷黜百家,獨尊儒術”,為儒家文化登上統(tǒng)治中國兩千多年的皇權文化寶座,掃清了障礙。從此以后,以儒家文化為核心,以道教文化和中國佛教文化為基礎的中國傳統(tǒng)文化,在挺立在黃河、長江之間的這座蒼茫山嶺之間,迅速成長為一座規(guī)范和引領一個民族走向更大輝煌的巍峨高峰。還有,自昆侖山發(fā)源,歷經(jīng)跋涉與艱辛之后幾近枯竭的黃河和長江,在秦嶺養(yǎng)育的渭河和漢江滋潤與激勵下,才重新獲得了奔流到海不復回的勇氣與力量。

        中國歷史上,人為造就的名山大川太多了。秦始皇建立大秦帝國后四處封禪,走遍了三山五岳,唯獨不曾給曾經(jīng)養(yǎng)育了他的先祖,而且近在咫尺的秦嶺賞賜一個名號。是這位千古一帝不屑秦嶺的蒼茫,還是不敢正視秦嶺高邁的靈魂?是因為矗立在咸陽城外的秦嶺,在這位傲視天下的始皇帝心目中比昆侖山更神圣,比泰山更加威嚴。因為在秦始皇看來,秦嶺是秦人命運的保護神和決定秦人興衰存亡的“龍脈”。所以建造阿房宮的時候,秦始皇明確下詔,不準采伐秦嶺一木一石。于是沒有皇權附庸,秦嶺便顯得樸素清雅;沒有神權映襯,秦嶺更顯得真切寧靜。在沒有浩蕩皇恩的保護下,秦嶺就任花草萬物在清流險峰之間花開花落,自生自滅;在沒有香煙繚繞的頌揚與贊美中,秦嶺就任裊裊炊煙在山林間升起,讓歷朝歷代無家可歸的靈魂,在他寧靜的呼吸里棲息、修養(yǎng)。

        朝拜秦嶺歸來的這幾年,一想起山環(huán)水繞的秦嶺山脈,我就想起了歐洲兩座名山:阿爾比斯山和奧林匹斯山。對于根脈與昆侖山相通的秦嶺來說,秦嶺就是與歐洲自然地理,文化精神緊密聯(lián)系的歐洲圣山阿爾比斯山,而昆侖山則是與歐洲的神話之山比肩的華夏神山。神與圣的區(qū)別,在于神無形無體,高居人世之上,而圣者則是孕育并造就人類生命、情感、精神、文化的智者。莽莽秦嶺山脈就是造就中華大地人文地理,自然萬象,并用一個民族的精神文化堆積起來的文化圣山。他不僅開啟并凝鑄了華夏大地上一個又一個開拓大疆土、凝聚大氣象、鑄造大魂魄的時代風雷,而且秦嶺還以他圣神威嚴,襟懷遼闊的精神氣象,孕育并見證了中華民族高貴豐滿,綺麗多姿靈魂萌芽、成長、壯大的全部歷程。

        秦嶺帝國

        在秦嶺山區(qū)穿行的那些日子,每次與群峰高聳,氣勢逼人的峰嶺相遇,我就會想起這樣一個問題:自西周以來,中國歷史上那么多朝代,為什么緊緊依偎秦嶺建都的王朝國力強盛,威震四海,而一旦都城遠離秦嶺,就會迅速走向衰亡?東周是這樣,東漢也是這樣。是歷史的巧合?還是冥冥之中另有因果?

        讀柏楊《資治通鑒本末》系列《苻堅大帝》,柏楊在列舉中國歷史上堪與彼得大帝、拿破侖相提并論的“大帝級”皇帝時說,從紀元前27世紀算起,中國歷史上總共出現(xiàn)過560個帝王,“然而,考察他們的行為(特別聲明:不是聽他們說的話,而是看他們干的事),夠得上稱為‘大帝’的,不過5人而已,一是前三世紀秦一任帝贏政,一是前二世紀西漢一任帝劉邦,一是四世紀前秦帝國三任帝苻堅,一是七世紀唐王朝二任帝李世民,一是十七世紀清王朝四任帝玄燁?!?/p>

        在秦嶺山間顛簸,閉上眼睛一想,柏楊先生確實一針見血。中國歷史上能夠文治武略并興,創(chuàng)造出讓世人引項膜拜的華夏帝國榮光的皇帝,不就是這幾個人嗎?而且最為奇怪的是,這五個朝代中的秦、西漢、前秦和唐代都城,都在緊緊依靠秦嶺的關中地區(qū)。即便是在群雄爭霸,王朝更迭如走馬燈的魏晉南北朝和五代十國,那些短命皇帝選擇他們試圖實現(xiàn)俯瞰天下夢想的都城時,還是離不開秦嶺環(huán)侍的長安和洛陽。

        生在蘇杭,葬在北邙。

        這句話應該是宋代以后的說法。但其中也透露出一個信息,這就是橫貫中國內(nèi)陸腹地的秦嶺山脈對一個王朝的興衰,一個帝國的成長,實在是太重要了。歷朝歷代,凡是選擇在以長安為中心的關中建都的王朝,面臨的政治和軍事威脅比較單一——這就是北方。因此,西周開國天子可以沉穩(wěn)從容地推行他的禮樂治國之道;漢武帝劉邦沒有來自秦嶺以南的軍事威協(xié),才可以騰出手對付匈奴;有了秦嶺守衛(wèi)的太平盛世,唐太宗李世民也就有了閑暇心境,逍逍遙遙經(jīng)營他的貞觀之治。而皇宮王室一旦遠離了秦嶺,麻煩就大了。東周和東漢遷都洛陽,南宋偏安杭州,且不說這些王侯皇帝本事如何,單就是看他們遭遇內(nèi)憂外患困境時捉襟見肘的窘態(tài),就夠難受的了。

        離開南陽北上,我一直在洛陽附近秦嶺東部余脈伏牛山和崤山深處出沒。

        陜西與河南交界處的秦嶺山區(qū),山勢更加凌亂破碎。凌晨五點搭乘商南發(fā)往盧氏的長途汽車,整整七八個小時,公路在縱橫交錯的山嶺之間盤旋繞行。這樣的路程,一直到了三門峽才告結(jié)束。面對伏牛山區(qū)如巨浪迭起交錯的崇山峻嶺,我終于明白了公元前771年周平王將都城從鎬京遷至洛陽的道理。

        西周末年,申侯聯(lián)合犬戎攻破鎬京,斬殺周幽王,西周宣告結(jié)束。周平王即位后,面對國力衰微,周王室已經(jīng)無力抵御北方少數(shù)民族侵擾的現(xiàn)實,只好根據(jù)卦辭指引,離開周人苦心經(jīng)營300多年的關中,將都城遷至洛陽。洛陽與關中既有渭水、黃河溝通,又有秦嶺余脈環(huán)繞,周圍還有忠于王室的諸侯國晉國和鄭國呼應。將國都從秦嶺懷抱中心遷到洛陽,也許是讓周王室香火得以延續(xù)的最后選擇吧?然而讓周平王不曾想到的是,遠離秦嶺主脊拱衛(wèi),周王室就像裸露在風雨中的一粒沙子,隨風飄搖,每況愈下,已經(jīng)沒有力量守衛(wèi)那尊象征著王權至上,國家一統(tǒng)的傳國寶器的尊嚴了!

        進入關中,我一直行走在渭河與秦嶺之間的西安近郊。

        平靜的清晨,只要有風從驪山腳下刮來,我就會收住匆忙的腳步,屏住呼吸傾聽。我試圖從那沾滿黃土腥味的微風里,品味一個又一個秦嶺帝國在這里崛起的精神秘密。然而一切都是徒勞——宋代以前,中國政治、文化和經(jīng)濟中心圍繞在秦嶺與黃河之間,原本天經(jīng)地義。以長安為中心的關中地區(qū),就象一本深藏玄奧的大書,其中的人間氣象,世事春秋,實在太豐富了,遠非我這樣的凡夫俗子所能讀得懂。但有一個問題,我至今尚在一遍又一遍追問自己:如果沒有了秦嶺環(huán)繞下黃土浩蕩,氣象萬千的關中沃野,中國歷史上還會不會有西周王朝禮治天下、秦始皇四海歸一、漢武帝開疆拓土、大唐王朝威震環(huán)宇的強大帝國崛起呢?

        那天,在終南山下一座道觀,我向一位孤獨地守著一間茅草屋的修行者談起我的疑問。老人望一望頭頂?shù)木d綿山嶺,只說了一句話:“終南山是長安的龍脈?!?/p>

        從神秘主義的角度來看,這也許就是最終的答案。

        周人崛起于岐山周原,但強盛之時,都城已經(jīng)遷至離秦嶺很近的豐京和鎬京。秦朝末年,劉邦和項羽最終的較量,還是取決于誰能夠獲得對以咸陽為中心的北秦嶺沃饒之野的控制權。至于大漢王朝到了東漢時期的氣息奄奄,唐昭宗被劫持到洛陽后大唐帝國大廈瞬間傾覆,好像都在從另一個角度詮釋巍峨秦嶺與中華帝國之間的某種神秘關系?一本《中國帝王龍脈探索》的書在解釋中國歷代王朝和秦嶺的關系時說,關中平原東臨函谷關,西連大散關,南望武關,南有秦嶺屏障,可攻可守,龍脈地氣,豐盈沖天,自然是誕生大王朝,孕育大氣象的天賜嘉土,所以立都秦嶺懷抱的王朝,必然國力強盛。威震四海。

        8月下旬,秦嶺山區(qū)的雨季開始了。從戶縣一帶西行的日子,茫茫秦嶺每天都浸泡在淅淅瀝瀝的雨霧里。然而一旦云破日出,秦嶺上空便陽光朗照,氳氖升騰,關中大地渾厚與遼闊仿佛依然在暗示,秦嶺懷抱里孕育的一個民族噴薄上升的魂魄氣血,還深藏在這塊生生不息的土壤里!

        宋代以后的長安,已經(jīng)不是帝王建都的絕佳選擇。但在宋代以后,華夏帝國的形象,也日漸喪失了過去那種光芒四射的犀利光彩。

        這到底是帝王們選擇的錯誤?還是時光流逝過于匆忙的疏忽?

        一份資料上說,自夏朝到明朝滅亡,秦嶺以北的關中大地,發(fā)生過四百余次改寫中國歷史的大戰(zhàn)。這戰(zhàn)爭結(jié)局就是一個帝國的滅亡,另一個帝國的誕生。

        秦嶺的山

        如果沒有穿越秦嶺的經(jīng)歷,我可能到現(xiàn)在都不能把“山”和“嶺”的含義,從形而上區(qū)分開來。

        2004年夏天,整整60天,我就在橫貫中國腹地,綿延1500多公里的秦嶺山脈之中行走。從早到晚,我一睜開眼睛就能看到、一抬腿就觸摸到、一張口就要談論的,是矗立在南中國與北中國大地之間,如排天巨浪般洶涌連綿的崇山峻嶺。晚上,無論睡在燈疏夜深的山間客棧,還是縣城里依山傍水的賓館,一閉上眼睛,白天翻越的那一道道蒼蒼莽莽的山嶺,如具備了形體和精神一般,帶著令人激動、亢奮、不安的激情,不容置疑地闖入我的夢境。

        于是那段日子,山的呼吸,山的神韻,山的靈魂,整天整夜籠罩著我,震懾著我,召喚著我。我像一只小小的甲蟲,盲目而又神迷情醉地從南到北,從北到南,一趟又一趟沿著山間河谷,在秦嶺深處的山嶺之間南北穿行。我甚至習慣了在盛夏如火的烈日下突然改變行走路線,從四輪生風,恨不得一口氣逃出高山重圍的長途汽車上跳下來,或坐在連一只飛鳥都看不見的山谷,任充滿了秦嶺山區(qū)藍天和大地的知了的叫聲將我淹沒;或背著沉重的行囊,一步一步,不緊不慢地在山間行走。

        這種時候,秦嶺那顯得溫潤柔美的山溪、河流,就在我伸手可及的山谷或湍急,或舒緩地流淌,高高的山嶺從前后左右朝我懷中走過來。即便是那一座座在霧靄迷蒙的黎明和黃昏之際,如蹲踞在暗淡的天光下面的怪獸般讓人心懷恐懼的奇峰峻嶺,這時在我的感覺里,竟是那樣令我心旌飛揚。

        在秦嶺,到底有多少座山峰,誰也說不上個確且的數(shù)字。從陜西鳳縣的鳳州火車站坐車到略陽的路上,我留心過火車隧道口上的山頭編號,到略陽還有一個小時路程,山頭編號已經(jīng)到了396個。也就是說,成昆鐵路從寶雞大散關進入秦嶺,在南下二百多公里的路程中,每走不到一公里,就要翻一座山。這樣計算起來,從甘肅隴南山地一直延伸到湖北神農(nóng)架、河南伏牛山的秦嶺,到底有多少座山,有多少道嶺呢?

        我沒有統(tǒng)計過。

        平時,我們已經(jīng)習慣了把山和嶺當作一回事,用“山嶺”一詞作為山和嶺的通稱。然而,當我就這樣與秦嶺相依為伴地度過六十多個日日夜夜之后,我才發(fā)現(xiàn)原來山和嶺就象一棵樹上的兩片葉子,看似相同,其實是兩碼事。山是一座一座獨立崛起的高峰,許慎對山的解釋是“有石而高也”;嶺則是由較為平緩的山組成的。如果山和嶺沒有截然的分野,中國古代那些長于咬文嚼字的文人在創(chuàng)造的“翻山越嶺”這個詞時,為什么說山是需要“翻”的,而嶺則可以“越”過呢?

        一道道山嶺是秦嶺高大的身軀,一座座山峰是秦嶺高高隆起的脊梁。山與山相連,嶺與嶺溝通,組成了這座橫貫中國腹地,被迷信的中國傳統(tǒng)文人稱為“中國龍脈”的秦嶺。走遍秦嶺,自西到東排列的崦嵫山、天臺山、太白山、華山、終南山、武當山、崤山……,不僅從地質(zhì)地貌上結(jié)構(gòu)了綿綿秦嶺山脈的主體骨架,而且從精神層面上蘊含、開拓、衍生了歷史和文化意義上的秦嶺。在丹鳳時,詩人慧瑋和遠舟指著縣城后面一座孤零零崛起,泛著鐵青色的山峰問我,你看商山像不像一個“商”字?收住腳步仔細瞅一會兒,我不禁驚訝地喊了一聲:“那不就是大篆里的商字嗎!”后來查縣志,《丹鳳縣志》上說商山之所以叫商山,是因為“形似商字,湯以為國號,郡以為名。”看來堯舜時代把這里建的國家叫商,后人把封邑于商鎮(zhèn)的戰(zhàn)國時期改革家衛(wèi)鞅叫商鞅,都是沾了商山的光的。秦人最早居住的天水一帶,在秦嶺北坡西部余脈的秦嶺山地,與西部戎狄相去不遠,過去被稱為西垂。屈原以為現(xiàn)在被叫做齊壽山的崦嵫山,就是太陽落山的地方:所以便在《離騷》慨嘆“吾令羲和彌節(jié)兮,望崦嵫而勿迫。”漢陰和紫陽,是一條漢江邊上的兩只絲瓜,秦嶺就勢南下之際,在漢江谷地上直愣愣崛起一座鳳凰山,一下子就把紫陽縣逼到了大巴山下。鳳凰山上有座山峰叫毛公山,據(jù)說從漢陰縣城遠遠望去,山體酷似毛澤東臥像。漢陰縣委宣傳部的王濤說,幾年前毛澤東的女兒李敏站在漢江岸上,那座毛公山,竟潸然淚下。

        查閱秦嶺資料時,我發(fā)現(xiàn)古人對秦嶺的評價只有五個字:“天下之大阻?!?/p>

        秦嶺山區(qū)幾乎所有的縣志在描述本縣地域時,都使用過“彈丸之區(qū),千嶺屏障,萬溪襟帶,幽林菁谷,最易伏戎,故成為歷代兵家用武之地?!睘榱藸帄Z天下,劉邦可以在高山峻嶺之間明修棧道,暗度陳倉;為了楊貴妃能吃上新鮮荔枝,唐明皇可以差驛馬飛牒從午子道上到兩千余里外的涪陵運送荔枝。然而對于生活在秦嶺山里的老百姓來說,這連綿的山嶺,橫空出世的山峰,是橫亙在他們今世與來生之間的一座高墻。誰想逾越它,就得一生的精力和代價。從老縣城出來,在黑河上游峽谷里一個叫沙子梁的地方,跟一位去后畛子探親的老人說起太白山上的土匪,他說太白山下的黃泥巴梁、活人坪梁、龍草坪、牛背梁,過去都是“大王”出沒的地方,從老縣城到洋縣的華陽鎮(zhèn),如果能活著翻過活人坪梁,就可以長長地舒一口氣了。秦嶺南坡的陜南和湖北西部,人們至今還處在東山一戶,西山兩戶的散居狀態(tài)。聽說山陽、柞水、鎮(zhèn)安交界處的高山上,有幾戶人家至今還生活在與世隔絕的原始狀態(tài)。陜西山陽和湖北隕西交界處的漫川關鎮(zhèn)郵政支局一個鎮(zhèn)的郵路在山嶺之間環(huán)繞200多公里,4名鄉(xiāng)郵員,出一趟班,騎摩托跑,也要花3天時間。南鄭縣牟家壩街上,一位老藥工說,當年他跟師父上太白山采藥,一來一去,至少要用半個月時間。

        兀立的山峰給了秦嶺高峻偉岸如頂天立地的男人的氣質(zhì),綿延的山嶺讓我覺得秦嶺就是一位歷盡滄桑,滿腹經(jīng)綸的智者。在翻越寧陜與戶縣之間的秦嶺梁,廣貨街到柞水之間的營盤梁,褒斜古道上的獅子嶺、儻駱古道上的興隆嶺的時侯,雖然我常常都有一種穿越生死界的恐懼,但一旦與一段僅存于古老的秦嶺之中的歷史情感相遇,我的內(nèi)心就會涌起一種莫名的喜悅和振奮。那些日子,我就是秦嶺癡情的追隨者,成天都沉醉在那些或高大險峻、或端莊秀麗、或氣勢磅礴、或險象叢生的峰嶺對我的刺激、壓迫、召喚、覆蓋之中,我一次又一次地懷著惶恐從大山深處逃出來,又一次次迫不及待地急匆匆轉(zhuǎn)身投入峽谷縱橫,群山如浪的山嶺之中。

        在山里呆得久了,我對秦嶺的山山嶺嶺竟有了一種依戀、依賴、難以割舍的情感。一旦遠離與我日夜相處的山嶺,我就感到空虛得難以忍受。只要走進天荒地遠的山林之中,我就會精力充沛,激情飛揚。以至于后來到了秦嶺北坡的豫西平原和關中平原,我竟象一位熱戀中的情人,戀戀不舍地一次又一次深入到秦嶺腹地,或一個人茫無目的地在山谷里穿行,聽滿山遍野知了的鳴叫在山谷轟鳴;或靜靜地坐在山崖上,看拔地而起的山頂云起云落。

        8月26日,即將結(jié)束這次秦嶺之行的前幾天。忍不住那巍峨的山嶺的誘惑,我又一次冒著大雨從藍田出發(fā),從水陸庵附近進入終南山,沿312國道穿山越嶺,朝秦嶺深處商洛北部的牧護關、黑龍口而去。云霧在林立的奇峰之間翻滾,公路在幽深的峽谷之中穿行?!胺馉斞?、“黑光巖”這些聽起來都讓人膽戰(zhàn)心驚的地名,從車窗外閃過,陡峭的峰嶺讓我再一次沉浸于巨大的驚悸與幸福之中。直到這時我才發(fā)現(xiàn),秦嶺的山嶺已經(jīng)成為我感情和靈魂不可分割的部分。愈是深入到秦嶺的內(nèi)心深處,我荒蕪的情感就愈益頻繁地被那一座座看似沉默,其實無時無刻都涌動著山呼海嘯般生命的律動的山嶺,喚起一種我此生從來沒有過的沖動、顫栗、振奮和驚悸——我平生第一次發(fā)現(xiàn),在長江與黃河之間,除了人,原來還有一個有血有肉,有過去和未來,有魂魄和精神的龐大群體,那就是緊緊圍攏在1500公里秦嶺山脈之間的大小不一,形狀各異的群山峻嶺!

        漢字的魅力

        讓剛剛誕生的文字具備一種讓人心動的美感,還不是當年居住在渭河流域的大地灣人和半坡人將他們對世界萬物的印象以一種象形圖案刻畫在陶器上的最初愿望。然而,恰巧是原始人類對文字和世界那種朦朦朧朧意識催生的中國漢字樸拙迷人的線條,讓人們至今對大地灣和半坡人留在陶器上的那些刻畫符號所呈現(xiàn)的審美情趣沉迷不已。

        大體是由于漢字自它們伴隨渭河古老濤聲誕生的那一刻,就在承擔記事功能的同時,已經(jīng)具備了一種形神兼?zhèn)涞膶徝磊厔莸木壒拾??漢字在它發(fā)展成熟之后,便立即從單一的記事符號中脫身而出,上升為一種供人欣賞、品讀、把玩的藝術。

        甲骨文誕生的時候,渭河流水已經(jīng)將在自己澆灌下經(jīng)大地灣人、半坡人和后來倉頡一手哺育的漢字種子,傳播到了中原。在那里,這些沾染著黃土芳香的文字被刻寫在龜甲或獸骨上,用以記述殷商時期的重大事件。但那些承襲了渭河流域最早誕生漢字基本形態(tài)的記錄者,在有更多的文字可以記錄更多、更復雜的事物的同時,由于刻寫工具和刻寫材料狀況不同,讓大地灣人、半坡人創(chuàng)造的那種似是而非的漢字書寫形態(tài),朝著書寫藝術的境界大大前行了一步。

        當初,那些俯身在零碎龜甲獸骨上刻寫后來被稱為甲骨文的書寫者,還沒有意識到發(fā)端于渭河中上游的漢字,在他們手里完成族群演化之后,即將上升為一種獨立的審美藝術。因為那時的甲骨文,僅僅是書法藝術誕生的童年時代。它的成熟與發(fā)展,還需要更深厚的歷史和文化土壤,需要更多的人在不同質(zhì)地的書寫材料上以更加多樣的方式進行書寫,我們才能看到漢字藝術更加真實的藝術魅力。

        就這樣,當轉(zhuǎn)身朝誕生過中國最早漢字的渭河流域遙望的時候,我們看見了周原和渭河平原上甲骨文之后金文、石刻文所綻放的讓人眼花繚亂的藝術光芒。那種文字的光芒下面,更多的文字被書寫者內(nèi)心的激情喚醒。那些俯身文字的書寫者,也被他們刻寫在青銅器物、石碑、石頭上或者后來書寫在竹簡、紙張上的漢字迷人風采深深陶醉。

        公元七世紀到十世紀,渭河和它的其他七條支流環(huán)繞的長安城,商業(yè)、文化和藝術的高度文明,已經(jīng)將它打造成當時的世界藝術中心。大唐初年,長安城即將誕生像后來的柳公權、顏真卿這樣的書法大家。然而一個偶然的機會,當埋藏在寶雞市鳳翔縣三疇地下一千余年的十個形狀如鼓的古代石刻作品被發(fā)現(xiàn)的時候,還是在已經(jīng)書法名家高手林立的長安城引起極大震動。后來的杜甫、韋應物、韓愈,都對一千年前生活在渭河之濱的書寫者和石刻工匠聯(lián)手創(chuàng)造的這十個體勢整肅,端莊凝重,筆力穩(wěn)健的大篆石刻藝術精品而贊不絕口。直到這時人們才驚喜地發(fā)現(xiàn):原來中國書法藝術的根源,在大唐都城附近的渭河兩岸!

        這十個形狀如鼓的石刻作品,就是后來被稱為中國石刻之祖的石鼓文?,F(xiàn)在,如果沿渭河順流而下,或者從西安經(jīng)咸陽逆渭河而上,矗立在寶雞城區(qū)渭河南岸的石鼓博物館,就是后人為懷戀誕生這十個將中國漢字提升到精美絕倫的書法藝術空前絕后高度的石鼓而建造的。博物館附近渭河岸上,還有一個叫石鼓鎮(zhèn)的地方。

        石鼓文誕生的時候,那時叫做陳倉的寶雞渭河南岸不是一片荒蕪,就是淹沒在渭河下面的渭河河道。因為那是距盛唐已經(jīng)過去一千年有余、距現(xiàn)在2800多年的春秋時期。

        公元前761年,為從西戎手里在收復周王室賞賜的岐山、灃水一帶土地陣亡的父親秦襄公守了三年孝的秦文公,帶領700士卒,佯裝狩獵的樣子,從渭河上游天水境內(nèi)來到渭河中游寶雞,探聽占據(jù)在這里的戎族虛實,踏勘遷都地點。從現(xiàn)有史料可以看出,秦文公此行最大的收獲,是確定了將秦國都城從天水境內(nèi)的西垂宮遷移至陳倉。如果沒有石鼓文出現(xiàn),我們自然不會知道以游獵為名,即將實施對盤踞在岐灃之地的西戎復仇性進攻的秦文公,還曾經(jīng)在這一帶游山玩水,賦詩題詞,并在不經(jīng)意間為后世留下了中國最早的石刻藝術作品。

        這十個以籀文,即我們所說的大篆記述秦國國君游獵之趣的石鼓誕生時代,至今存有爭議。其實,石鼓文到底誕生于周宣王、秦襄公時期,還是誕生于秦文公時代并不重要。對于在渭河兩岸孕育數(shù)千年,已經(jīng)從甲骨文和金文中脫胎換骨,徹底幻化為一種書法藝術的的石鼓文來說,它那從刻畫文字符號中涅槃的書寫方式和結(jié)構(gòu)形態(tài),詩與字渾然一體,充滿古樸雄渾之美的審美情趣表明,渭河古老神韻,讓中國漢字在它的故土獲得了藝術上的重生。

        如果要從源頭梳理漢字上升到書法藝術的過程,我們還必須從誕生于西周,盛行于秦代的石鼓文上出現(xiàn)的籀書——大篆,再往回走,在彌漫在渭河北岸的周人所創(chuàng)造的青銅之光那筆筆入石的青銅銘文里,尋找書法藝術最初的呼吸。

        那么多綻放著黝黑凝重幽光的青銅器物擺放在一起的時候,一種神秘和悠遠的情緒就會悄然襲來。但當俯身還殘留著歲月綠銹殘跡的青銅鑄造的禮器、祭祀器和生活用器上,那銘刻在青銅器內(nèi)側(cè)、底部,一筆一劃,直筆轉(zhuǎn)折,銳利如金石的文字之際,我們所看到的不僅僅是那些正在成長中的漢字所記述的三千多年前生活在渭北周原上的西周王室、貴族和庶民百姓多姿多彩的生活場景,還有這些青銅銘文的書寫者和鐫刻工匠,面對中國漢字所激發(fā)的那種讓人著迷的激情與創(chuàng)造才華。

        我此生見到最多的青銅器銘文,是在寶雞青銅器博物館看到的。

        甲骨文在殷商出現(xiàn)的時候,其功用僅僅局限于占卜問卦。后來雖然出現(xiàn)了青銅器,但商代可以從龜甲獸骨上轉(zhuǎn)刻到青銅器上的銘文寥寥無幾,書寫風格也還籠罩在甲骨文陰影里。直到生活在渭河北岸臺地上的周人,將一度東移中原的中國政治、經(jīng)濟和文化中心,再度扭轉(zhuǎn)到渭河流域的關中平原之后,一個全新的時代讓甲骨文脫胎換骨。以周原為中心紛紛誕生的青銅器銘文鐘鼎文的出現(xiàn),預示著中國書法藝術迅速成長時代來臨。

        西周時期的金文或曰鐘鼎文,是由書寫者和青銅器、青銅銘文制作者共同完成的書法藝術。身為王室貴族或者青銅銘文的書寫者,將文字用筆(應該是毛筆吧?因為在5000多年前渭河岸上的陜西臨潼姜寨遺址,我們已經(jīng)發(fā)現(xiàn)了人類繪制彩陶紋飾的毛筆痕跡)書寫在青銅器軟坯上,然后由工匠用只有他們熟悉的特殊工藝,按照書寫者的筆法、線條,顯示在青銅器上,或以陰文,或以陽文鐫刻到泥胎上,最后連同青銅制品一起放到窯窖中高溫燒制。一件件青銅器燒制出窯,那些刻寫在青銅器的銘文,也就與一件件青銅器一起出現(xiàn)在了遙遠的西周時代。

        這種在青銅器底部和壁部鐫刻或雄渾典麗,或嚴謹端莊的金石作品過程,我們現(xiàn)在只能憑想象去復原。讓我感到驚訝和震驚的是,三千多年前包括《毛公鼎》《大盂鼎》《散氏盤》在內(nèi)的鐘鼎文書法精品,竟都是在西周王朝雄踞關中渭河之濱的周王朝昌盛期誕生的。

        寶雞境內(nèi)琳瑯滿目的青銅銘文綻放的金石藝術光芒還在向三千多年前的中國大地四面八方彌漫的時候,《石鼓文》出現(xiàn)了。

        公元前770年,周王室被迫東遷洛陽后,周天子將管轄渭河流域的權利賞賜給了還生活在渭河上游天水一帶的秦人。進入關中之后,秦人的抱負和愿望,已經(jīng)遠遠不是統(tǒng)領一條渭河上下的子民。更宏偉的理想在不遠的前方呼喚著他們。除了戰(zhàn)略上的征伐,秦人還需要文化上的占領。《石鼓文》勻稱的筆畫、圓整的筆勢、均勻的線條和工整的線條都告訴我們,一種比青銅銘文鐘鼎文更趨于完整和完美的漢字大篆,已經(jīng)在秦人成長過程中誕生并走向成熟。

        刻在青銅器上的鐘鼎文,在整個青銅時代還將延續(xù)。但《石鼓文》出現(xiàn)后,中國漢字成為一種獨立于書寫工具之上的另一種藝術的可能性已經(jīng)凸顯,中國書法藝術走向更為廣闊天地的大門從此被打開。接下來,秦文公后裔秦始皇統(tǒng)一六國后,又一次與當年倉頡收集整理文字有異曲同工之妙的文字改革運動,在秦始皇倡導下,將由丞相李斯完成。

        秦始皇時代的文字改革運動,就是我們所熟知的“書同文”。

        那時候,大篆的繁復難認和書寫難度大,已經(jīng)到了非改革不可的地步。李斯在收集整理并甄別六國文字優(yōu)劣差異時發(fā)現(xiàn),齊國和魯國使用的蝌蚪文結(jié)構(gòu)簡單,筆畫儉省,便以當時流行于秦國的大篆為基礎,將大篆筆畫予以刪減,吸取蝌蚪文優(yōu)點,創(chuàng)造出一種全新的文字小篆,作為全國統(tǒng)一通用的規(guī)范文字,在全國推廣。

        秦始皇創(chuàng)建大秦帝國,本身就是一次史無前例的革命、革新和創(chuàng)新。秦朝建立之初,也是中國歷史上一個罕有的革故鼎新時代。所以,就在李斯改造的又叫秦篆的小篆成為全國通用文字的時候,還有人在琢磨用另一種形態(tài)結(jié)構(gòu)中國漢字。這個人是為囚犯,叫程邈。

        KI3/WR74BmGhUKdl2rEXHA==程邈是秦朝縣衙里的一位抄寫吏,不知道犯了什么事被關進監(jiān)獄。那時小篆已經(jīng)推行,作為天天抄寫公文的小吏,蹲監(jiān)獄的日子過于寂寞。于是他便琢磨,如何將小篆改造出另外一種更便于書寫,又美觀大方的文字。就這樣,被關在渭河支流涇河流經(jīng)的陜西淳化縣云陽監(jiān)獄的程邈,用十年功夫,創(chuàng)造出一種書寫更為簡便,美觀大方的文字隸變,也就是我們現(xiàn)在使用的隸書。

        由于創(chuàng)造了隸書,程邈不僅被秦始皇釋放,還任命他為御史。這種徹底打破古漢字書寫規(guī)范的隸書,從筆畫結(jié)構(gòu)等方面,也為楷書誕生奠定了基礎。雖然程邈創(chuàng)造的隸書在一開始只限于勞改犯人和獄卒一類的下層官吏使用,但到了漢代,這種以蠶頭雁尾,一波三折,莊重大方見長的書體,已經(jīng)從渭河流域開始,彌漫至全國。到現(xiàn)在,我們從中國大地林立的碑石和摩崖石刻上看到的漢魏隸書精品,幾乎都在渭河流域。

        與岐山相鄰的麟游,在渭北黃土丘陵上。境內(nèi)縱橫交織的溝壑間有不少大小不一的河流,她們雖然同屬渭河流域,但一條自西南進入麟游的千山山脈支脈頁嶺山,卻讓麟游南北的河流分別流入北面的涇河和南面的渭河。不過,無論進入渭河的流水流多遠,它們每一滴奔跑的水珠,最終還是要匯入渭河。隋唐時期,麟游是大隋和盛唐皇家避暑圣地。成天勞于案牘,或煩心于你爭我斗的宮廷斗爭的皇室成員來到這塊清涼的高地,也就有了遠絕塵世的逍遙與自在。于是笙歌艷舞之余,賦詩題碑,成了皇室貴胄以及尾隨而來的文人雅士消耗悠閑時光的必修功課。在唐高宗李治留下《萬年宮銘》之前,歐陽詢的《九成宮醴泉銘碑》已經(jīng)屹立在那里了。

        《九成宮醴泉銘碑》出現(xiàn)的時候,大篆、小篆和隸書已經(jīng)成熟,草書、行書、楷書已經(jīng)出現(xiàn),中國書法藝術還在等待一個大家林立,精品迭出的集大成時代。歐陽詢矗立在渭河北岸的天下第一楷書出現(xiàn)后,這個時代也就伴隨著大唐盛世的到來翩翩而至。

        盛唐的中國大地,是中國歷史上文風最為鼎盛的時代。各地為官的官宦、四處漫游的文人雅士、隱居寺廟的修行者,幾乎都是盛唐文化之風積極的倡導者和推動者。這種文化之風的源泉,在渭河環(huán)繞的都城長安。以我們現(xiàn)有的筆墨,已經(jīng)無法再現(xiàn)大唐盛世長安城文風蔚然,中國書法藝術登峰造極的壯觀景象。但當我們在記憶深處與歐陽詢、張旭、顏真卿、柳公權這樣的書法大家相遇的時候,我們只能說,盛唐時期流經(jīng)關中大地的渭河,幾乎一半是流水,另外一半則是那些為后世留下眾多精美絕倫碑帖的書法大家臨池書寫之際留下來的醉人墨香。

        如果有人要身臨其境地理解大唐盛世中國書法藝術的獨矗高峰,還有一個方式,那就是從誕生過《石鼓文》的寶雞開始,自西向東,沿渭河在掩映在山水之間的山間寺廟、古城街坊之間行走尋覓。當然,如果到了西安碑林,你就可以從那里珍藏的眾多石碑中,探尋到滔滔渭河讓古老的中國漢字充滿迷人魅力的所有秘密。

        青銅的亮度

        2006年,一篇新華社播發(fā)的《一鍬鏟出西周青銅器六位農(nóng)民意外發(fā)現(xiàn)窖藏文物》消息,成為當年歲末中國文化界最引人注目的新聞。這篇播發(fā)于11月10日的新華社消息說:“陜西省扶風縣五郡村的6位農(nóng)民日前在修水渠時偶然發(fā)現(xiàn)一窖青銅器,經(jīng)考古人員發(fā)掘后主要出土27件(組)共計100余件西周青銅器。專家認為,部分鑄有銘文的青銅器涉及召公等四五個家族,有的銘文長達110多字,其流傳對研究西周中晚期的政治、社會等具有重要價值?!苯刂连F(xiàn)在,僅周人當年安身立命,創(chuàng)業(yè)發(fā)展的寶雞境內(nèi)發(fā)現(xiàn)的3萬多件青銅器中,有一萬多件是生活在渭河兩岸的農(nóng)民建房耕地時發(fā)現(xiàn)的。

        青銅器出現(xiàn),是人類走向新的文明重要標志。以青銅這種由銅和錫合金鑄造的宗教器物和生活用品,夏商時代已經(jīng)出現(xiàn)。但那時這種貴重器皿只有王室成員、貴族和掌握祭祀權利的神巫階層擁有。然而,當這種人類最早制造的金屬制品大量出現(xiàn)在渭河北岸的周原之際,這些一度只作為人神之間溝通工具的祭祀禮器和王室貴族專屬用品的青銅器物,在大量酒器、食器、水器的出現(xiàn)后,開始恭下高貴的身子,走向西周社會世俗生活。

        一群赤裸著膀子的漢子出現(xiàn)在遙遠的視野?;鹆业尿滉栔丝鞠拢麄兠總€人的皮膚都和眼前堆放的金光燦燦的黃土陶泥有著同樣顏色。這些兩三千年前在岐山縣鳳雛村周人都城岐邑干活的人,是西周青銅器制作工廠的工人。他們是一群有明確分工,掌握了各種嫻熟青銅器制作技術的勞動藝術家。這些人被分為制范、冶煉等工序,分工合作,共同完成一件青銅器具。制范工用眼前這些可以用來燒制陶器的黃土泥巴,按照已經(jīng)設計的各種器物圖樣和紋飾,制作出鼎、壺、簋、尊等器具陶范,并在陶范內(nèi)壁飾以花草植物、飛禽猛獸、山水云龍之類裝飾圖案。制作青銅器的陶范,一般有內(nèi)范和外范。內(nèi)范與外范相結(jié)合,才能組合成可供制作一個完整、可供裝盛物品的青銅器具模具。青/gTzOXfnq4cmLFCOFcRpGCkbdUYngYcfsJAtEF62duI=銅器的裝飾圖案和紋飾,一般在外范上;如果擁有這器物的王公貴族有特殊要求,以當時流行的鐘鼎文為表現(xiàn)形式的銘文,也被一次性制作在陶范上,與青銅器一同誕生。

        陶范制作好后,旁邊熊熊燃燒,溫度高達攝氏1000度以上熔爐里已經(jīng)融化翻滾成液體的銅與錫合金銅水,就被澆注進由內(nèi)范和外范組合而成的陶范之中。銅水冷卻之后,黃泥陶范被擊碎,一只造型別致,紋飾生動的青銅器破土而出。剛剛制作的青銅器,是如黃金一般金光燦爛的土黃色,只是埋藏在地下經(jīng)年之后日積月累生銹,我們現(xiàn)在從幾千年前的地下挖掘出來的青銅器,才是綠銹斑斑,青光幽幽的樣子。

        用于青銅器的陶范是唯一的,即制作一個青銅器,就要制造一套陶范,也就是我們現(xiàn)在所說的模具。寶雞境內(nèi)先后出土的西周和秦朝的各種青銅器多達三萬多件。憑借這個數(shù)字,我們完全可以想象,在整個西周和秦代,渭河兩岸的關中平原該遍布著多少制造青銅器的作坊啊!

        人類青銅文明時代,最早出現(xiàn)在五六千年前的西亞兩河流域。原始社會末期,中國社會進入青銅時代。中國發(fā)現(xiàn)最早的青銅制品,誕生在公元前十六世紀商湯立國前后。盡管商代誕生了曾經(jīng)是當時中國最大的商代青銅鼎氏母戊大方鼎,但殷商時期可以制作的青銅器品種只有鼎、鬲、觚、尊、瓿、罍等器物,制造工藝尚屬發(fā)展階段,也極少有銘文。這些青銅器主要用途是用于祭祀、賞賜和征伐。待到從渭河北岸周原崛起的周人為殷紂王朝送終,周人在渭河之濱發(fā)展改進青銅器制作技術水平后,中國的青銅冶煉和青銅器制作水平,才達到了一個歷史上空前的高度。

        1976年,一座西周時代窖藏在渭河下游陜西臨潼零口鄉(xiāng)被發(fā)現(xiàn)。在這座被塵土掩埋兩千多年的的窖藏里,考古人員發(fā)現(xiàn)了一尊圓形,侈口,鼓腹,雙獸頭耳垂珥,作獸首口銜鳥頭狀,圈足下附帶方座的西周盛食器簋,也就是青銅制作的碗。這尊后來被命名為武王征商簋的青銅器,是周武王滅商后以從朝歌繳獲的戰(zhàn)利品銅獎賞后,這位叫利的部下有司,為紀念武王滅紂之戰(zhàn),就用周武王獎賞的銅鑄造了這個簋。

        武王征商簋底部有四行32個字,記錄了周武王直搗朝歌的滅紂之戰(zhàn)全過程:“有武王征商,唯甲子朝,歲鼎,克昏夙有商,辛未,王在闌師,賜有事利金,用作檀公寶尊彝?!币馑际俏渫醴ド?,甲子日凌晨歲星正當其位,宜于征伐;戰(zhàn)勝商朝八天后的辛未日,武王在軍隊駐地賞“有司”利以銅,利覺得很榮耀,就用武王獎賞的銅鑄造寶器,以紀念這件事。

        西周時期青銅銘文的出現(xiàn),不僅讓青銅器成為藝術品,而且兼有了記錄歷史的意義。

        漢宣帝是西漢第十位皇帝、漢武帝曾孫。神爵四年(公元前58年),這位內(nèi)政上文治煌煌,固疆拓土上武功赫赫的皇帝,得到一只當時被稱作美陽(即現(xiàn)在扶風縣法門鎮(zhèn))的周原故地農(nóng)民出土的青銅鼎,驚喜萬分,以為是祥瑞之兆,欲供奉在宗廟,標榜后世。但這只青銅鼎到底是做什么用的呢?有人辨認青銅鼎銘文后得知,這是西周時期一位叫尸臣的大臣被派去到旬邑做官,周王給他賞賜了旗子、玉戈和華麗的衣服,于是這位叫尸臣的官員專門制作了這只青銅鼎。

        這是歷史上中國發(fā)現(xiàn)青銅器的最早記錄。它的出土地點,就在讓中國青銅之光達到頂峰的渭河流域。

        得了賞賜要制作青銅器做紀念,祭祀、宴飲、朝聘、喪葬、征伐要制作青銅器。這還不包括鼎、方鼎、鬲、甗、簋、簠一類的食器,觚、爵、觶、角、觥、斝、盉、尊、卣方彝、罍、盉、壺之屬的酒器,盤、匜之類的水器,以及陳列器、樂器、兵器等。可見,幾乎在整個西周時代,青銅器不僅滲透到了西周生活的每一個細節(jié),而且器形愈加豐富、使用更加廣泛、制作工藝水平更加成熟,藝術和文史價值也更高。

        端坐在渭河之濱的寶雞青銅器博物館,薈萃了數(shù)千件渭河兩岸沉睡千年的青銅器精品。展室內(nèi)那淡淡的燈光,將最明亮的部分照在靜靜安放的青銅器上。沉默的青銅器無聲綻放的淡淡幽光,讓人的思緒很容易回到渭河流域被青銅器的光芒照射得一片金黃的周秦時代。

        一件叫做何尊的祭祀器上“宅茲中國”的銘文,讓人怦然心動。這是“中國”一詞第一次出現(xiàn)在漢語書寫的文字中。銘刻在何尊上122個銘文,是周成王在祭祀大典上對王室小字輩的訓誡。

        那時候,西周都城已經(jīng)遷至渭河支流灃水西岸的鎬京。周武王在世時認為,商朝已亡,周人要統(tǒng)治天下,還需要占據(jù)中原之地,并設想在南洛河和伊水之間的洛陽建立東都成周。計劃未及付諸實施,武王去世了。周成王即位后,先派召公到洛陽一帶勘察都城位置,隨后又和周公實地考察,決定在洛陽興建東都。何尊銘文記述的,是在周成王決定在洛陽興建成周,祭祀周武王的祭祀儀式上,以何尊制造者先祖忠心耿耿追隨文王和武王滅商,周武王當年曾祭告天下,將以洛陽為中心,統(tǒng)治天下的歷史訓誡后代:“余其宅茲中國,自茲乂民?!?/p>

        后來,“中國”也就成了我們這個國家的稱謂。

        1946年10月,蔣介石六十壽辰在南京舉行。在國民黨教育部和文物研究院為配合慶祝蔣介石六十壽辰舉辦的抗戰(zhàn)期間散失文物回歸展示的“文物還都展覽”上,清末道光年間岐山縣當京鄉(xiāng)發(fā)現(xiàn)的稀世寶鼎毛公鼎,終于結(jié)束了它將近一個世紀顛沛淋漓的生活,與世人見面。幾十年來,讓許多與毛公鼎命運相連的各界人士無法釋懷的,不僅僅是這尊誕生于周宣王時代的青銅名器所具備的文物價值,更有其中499個銘文所承載的那段歷史,以及那些精美銘文所蘊含的藝術價值。

        西周時期渭河北岸的周原和關中境內(nèi)渭河兩岸,是青銅的世界。剛剛鑄造來的青銅器金燦燦,光芒四處彌漫。岐邑、灃京、鎬京和其他一些貴族封地,星羅棋布的青銅器制作作坊火光沖天,熱浪滾滾。專供周王室生活起居的生活用器、宗廟使用的祭祀用器、貴族宴飲使用的酒具、作戰(zhàn)使用的兵器、王公貴族死亡后的陪葬用品,一件又一件從這里誕生,隨即又隨著歲月更迭,被埋藏在地下,或者散落郊野民間。但它們不朽的光芒依然在地下綻放微光,那些刻寫在器物上的銘文,還在幽暗的地下無聲講述這些器物和它的主人的傳奇經(jīng)歷。

        從公元前1046年周武王建都鎬京,到公元前771年周幽王在臨潼被犬戎所殺、周王室被迫東遷洛陽,西周到底在渭河兩岸制造了多少金光燦燦的青銅器?還有多少青銅器和它所記述的秘密至今掩埋在地下?

        沒有人能夠說清。但有一個事實是,從渭河之濱點燃的青銅光芒,隨著周天子影響力,將那種耀眼如黃金的光芒,灑遍了中國大地的南方與北方,東方和西方。直到后來的秦漢時期,青銅器的生命力和光彩仍在延續(xù)。

        西周走了,秦人來了。

        秦人,這個在渭河上游天水境內(nèi)生活的時候已經(jīng)制造出以印模打制青銅銘文秦公簋的民族,在從周王室的奴隸變成周王室盟友和西部諸侯國的過程中,很早就學會了制造更加精美的青銅器。只不過秦人在學習青銅器制造技術的同時,更汲取了青銅器器物所包含的那種冷靜、尖銳、所向無敵的鐵血精神。所以在秦人沿渭河向東的路上,我們除了可以看到他們制造的如西周時期一樣豐富多彩的青銅生活、祭祀用具外,秦人已經(jīng)將青銅鑄造技術用于鍛造質(zhì)地精良的青銅劍、青銅鈹、銅戈、銅戟、銅矛、弩機、箭鏃、銅殳等可以征伐殺戮的青銅兵器。在現(xiàn)代人看來,用青銅制造作戰(zhàn)使用的劍,由于青銅韌性限制,最長只能做到60公分,但秦國制造的青銅劍,長度竟可以達到100公分!

        如果走進渭河岸邊的秦俑館,面對兵馬俑坑里出土的4萬件幾乎全由青銅鑄成的青銅兵器,我們只能承認這樣一個事實:在青銅光芒鍛造的那個青銅時代,是青銅器散發(fā)的冰冷、堅韌的幽光,照亮并開拓了秦人通往東方第一帝國的夢想之路。

        終南仙境

        渭河在周至縣境內(nèi)的最大支流,是發(fā)源于太白山二爺海、流經(jīng)周至老縣城附近然后從群峰高疊的秦嶺山谷中向北,流向渭河和古都長安的黑河?,F(xiàn)在,黑河在即將從群山之間奔流下來,進入渭河的之際,被周至縣馬召鎮(zhèn)后面山脊之間突然筑起的一道大壩截斷了奔流的去路,黑河之水就在那里的高山之巔形成一座水波浩淼的黑河水庫。那里是西安城市用水水源地。水庫旁邊,曾經(jīng)孕育了白居易《長恨歌》的仙游寺法王塔倒影,蕩漾在高山平湖之間。

        如果站在法王塔朝西望過去,還可以遙望樓觀臺的依稀背影。

        茫茫秦嶺從甘肅甘南臨潭縣白石山起步東行不久,就與渭河相遇了。穿越甘肅和陜西之際,秦嶺與渭河就像一對相依為命的兄妹,一路并肩而行,相互照料。到了接近十三朝古都長安附近的眉縣到藍田一線,渭河進入關中平原腹地,流水變得愈加開闊從容,與渭河結(jié)伴而行的秦嶺,也驟然間變得愈加高峻挺拔起來。縱橫其間的幽谷峰嶺,起伏跌宕,神秘莫測。

        這一段秦嶺,就是終南山。

        也不知從什么時候開始,終南山成了中國歷史上道教神仙、云游道士和遠離俗世的隱士高人聚集的神秘家園。從《詩經(jīng)》“終南何有?有紀有堂”的記述可以斷定,早在西周時期,與西周都城鎬京隔渭河相望的終南山,就是先秦時期賢人高士云集的地方。只不過那時候道教還沒有誕生,往來于群山密林深處的那些高人,大抵都是如隱居崆峒山的廣成子和在樓觀臺結(jié)樓修行的尹喜一樣,渴望通過隱居修行,達到如莊子《逍遙游》所描述的“肌膚若冰雪,淖約若處子;不食五谷,吸風飲露;乘云氣,御飛龍,而游乎四海之外;其神凝,使物不疵病而年谷熟”神仙境界的修行者。但到了漢唐以后,渭河凝望的終南山,就從凡夫俗界中逐漸脫離出來,成了神仙和隱士的專有家園。

        沿渭河再度進入藍田和樓觀臺依靠的終南山崇山峻嶺之際,沉寂已久的終南山已經(jīng)變得熱鬧非凡了。這大概緣于二十多年前美國人比爾.波特尋訪中國當代隱士的那本書《空谷幽蘭》沉默十數(shù)年后,一位美國作家在終南山的短暫旅行,讓中國文化史上一個被大家遺忘已久的秘密再度引起關注的緣故吧?

        去年夏秋之交,當我再次進入渭河南岸這片面茫茫山嶺邊緣的時候,面向古城長安的秦嶺北坡眾多溝峪、高山、密林深處,高矗的經(jīng)幡伸出林梢,各式各樣隱居者居住的石屋、窩棚、洞穴密布在山崖、林間。文學編輯張劍鋒隱居終南山事件,正被媒體炒得火熱。

        從草堂寺出來,望著一場大雨后圭峰上繚繞變幻,神秘莫測的云霧,我一直不清楚,現(xiàn)在的終南山是不是真的還有5000隱士在重現(xiàn)歷史上隱士云集,風餐露宿的古代生活?不過,在歷史上自從渭河流水讓關中成為中國古代文化中心之后,終南山就成了中國神秘文化的一個喻體和歸結(jié)。

        “隱士是中國保存最好的秘密之一。他們象征著這個國家許多最神秘的東西。”這是比爾.波特上世紀八十年代跑遍終南山后得出的結(jié)論。2004年行走秦嶺和這次追隨渭河足跡行走的時候,《空谷幽蘭》這本書一直跟隨著我。我也曾經(jīng)在2004年進入終南山密林深處,面對曾經(jīng)留下過去和當代隱居之士生活氣息的古洞石屋長久駐留過。

        如果要尋找歷史上有名有姓、最早在終南山的隱居者,也許就是在函谷關挽留老子寫下《道德經(jīng)五千言》的尹喜,還有后來隱居在商山的秦朝四位博士東園公唐秉、夏黃公崔廣、綺里季吳實、甪里先生周術。到了西漢初年,幫助劉邦打下大漢江山過程中立下大功的張良,也從原本可以得到令人羨慕的爵位賞賜,廣田豪宅,美女金錢的俗世中脫身而出,遁出長安城,渡過渭河,回到終南山密林深處,享受他夢寐以求的飲風吸露,云游四海的神仙生活去了。

        如果從渭河支流灃河流出的灃峪口進山,高山上、山林間隨處可見的被遺棄了的石洞土室,是已經(jīng)還俗或者云游別處的當代隱士留下的遺跡。而高山之巔旗幡下面隱約可見的建筑,是迷戀于終南山谷幽林密,清流山嵐的隱居者,試圖達到靈魂與天地自然相通境界的當代隱士修行之處。

        “現(xiàn)在人們所說的‘終南山’這個詞,既是指西安南面四十公里處的那座兩千六百米高的山峰,又是指與之相毗鄰的東西一百公里以內(nèi)的山巒。但是三千年前,‘終南山’是指從河南省的黃河三門峽的南岸,向西沿著渭河,直到這條河的源頭—位于甘肅省的鳥鼠山—為止的所有山脈,長達八百公里?!边@是當年美國人比爾.波特概念中的終南山。比爾.波特還這樣闡述他終南仙境的印象:“這部書關于西部群山的章節(jié),始于三門峽南面的那些山,然后向西沿著終南山和昆侖山一直到達喬戈里峰,并且超過了喬戈里峰。在它們神秘的群峰中,坐落著帝(天神中之最高者)在塵世的都城,那兒還有西王母(月亮女神,長生不死藥的施與者)的家。另外還有一些山,薩滿們在那里收集配料,自己煉制長生不死藥,并飛升上天;在那里,死得早的人也要活上八百年。在此期間,他們隨心所欲,盡情享受;那里是太陽和月亮睡覺的地方;在那里,一切都是可能的;那里的動物奇形怪狀,令人難以置信,無法描述?!?/p>

        在這里,美國人比爾.波特顯然接受了中國古代將秦嶺統(tǒng)稱為南山、終南的影響。同時在他意識里,終南山與渭河顯然有著密不可分的關系。

        其實,歷史上的終南山和往來于云霧飄渺的終南山之間的神人、仙子和修行者與這座神秘山嶺的關系,遠遠要比比爾.波特的描述生動、具體的多。

        戶縣草堂寺西邊,從終南山流入渭河的河流叫甘峪河。甘峪河流經(jīng)的祖庵鎮(zhèn)重陽宮,是活著的時候就被元世祖忽必烈封為重陽全真開化真君的道教全真教創(chuàng)始人王重陽早年修行和死后葬骨之地。

        重陽宮大門正對著的山嶺,就是終南山上的一座高峰圭峰。

        這位死后被列入道教神仙譜的全真教教主,出生和修煉的地方,都在渭河兩岸。他的老家在渭河北岸的咸陽,后來出家,來到終南山下的祖庵鎮(zhèn),將自己關在一個叫做活死人洞的洞穴里修行。這位融道家、佛家、儒家思想為一爐的道教宗師生活的時代,是女真族和蒙古人入主中原時期。王重陽并沒有參與紛爭的政治爭斗,但他的弟子、曾經(jīng)在寶雞境內(nèi)渭河南面支流磻溪和千河流經(jīng)的寶雞隴縣龍門山修煉的丘處機,卻贏得了金朝和蒙古人創(chuàng)建的元帝國統(tǒng)治者共同敬重。

        如果說王重陽生前是一個活生生的人,死后才被終南山撲朔迷離的仙霧推到了神界仙境的話,那么據(jù)說老家就在離祖庵鎮(zhèn)不遠石井鎮(zhèn)的鐘馗,從出生到后世,就是被比爾.波特叫做月亮山的終南山養(yǎng)育的神仙。

        神界的鐘馗生得豹頭環(huán)眼,鐵面虬鬢,相貌奇異卻又才華橫溢,滿腹經(jīng)綸,還有正氣浩然,剛直不阿,待人正直,肝膽相照品性。因此,由于有了鐘馗掐鬼的故事,鐘馗也就成了守護一家安寧的門神。唐代以來,鐘馗就與中國百姓親密無間地生活在一起。

        遙望渭河,面向長安的終南山到底有所少河流山溪從仙霧籠罩的終南山流了渭河?要弄清這個問題,只有順著朝著長安敞開的道道谷峪走進去,才能看清一條條來自神山仙境的河流流向人間的蜿蜒姿態(tài)。但即便是走遍終南山所有山嶺峽谷,我們還是無法破解那么多神仙遺留在渭河南岸高邁山嶺之間的所有秘密。

        唐元和十四年(公元819年)歲末,風雪交加的藍關古道上,一位滿臉悲戚與茫然的老者,乘一輛馬車,在風雪交加的終南山深處艱難前行。他就是因反對唐憲宗從法門寺應請佛骨到長安而被貶,趕往潮州刺史路上的一代文學大師韓愈。面對漫天風雪,韓愈立馬駐足,遙望遠處被茫茫雪霧遮掩的長安,為自己迷茫黯淡的前途與命運,也為一個愛恨交加的王朝,吟誦出了他那被后世千古傳誦的著名詩篇《遷至藍關示侄孫湘》:

        一封朝奏九重天,夕貶潮陽路八千。

        欲為圣明除弊事,肯將衰朽惜殘年!

        云橫秦嶺家何在?雪擁藍關馬不前。

        知汝遠來應有意,好收吾骨瘴江邊。

        關于韓愈“云橫秦嶺家何在?雪擁藍關馬不前”的含義,有一種說法說這兩句詩,是八仙之一的韓愈侄孫韓湘子送給爺爺韓愈的暗語。

        八仙中的韓湘子和呂洞賓都是終南山中人。他們兩個都是在終南山得道成仙的。這個傳說還說韓湘子是是韓語侄子,后來經(jīng)呂洞賓點化成仙。韓湘子成仙后,曾勸韓愈放棄塵世生活,度化入道,但既不信佛又不信道的韓愈一直沒有答應。為了規(guī)勸爺爺,韓湘子先后曾作云降雪,并在韓愈生日宴會上造酒開花。

        那時,韓愈還在刑部侍郎任上。高朋滿座的生日宴會上,侄孫韓湘子飄然而至。為了顯示成仙后造化自然的本領,韓湘子讓一空酒樽變出滿滿一樽美酒,隨即又讓一堆土轉(zhuǎn)眼間長出一支碧翠鮮花,那朵鮮花花瓣上就有“云橫秦嶺家何在?雪擁藍關馬不前”的詩句。韓愈討問這兩句詩的含義,韓湘子說:“天機不可泄漏,日后自會應驗?!睅啄旰?,行走在藍關道上,面對漫天風雪,韓愈突然想起自己今天的命運,多年前早以被韓湘子預言,才寫下了這首詩。

        藍田縣終南山深處,還有一條河最終將從仙霧彌漫的崇山峻嶺流出,匯入渭河。這條河就是灞河。灞河源頭附近的輞川,有被稱作詩佛的唐代大詩人王維的輞川別業(yè)。韓愈途經(jīng)藍關的時候,曾經(jīng)在輞川別業(yè)度過大半輩子半隱生活的王維已經(jīng)去世。但在終南山的溝壑山嶺之間,越來越多的神人仙子還將在這里聚集、留戀、往來。如果要將曾經(jīng)讓終南山充滿仙氣的古代隱士高人、道士神仙一一列舉出來的話,他們分別有:門神鐘馗、道教天神教祖太上老君(老子)、全真圣祖王重陽、文財神劉海、月財神趙公明、文史真人尹喜、藥王孫思邈、八仙之一漢鐘離和呂洞賓、仙人劉海蟾、華嚴宗師杜順、商山四皓、張良、姜子牙、詩佛王維和西域高僧鳩摩羅什、曇摩流支、那崛多。

        這些生前是人,死后成了神仙的脫俗之人沉浸在終南山霧靄仙境中所看到的秘密,我們永遠無法破譯。

        有靈魂的樹

        秦嶺南坡山高林密,人煙稀少,最多見的是山和樹,最難見得到的是人。

        秦嶺北坡,現(xiàn)在僅存的原始森林在眉縣境內(nèi)太白山附近。據(jù)寶雞日報開車的李師傅講,早年秦嶺全是原始森林,上世紀六七十年代都被砍光了。眉縣還有塊幸存下來的原始森林。過去,那地方按行政區(qū)域歸眉縣管,但眉縣伐了樹,往出運,得從寶雞借道,寶雞有路,卻進不了山。就這樣,那片原始森林就存活到了現(xiàn)在。

        “那里的樹,最小的也有方向盤那么粗?!崩顜煾嫡f。

        一路上,我的確沒有見到成片成片可以稱之為原始森林的林地。然而在山上、河谷、壩子里行走,如果你遠遠看到幾株樹冠擎天的大樹突然高高撐起一片藍天,那樹下必然是有人家居住的地方。而且一旦走近前去你就會發(fā)現(xiàn),那些老枝橫斜的古樹下面的房子,也必然是被煙火熏得黑黝黝的老屋。無須向主人討教,只要一看樹的年齡,就可以知道那或長在屋后,或站在房前的老樹,肯定是和這個家族一起在這里落下腳的。不少人家還在當院那棵老樹前修起一個小小的神龕,每逢初一十五,便點起香蠟,如神一樣敬奉。

        秦嶺北麓眉縣首善鎮(zhèn)的葫蘆峪,是三國時期諸葛亮與司馬懿“火燒葫蘆谷”的古戰(zhàn)場。谷口的一棵白楊樹軀干巨大,濃蔭遮地,樹前神龕儼然是一座小小的廟宇。我去的那天既非初一,也不是十五,神龕里依然香煙裊裊。樹下面乘涼的老太太告訴我,那是一棵神樹,平時誰家孩子有病,到這里燒一柱香,用不著吃藥就會不治自愈。

        這樣的說法也許有些離奇,但在那些荒山僻壤的公路邊,我倒是經(jīng)??吹?,一棵本來平平常常的樹,披滿了紅布。一問,就有人繪聲繪色地告訴我,這一帶汽車經(jīng)常出事故,跑長途的司機給這棵樹許了愿,來來往往,一路都會平平安安。

        山高林密,人煙稀少的山里,稀奇古怪的事情本來就多。一個人走在前路茫茫的山里,把希望寄托給一棵古樹或者一塊石頭,空蕩蕩的心里也就有了依托。更何況,如果荒郊野嶺上突然冒出一棵古樹歷盡滄桑而不枯,其中也必然是有些來歷的。

        劍門關到劍閣縣城的公路兩邊,那夾道而行的千年古柏就讓我有這種感覺。

        秦嶺最南緣應該在什么地方?

        動身前我查閱的不少資料都含混其辭,只有臺灣的一份資料上說,從地質(zhì)意義上講,劍門關一帶是秦嶺與巴山最南緣分界。到了劍門關我才發(fā)現(xiàn),劍門關北坡山勢平緩,漫漫山嶺一路朝北邊的秦嶺主脈蔓延而去。而在劍門關關口一線,這群山竟突然之間齊茬茬斷裂開來,變得如刀削斧劈一般陡峭。就這樣,如萬馬奔騰般的秦嶺在與巴山相擁相抱的一瞬間,突然間收住腳步,于是在中國腹地留下了秦巴山區(qū)的一道裂痕——這就是地理學界所謂的秦嶺溝槽地帶。

        劍門關就憑借莽莽秦嶺結(jié)束長途跋涉的最后一剎那大自然無意間的懸崖勒馬的收攏腳步,筑起的這道天險工事,成就了千古雄關威名。

        十年前路過劍門關,我就驚異于劍閣鎮(zhèn)到漢陽鎮(zhèn)綿延幾十公路兩邊,那一排排老干虬枝的千年古柏如身披綠色鎧甲的老卒,竟然能夠在綿延山脊的粗厲風雨中整整齊齊站立那么多日日夜夜。那天再次從被當?shù)厝朔Q為“云翠廊”古柏走廊里穿過,我發(fā)現(xiàn)劍門關一帶的山嶺上,已經(jīng)沒有多少可以稱之為林的樹木了。然而那些古柏依然老枝撐天,綠冠如云,紋絲不動地站在那里。在這遠離村鎮(zhèn)的荒山野嶺間,也有人用石頭和磚塊圍攏起裸露的樹根,有的樹干上還有當?shù)匕傩者€愿時留下的痕跡——一條條掛在樹身上的紅布條,以及樹根下點殘的蠟燭、斷香。開車的小伙子告訴我,這些樹叫“張飛樹”,是三國時蜀將張飛栽的。鄰近村莊百姓視這些千年古柏為圣物,每逢初一十五,有不少當?shù)厝说竭@里許愿還愿。據(jù)說在“張飛樹”前燒一柱香,可以保一家人平安。后來查資料,那樹確實是張飛栽植,而且從劍門關一直綿延到了閬中張飛墓前。廣元日報社一位朋友說,現(xiàn)在從劍門關到閬中的公路,還行走在近兩千年以前張飛開辟出來的那條路上。這樣算起來,這條道路比古羅馬城的羅馬大道還要早200多年。他還說,廣元市正在為這條古柏夾道的林蔭古道申報世界自然遺產(chǎn)。

        如此看來,這些年邁壽高的老樹,就是這條歷盡滄桑的東方大道的見證者。人們之所以膜拜這些千年老樹,除了表示對張飛的懷念之外,更重要的一個原因恐怕就是在當?shù)匕傩盏男哪恐?,那些樹是這條古蜀道上另一種具備靈魂和精神的生命。

        秦嶺山區(qū)至今是一個重視自然崇拜,強調(diào)靈魂安撫的地方。一路上,我經(jīng)??梢钥吹铰愤叺囊粔K石頭,被神一樣地供奉起來。有人在那里磕頭,有人在那里燒香。與石頭比起來,樹有生老病死,有枯有榮,人們也就很自然地認為,樹也是有靈魂的生命。尤其對于那些一輩子都單門獨戶,住在大山深處的山里人來說,他們從一出生就與那些長在房前屋后,古廟路旁,春天便發(fā)芽,秋天來臨就滿枝黃葉的樹木,共同經(jīng)歷著風風雨雨,天長日久,那棵樹與自己心靈距離也就越來越近了,人們也就很自然地把那些看著自己一天天成長,一年年衰老的樹,看作是自己心靈和感情的忠實伴侶了。

        在華陽鎮(zhèn)深山里的一座石屋前,我看見一位老太太坐在屋子前的一棵銀杏樹下,叨叨絮絮地訴說自己的心事。

        “晚上我夢見小孫子生病了,你說在北方吃不上大米,他能不生病嗎?”

        站在老人身后,我就聽清楚了這一句話。

        那正是烈日如火的午后,老人手里搖著一把很破舊的扇子,雙眼死死盯著樹冠占了半畝地,滿身老皮龜裂的大樹。與她閑聊時,老人說兒子和兒媳帶著孫子到山西打工幾年了,昨天晚上她夢見孫子生病了。我問她樹能聽懂她的話嗎。老人有些慍怒地說:“咋聽不懂!我過門到這李家的時候,樹就有桶口那么粗了。李家?guī)纵呑佣甲≡谶@棵樹下。春天這棵樹落樹葉,家里人準生病。如果不刮風不下雨,樹枝斷了,家里準要出事。”

        老人跟我說話時,眼睛一刻都沒有離開過眼前的那棵樹。她說七年前的農(nóng)歷五月初九,天特別晴朗,沒有一絲風,這樹上朝南的一根樹枝突然就斷了。她對老伴說要出事了??衫习槭莻€犟老頭,硬說沒事沒事。沒有想到七天后,老伴到南面的山里采藥時,果然就摔死在林子里了。

        “你說怪不怪,這神樹連他死的方位都給我們說了,我那死鬼就是不聽神的話!”

        說著話時,老人放下手里的扇子,虔誠地向樹作起了揖。

        人和自然之間,或許本來就有一條能夠相互溝通的幽道存在的罷?只只是在嘈雜浮躁的大都市,人們成天忙于掙錢、花錢、享受,全身心都投入人與人之間的明爭暗算,這條通道早已經(jīng)被世俗的塵埃湮沒、堵塞了,于是大自然向我們發(fā)出的警示,傳遞給我們的信息,我們麻木的心靈也就無法感知。但在山嶺綿綿,叢林茫茫的秦嶺山區(qū),一家一戶散落在山林深處的山里人,一生都是在大自然的關照下度過他們每一個日子的,這條幽暗通道,大概就能夠暢通無阻地通達到每一個人的靈魂深處吧?

        在我老家天水的伏羲廟里,原來有依照伏羲六十四卦排列栽植的六十四棵柏樹。當?shù)厝苏J為農(nóng)歷正月十六是伏羲誕辰,這天早上雞叫頭遍,人們便爭先恐后地擠進廟內(nèi),向古柏祈求平安。

        那種場面我是經(jīng)歷過的。

        沉沉夜色里,小小的伏羲廟內(nèi)燭光搖曳,香煙熏人。人們前呼后擁地擠到蒼老的柏樹前,把早就準備好的紅紙人貼到樹上,然后用香點燃艾草,再把艾草粘到紅紙人身上。據(jù)說你如果什么地方有病,就把艾草粘到紅紙人的什么部位,絕對藥到病除。這樣的習俗,從明代建起伏羲廟以來,在天水城里一直延續(xù)到了現(xiàn)在。

        在秦嶺,尤其是在陜南、神農(nóng)架一帶的秦嶺山區(qū),高山和森林勢力和氣勢覆蓋了一切,統(tǒng)領著一切。即便你是冒然而來的闖入者,如果在林子里走得久了,你就會感覺到那些圍繞在你四周的樹木有一種既如微風一般輕飄,又如洪水一般洶涌沉重的呼吸,會一點一點將你的肉體和靈魂溶解、消化。如果收住腳步,你甚至會聽見漫山遍野的樹木在用一種你無法破譯的語言相互交談、交流或者傾訴。在周至縣老縣城附近厚畛子的那個晚上,我借宿的那戶農(nóng)民窗外的一棵老核桃樹,在忽起忽落的驟雨里吱吱呀呀響了一夜。第二天起來,我向老房東說起這事,老人半真半假地笑著說:“山里頭冷,樹被冷得打哆嗦哩。”

        也許,這是真的罷!

        一路上,我發(fā)現(xiàn)秦嶺以南許多地方志書上記載的奇異現(xiàn)象,有不少古樹顯靈的記載。在神農(nóng)架附近的房縣,我從一本近幾年出版的《房陵風情》上看到這樣一件事:青峰鎮(zhèn)老街有一棵古柏,當?shù)厝朔Q“柏老爺”。據(jù)說這棵樹是元代永樂年間修建真武祖師殿時突然從地下長出來的。清代,住在殿里的一位叫代天銀的道士滿身生瘡,久治不愈。一天夜里,道士夢見一位白髯老者從古柏里走了出來,一邊告誡他要多做善事,除暴安良,一邊用拂塵在背上輕輕一掃,毒汁便流了出來。幾天后,道士身上的毒瘡全好了,這道士于是一生都除惡揚善,成了遠近有名的“俠道”。這件事傳出后,當?shù)匕傩涨笞悠砀#瑔柺箩t(yī)病,都來給柏老爺燒香許愿。

        一棵普普通通的柏樹,成了老百姓心中的神靈。

        1958年大煉鋼鐵,有人想把“柏老爺”砍了煉鋼鐵,沒有想到一斧頭下去,火星四濺。又一斧頭下去,古柏血如泉涌??硺涞娜藝樀没瓴皇厣?,逃回家后便病倒在床,整整躺了半年。

        這樣的故事,一路上幾乎到處都能聽到。

        《洛南縣志》記載,頁山河鄉(xiāng)柏鎮(zhèn)庵村有一棵古柏高21米,清道光三十年商州知州就為這棵樹作過一篇《頁山古柏記》。那棵樹后有一座古廟,樹上披滿了信徒們掛的紅,至今香火很旺。洛南一位搞書法的朋友說,幾年前他到那里,看見樹下有不少奇形怪狀的樹枝,想揀一根做筆架,一位老人急忙勸阻說:“要不得!這樹是神樹,拿了神樹上的東西,是要倒霉的?!?/p>

        那位朋友說,老人給他講了這樣一個故事:

        前幾年,樹上掉下來一根碗口粗的樹枝,有人揀去想蓋房用??射徸觿備徚藥紫?,晴朗的天上突然刮起一陣大風,房子刮倒了,父子倆也被壓死了。樹旁那座廟里,過去住的一位道士一輩子除了修仙,每天給古樹澆水培土,為人既清貧又正直,到死的時候連一塊棺板都沒有。就在道士去世的當天,一根大樹枝突然斷裂,落了下來。村里人用那根樹枝,剛好給道士做了一副棺材。

        這些神秘離奇的故事是真是假,實在是沒有辦法探究。

        人們給我講起這些故事時,總是連時間地點和見證者的名字都講得清清楚楚,于是我也就只好寧肯信其有,不可信其無。話又說回來,在秦嶺深處,尤其是安康、商洛和神農(nóng)架一帶,至今還東一戶西一戶,處在散居狀態(tài)的山里人,除了在密林深處種一點用來養(yǎng)命生活的五谷雜糧以外,實在是再沒有別的事情讓他們牽腸掛肚。一路上,我經(jīng)常看見那些上了年歲的老人,一整天都坐在密林深處的石板屋前,半瞇著眼,久久地盯著面前的一棵大樹、一塊石頭,或者一只狗、一頭豬,即便是不說一句話,我也能夠感覺到他們正在以一種平靜如水的心態(tài),與它們交談、交流、溝通,互訴衷腸。

        日復一日,年復一年。那棵本來沒有靈魂的樹,在人的精神和情感不斷的撫摸、激發(fā)、呼喚、映照中,也許會突然之間從曠世亙絕的沉睡中蘇醒過來。于是它們也就和人一樣有了喜怒哀樂,有了是非曲直,甚至有了神性和靈魂——被人的情感和精神喚醒了的一棵樹,或者一塊石頭,這時也和人一樣,具有了道德和精神意義上的生命,可以懲惡揚善,可以警示后人,并且就這樣一年又一年地與廝守著它的人們,共享人間悲歡離合┉┉

        這一切,應該是真的吧?

        行走在水上的神

        秦嶺以南有三條主要河流:它們是嘉陵江、漢江、丹江。

        這三條河流再加上它們密如蛛網(wǎng)的支流,在秦嶺南麓群山峻嶺之間縱橫漫流,就構(gòu)成了南秦嶺山水相連的自然景觀。

        秦嶺主脊牛背梁南側(cè)的柞水,是一個山重水復的山間小縣。商代初年,由雍州和梁州遷徙柞水的第一代居民剛到這里時,柞水境內(nèi)山水橫流,河水就在滿山遍野的柞樹之間流淌,所以他們就把這個新找到的安身之地取名柞水。

        流動是水的生命方式。水一旦停止流動,就成了生命的廢墟。

        然而匆匆而來,又匆匆而去的流水畢竟太無常,過于虛無了。它那種來無蹤去無影的飄逸,就象我們內(nèi)心所敬仰的神。所以常年生活在水邊的人們堅信,水不僅有靈魂,而且也有喜怒哀樂。江水暴漲,洪水為患,是生活在水里的神祗在發(fā)怒,懲罰人類。于是為了表達對這種神靈的敬意,人們就創(chuàng)造出了水神、江神和河神。

        我見到的第一座江神廟,是在嘉陵江上游山城略陽。

        那座渾身都散發(fā)著陰森、陰暗神秘氣息的建筑就建在嘉陵江邊上。高墻深院,危檐峨頂?shù)膹R門遠遠望去,像一只變形的骷髏頭像。廟里戲樓、鼓樓和殿宇上木刻人物,一身北方游牧民族裝束。而且從建筑物上熊、野豬、猿猴之類的動物裝飾浮雕圖案可以斷定,這應該是一座具有古代羌族風格的建筑。

        治水英雄大禹是羌族血統(tǒng)。早年生活在甘青高原的古西羌人,有一支就是從嘉陵江一帶的秦嶺南坡進入岷江地區(qū)的。現(xiàn)在的略陽土著,還遺留著羌族血統(tǒng)。

        嘉陵江是古代四川除蜀道外連接陜甘的唯一水上通道。在很長一段時期,略陽碼頭船來船往,商賈云集。江神廟就是當?shù)丶澥亢痛习濉⒋瑤蜁餐藿ǖ募瓤杉漓胨?,又可休閑雅聚的船幫會館。

        我去的那天是禮拜天,殿門緊鎖,也就沒有看到那里供奉的江神到底是哪一位神仙。因為在中國傳統(tǒng)民間宗教里,主管江河湖海的神本來就雜亂無章,莫衷一是。傳統(tǒng)意義上的水神有河泊、東海龍王和伏羲女兒宓妃。有人還說那位用頭撞倒不周山的貢工也是水神;春秋時期的伍子胥后來成了管理錢塘江的江神。這些管理江河事務的神中,洛神宓妃是女性。她的美貌讓曹子建懷戀不已,最終促成他寫下了《洛神賦》。

        略陽這座江神廟里供奉的,是不是那位溺水而死后受天帝之封,掌握江澤湖海上風浪行旅,生死禍福的河伯馮夷呢?

        中國傳統(tǒng)宗法性宗教里的神,大都是男性。這在男人統(tǒng)管一切的男權社會,是再正常不過的事。這位江河之神河伯,不僅喜怒無常,而且貪財好色。司馬遷在《史記》里說,西門豹治鄴時,河伯不僅要求老百姓往河里拋撒錢財,還要他們每年敬獻一位年輕美貌的女子與他為妻。如果欲望得不到滿足,他就會興風作浪,讓災難降臨人間。

        在自己無法主宰自己命運的時候,讓一個本來就虛無縹緲的靈魂保護自己,也算是對心靈的一種安慰。

        南秦嶺叢林茫茫,峽谷縱橫。那些在水上漂泊的商人、水手,終年就在風浪無時的水面上行走。今天出行,明天能否回來,只有滔滔江水知道。于是在解纜出行之前,朝江神磕個頭,燒一柱高香,即便是葬身風浪,有這裊裊香煙領路,他們還可以在江神廟找到回家的路。

        一條漢江,把南秦嶺納入了荊楚文化圈,再加上古代巴人遺風,從漢江北岸往安康、商洛,越是靠近湖北,山嶺就愈高峻,人煙愈稀少,信鬼好祀,重神厚巫的楚文化味道就越濃。

        從寧陜廣貨街到柞水,公路在終南山南側(cè)山嶺上繞來繞去二三十公里,看不見一戶人家。翻過平河梁,進入發(fā)源于終南山南麓的乾佑河峽谷,就有了依山而居的人戶,臨河建起的廟也多了起來。

        秦嶺以北最多見的是土地廟,翻過了牛背梁,凡是有水流過的地方,無論大p+O9j9VKVvfsh+vR4C7qxKl+eigt/un8e5XCB99hn1A=河小溪,只要你看見了水神廟和山神廟,附近必然有人家居住。

        神是人供起來的,有了人家,神也就跟著來了。

        司機是安康人,指著路旁、河邊的廟說:“商洛人很迷信,到處建廟?!?/p>

        小伙子看我一眼,又補充了一句:“賈平凹就很迷信。你看他寫的那些小說,神神道道的?!?/p>

        到了七里峽,遠遠望見七里峽口又有一座廟,披滿了血紅的紅布。這顯然是供奉水龍王的龍王廟,緊挨著大橋,廟門兩側(cè)各立著一把大刀,刀刃上銹跡斑斑,但立在這荒郊野嶺的古廟前,我還是能感覺到一股騰騰殺氣迎面逼來。

        司機說:“你說怪不怪,這條河年年發(fā)大水,前年那場水把這半截公路沖垮了,唯獨這廟和大橋好好的。建這座廟前,乾佑河一發(fā)大水,營盤鎮(zhèn)就遭災。后來有人夢見一條白龍從峽口飛上了天,就在這里建了這座廟?!?/p>

        也許人世間是存在一個我們無法看見的天地的。

        尤其是在河面終年籠罩著迷茫霧瘴的漢江下游一帶,飄忽不定的流水,彌漫在山林之間的山嵐云霧,很容易讓人產(chǎn)生一種虛幻縹緲的感覺。

        在竹山,和作家華賦斌談起秦巴山區(qū)自然崇拜現(xiàn)象,他認為西楚文化里的巫觀文化關注來生,崇尚萬物有靈,體現(xiàn)了原始文化人類在靈魂上對大自然精神上的認同和交融。這里山大林密,人煙稀少,一個人在沒有人與他交流的時候就只好成天坐在那里與門前的河水,或者一棵樹、一頭牛說話交流,傾吐心事。久而久之,人的靈魂和感情信息就傳遞給了那些物體。他就親眼看到過巫婆在念了咒語之后,一伸手,別處的東西就可以到自己手里來。

        自然與人之間的關系,也許將永遠是一個可以產(chǎn)生許多答案,卻誰也無法解開的謎團。然而對于每天都要面對那么多令人百思不得其解的疑問和秘密的山里人來說,與其在無望中等待沒有結(jié)果的結(jié)局,還不如為一種念想活著的好。

        有了念想,人活著才有理由。

        從寧陜出來的時候,照相機壞了。為了到商洛買相機,我放棄了沿乾佑河南下鎮(zhèn)安的計劃。但從商洛市政協(xié)編的《商洛文史》上,我抄錄了一份鎮(zhèn)安縣米糧鎮(zhèn)滑水河黑龍洞(廟社)碑碑文:

        我黑龍廟社由來已久,先年興修廟宇,創(chuàng)立戲樓,以及逢會演戲,皆于社內(nèi)推報經(jīng)首。后龍王威靈普著,法雨均沾,酬神了愿者,航海梯山,無遠弗屆,香火相屬於道,匾額懸掛如林。每逢會期,報名注冊、領報單、接會首者,至兩千余。果神圣通靈,終古如斯,固所深幸。倘后不逮,先則社外者裹足,而社內(nèi)者當共具□□。凡補葺修造土木,非夫谷公務,皆易踴躍捐資,未可推諉而別或有所藉。邑因?qū)⒈旧缭瓉砭辰缋沼谑?,以志不忘云?/p>

        東至善陽地界南至大嶺

        西志鉆天寨界,順大河下抵陳家梁,胡家直上紅巖頭

        北至紅巖大梁為界

        民國拾年中秋月合社首人同立

        這條據(jù)記載清代乾隆年間就建有龍王廟的黑龍河,從《陜西省地圖冊》鎮(zhèn)安縣區(qū)域圖上都查不到它的名字,但為了維持黑龍廟求神者云集,捐獻者迭涌的秩序,后人竟不得不將黑龍神所管轄的區(qū)域刻碑告示。足見這位水龍王的神威,在當時周邊百姓心目中已經(jīng)賽過了西方人對上帝的信仰。

        其實在過去,對奔流不息的河水上飄飛不定的河神充滿敬意的,何止這些依靠山林河水生存的老百姓。中國古代官方祭祀禮儀中的山川之祭,就是專門為祭祀山水之神而設立的。對包括長江、黃河、淮河、洛水在內(nèi)的四瀆,甚至還要皇帝親自祭祀。漢宣帝神爵元年,朝廷下令各地對當?shù)赜忻慕雍R磕瓿6Y祭祀,以祈人壽年豐,天下太平。

        寫到這里,我的眼前突然出現(xiàn)了一條亮閃閃的河流,正從濃霧緊鎖的天地之間奔涌而來。大地山川都消失在了昏暗、沉重的雨霧之中,只有河水如對抗黑暗的幽靈,在蒼茫之中飄動、行走。一團又一團神秘的煙云在水面上升騰聚合,好像河神水妖在虛幻的大地上舞蹈。

        那是我從十堰去南陽的路上在丹江口親歷過的一幕。

        就在那一刻,我想起了《九歌》里屈原寫給河神河伯的祭詞:

        與女游兮九河,沖風起兮水揚波;

        乘水車兮荷蓋,駕兩龍兮驂螭;

        登昆侖兮四望,心飛揚兮浩蕩;

        日將暮兮悵望歸,惟極浦兮寐懷;

        魚鱗屋兮龍?zhí)?,紫貝闕兮珠宮;

        靈何惟兮水中;乘白黿兮逐紋魚,

        與女游兮之渚;流凘紛兮將下;

        子交手兮東行,送美人兮南浦;

        波滔滔兮來迎,魚鱗鱗兮媵予。

        黃河之神河伯與洛水女神也和人間男女一樣,在云蒸霞蔚的水上互吐愛慕之情,而且飄逸浪漫至極!

        從另外一種神話傳說中還可以看出,讓人間敬謝不敏的水神總是淫蕩無度。河伯本來就是好色之徒,就連那位讓曹植神魂顛倒的洛水之神宓妃,也是性情放蕩,在與河伯結(jié)婚之后又與后羿相戀??上Ш篝噙@位射殺九個太陽的一代英雄,為了美人水妖,連性命也被天帝收了回去。

        神境和人間,本來就是一回事。

        不舍晝夜的江河,還在高山大川之間奔流。

        當我們從奔流不息的河水上看見自己的影子的時候,透過彌漫在江河湖澤上的那個撲朔迷離神的世界,我們同樣可以看見我們情感的秘密和精神的真相。

        中文字幕久久久久人妻无码| 亚洲精品无码不卡在线播he| 内射人妻视频国内| 老少交欧美另类| 在线无码精品秘 在线观看| 在线不卡精品免费视频| 国产成人无码av一区二区在线观看| 中文成人无字幕乱码精品区| 欧美性久久| 大红酸枝极品老料颜色| 亚洲字幕中文综合久久| 国产一区二区内射最近更新| 96精品在线| 一区二区三区少妇熟女高潮| 一级r片内射视频播放免费| 国产成人无码av一区二区| 欧美日韩中文制服有码| 中文字幕av人妻一区二区| 偷拍视频网址一区二区| 日韩精品久久久久久久电影蜜臀| 欧美在线视频免费观看| 视频网站在线观看不卡| 国产一区二区三区我不卡| 中文无码日韩欧| 成人国产精品一区二区网站| 久久熟女精品—区二区蜜臀| 精品亚洲成av人在线观看| 欧美最猛黑人xxxx黑人表情| 国产chinese在线视频| av在线免费观看麻豆| 国产精品扒开腿做爽爽爽视频| 狠狠人妻久久久久久综合| 69搡老女人老妇女老熟妇| 人妻少妇69久久中文字幕| 少妇人妻陈艳和黑人教练| 久久aⅴ无码一区二区三区| av免费在线手机观看| 亚无码乱人伦一区二区| 内射中出无码护士在线| 国产精品国产三级国产AvkTV| 亚洲av毛片在线免费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