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久以前,就對百鬼夜行這樣的一個民間傳說感興趣,這是源于一首Kagrra的歌,曲風不似傳統(tǒng)歌曲,有點小小的怪誕和張狂。閉上眼似乎就能夠看到夏夜里浩浩蕩蕩夜行的隊伍,那個時候的我覺得,百鬼夜行是一件隱秘而可怕的事。
對于神怪傳說我向來很熱心,《聊齋》也被我上上下下地翻閱了不下十多遍,甚至有一段時間去找了《海內(nèi)十洲記》來看。內(nèi)中有一篇關(guān)于返魂香的記載說“死未滿三日者接活”的話,讓我十分驚嘆——要是能夠得到此香,我定會把它藏起來,因為生化危機的世界真是太可怕了。傳說,漢武帝的寵妃李夫人死后,武帝感到悲痛欲絕,也曾用此香招過李夫人的魂魄,可惜,李夫人只在屏風后跳了一曲舞便隨風散了。留下的,也就只有武帝長長的哀怨了。
不知道為什么會對這一類故事情有獨鐘,或許是它們帶了一點小小的甜蜜和思念。那些故事中的妖,或善良或邪惡,其實,都是真正活在我們身邊的人的化身,通過那樣一些個決絕的,幾乎喪失理智的做法,來證明他們的情和愛。
也正是因為這樣,我才會不那么害怕他們,早些年腦子里想得很可怕的畫面也漸漸地淡出了腦海,神怪本無,只是多了人的貪嗔癡滿,感染物化罷了。
夏達的《游園驚夢》里的阿菁本身是一把梳子,后來因為沾染上了女主人的思念而變成了妖,日日盼著等的人回來,那種漫長的思念,欣喜,落寞,使得她也感同身受。
在日本人的觀念里,萬物皆有靈性,都可以當做神來供奉。在他們的民間傳說里,也有很多本是物品而變成妖的故事。結(jié)合我國的神怪傳說和他們的神怪傳說來看,我國的神怪都有頑劣之處,但卻很好感化。還有一些比如“白蛇”、“追魚”的故事,里面的妖從一開始就扮演了大好人的角色,愛上一個人間的男子,且這個男子也很真心地不愿負她,看上去兩全其美。與我國的花好月圓相比,島國的神怪就顯得要可憐得多。其中的女性角色,生前都是極美或者權(quán)貴者,卻飽受他人的凌辱、嫉妒,產(chǎn)生怨氣后變成了可怕的厲鬼。從此到處害人,不僅不聰明伶俐,反而成了更加不堪的人,最后被某一個陰陽師收服,悲慘地結(jié)束了一生。
她們因為一絲怨氣而死死不肯放手,那樣的不甘,直到化為烏有。其實,也不過是真正的可憐人罷了,何故要如此?
在一個夏夜,你提著燈籠站在開滿櫻花的林中,眼前是一條很長的路,不陰暗,不凄涼。沿路開滿了大片的櫻花,有幾片花瓣甚至落在了你的燈籠上。目光清絕,一席淺淺的青衣,如同在等候一場漫長的講述,你看著妖狐、龍身、妖姬從身邊一一經(jīng)過,與你不相干,你只是看著,看著她們一個一個地走過去,如同在看人類的那些陰暗面,她們的故事,就是我們曾經(jīng)不愿提及的恥辱,這世間的所有妖魔鬼怪,就是一面鏡子,映照的,是我們的內(nèi)心。
嫉妒,虛榮,矛盾,不甘,欲望。
本來無一物,何處染塵埃。
當百鬼再一次夜行,你還會再一次提著燈籠去看嗎?
可去,可不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