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多世紀的悲歡離合,時光總是最犀利的刻刀,在人們心中鐫刻下最深的印痕。
埋葬了腐舊的歲月,面向的是溫暖的朝陽,新生的一中,邁開腳步,奔向前方。
再孔武有力的雙手也抓不住溜走的時光
沐浴著塞北的風塵,缺少了江南氤氳的水汽,駿馬秋風的冀北,似乎注定了只能是雄渾悲壯的戰(zhàn)場,而不會是培養(yǎng)文人騷客的天堂。所以,曾經(jīng)的柳川書院,孤單地立在塞外的風塵中,京西的硝煙里,顯得與周圍的環(huán)境如此格格不入??墒撬€是在這里,經(jīng)歷百年的風雨,如盤根的老樹,春來秋往,落去了一身的葉,改換過無數(shù)的名字,卻把根深深地扎在柳川河畔。
時光如流水,時間沙漏一秒一秒地走,它卻從不停住。浸透了百年書香的宣化一中,卻抵住了時光的侵襲,愈發(fā)雄渾,豪氣干云。湮沒在百年時光里的種種,都見證了這所名校,一步一個腳印的,擺脫了腐朽的書生氣,放射出新的光亮。
黑暗的年代里,總會有人執(zhí)著火把,執(zhí)著前行。
知識青年的滿腔熱血,會不會把藍天的半邊也染紅?
我們難以溯歷史之河而上,去探尋一中在那個灰白年代的往事,只會依稀記得,革命的火種也曾在這里熊熊燃燒著。1934年,想必那時的天,還總是陰沉沉的吧?一中古樸凝重的校園里,第一次有了共產(chǎn)黨人的身影。沒有大聲疾呼,沒有奔走相告。他們在這里停留任教,默然地用革命的燭火,點染了陰沉的天空。從此,愛國學生的游行里,便有了一中學子的身影,為國家振臂高呼的怒吼聲中,也便有了一中學子嘶啞的嗓音。
總有這樣的人,用火把,把一中的校園照亮。
是不是浴火的鳳凰,會有更壯麗的涅槃?
風雨如晦,一座古城里處處彌漫著的,是壓抑的氣息。原本陽光明媚、瑯瑯書聲的校園,卻在殘暴的日寇手中,成了關(guān)押志士仁人的場所。
陰霾的天,一如陰霾中的中華民族。
凋落了葉的柳,靜默在結(jié)了冰的柳川河畔,在寒風里,蕭蕭瑟瑟 。
終于,等到了陽光重新布滿校園的這天。曾經(jīng)的一中人,卸下了沉重的包袱,昂起了低垂十二年的頭,從墻角落的積滿了灰的紅木柜最底層,翻出了書本,回到這個曾經(jīng)風聲雨聲讀書聲的校園。
宣化一中的命運輪回,宛若浴火重生的鳳凰,背負著積累于人世間的所有不快和仇恨恩怨,投身于熊熊烈火中自焚,獲得更美好的幸福。
荏苒柔木,君子樹之。
十年樹木,百年樹人的道理,深深銘刻在一中人的心頭。
褪去了鉦鼓之聲,一中的校園里,重又響起了風雨朗朗書聲。
見證了一中半個世紀風雨的郭蔭南先生,看到了復校初校園的破敗凋敝,看到了校園里行色匆匆滿面喜色的師生,他的心也深深地顫動,他的腦海里也會浮現(xiàn)出自己求學時的寒窗苦讀吧。看到青春的學子,他的心底想必也會浮現(xiàn)出曾經(jīng)同窗稚嫩的臉顏吧。
多年珍藏的古書所為何?不就是為了能夠教導學生修習古禮,推行教化嗎 ?不就是為了能夠?qū)④筌廴崮舅茏鰠⑻齑髽鋯??珍藏的1039冊古書,也會化作絲絲春風,點點雨露,祝學子們航行于知識的海洋,博古事以悉今朝。
無數(shù)的校友,無論天南海北,無時無刻不在關(guān)心一中的沉浮起落。在這朝陽散發(fā)出光芒的時節(jié),他們或捐錢捐書,或歸校任教,用自己的奉獻化做點點春泥,更護幼小的花苞。
荏苒柔木,君子樹之,繁華成曦,朗人心懷。
克己復禮,行魏晉古風 。
塞上的風塵里,可以隱著書香門第,少了江南溫暖氤氳的水汽,卻為曾經(jīng)的柳川書院平添了幾分厚重蒼茫 。
行走在校園里,品嘗到的是一種芳香的氣息,飽含著綠樹的清新,花朵的芬芳。女同學清新活潑的馬尾,深埋在書本里,從文字中找尋著青春的氣息。誦讀著唯美的古風詞句,師生的一言一行,都有著名士風姿
古樸的禮堂,斑駁的墻壁寫滿了滄桑,燈光下婆娑搖動的樹影,映在其上,不知道是有多么豐滿的韻味。禮堂前的石碑,鐫刻著禮堂的歷史,同樣也是一中的歷史。屹立了幾十載,禮堂還是那么的雄偉。大鐘執(zhí)著地走著,幾十載從未停息。在歲月的長河里,幾十載的歲月,甚至百年的芳華,也只留下一點淡淡的痕跡??墒前倌隁q月,百個春秋冬夏,從一中走出的學子,卻以壯懷的熱情,把青春揮灑在祖國的每一寸土地。
再孔武有力的雙手,也抓不住溜走的時光,
積淀了百年的歷史,卻要試著忘卻輝煌的過去
只是因為
一中學子,要去做時代的弄潮兒,
把知識,變成屬于自己的朝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