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尹建莉簡介】
家庭教育類暢銷圖書《好媽媽勝過好老師》的作者。教育專家、教育學碩士,從教多年,現(xiàn)從事家庭教育研究及咨詢工作。
快樂不快樂,一眼就能看出來
記者(以下簡稱記):您覺得快樂童年具體應(yīng)該是什么樣的?
尹建莉(以下簡稱尹):其實,一個人快樂不快樂,一眼就能看出來。孩子很小的時候,他的情緒訴求語言就是哭和笑。如果一個孩子動不動就哭,那肯定是不快樂;等孩子再大一點,只要跟孩子有正常的交流,他高興不高興我們都能馬上知道,這個判斷應(yīng)該不難。
記:什么樣的家庭環(huán)境更容易讓孩子快樂?
尹:首先,孩子跟父母必須有足夠多的相處時間。有的人在孩子出生后,就把孩子扔給爺爺奶奶照看,自己很長時間才見孩子一次。這樣的撫養(yǎng)方式,無論你用再多的技巧,孩子都談不上快樂。因為爺爺奶奶雖然很愛孩子,但是這代替不了父母的愛。孩子既然來自于父母,就天然地要跟父母在一起相處。
其次,夫妻二人感情要和諧。除了夫妻關(guān)系和諧外,如果家里有老人的話,婆媳之間也不要有沖突。家里不是經(jīng)常吵吵鬧鬧的,孩子才會感覺更快樂。
再次,要盡量簡化家庭生活環(huán)境,家里的人能少則少。如果家里人口眾多,有爺奶、父母,還有保姆、姑姨之類的,這個人指點他一下,那個人管理他一下,孩子會很煩躁的。孩子喜歡有幾個兄弟姐妹,即喜歡有平等的玩伴,但不喜歡有太多的家長,因為家長一多,指點和包辦就多。有專家發(fā)現(xiàn),各方面都很優(yōu)秀的孩子,多半生活在沒有老人參與教育的環(huán)境中,即只是父母帶著孩子。在這樣的環(huán)境中,孩子受到的打擾少,心態(tài)更平和。
再補充一點,無論是爸媽,還是爺奶,所有人對孩子的教育態(tài)度和教育價值觀一定要統(tǒng)一,不能這個人說應(yīng)該這樣,那個人說應(yīng)該那樣。否則,會弄得孩子不知所措或成為“兩面派”,這對他的健康成長沒有一點好處。
當然,教育價值觀的統(tǒng)一必須基于教育價值觀是正確的。如果統(tǒng)一起來的是錯誤的教育價值觀,比如都認為可以打罵孩子,兩個人合起來打罵孩子,那就更糟糕了。
記:單親家庭的孩子是不是就一定不快樂呢?
尹:孩子快樂不快樂,跟單親家庭還是雙親家庭沒有必然的、絕對的聯(lián)系。很多生活在雙親家庭的孩子,如果父母關(guān)系不好或者父母的管教方式不當,孩子照樣不幸福。同時,有些生活在單親家庭的孩子,如果孩子的爸爸或者媽媽很會照顧孩子,跟孩子相處得非常愉快,孩子照樣能夠健康成長。
從奧巴馬的自傳里,我們看到奧巴馬的媽媽獨自撫養(yǎng)兒子,但是她從來不在兒子面前誹謗他的父親。她總是在奧巴馬面前說,你的父親如何優(yōu)秀、如何出色。這給了奧巴馬自信,也給他樹立了一個好榜樣。
目前,很多離異家庭的孩子存在心理問題,不是父母分開這件事本身造成的,而是父母的相處方式,比如不斷吵鬧、粗暴對待等,給孩子樹立了一個壞榜樣。同時,父母性格或人格上的不完善,不僅損害夫妻關(guān)系,也會傷害孩子的心理及個性。
所以,如果父母分手,分手過程理性而體面,且能表現(xiàn)出完善的人格,實事求是地把自己遇到的困難和孩子講,都表達出對孩子的愛,讓孩子知道父母的愛不會因為父母的分手而減少,只是相處的方式不同以前。那么,孩子雖然會為父母分手而遺憾,但心靈不會受到傷害。同時,他還能從父母身上學到如何體面地做人,如何善待和寬容他人。
記:擁有一個快樂的童年,對孩子以后的發(fā)展有什么影響?
尹:影響重大,甚至可以說是決定了他的一生。一個人如果沒有快樂的童年,將很難有幸福的人生。我們經(jīng)??吹揭恍┏赡耆松砩洗嬖谶@樣那樣的毛病,嚴重者甚至心理變態(tài)、人格扭曲??吹竭@些,我們會指責這個人或者追究社會的責任,但是很少有人能夠看到這些問題的根源其實來自于這個人的童年生活,具體地說,就是來源于他童年的家庭教育。
比如,最近好幾起校園傷害案發(fā)生后,媒體一個勁兒地追究社會如何如何,仿佛是因為社會虧待了他,他才去行兇的。這是一種錯誤的論斷,這種習慣性的話語模式會給人以誤導。我建議我們不要大而化之地說,社會怎么怎么了。其實,社會并沒有特別虧待這些人。追究其深層次的原因,我認為是這些人在童年時代經(jīng)受了太多的精神折磨,即遭遇了太多的家庭暴力,這才導致了他們自卑、粗暴、心理扭曲、變態(tài),成年后往往表現(xiàn)出易怒、冷酷、殘忍和思維不健康的特質(zhì)。
請認真想一下,比這些人生存際遇更差的大有人在,但別人并沒有去殺人。如果一找原因就說是因為“社會”,那就如同把板子打在空氣中,毫無意義,而且會誤導某些人認為他們的不幸是社會造成的。當他們想報復時,因為找不到“社會”這個具體的實物,而習慣性地尋找那些比他們更弱小的人來進行報復。
所以,要讓心理變態(tài)者少一些,這個工作必須從童年做起,從家庭做起。
幸福是由生活點滴積累而成
記:我們都知道,您除了對家庭教育有很深的研究外,還培養(yǎng)出一個優(yōu)秀的女兒。她跳級兩次,16歲參加高考,就取得了超過當年清華大學錄取分數(shù)線22分的好成績,被內(nèi)地和香港兩所名校同時錄取。同時,在個性品格方面,她也表現(xiàn)出超越年齡的成熟,自主自立,樂于助人,被評為北京市三好學生。請問,您是怎么培養(yǎng)出這樣一個品學兼優(yōu)的孩子的?
尹:我女兒一歲三個月的時候,她爸爸到外地工作,我一個人既要上班,又要帶孩子。在那么艱難的情況下,我沒有把孩子送給外地的老人,還是堅持自己照看。我女兒兩周歲就送幼兒園了。那時沒有日托班,我每天中午要接她回家,每天接送四趟。當時感覺真的很累,甚至可以說是累極了,但我保證孩子能天天見到我。孩子幸福不幸福,真的跟你是不是從小一把屎一把尿地把她帶大有很大關(guān)系,這決定了你和孩子的感情,也決定了你孩子未來的幸福感。
再一個就是,我凡事不敷衍孩子。比如,很多人一看孩子哭了,就不停地哄著拍著,而不去查找原因。我不這樣,我認為孩子不會無緣無故哭的。我女兒只要一哭,我就一定會努力尋找原因,找到了原因,把這個問題解決了,孩子肯定就不哭了。
我女兒從小就愛笑,誰見了都說:“哎呀,這孩子怎么這么樂呵?。俊蔽矣X得這也能代表她心里挺愉快的吧。再往后她長大了,肯定會有層出不窮的問題等著我解決,我也會像對待她的哭聲一樣,查找原因,然后用正確的方法幫她把問題處理掉。
我絕對不會因為孩子哭就一味地哄她,嬌慣她。如果我確信她的哭只是想讓我答應(yīng)她的無理要求,那我會一笑了之,不理她,不接招,也不責罵她。
在教育孩子的過程中,我有時也會犯錯誤,太主觀,孩子偶爾也會不高興。遇到這種情況,我會反思自己。我覺得,但凡家長跟孩子發(fā)生沖突,不是家長誤解了孩子,就是家長的處理方法不得當。因為成年人是強勢的一方,是教育的主體,你不能指望孩子處處合你的心思,更不能因為孩子好你才對他好,才愛他。所以,我一旦跟女兒發(fā)生了沖突,我永遠不會責怪她,最多就是指出她的問題,接下來我會趕快反思自己:我的話也許說得對,但是可能我的方式錯了,我能不能用一種更好的方式跟女兒溝通呢?
一個人幸福不幸福、心理健康不健康,都是從日常生活中的點滴小事積累而來,并不是什么大的教育理念或者什么大的行為造成的。
記:您真的能做到不跟孩子發(fā)脾氣嗎?
尹:父母是成年人,孩子一有什么事你就跟他發(fā)脾氣,其實是把自己降到了跟孩子一樣的高度了。家長如果不斷地跟孩子鬧別扭,那你的心理水平其實就停留在了幼年階段。當然,人的天性有各種不足,沒有誰天生就會做父母,如果說我在教育孩子方面比一些家長做得好一點,這無非是得益于我多年的學習。如果我不注意反思和學習,我也不可能做一個好家長。
學習與快樂沒有沖突
記:有人認為,學習和快樂猶如魚和熊掌不能兼得。您怎么看這個問題?
尹:這是錯誤的說法。造成這種說法的原因,是不當?shù)墓芾硎购⒆訉W習有了逆反情緒,而我們又強迫他學習,結(jié)果就使學習跟快樂對立了起來。其實,人的天性是喜歡學習的,求知欲是人的一種本能,就跟肚子餓了要吃飯一樣。
在孩子的求學過程中,如果你的管理方法得當,每一種引導都符合兒童心理和教育學規(guī)則,那么孩子就不會有苦的感覺。我們的錯誤就是,老跟孩子說要刻苦學習。一方面你讓孩子喜愛學習,另一方面又讓他刻苦學習,這說明學習就是一件苦差事,是不是?一個東西怎么可能又苦又讓人喜歡呢?
記:很多家長這么做,也是為了讓孩子上好小學、好中學、好大學,有個好前途。
尹:過去家長認為孩子要上好的小學,現(xiàn)在已經(jīng)發(fā)展到上好的幼兒園了——這樣以后就能保證上好小學、好中學、好大學。這種邏輯推理雖然有一定道理,但不全面。家長沒有看到,在瘋狂擇校背后付出的代價是什么。
我就沒有刻意為女兒擇校。她12歲前我們住在煙臺,她上的幼兒園和小學都是當?shù)仄胀ǖ挠變簣@和小學。煙臺開發(fā)區(qū)的前身是煙臺郊區(qū)的一個小漁村,開發(fā)區(qū)建成以后,村辦幼兒園和村辦小學改成開發(fā)區(qū)實驗幼兒園和開發(fā)區(qū)一小,開發(fā)區(qū)實驗幼兒園和開發(fā)區(qū)一小正好離我家很近,所以我就把孩子送到那里。那里的幼兒園和小學老師,學歷普遍不高,但是他們對孩子非常和藹,從不無端責罵孩子,我覺得這就很好。
記得,有一次我女兒在幼兒園不想喝豆?jié){,故意把豆?jié){碗弄翻。老師沒看見,以為是她不小心,就擦擦桌子,又給她盛了一碗,說:“小心點?!崩蠋熞慌ゎ^,發(fā)現(xiàn)我女兒把第二碗又弄翻了,才知道她是故意的。很多幼兒園老師遇到這種情況,一般都會罰這個孩子站,大聲責罵孩子,但那個幼兒園老師沒有這樣做,她只是對所有的小朋友說:“以后,哪個小朋友故意弄灑了豆?jié){,就罰他一天不喝豆?jié){?!苯Y(jié)果,別的小朋友都喝豆?jié){,我女兒眼巴巴地瞅著別人喝。她喝不上,以后她再也不灑豆?jié){了。
你看,這個老師文化程度雖然不高,但是她處理問題的方式像個教育家。
我女兒上的小學前身是村辦小學,每天就給孩子留一點點作業(yè),也沒有那么多競賽、活動,孩子們放學后就是玩。我女兒后來到北京讀初中和高中,兩所學校都不錯,但她說,她最喜歡的學校就是煙臺開發(fā)區(qū)一小。
家長給孩子擇校,不要只看校門口的牌子,很多名校其實是政策傾斜的結(jié)果。我覺得擇校不如擇師,你要看這個學校的老師如何。很多家長說,我也不知道這個學校的老師怎么樣啊。是的,你可能不知道,但是你至少不要盲目地為了一個牌子花那么大的代價。比如,一所很一般的學校被一所名校收購,招牌換了,校舍還是以前的校舍,老師還是以前的老師,僅僅因為大門口的招牌換了,立刻身價百倍,人們趨之若鶩,這是毫無意義的。如果你在心里有“擇校不如擇師”的概念,那你在擇校上就不會那么瘋狂了。
我堅信,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父母對孩子的影響占了絕大部分。我想,只要我們把這個絕大部分做好了,我們的孩子就一定不會差到哪里去。
【編輯:楊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