問:我兒子在家里,大人讓他做什么,他就做什么,讓他怎么做,他就怎么做,十分聽話。在外面和小朋友一起玩,他也總按別人的意愿做事,很少有自己的想法。這樣的孩子固然不會惹是生非,但是不是也太沒有主見了?
馮飛
答:孩子聽話、乖巧,父母固然省心,但如果孩子表現(xiàn)得過于順從,就不是好現(xiàn)象了,這對孩子個性的健康發(fā)展不利。要想改變孩子過于順從的個性,可從以下幾方面入手:
1.給孩子表達意愿的機會
部分家長習(xí)慣事事替孩子做決定IpkjuQT6cs7e3Eak8wPGLg==,很少征求孩子的意見,一旦孩子不遵從,就大加責(zé)備。其實孩子有孩子的想法,家長要允許孩子充分地表達自己。例如,去超市,可以問問孩子想買什么;出門,問孩子想乘坐什么交通工具,等等。
2.用啟發(fā)式的話語代替命令
有些家長在要求孩子做事時,喜歡使用命令句式,如“就按照我說的去做吧”“你該去干……了”。這種語氣會讓孩子覺得家長說一不二,是在強迫自己做事,即使做了心里也不痛快。家長不妨將命令式語氣改為啟發(fā)式語氣,如“這件事是不是這樣做更好”“你是否該去干……了”,這種表達方式會讓孩子感到家長對自己的尊重,從而愿意獨立思考,主動處理好事情。
3.耐心傾聽孩子講話
耐心聽孩子講話,既體現(xiàn)了家長對孩子的尊重,也能有效培養(yǎng)孩子的自主性。家長在聽孩子講話時,有時會覺得孩子的語句、用詞不夠準(zhǔn)確,喜歡搶孩子的“話頭”,這樣做無疑剝奪了孩子說話的機會,同時也讓孩子對以后的表達失去信心。因此,孩子說話詞不達意時,家長也應(yīng)讓孩子把意思表達完整,而不能搶著做孩子的“代言人”。當(dāng)孩子與家長爭辯時,家長千萬不要斥責(zé)孩子頂嘴,要給孩子充分的辯解機會。當(dāng)孩子與他人爭吵時,家長也不要立即去調(diào)解,可以在一旁聆聽和觀察,看孩子說話是否有理。這對培養(yǎng)孩子獨立思考的能力大有益處。
4.在日常生活中,尊重孩子的自主選擇
在不影響飲食均衡的情況下,讓孩子自己選擇吃什么;外出玩耍,在保證安全的前提下,讓孩子自己決定穿什么;玩游戲時,讓孩子自己選擇玩具和玩的方法。
此外,要使孩子有主見,必須破除孩子對權(quán)威的迷信,家長可以和孩子一起玩說“不”游戲,家長有意出錯,讓孩子挑出錯誤的地方。比如,家長說:“桌子、椅子、床頭柜、毛巾被都是可以用的東西,都是家具?!焙⒆诱f:“不對,毛巾被是可以用的東西,但不是家具?!弊尯⒆右庾R到,無論大人還是孩子,都有可能出錯。意識到這一點后,孩子就不會盲從別人了。
【編輯:楊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