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免费av电影一区二区三区,日韩爱爱视频,51精品视频一区二区三区,91视频爱爱,日韩欧美在线播放视频,中文字幕少妇AV,亚洲电影中文字幕,久久久久亚洲av成人网址,久久综合视频网站,国产在线不卡免费播放

        ?

        抵賴與狡辯推翻不了南京大屠殺的血鑄史實

        2013-12-29 00:00:00經(jīng)盛鴻
        百年潮 2013年4期

        近年來,日本一些右翼學者和右翼政客,在鼓吹和煽動侵占中國的神圣領(lǐng)土釣魚島的同時,翻歷史的鐵案,否認日本侵華史,否認南京大屠殺歷史。他們企圖推翻戰(zhàn)后“遠東國際軍事法庭”對南京大屠殺案和日本戰(zhàn)犯的判決,否定侵華日軍南京大屠殺的罪行,這嚴重傷害了中國人民的感情,引起中國人民的憤慨,也影響了中日間健康穩(wěn)定的合作。其實,否認南京大屠殺,否認日本侵華史,是從戰(zhàn)時日本當局,到戰(zhàn)后的日本右翼學者與政客,一以貫之的政治宣傳和喧囂,背后隱藏著他們險惡的政治用心和蠱惑人心、顛倒是非的目的。中國人民與世界上主持正義的人士為了維護歷史的真實與人類的正義,與他們進行了長期的斗爭。

        戰(zhàn)時日本當局對南京大屠殺的封鎖、掩蓋與粉飾

        1937年12月13日侵華日軍占領(lǐng)中國首都南京后,立即對手無寸鐵的民眾與放下武器的戰(zhàn)俘進行瘋狂的血腥屠殺,伴之以搶劫、強奸、焚燒。日軍的恐怖暴行延續(xù)了六周,殺害中國軍民達30萬人。南京成了一座人間的“活地獄”。震驚中外的“南京大屠殺”事件是日本軍國主義侵華戰(zhàn)爭中最具代表性與典型性的暴行之一,是世界文明史上最黑暗的一頁。

        日軍殘殺中國戰(zhàn)俘與平民,旁觀日軍以此為樂
        日軍在長江邊將屠殺后的尸體澆上汽油焚燒

        日軍在開始有計劃的血腥大屠殺時,則開始了有計劃的對南京嚴密的新聞封鎖。他們首先將南京城內(nèi)的中國新聞傳媒機構(gòu)“掃蕩”一空,破壞殆盡,并立即切斷了南京與外界的所有電訊聯(lián)系。日軍當局還嚴禁一切中外人員(包括外國新聞記者)進出南京,即既不讓任何人離開南京,更不容許任何人進入南京。因此,在日軍占領(lǐng)南京后的很長一段時間,南京成了全世界新聞視野以外的一個被隔絕、被孤立、被封閉的城市。全世界的新聞傳媒,包括西方的與中國的,都得不到關(guān)于南京的任何一點真實信息。因此,對當時正在南京發(fā)生的日軍對中國戰(zhàn)俘與平民實施大規(guī)模血腥屠殺的情況,中外新聞傳媒都不能作一點報道,或者只有十分模糊的片言只語。

        在這時,日軍當局只允許日本隨軍記者采訪與報道有關(guān)南京淪陷后的情況。全世界所能得到的,只能是經(jīng)過日本當局嚴格審查過、由日本新聞傳媒記者發(fā)出的“南京獲得新生”、“南京一片祥和”、“南京人民喜迎解放、感激皇軍恩德”的消息。

        日本隨軍記者中的大多數(shù)人,因長期受到日本當局的思想灌輸,早就喪失了人類起碼的良知,具備了日本軍國主義者的一切思想特征與行為特征,是日本當局侵華與屠殺恐怖政策的熱烈擁護者與宣傳鼓動者。當日軍占領(lǐng)南京后實施血腥的大屠殺時,他們自覺地充當了惡魔的辯護士與粉飾工,精心制造與發(fā)布各種虛假的消息,連篇累牘地寫下與拍發(fā)出一篇篇捏造南京“祥和”景象、南京市民感激日軍“恩德”、掩蓋與粉飾日軍大屠殺暴行的電訊、特稿與新聞?wù)掌?,刊登在日本各新聞傳媒上?/p>

        例如,1937年12月14日,即日軍占領(lǐng)南京的第二天,《東京朝日新聞》以《婦女從公用防空洞里爬出來》為題,刊登了該社特派記者角野拍攝的大幅照片。照片內(nèi)容是,日軍官兵引導(dǎo)中國姑娘和抱著小孩的太太,陸續(xù)從公用防空洞里爬出來,恢復(fù)正常生活,表現(xiàn)了南京婦女獲得皇軍“解放”后欣喜與感激的心情?!@是日本報刊第一次刊登日軍占領(lǐng)下的南京的專題照片和報道,以后越來越多,甚至連篇累牘。

        再例如,在1937年12月30日,《東京朝日新聞》晨報刊登反映日軍占領(lǐng)下的南京狀況的專題照片,內(nèi)容是帶著紅十字會袖章的日軍衛(wèi)生班成員在原外交部大樓的醫(yī)院里,為收容的中國傷兵、俘虜進行治療與看護的情景。

        1938年1月8日,日本特務(wù)機關(guān)在上海創(chuàng)辦的中文《新申報》刊登一則從南京發(fā)出的新聞通訊,題為《日本軍親切關(guān)懷難民,南京充滿和睦氣氛》,宣稱:“南京市的街道依然沉寂。慈和的陽光照耀著城市西北角的難民區(qū)。從死里逃生的南京難民,現(xiàn)在已經(jīng)受到皇軍的撫慰。他們跪拜道旁,感激涕零。在皇軍入城以前,他們備受中國反日軍隊的壓迫,生病的人沒有醫(yī)藥上的幫助,饑餓的人不能夠取得一米一粟,良民的痛苦,無以復(fù)加。幸而皇軍現(xiàn)已入城,伸出慈悲之手,散播恩惠之露……”當時留駐南京的德國僑民約翰·拉貝(John.H.D.Rabe)在日記中對這篇報道憤怒地斥責道:“這篇文章是一個徹頭徹尾、荒謬絕倫的無恥謊言,其造謠手段已達登峰造極的地步”。

        日本隨軍記者憑空捏造的南京虛假報道卻符合與迎合了日本當局的政策與需要,因為它可以證明日本對華侵略戰(zhàn)爭的正義性與必要性,可以掩蓋、抵賴日軍南京大屠殺的兇殘、丑惡與罪孽深重,可以進一步欺騙中國人民、世界人民也包括日本人民。因而這些報道備受青睞,在日本各大小報刊上大登特登,幾乎控制了報紙的全部版面,成為當時日本新聞傳媒的主流輿論。這些虛假報道產(chǎn)生了一定作用,特別是使得廣大日本民眾一直對南京大屠殺這一驚天血案一無所知,一直蒙在鼓里。

        但是,世界上沒有不透風的墻,不管日方當局如何封鎖,關(guān)于日軍南京大屠殺的消息還是由西方各界人士通過不同途徑報道了出去。首先是五位冒著生命危險留在南京進行采訪的西方新聞記者,弗蘭克·提爾蔓·德?。‵rank Tillman Durdin)、阿契包德·特洛簡·司迪爾(Archibald Trojan Steele)等人,親眼目睹了日軍在南京燒殺淫掠的無數(shù)戰(zhàn)爭暴行,震驚,痛苦,卻又無能為力。他們只能以記者的職業(yè)本能,立即記錄下這些他們目睹的血淋淋的事實,在設(shè)法離開南京后,迅速發(fā)出電訊報道,分別在《紐約時報》《芝加哥每日新聞》、美聯(lián)社、路透社等媒體上進行了揭露。隨即英國《每日電訊》、蘇聯(lián)《真理報》等也相繼作了報道。

        在國外新聞媒體揭露日軍暴行的同時,中國國內(nèi)的《大公報》《申報》《中央日報》《新華日報》等,也對日軍在南京的暴行進行了大量的揭露和報道,僅中共《新華日報》自1938年1月至5月間,報道日軍在南京暴行的新聞就有十余篇。

        接著,當時留駐南京的一些西方僑民,把他們親眼目睹的日軍暴行詳細而真實地記錄下來,用書信、日記等方式,向世界揭露。1938年3月,英國《曼徹斯特導(dǎo)報》駐華記者田伯烈(Harold John Timperley)把這些資料匯編成What War Means:The Japanese Terror in China(《戰(zhàn)爭意味什么:日軍在華暴行》),在許多國家出版。此書的中譯文版《外人目睹中之日軍暴行》于1938年7月由漢口民國出版社出版發(fā)行,郭沫若為此書寫了序言。他說:“這樣公平客觀的寫照在我們自己是很難做到的……這兒不僅橫溢著人類的同情,這兒更高漲著正義的呼聲”。

        留在南京、擔任南京安全區(qū)國際委員會委員、國際紅十字會南京分會主席的德勝教堂牧師約翰·馬吉(John G Magee),用一架16毫米的攝影機,冒著生命危險,極其秘密地將日軍在南京的暴行拍攝下來。擔任南京安全區(qū)國際委員會副總干事的南京基督教青年會秘書長喬治·A·費奇(George A Fitch)把馬吉牧師的膠片從南京秘密帶到上海,并在那里制作了四部拷貝,一部送給德國外交官羅森,一部送給英國傳教士,一部帶回美國,一部留在中國。它向世界揭露了日軍暴行。這部影片1991年在美國被重新發(fā)現(xiàn),成為留存至今的當年現(xiàn)場拍攝的南京大屠殺的動態(tài)畫面。

        不久,南京難民中有一些九死一生逃出血城的大屠殺幸存者,以自己的血淚,以自己的親身經(jīng)歷和親眼目睹的日軍暴行,用日記、紀實等形式,向國內(nèi)外控訴了日軍的暴行,如郭岐的《陷都血淚錄》、蔣公榖的《陷京三月記》、李克痕的《淪京五月記》、范式之的《敵蹂躪下的南京》等等,在中外各地出版、發(fā)表、流傳。

        在這同時,擔任“南京安全區(qū)國際委員會”委員的金陵大學美籍教授劉易斯·C·史邁士(LewisS.C.smythe)及其助手根據(jù)調(diào)查資料編寫成《南京戰(zhàn)禍寫真》;燕京大學教授徐淑希根據(jù)“南京安全區(qū)國際委員會”的資料,編纂成《南京安全區(qū)檔案》一書。1938年1月初先后回到南京的一些西方國家外交使節(jié)也向各國政府報告了南京的情況。這些著作,這些報道、日記、書信、報告,以鐵的事實揭露了日軍南京大屠殺暴行的真相,引起了正義輿論對日軍侵華暴行的強烈譴責,也揭穿了日本新聞報道的謊言,宣告了日本軍國主義當局千方百計封鎖、掩蓋和粉飾日軍南京大屠殺暴行的失敗。

        到1943年,日本侵略者在中國軍民與全世界反法西斯國家軍民強有力的打擊下,走上了日暮途窮的道路。為了挽回頹勢,日本東條內(nèi)閣被迫拋出了所謂“對華新政策”,實施種種對中國人民“示好”的政策與措施。而為當年的日軍南京大屠殺暴行進行掩飾與辯護,力圖抹去或淡化中國人民心中的疼痛與仇恨,就成為日本侵華當局一項最重要的工作。

        1943年10月5日,日本“興亞院”顧問小幡八郎特地來到南京,在駐南京的“中國派遣軍”司令官兼汪偽政府最高軍事顧問俊六大將的陪同下,拜訪了偽考試院院長江亢虎。小幡八郎希望江亢虎站在所謂“客觀公正”的立場上,公開為日軍南京大屠殺暴行辯護與開脫。江亢虎在10根金條和大量偽“中儲券”引誘下,再次出賣國格與人格,從當年10月中旬起,先后寫出《“南京慘案”之我見》《國際的孔子與孔子的國際》等一系列臭名昭著的文章,陸續(xù)在汪偽政府的報刊與日本的報刊上發(fā)表,無恥地為日軍南京大屠殺暴行作辯護與開脫。

        江亢虎無恥地為日軍南京大屠殺暴行作辯護與開脫的文章立即激起了正艱苦地進行抗戰(zhàn)的中國廣大軍民的無比憤慨與共同聲討。

        重慶國民政府軍事委員會戰(zhàn)史會的工作人員孫工廣泛地從中、外各報刊上搜集了有代表性的、有影響的各類文章,編輯成一本揭露日軍侵華罪行的文集《淪陷區(qū)慘狀記》,于1943年在重慶出版。在這本文集中,有多篇揭露日軍南京大屠殺暴行的文章,如《慘殺幼孩》、英國記者田伯烈編著的《外人目睹中之日軍暴行》、英文《密勒氏評論報》刊登的揭露日軍殺人比賽的《南京紫金山下》、英文《字林西報》抨擊南京大屠殺的社論、英文《大美晚報》關(guān)于南京大屠殺的報道、南村的《嗚咽秦淮水不流》、慎武君的《淪陷后之南京》、《新新新聞》刊登的《敵在京獸行》、美國《視野》刊登的《南京的大悲劇》、林娜的《血淚話金陵》、李克痕的《淪陷后之南京》、祝成的《鐵蹄下的南京》、沙溯英的《如此江南》,以及《南京居民之生活》《今日之南京》、《德國人某君關(guān)于日軍在南京奸淫婦女的暴行給友人的信》等,或收錄全文,或摘錄部分,均以無可辯駁的詳盡、真實的事實,以無數(shù)南京死難同胞的鮮血與許許多多南京難民的血淚,再次將日軍南京大屠殺的暴行暴露在光天化日之下,暴露在中國人民與全世界人民面前,將窮兇極惡的日本侵略者與為虎作倀、助紂為虐的漢奸永遠地釘在了歷史的恥辱柱上!

        日本侵華軍總參謀長小林淺三郎在南京受降儀式上向何應(yīng)欽呈遞《投降書》

        日本戰(zhàn)犯在“遠東國際軍事法庭”上為南京大屠殺的無恥辯護

        1945年8月15日,在中國人民和世界人民的打擊下,日本被迫宣布無條件投降。

        在歡慶勝利的日子里,中國人民沒有忘記日本侵華戰(zhàn)爭多年來給中國帶來的巨大苦難,更沒有忘記南京大屠殺!對日本戰(zhàn)爭罪犯的種種罪行,其中包括南京大屠殺的罪行,必須進行清算!只有這樣才能告慰無數(shù)的遇難者同胞,才能給過去的歷史作一滿意的總結(jié)。

        南京光復(fù)后不久,中國政府與民眾就開展對日軍南京大屠殺罪行的調(diào)查。1945年11月7日,南京十四個機關(guān)、團體的代表,舉行會議,議決成立“南京調(diào)查敵人罪行委員會”,經(jīng)三個多月的調(diào)查,到1946年2月,共獲得500余份資料,其內(nèi)容涉及日軍在南京的29支部隊屠殺、傷害、奸淫、劫奪、破壞、強制服役等罪行,達295882種。1945年12月10日,南京市政府又成立了“南京市抗戰(zhàn)損失調(diào)查委員會”并召開第一次會議。該會也以南京大屠殺案為調(diào)查重點。1946年6月23日,南京市臨時參議會召開“南京大屠殺案敵人罪行調(diào)查委員會”成立及第一次會議,臨時參議會議長陳裕光、副議長陳耀東分任正、副主任委員,并指示在南京市13個區(qū)成立“調(diào)查小組委員會”,由各區(qū)區(qū)長具體負責,登報向廣大民眾廣泛征集南京大屠殺的罪行證件。該委員會從1946年6月底開始,至10月5日基本結(jié)束,除對過去已形成的一些調(diào)查史料進行復(fù)查外,重點對淪陷時期滯留南京的市民進行個案調(diào)查,計有確實人證的案件2784件。該委員會從大量受害者案例中,選出10個典型個案,如柏鴻恩、李秀英、殷有余等,都是遭受日軍大屠殺傷害最為嚴重的幸存者。另外,該委員會還搜集到由市民羅瑾、吳連凱冒著生命危險密藏的16幅日軍自行拍攝的南京大屠殺暴行照片,被南京“審判戰(zhàn)犯軍事法庭”列為“京字第一號證據(jù)”。

        1945年12月6日,中、美、英、蘇四國外長在莫斯科舉行會議,決定在東京設(shè)立“遠東國際軍事法庭”,審判日本戰(zhàn)犯。1946年1月19日,遠東盟軍最高統(tǒng)帥麥克阿瑟發(fā)布特別通告,命令在東京設(shè)立“遠東國際軍事法庭”,以便“審理犯有破壞和平罪及包括破壞和平罪在內(nèi)的個人、團體成員以及兼有此雙重資格而被起訴者”。同時,盟軍最高統(tǒng)帥批準《遠東國際軍事法庭憲章》。遠東國際軍事法庭的法官與檢察官由中、美、英、蘇、澳、印、荷、菲等盟國所派遣人員組成。

        1946年2月7日,中國檢察官向哲浚與助理檢察官裘紹恒受中國政府委派,來到東京,參加遠東國際軍事法庭對日本戰(zhàn)犯的起訴與審判。他們立即向國際檢察局遞交了中國政府認定的11人戰(zhàn)犯名單,其中就有南京大屠殺的罪魁禍首松井石根、谷壽夫等人。1946年3月20日,中國法官梅汝璈受中國政府委派,從上海飛抵東京,就任遠東國際軍事法庭的法官。

        由于日本發(fā)動侵華戰(zhàn)爭與太平洋戰(zhàn)爭,歷時多年,罪行累累,戰(zhàn)犯人數(shù)眾多。盟國議定,將所有日本戰(zhàn)犯按罪行輕重程度分為甲、乙、丙三級。甲級戰(zhàn)犯是指從整體和全局策劃、發(fā)動和執(zhí)行侵略的罪犯;乙級戰(zhàn)犯是指違反戰(zhàn)爭法規(guī)的現(xiàn)地責任者,即犯違反人道罪;丙級戰(zhàn)犯是指違反戰(zhàn)爭法規(guī)的直接執(zhí)行者,即犯直接責任罪。盟國議定,將甲級戰(zhàn)犯交東京“遠東國際軍事法庭”審判;將乙、丙級戰(zhàn)犯交由罪行發(fā)生所在國家的軍事法庭審判。

        經(jīng)過各國檢察官與助手們的通力合作,起訴書的撰寫工作終于在1946年4月28日全部完成。起訴書最終確定了共28名日本甲級戰(zhàn)犯被告,其中有日本前首相東條英機、平沼騏一郎、小磯國昭,指揮進攻南京與南京大屠殺的日“華中方面軍”司令官松井石根,參與指揮進攻南京與南京大屠殺的日“華中方面軍”副參謀長武藤章,參與進攻南京與南京大屠殺的日“華中方面軍”第10軍野戰(zhàn)重炮兵第6旅團第13聯(lián)隊聯(lián)隊長橋本欣五郎等。

        1946年4月29日, 東京“遠東國際軍事法庭”首席檢察官季南(Joseph B Keenan)正式向法庭遞交了起訴書,對東條英機、松井石根等28名日本甲級戰(zhàn)犯提起公訴,訴訟理由包括三類55項:第一類“破壞和平罪”,罪狀第1—36項;第二類“殺人罪”,罪狀第37—52項;第三類“破壞戰(zhàn)爭犯罪及違反人道罪”,罪狀第53—55項。1946年5月3日上午8時42分,東京“遠東國際軍事法庭”對日本甲級戰(zhàn)犯共28人正式開庭審理。5月3日、4日,由檢察方面朗讀起訴書;從6月3日開始,到1947年1月24日,由檢察方面提出證據(jù)和陳述。

        由于“遠東國際軍事法庭”的審判采用英美法系,允許控、辯雙方當庭辯駁,對證據(jù)的要求特別嚴格。日方組成了112人之眾的“律師辯護團”為日本戰(zhàn)犯進行辯護。

        南京大屠殺是日本侵華戰(zhàn)爭與第二次世界大戰(zhàn)中最重大、最血腥野蠻的戰(zhàn)爭暴行,東京“遠東國際軍事法庭”對其審判格外重視。為查清南京大屠殺事實真相,東京“遠東國際軍事法庭”專門設(shè)立了一個獨立的單元進行法庭調(diào)查?!斑h東國際軍事法庭”的首席檢察官季南為了獲得足夠的有力證據(jù),在審訊前期,于1946年5月30日下令,派遣美國檢察官大衛(wèi)·納爾遜·薩頓(David Nelson Sutton)、中國檢察官助理裘紹恒等人,專程前來南京,為南京大屠殺案的審判,實地取證。1946年6月4日,薩頓一行到達南京,會見了中國政府行政院副院長翁文灝等有關(guān)官員,找到了多名南京大屠殺的幸存者及中外目擊者。薩頓一行在南京獲得了大量的人證與物證。1946年6月8日,他們帶著南京大屠殺的幸存者代表尚德義、伍長德、陳福寶,以及南京大屠殺的目擊者代表、金陵大學歷史系美籍教授貝德士(Miner Searle Bates)、南京基督教青年會秘書長喬治·A·費奇(George A Fitch)、紅十字會南京分會會長許傳音等人,于6月12日飛回東京。不久,南京鼓樓醫(yī)院的美籍醫(yī)生威爾遜、南京德勝教堂美籍牧師馬吉也作為南京大屠殺的證人,應(yīng)召前往東京。

        1946年7月下旬,“遠東國際軍事法庭”開庭審理南京大屠殺案,由檢察方面提出與宣讀了多項書面證據(jù)。南京的受害居民、南京大屠殺的幸存者與戰(zhàn)時駐南京的西方僑民的代表以證人的身份到法庭上作證。

        “遠東國際軍事法庭”在對南京大屠殺案進行調(diào)查與審訊期間,還依法對日方證人多田俊、橋本欣五郎、伊藤信文等進行了調(diào)查與質(zhì)證,聽取了被告松井石根、武藤章的證詞與回答質(zhì)證,以及被告證人中村三夫、飯沼守、岡田尚、日高信六郎等的證詞與回答質(zhì)證。

        在東京“遠東國際軍事法庭”對日本甲級戰(zhàn)犯審判的同時,中國國民政府依據(jù)盟國發(fā)布的一系列宣言、決定、通告的精神,特別是《波茨坦公告》的原則,在南京等地成立“審判戰(zhàn)犯軍事法庭”,開展對日本乙、丙級戰(zhàn)犯的調(diào)查與審判工作。無疑,南京“審判戰(zhàn)犯軍事法庭”審理的案件中,以對指揮南京大屠殺案的乙級罪犯、日軍第6師團長谷壽夫和在南京進行殺人比賽的野田毅、向井敏明以及田中軍吉這三名丙級戰(zhàn)犯的審理,最為引人注目,也最為重要。

        松井石根被押進東京“遠東國際軍事法庭”受審

        南京“審判戰(zhàn)犯軍事法庭”以及南京社會各界對南京大屠殺案的審判進行了充分的準備。

        1946年7月26日,南京市臨時參議會決議,“電請國民政府轉(zhuǎn)函遠東戰(zhàn)犯法庭,引渡(南京)大屠殺案首犯松井石根等”,來南京接受審訊。雖然松井石根被定為甲級戰(zhàn)犯,必須在東京“遠東國際軍事法庭”受審,不能移押南京,但南京市臨時參議會的要求激起了廣大民眾對南京大屠殺案審判的高度關(guān)注與熱烈期待。這時,指揮南京大屠殺的其他日本元兇巨憝,柳川平助、中島今朝吾等人已死,朝香宮鳩彥因是日本皇族,被盟軍總部下令免予法律追究,只有第6師團長谷壽夫被定為乙級戰(zhàn)犯,于1946年2月2日被駐日盟軍總部逮捕,關(guān)押在巢鴨拘留所。于是,“南京審判戰(zhàn)犯軍事法庭”經(jīng)與盟軍交涉,于1946年10月16日將其引渡押解來南京。南京“審判戰(zhàn)犯軍事法庭”進行了認真調(diào)查與依法審理,作出莊嚴的判決,嚴正指出:“日本軍閥以我首都為抗戰(zhàn)中心,遂糾集其精銳而兇殘之第6師團谷壽夫部隊、第16師團中島部隊、第18師團牛島部隊、第114師團末松部隊等,在松井石根大將指揮之下,合力會攻,并以遭遇我軍堅強抵抗,忿恨之余,乃于城陷后,作有計劃之屠殺,以示報復(fù)。由谷壽夫所率之第六師團任前鋒,于二十六年十二月十二日(即農(nóng)歷十一月十日)傍晚,攻陷中華門,先頭部隊用繩索攀垣而入,即開始屠殺。翌晨復(fù)率大軍進城,與中島、牛島、末松等部隊,分竄京市各區(qū),展開大規(guī)模屠殺,繼以焚燒奸掠。”法庭查證:日軍在南京大屠殺中,大規(guī)模集體屠殺有28案,屠殺19萬多人;零星屠殺有858案,屠殺約15萬多人,“被害總數(shù)達30萬人以上”。南京“審判戰(zhàn)犯軍事法庭”依法判決谷壽夫等罪犯死刑。

        谷壽夫被押抵雨花臺刑場

        與南京“審判戰(zhàn)犯軍事法庭”對南京大屠殺案的審判相比,東京“遠東國際軍事法庭”則歷時更長。在審判中,罪犯松井石根等人進行了無恥的詭辯,拒不認罪。他竟把日本的侵華戰(zhàn)爭說成是“兄弟之爭”,是“哥哥教訓(xùn)不聽話的弟弟”,是“愛的戰(zhàn)爭”等。他說:“我總是堅信中日兩國之間的沖突是所謂‘亞洲家庭’兄弟間的爭吵。對日本來說通過武力來營救日本僑民,保護我們受到威脅的權(quán)力和利益是不可避免的經(jīng)歷。這就像是兄長在長時間忍耐后痛打其年輕而又桀驁不馴的弟弟一樣。這一行動是使中國恢復(fù)理智,不是出于仇恨而是出于愛。因此,當我擔任上海遠征軍的司令后,我就立志在通過派遣遠征軍解決中日之間的問題的過程中,不要引起相互的憎恨,而是要帶來兩國間的友好關(guān)系與合作”。對于他指揮的南京大屠殺,他則聲稱:“盡管我在南京之戰(zhàn)中小心謹慎,但在當時忙亂的情況下,可能有一些沖動的官兵干了一些令人不愉快的暴行。事后,對于聽說的士兵的不良行為我感到非常遺憾和難過。攻占南京時,我正臥病在140英里外的蘇州,根本不知道士兵違背我的命令所犯下的這些暴行,也沒聽到任何有關(guān)的報告。12月17日,入南京城后,我才第一次從憲兵司令那里聽到此事。于是我立刻下令各個部門嚴查此事并對罪犯嚴懲不貸。”他攻擊法庭檢察官對他的起訴與證人對他的控訴,說:“在南京戰(zhàn)役中,有大量的中國老百姓和士兵遭到炮擊和子彈的襲擊而身亡或受傷,這種情況是有可能的。但我對于起訴方文件中所說的‘南京之戰(zhàn)中的有計劃的屠殺’之說不敢茍同。很顯然,文件中所說的‘關(guān)于日軍下令,并放任屠殺的行為’只能是誹謗。至于當時的情況,不用說,作為華中方面軍的司令我是盡心履行我的職責的,采取了很多措施來防止不幸事件的發(fā)生,并嚴懲罪行、賠償損失?!彼删倪@些詭辯與推脫不堪一駁,甚至成為笑料和他新的罪狀。而日方的辯護律師有許多人明確知道歷史真相,因而幾乎沒有作出什么像樣的辯護。如辯護律師瀧川政次郎,戰(zhàn)時在北平就聽說了南京大屠殺,他在1938年夏到南京時,特地坐黃包車在市區(qū)內(nèi)兜了一圈,時間已過去半年,南京市內(nèi)依然隨處是被燒毀的民房。黃包車夫告訴他,這都是日本兵燒的。車夫還說,南京市的女人幾乎都被強暴過。所以,日方辯護律師們采取的方式是,放棄對日軍暴行的辯護,而把重點放在作為方面軍最高指揮官的松井石根大將應(yīng)不應(yīng)該為部下的行為負責、以及負責到何種程度。日本辯護方提出的物證,是當時由西方僑民設(shè)立的“安全區(qū)國際委員會”寫給日軍的“感謝信”,內(nèi)容是感謝他們沒有炮擊難民區(qū),以及贈給為難民區(qū)運送糧食的日本兵個人的禮物。這幾份證據(jù)無法推翻控方提出的日軍南京大屠殺的大量證人和證詞。

        “百人斬”罪犯向井敏明和野田毅被押抵雨花臺刑場

        在審判期間,日本的報紙遵照占領(lǐng)軍最高司令部(GHQ)的指示,幾乎每天都以當時只有4個版面的一半左右來報道東京審判。絕大多數(shù)日本人是通過這次審判,才知道了那場以天皇制下面的軍閥為中心,財閥、官僚、媒體和右翼一起操作的戰(zhàn)爭到底是怎么回事,知道了南京大屠殺,知道了日本侵略軍的殘暴。東京審判容許一般人旁聽。審判開始后,每周一般有1500名日本人和450名盟國人士參加旁聽,而在法庭開始審理南京大屠殺案件時,參加旁聽的日本人增加到了2000人以上,這說明了日本人對該事件的關(guān)心程度。從日本人的立場來說,他們很希望能夠推翻檢察方的指控,但事實使很多日本人失望。

        東京“遠東國際軍事法庭”經(jīng)兩年多時間開庭審問與調(diào)查后,于1948年11月4日,由“遠東國際軍事法庭”庭長韋勃宣讀了長達1218頁的判決書,歷數(shù)了日本戰(zhàn)犯在南京及在中國和亞洲其他地方犯下的戰(zhàn)爭罪行,對日本軍國主義的侵略戰(zhàn)爭罪行作出了莊嚴的判決。其中,對日軍南京大屠殺罪行的判決是:“在占領(lǐng)后的第一個月中,南京市內(nèi)發(fā)生了兩萬起左右的強奸事件……縱火行為持續(xù)了六個星期,三分之一的南京因此變成廢墟……在日軍占領(lǐng)后最初六個星期內(nèi),南京及其附近被屠殺的平民和俘虜,總數(shù)達二十萬人以上。這種估計并不夸張,這由掩埋隊及其他團體所埋尸體達十五萬五千人的事實就可以證明了。根據(jù)這些團體的報告說,尸體大多數(shù)是被反綁著兩手的。這個數(shù)字還沒有將被日軍拋尸入江,或以其他方式處理的尸體計算在內(nèi)”。“遠東國際軍事法庭”于這一天判決東條英機、廣田弘毅、土肥原賢二、板垣征四郎、木村兵大郎,以及南京大屠殺的罪魁禍首松井石根、武藤章以死刑,于1948年12月22日在東京巢鴨監(jiān)獄將他們執(zhí)行絞刑。遠東國際軍事法庭從國際法的高度,確認了侵華日軍南京大屠殺的罪行。

        東京“遠東國際軍事法庭”與南京“審判戰(zhàn)犯軍事法庭”對南京大屠殺案的審判,代表了中國人民和世界人民的意愿,平抑了無數(shù)的中國死難者與幸存者的冤憤之氣,具有不容置疑的正義性和權(quán)威性。它們用法律的形式,將日本法西斯戰(zhàn)爭罪犯永遠釘在了歷史的恥辱柱上。經(jīng)嚴格的審判所確認的日軍南京大屠殺,殺害中國已放下武器的戰(zhàn)俘與手無寸鐵的平民30萬人,成為歷史的鐵案。

        20世紀70年代以后日本右翼人士否定南京大屠殺的言論

        應(yīng)該指出,東京“遠東國際軍事法庭”對日本戰(zhàn)犯的審判是不徹底的,尤其是對日本軍國主義發(fā)動侵華戰(zhàn)爭的各項罪行沒有進行應(yīng)有的清算與批判。這就給后來日本右翼勢力的翻案活動以可乘之機。

        由于以上的原因,以及戰(zhàn)后蘇聯(lián)和西方兩個陣營的冷戰(zhàn)局面的形成等其他種種原因,戰(zhàn)后數(shù)十年來,日本右翼勢力一直對“遠東國際軍事法庭”對日本戰(zhàn)犯的判決,尤其是對法庭關(guān)于日軍南京大屠殺罪行的宣判,進行攻擊與誹謗。南京大屠殺的血淚歷史在日本國內(nèi)被刻意封鎖和淡化,直至20世紀70年代初,有關(guān)南京大屠殺的內(nèi)容仍是日本新聞出版界的禁忌。

        南京大屠殺在日本被重新提出來,是在1967年。這年,日本進步人士新島良友在訪問南京后,首次發(fā)表了幾篇關(guān)于南京大屠殺的文章。之后,早稻田大學洞富雄教授編著了《近代戰(zhàn)史之謎》,其中用了很大篇幅介紹南京大屠殺事件。從1971年6月開始,《朝日新聞》著名記者本多勝一訪問中國,對遭受日軍暴行的地區(qū)和幸存者進行了采訪,收集了許多檔案資料和照片,回國后出版了《中國之旅》,并在《朝日新聞》連載,里面10次提到南京大屠殺,引起了日本國民的注意。這部報告文學在發(fā)行單行本之后,10年內(nèi)重印了26次,成為長期暢銷書。以洞富雄教授為代表的一部分學者在1984年組成了“南京事件調(diào)查研究會”,開始具體調(diào)查南京大屠殺事件。洞富雄教授關(guān)于南京大屠殺的新作《南京事件》和兩卷南京大屠殺資料集出版。至此,南京大屠殺事件的真相引起了日本廣大國民的重視。

        洞富雄、藤原彰、本多勝一、笠原十九司、井上久士、吉田裕等所代表的群體,被人稱為“大屠殺派”或“肯定派”。他們尊重歷史、揭露南京大屠殺真相、維護日中友好,與右翼分子進行了不屈不撓的斗爭。洞富雄繼《近代戰(zhàn)史之謎》《南京大屠殺(決定版)》之后,又推出了《南京大屠殺之證明》等一系列很有影響的著作。藤原彰在他的《南京大屠殺》一書中,則特別強調(diào)指出,日軍在南京屠殺放下武器的中國士兵是違犯國際法和人道主義原則的。他嚴厲批評了日本右翼人士不把中國死難士兵列入被屠殺人數(shù)的做法。本多勝一又撰寫了《筆桿子的陰謀》,對日本右翼人士鈴木明等人的謬論一一予以批駁?!把芯磕暇┐笸罋⑷珖?lián)絡(luò)會”編寫了《南京大屠殺》,笠原十九司撰寫了《南京安全區(qū)百日》,津田道夫撰寫了《南京大屠殺和日本人的精神構(gòu)造》?!翱隙ㄅ伞钡难芯砍晒@著,成為一個極有影響的學派。以松岡環(huán)為代表的日本民間人士則通過對許多日本老兵的調(diào)查筆錄為南京大屠殺史研究提供了大量珍貴的資料。

        但與“肯定派”相比較,日本由右翼人士組成的“否定派”,或稱“虛構(gòu)派”、“幻想派”,則在日本的人數(shù)和影響更大。他們否定南京大屠殺的真實性,說南京大屠殺是史無其事,乃是東京“遠東國際軍事法庭”的“編造”與中國人民別有用心的“虛構(gòu)”,是一種“幻想”。其代表人物有鈴木明、山本七平以及曾擔任過南京大屠殺元兇、日“華中方面軍”司令官松井石根秘書的田中正明等。

        早在1971年本多勝一發(fā)表《中國之旅》時,日本右翼的《諸君》雜志就開展批判本多勝一的活動。

        1982年是一個節(jié)點。這一年7月,日本文部省審定教科書時,把“侵略華北”和“全面侵略中國”等段落中的“侵略”改為“進出”。對于南京大屠殺,教科書說“事件的起因是由于中國軍隊的頑強抵抗,日軍蒙受很大損失,才引起日軍的激憤,殺害了很多中國軍民”。文部省還刪掉了原教材中“中國犧牲者達20萬人之多”,“日軍進行強奸、掠奪、放火……遭到了國際上的譴責”等段落,把南京大屠殺改為“占領(lǐng)南京”。中國就此問題向日方正式提出交涉。7月20日,《人民日報》發(fā)表《必須牢記這個教訓(xùn)》的評論,對日本教科書事件進行批評。

        日本右翼人士乘機興風作浪,不僅攻擊中國政府與中國人民的嚴正立場,而且猖狂地攻擊和否定“遠東國際軍事法庭”對日本戰(zhàn)犯的判決,尤其是對法庭關(guān)于日軍南京大屠殺罪行的宣判,圍攻日本的左翼人士,否定日本侵華和南京大屠殺史。

        日本右翼學者拋出了多種文章與論著,如《南京大屠殺的幻想》《日本人與猶太人》《南京大屠殺之虛構(gòu)》等。1985年,“侵華日軍南京大屠殺遇難同胞紀念館”在南京剛剛落成開放后不久,田中正明就在《正論》雜志1985年第12期上拋出了《九問南京大屠殺紀念館》的挑釁性文章。他們胡說,在戰(zhàn)時的日本國民只知道南京的民眾是歡迎日軍的解放,對日軍十分友好,而對南京大屠殺卻從未聽說。 例如田中正明在《“南京大屠殺”之虛構(gòu)》一書中,得意地說:“我,為了寫此書,專門將《朝日新聞》、《每日新聞》(當時稱《東京日日新聞》)、《讀賣新聞》三家報紙1937年12月至翌年2月,即發(fā)生所謂‘南京大屠殺’那個時期的縮印版復(fù)制下來,對當時的新聞報道,進行了詳細查閱……但翻遍這三家報紙的所有版面,卻不見有關(guān)殺人、強奸的片言只語”。日本右翼評論家村上兵衛(wèi)說:“在遠東軍事審判中,所謂的‘南京大屠殺’使日本人大為詫異。直到戰(zhàn)爭結(jié)束,日本人并不知道有過那么回事”。再如日本上智大學教授渡部升一說:“‘南京大屠殺’這個戰(zhàn)后鼓噪鴉鳴的消息,我們在日本戰(zhàn)敗前卻從未風聞過……南京是在事變后不到半年陷落的。事情過了七年之久,居然連這方面的謠傳都未聽到過,這究竟是為什么呢?……說起來,這全怪遠東國際審判。戰(zhàn)后的日本可以說是被迫屈從于‘東京審判史觀’的”。1998年12月,日本展轉(zhuǎn)社公開出版了松村俊夫、東中野修道的《南京大屠殺的大疑問》和《南京大屠殺的徹底檢證》兩書,竟對李秀英和夏淑琴這兩位南京大屠殺幸存者老人提出質(zhì)疑,誣蔑她們?yōu)椤皞巫C人”。

        日本的右翼政客出于某種考慮,在20世紀90年代之前,很少參加有關(guān)南京大屠殺的爭論。多年執(zhí)政的自由民主黨政客中第一個公開站出來發(fā)表否定南京大屠殺言論的,是1994年羽田孜內(nèi)閣的法務(wù)大臣永野茂門,結(jié)果,他在就任11天之后,就因此言論被迫辭職。擔任首相多年的小泉純一郎不顧中國人民和亞洲人民的抗議,堅持多年參拜供奉東條英機、松井石根等甲級戰(zhàn)犯的靖國神社。在2007年6月19日,自民黨中約100名國會議員組成的“思考日本前途與歷史教育議員會”發(fā)表一份“調(diào)查報告”,更聲稱:基于對當時(日本)官方文件和媒體新聞報道的調(diào)查來看,“我們無法確認南京大屠殺的事實”。歷任運輸大臣、通產(chǎn)大臣、經(jīng)產(chǎn)大臣,身為甲級戰(zhàn)犯平沼騏一郎養(yǎng)子的平沼赳夫,從2008年開始,多次公開否認南京大屠殺。民主黨和維新社中的許多政客則一直否認南京大屠殺,常常大放厥詞。

        日本的右翼學者與政客的無恥言論激起了中國人民與世界人民,包括日本有識之士的憤怒與抗議,并與之進行了堅決的斗爭。在中國,一批專家學者抱著神圣的職責,開始從學術(shù)的角度研究南京大屠殺史。他們首先組織力量,向中國、日本、西方各國的有關(guān)單位與人士廣泛地征集檔案資料、報刊圖書資料、現(xiàn)場圖片、影片資料等;又普查了南京大屠殺的幸存者和重要歷史見證人,獲得了大量鮮活有力的口述資料。在廣泛征集史料的基礎(chǔ)上,經(jīng)專家、學者整理研究,先后編輯和出版了《侵華日軍南京大屠殺檔案》《侵華日軍南京大屠殺史料》《侵華日軍南京大屠殺暴行照片集》《侵華日軍南京大屠殺幸存者證言集》《侵華日軍南京大屠殺外國人證言集》《日本帝國主義侵華檔案資料選編——南京大屠殺》《南京大屠殺圖證》《南京大屠殺史料集》72卷、《南京大屠殺史研究與文獻》29卷等。另外,拍攝了《侵華日軍南京大屠殺》歷史文獻紀錄影片多種。1985年,南京“侵華日軍南京大屠殺遇難同胞紀念館”建立,對推進南京大屠殺史的研究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該館團結(jié)了很多專家學者,在1995年成立了“南京侵華日軍南京大屠殺史研究會”,組織了多次有中外學者參加的南京大屠殺史學術(shù)研討會;在2008年出版《南京大屠殺史研究》雜志,發(fā)表了許多有影響的文章;出版了多種高水平的論著,如《南京大屠殺全史》(張憲文主編)、《為三十萬靈魂吶喊》(朱成山著)《戰(zhàn)時日本、西方、中國新聞傳媒與南京大屠殺》(經(jīng)盛鴻著)、《南京淪陷八年史》(經(jīng)盛鴻著)等。文學方面,有徐志耕的報告文學《南京大屠殺》、周而復(fù)的小說《南京的陷落》等。電影方面,有《屠城血證》《南京大屠殺》《黑太陽·南京大屠殺》《南京,南京》《金陵十三釵》等先后問世。電視劇方面,有南京電視臺攝制的電視劇《帶彈孔的銀元》以及電視音樂片《心祭》等。

        1999年9月17日, 日本進步律師和學者代理李秀英,以“損害名譽”向東京地方法院提起訴訟,正式起訴《南京大屠殺的大疑問》作者松村俊夫、發(fā)行人相澤宏明和出版社株式會社展轉(zhuǎn)社,要求賠償1200萬日元(包括律師費用200萬日元),在《朝日新聞》等媒體上登道歉書。2002年5月10日,東京地方法院作出判決:《南京大屠殺的大疑問》中有關(guān)記載損害了原告的名譽,三方被告應(yīng)向原告賠償150萬日元。盡管被告不服繼續(xù)上訴,但2003年4月10日,東京高等法院作出維持原判的判決。2005年1月20日,東京最高法院作出終審判決,李秀英名譽侵權(quán)案勝訴。但可惜的是李秀英老人在勝訴前一個月已不幸去世。夏淑琴也于2000年將松村俊夫和《南京大屠殺的徹底檢證》作者東中野修道、展轉(zhuǎn)社告上法庭。七年之后,2007年11月2日,東京地方法院一審宣判:東中野修道和出版商展轉(zhuǎn)社對夏淑琴構(gòu)成了名譽侵權(quán),需支付損害賠償金400萬日元。這是繼李秀英勝訴之后,南京大屠殺幸存者第二次在名譽權(quán)國際訴訟案中獲得勝利,也是對日本右翼勢力的一次沉重打擊。

        2006年10月,胡錦濤主席訪問日本。中日兩國領(lǐng)導(dǎo)人就啟動兩國學者之間的共同歷史研究達成了共識。2006年12月,該項目正式啟動,中日雙方各10名學者組成的委員會,基于中日聯(lián)合聲明等三個政治文件的原則及“正視歷史、面向未來”的精神,開展中日共同歷史研究。在研究的第一階段中,中日已就定性的問題取得共識,即中日戰(zhàn)爭的性質(zhì)為侵略戰(zhàn)爭,南京大屠殺為大規(guī)模反人道屠殺。

        (編輯 王世英)
        (作者為南京師范大學教授)

        中文字幕亚洲欧美在线不卡| 亚洲av永久久无久之码精| 一二区视频免费在线观看| 国产自产二区三区精品| 色狠狠色噜噜av天堂一区| 女女同女同一区二区三区| 久久久精品亚洲一区二区国产av| 亚洲国产欧美在线观看| 日本在线观看| 无码人妻精品中文字幕免费| 少妇一区二区三区乱码| 高清日韩av在线免费观看| 国产精品理论片| 亚洲天堂在线播放| 亚洲天堂av社区久久| 日韩人妻美乳中文字幕在线| 国产自拍av在线观看视频| 日本少妇浓毛bbwbbwbbw| 久久久久麻豆v国产精华液好用吗| 69国产成人综合久久精| 美女与黑人巨大进入免费观看| 欧美丰满熟妇bbb久久久| 国产精品白浆一区二小说| 亚洲精品中文字幕二区| 在线精品首页中文字幕亚洲| 久久久久无码精品国产app | 2021国产成人精品国产| 青青草最新在线视频观看| 亚洲av综合国产av日韩| 久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一区| 日本强好片久久久久久aaa| 国产日韩亚洲中文字幕| 国产一区二区av免费在线观看| 无码人妻av一二区二区三区 | JIZZJIZZ国产| 40分钟永久免费又黄又粗| 日韩av免费一区二区| 亚洲av鲁丝一区二区三区黄| 成人毛片18女人毛片免费| 国产自拍精品在线视频| 风韵少妇性饥渴推油按摩视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