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在“以人為本”的新課程教學理念下,歷史學科作為人文科學,不斷被賦予全新的內涵。新課程理念要求教師轉變傳統的教學方式,成為課堂學習的組織者和引導者。生態(tài)課堂是一種把學生置于主體地位的課堂,是一種和諧高效的優(yōu)質課堂。因此,構建高效的歷史生態(tài)課堂是廣大師生的共同追求。
關鍵詞: 高中歷史數學 高效課堂 生態(tài)化
隨著社會的進步與發(fā)展,當前的教育正處于一個大變革的時代。在“以人為本”的新課程教學理念下,歷史學科作為人文科學,不斷被賦予全新的時代內涵。
課堂是學生學習、成長的地方,是學生生發(fā)靈感、自主創(chuàng)新、展現自我的平臺。課堂生態(tài)學的概念是1932年美國的沃勒首先提出的。何為“生態(tài)化教學”,是指在課堂教學中堅持以學生的發(fā)展為主題,課堂生態(tài)因子之間的協調運作,從而形成互利互助、共同參與合作的學習環(huán)境,實現教學相長、持續(xù)和諧發(fā)展的課堂追求。我認為即在歷史課堂教學過程中,運用生態(tài)學原理,充分激發(fā)學生學習的興趣,讓學生積極參與到課堂教學活動中,使師生之間、生生之間處于一種平等和諧的教學環(huán)境中,從而促進學生的全面發(fā)展。
如何開展生態(tài)化的歷史教學,打造高效課堂呢?我認為應從以下幾個方面入手:
一、激發(fā)學生的求知欲是構建生態(tài)化課堂的根本
開發(fā)歷史高效課堂的原動力,改變學生被動學習的局面,最好的辦法就是激發(fā)學生學習的積極性,激發(fā)學生求知欲望。俄國作家列夫·托爾斯泰曾十分肯定地說:“成功的教學,所需要的不是強制,而是激發(fā)興趣?!币坏v史知識感興趣,學生就會對歷史產生一種熱愛之情,就會不由自主地去學習、去鉆研、去體驗、去創(chuàng)造,而這些又必然會反過來促進歷史教學的進一步開展和教學質量的進一步提高,形成一種教學相長的良性循環(huán)。
二、營造民主平等的課堂生態(tài),強化“以生為本”意識
時下的高中生,總的來講,他們的身心都處于一個快速成長與基本定型的發(fā)展階段。他們希望自己能夠在課堂上獲得老師的肯定,希望在學習過程中展示出自己的優(yōu)勢與能力。高效課堂中的師生關系應該是主體之間的對話、合作、互動關系。所以民主就是搭在師生心靈之間的那座橋?!皩υ挕币馕吨献鳎馕吨?。在教學過程中,老師要充分發(fā)揚民主精神,強化“以生為本”意識,尊重學生的人格,放下“指導者、權威者”的架子,搭建民主的平等“對話”平臺,成為學生的平等學習伙伴。因此,我們要努力營造和諧的師生“對話”環(huán)境,多一些寬容,少一些苛求,多一些鼓勵,少一些指令,讓學生在輕松中積極思考,在愉快中大膽展示,使學生的主體性得到充分體現。
三、建立多維互動的課堂生態(tài)
在歷史教學中,我們要充分凸顯“學生主體與思維主線”的原則。只有學生真正融入課堂、激活學生的思維,教學活動才能不斷推進、深入。首先,我們必須根據學生認知水平的差異和內心的個性需求精心創(chuàng)設問題情境,充分激活學生的思維,調動其參與的積極性。其次,實行角色轉換,形成積極有效的師生互動?!爸鹘恰倍ㄎ挥山處熛驅W生轉變,可以通過多種方式,如平等對話、提問討論、合作學習等展開合作探究。再次,課堂師生互動的有效性離不開教師的個人魅力,這就需要我們不斷完善自我,增強個人魅力。閃耀著智慧光芒的語言具有豐富的表現力,而教師平等認真的教學態(tài)度更是師生互動的催化劑。
四、充分利用各類教學資源,強化課堂教學效果
在現代信息技術的背景下,課堂教學資源日益豐富。面對如此豐富的資源,教師如何把這一資源的優(yōu)勢轉化為課堂教學優(yōu)勢呢?我們可以通過電子備課,對大量的教學資源與信息進行處理,根據自己與學生的需要,形成獨特的教學資源體系。
在實際的教學過程中,我們可能每一節(jié)課都用到PPT幻燈片,運用多媒體教育技術,可以變抽象為具體,變無聲為有聲,以圖文并茂、聲像俱佳的表現形式,大大加深學生對歷史事件事及過程的理解,調動學生各種感官共同作用以強化感知。極大地節(jié)省課堂講授時間,加深學生對知識的多層次、多角度的刺激掌握,進而可以利用多余的時間引導學生對于歷史深層次的探索和把握。而在練習試卷的講評課中,我們可以更好地應用投影儀。這一設備在平時的教學過程中可能應用得不多,但在講評課中它是一個不可多得的好幫手。我們可以隨機或有意挑選幾份學生的試卷,用投影儀進行展示。針對展示的試卷,學生可以以多種方式積極參與,如各抒己見,自由討論,或分成若干小組,進行合作探究,學生的主體性得到充分體現,課堂氣氛往往十分活躍。通過學生共同對一道試題的討論,學生可以找出自己的得分點和造成失分的不足之處,進而通過討論和教師的及時總結,學生對這一知識點的理解特別深刻,取得意想不到的效果。所以在教學過程中,我們要勇于嘗試多種教學方式,構建一個和諧高效的生態(tài)課堂。
五、教學成功=教學過程+教學反思
教學反思,就是教師對自己完成的教學實踐活動有目的地進行審視,作出理性思考,并用以指導日后的教學。教學反思不僅是教師專業(yè)成長之必需,而且是提高課堂教學有效性不可或缺的部分。因為教學設計和“原生態(tài)課堂”往往不能完全統一。課堂是動態(tài)的,這就要求教師在課后對課堂教學從學生的學習方式、教師的教學行為、學習的有效性等方面全面地總結和反思教與學的得與失。
總之,隨著課程改革的不斷深入,要構建高效互動的歷史生態(tài)課堂,要迎接諸多挑戰(zhàn),教師必須確實轉變思想觀念,勇于嘗試多種教學方式,在前進中求創(chuàng)新,在創(chuàng)新中求發(fā)展。
參考文獻:
[1]吳鼎福.教育生態(tài)學.江蘇教育出版社,1999.
[2]汪霞.我們的課堂生態(tài)了嗎.全球教育展望,2005.5.
[3]鄧濤.高效課堂的引導藝術.西南師范大學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