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本文提出在英語教學中要注重激發(fā)學生學習英語的興趣,倡導自主學習與合作學習,營造和諧的教學氛圍,從而提高英語學習效率,構(gòu)建高效英語課堂。
關鍵詞: 農(nóng)村初中英語教學 高效課堂 構(gòu)建途徑
李炳亭老師認為,高效課堂就是“知識的超市、生命的狂歡”。高效課堂教學應該包括兩個層次:一是課堂的組織形式,也就是教師運用什么樣的課堂教學方式、課堂教學流程等,這在中學英語課堂中更多地表現(xiàn)為英語基礎的夯實;二是課堂的行為規(guī)則,也就是教師用什么方式保證課堂教學目標的完成,即課堂管理。如何建構(gòu)中學英語高效課堂呢?
一、用導入法提高課堂教學有效性
良好的開端是成功的一半。成功的導入可以使學生精力集中,興趣盎然,思維活躍。高效的導入能營造濃厚的學習氛圍,激發(fā)學生參與英語學習的熱情,并且降低學習內(nèi)容的難度,實現(xiàn)由舊向新的自然過渡,從而達到優(yōu)化英語教學的目的。如在教球類這一運動項目時,我在課堂上邀請學生觀看他當場表演的中國功夫,此功夫的表演首先吸引了學生的眼球,接著我將功夫轉(zhuǎn)化為打籃球的瀟灑動作,并與學生交流,詢問學生自己在做什么,從而自然而然地引出運動的主題。而更令人感興趣的是,我馬上變魔術(shù)似的拿出足球、籃球、排球、乒乓球等。在那一瞬間學生立即搶著回答我的問題,訴說自己所知道的球類的英語表達方式。這樣我便成功地激發(fā)學生的興趣,順利有效地進入教新單詞這一環(huán)節(jié)。
二、倡導自主學習與合作學習
《英語課程標準》指出:“在教學過程中,要始終體現(xiàn)學生的主體地位,教師應充分發(fā)揮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主動性和積極性,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營造寬松、和諧的學習氣氛。”充分體現(xiàn)學生的主體地位,教師應該留出足夠的時間給學生“展示”,而老師的點評只起到畫龍點睛的作用。老師在對學生的展示進行反饋評價時可以利用多種方式來增強學生的自信心,如激勵性的語言:“You are so clever!You have done a very good job!”杜郎口中學的“三三六”自主學習模式給我們提供了很好的示范。在這種教學模式下,教師是教學過程的組織者、引導者和合作者,教室是展示學生魅力、張揚學生個性的舞臺。杜郎口中學的老師只準講十分鐘的課,要把大多數(shù)時間留給學生。學生以想、讀、寫、說、討論、演等多種形式學習,生動有趣,熱情高漲。老師在討論中時不時地給予鼓勵,并引導學生進一步深思,進一步討論。學生也可以提出異議,老師同時也可能成為討論者之一。老師只是學生的組織者、引導者和合作者。這樣師生合作交流、師生互動、生生互動,達到預期的教學目的,使學生的主體地位得以發(fā)揮。
三、營造和諧民主的學習氛圍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愛好是成功之母。心理學家認為:“所有智力方面的工作都依賴于樂趣”,課堂“應是快樂的場所”。歡快的課堂,和諧民主的教學氣氛最能吸引學生的注意力。特別是英語教學,基礎不好的學生,看不懂、聽不懂,無心學習。如果教師不想方設法地激發(fā)學生的興趣,課堂上的一切活動都將是徒勞。所以,我們應該從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入手,為今后的學習打下堅實的基礎。這就要求我們具備良好的心理素質(zhì)與學生進行心靈溝通,這樣不但有助于增強課堂效果,而且有助于發(fā)揮學生的聰明才智。只有做到了以上這些,我們才能構(gòu)建和諧輕松的課堂,真正促進學生積極發(fā)展。
四、注意提問技巧
課堂提問更是一門藝術(shù),是一種重要的教學手段,設計合理、精妙的提問能夠吸引學生的注意力,激發(fā)學生的探索欲、求知欲、鉆研欲,從而引起學生的響應和活動,使學生快速進入角色,積極參與課堂教學,增強課堂教學效果。如何設置問題使之合理化、精妙化,以及課堂提問要注意哪些對于教師來說,就顯得尤為重要。
1.問題的層次性
課堂提問要環(huán)環(huán)相扣,緊密相連,層層遞進,凸顯問題的聯(lián)系性、層次性,遵循先易后難、由淺入深、由簡到繁、由近及遠的原則。如針對新目標八年級上冊Unit 8 How was your school trip閱讀部分的提問,我設計了以下幾個問題:(1)Who wrote this letter?(2)What did Nick do on his day off?(3)What’s your opinion about Nick’s day off?這幾個問題包含文章的人物、事情,需要學生具備開放性的觀點,從而不僅使學生了解課文內(nèi)容,而且使學生的思維逐漸發(fā)展。
2.問題的針對性
分層教學是每位教師都必須考慮的重點教學方式,學生水平參差不齊,他們有不同的學習基礎、學習能力、知識結(jié)構(gòu)等。為了保證教學順利進行和保持每位學生對英語學習的興趣,教師要考慮各層次學生的現(xiàn)實狀況,如(1)Who wrote this letter?(2)What did Nick do on his day off?(3)What’s your opinion about Nick’s day off?
教師在選擇學生回答這三個問題的時候就要考慮學生的層次:(1)是低檔題,可由基礎較差的學生來回答;(2)是中檔題,可選擇中等生來回答;(3)是高檔題,可選擇優(yōu)等生來回答。這樣提問可以使不同層次的學生都有機會回答問題,而且有很大概率回答正確,從而使學生對英語學習產(chǎn)生成就感,培養(yǎng)學生鉆研問題的興趣,讓每個學生的思維都得到充分的發(fā)展,讓提問更具實效性,讓課堂更具有效性。
五、注重情感的投入
在英語教學中,要教育學生明白學好一種語言是要下苦工夫的。要培養(yǎng)他們的學習自覺性,可以從責任感、遠大理想、師生感情等多種渠道培養(yǎng)學習英語的興趣與愛好,調(diào)動他們的積極性。新課標強調(diào):學生只有對自己、對英語及其文化、對英語學習有積極的情感,才能保持英語學習的動力并取得成績。消極的情感不僅會影響英語學習的效果,而且會影響學生的長遠發(fā)展。因此,在英語教師中教師應該自始至終地關注學生的情感,努力營造寬松、民主、和諧的教學氛圍。英語教學要做到:尊重每個學生,積極鼓勵他們在學習中的嘗試,保護他們的自尊心和積極性。把英語教學與情感教育有機地結(jié)合起來,創(chuàng)設各種合作學習的活動,促使學生互相學習、互相幫助,體驗集體榮譽感和成就感,發(fā)展合作精神。
要因材施教,讓每一個學生都得到充分發(fā)展,使學生在知識、能力、興趣、素質(zhì)等方面相互溝通,相互認同,相互補充,相互影響,相互促進。這種學習方式可以解決個別差異,縮小兩極分化,有助于因材施教,建立融洽、民主的師生交流渠道,經(jīng)常和學生一起反思學習過程和學習效果,做到教學相長。
總之,農(nóng)村中學的英語教學形勢是嚴峻的,問題也是多方面的,但只要我們搞好課堂教學,善于思考研究,大膽實踐探索,就會找到適合教師教、適合學生學的方法,從而真正提高農(nóng)村初中英語教學的有效性,改變農(nóng)村英語教學的落后現(xiàn)狀,使教師教得輕松,學生學得愉快,到那時,英語教學的春天就真正來到了。
參考文獻:
[1]《英語課程標準》解讀.
[2]中小學英語教學研究.華東師范大學出版.
[3]杜威.民主主義教育.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