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高校人力資源配置對于高校人事管理和改革發(fā)展具有十分重要作用。運用數理統計方法,對我國高校人力資源配置狀況數據(1998—2010年)進行了統計分析,并依據測評矩陣理論、機會成本理論和配置理論,對高校人力資源配置提出了建議。
關鍵詞:高校 人力資源 配置
中圖分類號:G647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4-4914(2013)02-094-02
近年來,人力資源配置是一個熱點問題,尤其是高校人力資源配置問題,更是人力資源配置研究的重點課題。本文擬采用數理統計方法,對我國高校人力資源配置狀況數據(1998—2010年)進行統計分析,并根據測評矩陣理論、機會成本理論和配置理論,對高校人力資源配置提出建議。
一、我國高校人力資源配置狀況的動態(tài)分析
1.分析數據選取。根據《中國教育統計年鑒》(1998-2010){1},選取了我國普通高等學校部分人力資源相關的數據,具體見表1。
2.統計學分析。
從表2—5可知,從1998—2010年我國高等教育事業(yè)實現了跨越式發(fā)展(基本上是1999年擴招后),普通高校的數量從1022所增加到2358所,翻了1倍還不止;本??粕⒋T士生和博士生的數量增長非???,特別是本專科生,從340.87萬人增長到2231.79萬人,幾乎凈增長2000萬人,每年的增長在百萬以上;但教師數增長相對較慢,累計增長只有90多萬人,使生師比急促增大,從9.16∶1提高到了17.27∶1,幾乎提高到2倍;值得一提的是,雖然教師人數增長不快,但高校專任教師占教職工的比例數在逐步提高,即高校人員的結構得到了有效改善。
由此可見,在我國高校的迅速發(fā)展當中,由于一些主客觀條件的制約,以及一些客觀條件短期內不可能馬上解決或改善,因此,高校發(fā)展必須走內涵式的發(fā)展方式,這其中一個很重要的內容就是高校人力資源的合理配置、效用最佳化。
二、高校人力資源合理配置分析
1.人力資源配置的含義。就人力資源管理而言,人力資源配置就是在認事和知人的基礎上,調整人與事之間的關系、人與人之間的關系,實現人與事、人與人之間相互匹配和和諧的最佳狀態(tài),從而滿足組織當前及未來發(fā)展的需要,保證組織目標的有效實現和組織成員的充分發(fā)展。
2.高校人力資源配置的原則。人力資源配置最終結果就是人事相宜,人盡其才,才盡其用。要達到此目標,可采用以下幾個人力資源的配置原則:
(1)最低崗位數量原則。最低崗位數量原則就是要求校內的任何一個組織機構,其崗位數量應控制為有效地完成職責所需的崗位最低數,以使所設崗位工作量滿負荷,確保相應組織組織以最少的成本獲得最大的效益。
(2)素質與崗位擬合原則。崗位有層次和種類之分,不同的位置對應不同的能級水平。崗位人員配置應做到能級對應,也就是說每一個人所具有的素質高低(能級水平)與所擬任崗位的層次和能級要求相對應。
(3)優(yōu)勢定位原則。優(yōu)勢定位原則包含兩個意思:一是指每個人應根據自身的優(yōu)勢及崗位要求,選擇最有利于發(fā)揮自身優(yōu)勢的崗位;二是指管理層應據此將職員放到最有利于發(fā)揮其優(yōu)勢的崗位上。
3.高校人力資源合理配置理論的運用。在人力資源配置的實踐中,我們可以運用測評矩陣理論、機會成本理論和配置理論進行科學配置{2}。以下舉例說明:
(1)教職工數與崗位數相等。某大學有5位教職工,需要分別安排在教學、實驗、科研、管理、教輔5個崗位,設置測評向量X=[教學 實驗 科研 管理 教輔]Y,實際測評后,可用得到測評因子數據形成測評矩陣,并由測評矩陣得到機會成本矩陣,由此測算5位教工相應的機會成本和相對對應的崗位。
(2)教職工數與崗位數不等。某人做某項工作的機會成本為X,其測評因子為Y,則兩者之差為損失因子D。當D>0時,表示該崗位相比于最佳崗位,存在效益損失,并且值越大,效益損失越大;當D<0時,表示該崗位應是人崗匹配的最佳崗位。
在以上數據分析的基礎上,再依據以上人力資源配置的原則進行合理配置。
注釋:
{1}《中國教育統計年鑒》(1998—2010)[EB].http://www.moe.edu.cn/publicfiles/business/htmlfiles/moe/s6200/list.html.
{2}劉琦.高校人力資源配置的統計及合理配置分析[D].西安電子科技大學,碩士學位論文,2009.
(作者單位:衡陽師范學院人事處 湖南衡陽 421002)
(責編:若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