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齋公,慢慢走,給把泥泥狗,您老活到九十九?!痹诤幽匣搓柲酥猎|一帶,很多人都還記得這首歌謠。曾幾何時,依托太昊陵,方圓上百里的地域內(nèi)有這樣一個古老的習(xí)俗:沿途的孩子攔住趕廟會的成年人索要泥泥狗,并唱起這首韻味悠悠的歌謠。被索要者除了趕快把隨身攜帶的泥泥狗撒在地上讓孩子們?nèi)焓?,別無選擇,因為這是一種美麗的祝福。當(dāng)?shù)厝苏J(rèn)為,把泥泥狗送給孩童或親朋好友可以消災(zāi)祛病、吉祥平安。
“泥泥狗”探源
“泥泥狗”又稱“陵狗”、“靈狗”,是河南淮陽太昊陵“人祖會”中出售的泥玩具總稱,被專家譽為“活化石、真圖騰”。其表現(xiàn)的題材十分廣泛,天上的飛禽、地上的走獸無所不有,造型虛幻、神秘。林林總總的怪異形體中有九頭鳥、人頭狗、人面魚、猴頭燕、獨角獸、多頭怪、翼魚、翼獸、人面猴、四不像、貓拉猴、草帽虎、怪獅、龜、蟒、蛇、狗、熊、蟾蜍、蜥蜴、蝎子等等,還有各種抽象、變形的多種怪獸復(fù)合體共約200余種。
面對這些古拙、怪誕、超現(xiàn)實的形體,我們似乎很難把它和“玩具”直接聯(lián)系在一起。那么,泥泥狗究竟和伏羲有什么聯(lián)系?泥泥狗的名號又因何而產(chǎn)生呢?“泥泥狗”這一名稱由來久遠(yuǎn),與我們的祖先太昊伏羲氏緊密相關(guān)。太昊伏羲氏是我國畜牧業(yè)的始祖,狗可能被其首先馴服,為人守戶、保護(hù)畜群。所以若是在太昊陵古廟會上問泥塑藝人“泥塑玩具為什么叫泥泥狗”,他們必然會毫不遲疑地回答:“泥泥狗是人祖爺喂的狗,是給人祖爺守陵的?!被搓柸俗鏁阅嗄喙纷鳛榧漓敕说摹吧裎铩??;搓柸顺绨莨?、敬重狗,認(rèn)為“神狗”能為人類消災(zāi)、祛病,保衛(wèi)一方平安。傳說伏羲崇狗,至今淮陽民間仍流傳著“伏羲與盤瓠”的神話,大意是有狗稱“五色犬”,被扣在金鐘內(nèi),后變成人首狗身,即伏羲氏也。無獨有偶,在我國西南地區(qū)的少數(shù)民族中也有類似的傳說,如畬族的“狗皇歌”。這一文化現(xiàn)象絕非巧合,《封禪書》記載:“德公,伏犬疇碟狗邑四門;以防蠱?!贝笠馐钦f:祭祖先伏羲的田園時,把狗劈成4半,埋至四門,以防莊稼受病蟲之害。很明顯,這是把狗視為圖騰或一種鎮(zhèn)物。
上古時的先民從圖騰崇拜出發(fā),認(rèn)為狗是天上派下來拯救生靈的,是人和畜群的保護(hù)神。《辭?!分袃H以“反犬”和“犬”為偏旁的字就有170余個,足見“犬”在人們心目中的重要地位。同時多數(shù)獸名都是“犬”或“反犬”旁字,《說文解字》釋“類”字說:“種類相似,惟犬為甚?!痹瓉砣藗冏畛跽J(rèn)識事物的形狀時,常以身邊的狗作標(biāo)準(zhǔn),與狗相較而別其狀,因此狗就與多種走獸的形狀有了較密切的聯(lián)系。所以,太昊陵廟會上的泥塑玩具雖以狗命名,可塑造的鳥、獸、魚、蟲無所不有,但皆歸于狗的范圍。
“泥泥狗”與二月會
題材廣泛的泥泥狗作品反映了古代二月會的性質(zhì)和內(nèi)容?!抖Y記·月令》有:“仲春之月,以太牢祀于高。天子親往,后妃率九嬪御,乃禮天子所御。帶以弓,投以弓矢于高之前?!薄吨芏Y·氏》有:“仲春之月,令會男女,于是時也,奔者不禁,若無故而不用令者,罰之,司男女而無夫家而會之?!?/p>
這其實反映了往古之時的婚俗習(xí)慣,說明二月會最初是伏羲為青年男女提供的相會的地方。其時,青年男女相聚一處,載歌載舞,若是有中意者便可以私訂終身、同奔前程,而這時,你躲在家里偷懶而不去找有情人“野合”,那是要受處罰的。二月會給青年男女提供了相見的機(jī)會,一年之初,春心萌動,抓緊這美好時光挑中如意的對象,盡魚水情意,或許就留下了人種,這就是主題。這樣,泥泥狗作品中就有了很多遠(yuǎn)古的遺韻,其中有很多“一身二首”造型,如兩頭狗、雙頭馬、雙頭燕等,就反映了男女相會的場景。尤其是兩頭狗作品,前后有頭,且都是向外,它就是二狗相戀的形象。另外還有不少夸大了兩性生殖器的彩繪,這些都充分代表著原始時代生殖崇拜的禮俗。
泥泥狗是祭祀的產(chǎn)物,它是與二月廟會相伴始終的。但到底是先有泥泥狗還是先有廟會呢?這其實是一個說不太清楚的問題。按照民間傳說,廟會原先是二月會,二月會是為青年男女提供野合、繁衍后代的地方,而泥泥狗最初也是伏羲教人們娛樂的一種方式??梢姡瑑烧叨籍a(chǎn)生于伏羲時代無疑。實際上,泥泥狗與二月會兩者已相互依托、密不可分,如果沒有泥泥狗,二月廟會就少了一些精彩和實在的內(nèi)容。人們來趕廟會,走時帶一些代表人祖崇拜的泥泥狗回去,辟邪趨吉、降福納祥,這已經(jīng)成為千百年來不變的習(xí)俗。反過來,泥泥狗若是沒有廟會,則缺失了生存的土壤。每年的廟會是集中銷售泥泥狗的季節(jié),“三月的泥泥狗二月賣”,這實際就說明了,每年三月農(nóng)閑時節(jié)做泥泥狗,來年二月廟會時去賣的現(xiàn)實。
“泥泥狗”的形態(tài)
關(guān)于制作泥泥狗風(fēng)俗的由來,淮陽老藝人有個一致的說法,說泥玩具最先是伏羲女媧“摶土造人”時流傳下來的。傳說洪荒時代,一場洪水使天下只存活了伏羲女媧兄妹二人,于是他們奉天帝之命,遮面為婚,摶土造人,繁衍人類和萬物。后來有了兒孫后代,伏羲便經(jīng)常領(lǐng)著兒孫在湖邊柳樹下玩耍,他用柳枝做成柳笛來吹,孩子們玩得非常開心。到了冬天,孩子們還要吹柳笛,怎么辦呢?伏羲就用水和泥捏制他最喜歡的葫蘆,又捏了許多鳥獸蟲魚,并染上五彩。泥玩雖好看,但吹不響,孩子們?nèi)圆粷M意。伏羲就比照可吹的柳笛,在葫蘆上扎兩個孔,果然吹出了音。伏羲一高興,又在葫蘆上扎了3個孔,一吹聲音變化更多。伏羲干脆按八卦原理扎了7個孔,又成功了,他便把所有鳥獸蟲魚形狀的泥玩具都扎了孔,這樣所有的泥玩都能吹了。后來,隨著太昊陵的逐步壯大,泥泥狗超出了玩具的范疇,逐漸被當(dāng)作祭祀人祖伏羲用的一種“圣物”、“吉祥物”。
“草帽老虎”是泥泥狗中較為特別的作品,同樣是草帽老虎,卻有著不同的表現(xiàn)形式:有的圓帽尖頂,有的帽為面平,有的頭部上下都有帽檐兒,有的腦后呈扇面狀?!安菝崩匣ⅰ鳖櫭剂x就是老虎頭上戴草帽。老虎為什么要戴草帽呢?唐李冗《獨異志》說:“昔宇宙初開之時,只有伏羲女媧兄妹在昆侖山,而天下未有人民,議以為夫妻,又自相羞恥……乃結(jié)草為扇以障其面,今時人取婦執(zhí)扇,象其事也?!辈菝崩匣⑺鞑菝币卜从沉私Y(jié)草為扇之意。另外《山海經(jīng)·南山經(jīng)》載:“爰之山……有獸焉,其狀如貍而有髦,其名曰類,自為牝牡,食者不妒。”從插圖上看,其形和草帽老虎一致,只是草帽老虎著色沒有虎紋而已。莊子曰:類自為雌雄。這樣看來,避面并不完全為了遮羞,而是約定俗成,有“法律”的作用。據(jù)此可以說明草帽老虎實有婚配與性交的內(nèi)涵,且存在古代婚俗之根源,亦是伏羲氏制婚姻、定嫁娶的確切證明。
“人面猴”是泥泥狗中的代表作品,其中以人猴、人面猴、抱桃猴為代表。人猴、人面猴是泥泥狗中最有代表性的造型,被視為伏羲、女媧的形象。雖然不同藝人的表現(xiàn)方法有所不同,但都把它塑造成頭戴冠冕的正面形象,威嚴(yán)、神秘,絕無一般玩具中動物猴的頑皮姿態(tài),究其原因,它是被藝人當(dāng)作“神”來塑造、崇拜的。民間泥塑的“人面猴”伏羲、女媧為亦神、亦人、亦猿、亦猴的變異造型,既是物的人化,又是人的神化。
此外,“抱桃猴”也是一個獨特造型,它是“人面猴”的一支。此類人面猴,《山海經(jīng)》中多有記載?!渡胶=?jīng)·西山經(jīng)》:“崇吾之山……有獸焉,其狀如禺而文臂,豹虎(尾)而善投,名曰舉父。”禺即母猴。《說文》曰:“禺,母猴屬?!泵耖g認(rèn)為猴就是早期人類的自身形象,并沒有猿(或類人猿)的理性概念,因此,“人猴”自然充任了猿或類人猿的角色,跳躍性地完成了“猴—猿—類人猿—人”的進(jìn)化過程,并且一部分由猴直接轉(zhuǎn)化為神,成為人們頂禮膜拜的始祖神偶像,并獲得人們的虔誠崇祀。
隨著文化價值的回歸,二月會越來越旺,泥泥狗也越來越為人們所看重。現(xiàn)今在淮陽城東北的金莊、武莊、許樓等幾個村子,還聚居著不少捏泥泥狗的藝人,虔誠守護(hù)著伏羲傳下來的手藝。通常情況下,捏一個泥泥狗要經(jīng)過挖泥、槌泥、過濾、和泥、捏塑、扎孔、晾曬、過黑、點畫等十來道工序,其中的每一道工序都不簡單。捏好的泥坯晾曬干后先過“黑”,再用青、紅、黃、白點畫,稱為“點陵狗子”?!包c陵狗子”是最重要的工序,泥泥狗行當(dāng)中有一句俗語叫“三分捏七分畫”,捏不出來不行,但畫不好就是個“死狗”,不好看。等點畫后,一塊泥便“活”了,成了充滿生命意象、栩栩如生的人、猴、鳥、獸,讓人不自覺地想起創(chuàng)世之初伏羲、女媧“摶土造人”的傳說。
【責(zé)任編輯】王 凱
相關(guān)鏈接:
河南淮陽太昊陵人祖廟會具有歷史悠久、影響巨大、參與者眾多、持續(xù)時間長等特點。太昊陵人祖廟會的生殖崇拜和神秘主義色彩廣為專家學(xué)者所推崇和稱道,吸引了廣大人民群眾的積極參加。由于產(chǎn)生年代久遠(yuǎn),淮陽人祖廟會并無明顯的外來宗教觀念、宗教意識的融入,一直延續(xù)著祖先崇拜、生殖崇拜的原始意識,一直保持著文化形態(tài)的一體化,是最原始、最具民族性的廟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