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按】
調(diào)查顯示,如今很多家長都為孩子的作業(yè)所累,特別是小學低年級孩子的家長,陪孩子寫作業(yè)不但十分普遍,而且已成為負擔,引發(fā)了一系列不良后果。比如,有的家長,見老師布置作業(yè)太多,或者是懲罰性地讓孩子抄寫數(shù)十遍,便心疼孩子,要么代勞,要么干脆讓孩子拒做;有些父母,檢查孩子的作業(yè)時,發(fā)現(xiàn)錯誤不是指導孩子獨立思考,自己解決問題,而是幫孩子分析甚至直接給孩子正確答案。因此專家呼吁,對于年齡較小、自覺性較差的孩子,家長有必要陪寫作業(yè),以保證孩子認真、及時完成學習任務,但陪寫要講究方法,要科學、得當。那么,陪孩子寫作業(yè),家長該扮演什么樣的角色?又有哪些值得注意或需要回避的問題呢?
家長代勞實屬無奈
“晚上一起吃飯吧?”“不了,要回家陪孩子寫作業(yè)呢,不然她又完不成了?!鞭k公室里,佟女士婉拒了同事的邀請,麻利地收拾東西,準備回家陪孩子寫作業(yè)。
筆者采訪發(fā)現(xiàn),現(xiàn)在寫作業(yè)已不單單是孩子們的事,父母也被捆綁在了孩子的“學習戰(zhàn)車”上。佟女士談起陪女兒寫作業(yè)的事,直言“很煩很無奈”,因為孩子作業(yè)量太大,老師又三令五申強調(diào)家長要督促、檢查以保證孩子完成作業(yè),所以她不得不每天按時跟女兒一起“戰(zhàn)斗”。佟女士的女兒今年上小學五年級,從一年級開始,計算、默寫的作業(yè)均需要佟女士協(xié)助甚至代筆完成。有時在考試前夕,個別老師為查漏補缺、強化訓練,動輒“錯一罰十”,孩子經(jīng)常要做作業(yè)到晚上11點多。佟女士稱這種作業(yè)為“暴力作業(yè)”,而她又想讓孩子有足夠的睡眠時間,無奈之下便會出手相助。
問佟女士知不知道代寫作業(yè)的危害,佟女士直言,知道不妥,但很無奈,如今孩子對她已經(jīng)有了依賴心理。佟女士說,有一次她臨時要加班,晚上8點多,女兒打來求助電話:“媽媽,快點回來幫我寫作業(yè)啊,明天老師要檢查的。”佟女士哭笑不得。
“不陪孩子,或者說不幫孩子寫,我兒子每天要花4個多小時才能完成作業(yè)?!奔易∩虾K山恼才勘г沟?。她兒子上小學二年級,每天放學回家都有一大堆作業(yè)。佟女士說,很多時候孩子一回家就開始做,吃過晚飯接著做,一直做到晚上10點,小孩累,大人也很累。
每個任課老師都說布置的作業(yè)只有一點點,可幾門加起來就會很多,而且大多是重復性的作業(yè)。孩子年齡小比較貪玩,常常不用心做,如果詹女士陪他一起做就會快點,特別是一些難題,詹女士都會做出答案,叫兒子直接抄寫,否則,根本不能按時完工。
當然,幫孩子做家庭作業(yè),肯定不利于孩子學習能力的提高,這個道理誰都懂??衫蠋煵贾玫淖鳂I(yè)必須完成,還有一些智力題、課題研究、電子作業(yè)等,孩子能力有限很難獨立完成,需要家長幫助,這就將家長們推到了代筆代勞的尷尬境地。
前些日子,上小學一年級的琳琳回家,拿著老師布置的作業(yè)單給媽媽看——近期學校舉辦手工比賽,請做一件雙排扣的衣服。家長不由得一陣嘆息:“唉,別說孩子不會做,就連我自己也不會做呀,我又沒學過縫紉!”之后在班級QQ群里,琳琳媽從其他家長那里得知,優(yōu)酷網(wǎng)上有類似的教程,于是趕緊上網(wǎng)按步驟學習,花了整整一下午才做出一件勉強能交差的手工服裝。
琳琳媽向筆者透露,家長代寫作業(yè)已經(jīng)成為她女兒所在學校公開的秘密,也是孩子父母上網(wǎng)聊天時的熱門話題。不少人認為,現(xiàn)在的老師都不是給孩子布置作業(yè),完全是在“考”家長。比如,上次她就聽說四年級的語文老師布置了一項查找資料的任務,并讓孩子把查到的東西做成幻燈片,上課的時候演示給同學們看?!罢f實話,這對大人都是考驗,我們平常雖然常用電腦辦公,但對做這種課件也是一竅不通,更甭提孩子了!到最后肯定由家長代勞,孩子也就在旁邊看看、搗搗亂,哪里能動手?”琳琳媽哭笑不得地說。
筆者隨后在親子網(wǎng)站對家長做了一個簡單調(diào)查,發(fā)現(xiàn)超過半數(shù)家長都當過“槍手”幫孩子做作業(yè),原因是“孩子明顯做不了”。
10歲的曦文在武漢市一所小學讀四年級。元旦假期前夕,曦文領回一項作業(yè):調(diào)查武漢市名勝古跡現(xiàn)狀。本來計劃元旦期間自駕游的一家人,趕緊改變計劃,列了一個時間表,每天去兩三個景點。剛開始曦文還很開心,可漸漸地,他發(fā)現(xiàn)每次出門都像去考試,興趣大減,后面的行程只得取消。
為了完成作業(yè),曦文的爸爸陳先生只好上網(wǎng)給曦文找照片,教他辨認。至于調(diào)查報告,當然也是陳先生包辦。談及代筆,陳先生不停地解釋“沒辦法”,“我上大學才學寫調(diào)查報告,這讓小學生怎么寫?”
類似的無奈與煩惱,也困擾著浙江溫州的范先生,他通過MSN向筆者吐苦水:“我兒子才上小學五年級,老師要求學生做蘇東坡研究專題,并推薦參照馬道宗《蘇軾傳》,林語堂著、張振玉譯《蘇東坡傳》?!狈断壬行┘樱耙粋€小學生,能完成這樣的作業(yè)嗎?不要說小學生完成不了,學理工科的家長也很難完成!”
而范先生向來在陪小孩寫作業(yè)方面又很特立獨行,他沒有跟老師溝通也沒有協(xié)助孩子完成,而是一味地慫恿孩子不做。事后老師批評了他兒子,但并未給予懲罰,這讓范先生愈加堅持自己的教子套路。沒過多久,他當著孩子的面指責老師布置作業(yè)太多,繼續(xù)慫恿孩子“去睡覺”。盡管范先生稱他是考慮孩子的作息和承受能力,但結果屢屢導致他兒子作業(yè)不能交差,因此被老師列為“問題學生”。眼見自己的錯誤連累了兒子,范先生才感到后悔。
做家長的,當然都希望孩子成才,大多數(shù)家長恐怕也都對代孩子做作業(yè)的不良影響一清二楚,但出于心疼孩子,或者只是為了讓孩子能向老師交差,不挨批評,才明知不妥還堅持代勞。那么,這種不恰當?shù)摹芭阕觥弊鳂I(yè),有哪些危害,家長又該如何擺脫這種尷尬呢?
越俎代庖害處多多
有些家長,特別是小學生家長覺得,陪寫甚至代做,可以讓孩子在保證質(zhì)量的情況下按時完成作業(yè),孩子遇到疑難,家長能從旁協(xié)助,給予輔導,利大于弊。有的家長甚至認為,小學生都貪玩,不陪不行,等孩子大了,自然就知道學了,就不用再陪了。然而筆者采訪有關專家時卻被告知,這種不科學的陪,弊端明顯,貽害無窮。
江蘇省中小學教學研究室成員趙教授表示,有的家長每天晚上把所有精力全部放在孩子身上,在孩子做作業(yè)時甚至不給孩子獨立思考的機會,往往導致孩子產(chǎn)生依賴思想:題目不會做,反正有父母幫忙;作業(yè)完成了也無需檢查,反正有父母把關。這種狀態(tài),將嚴重影響孩子學習能力的培養(yǎng)與提高。即便孩子每次的作業(yè)都完成得很好,都得“優(yōu)”,正規(guī)考試時也會顯露出平時寫作業(yè)過程中“受監(jiān)控”的弊端:不會獨立思考,對自己得出的答案缺乏自信。
筆者隨機采訪了幾名小學生。被問到“家長陪不陪你們做作業(yè)”的問題時,孩子們的回答完全一致:“當然會。”有的孩子說,一二年級的時候,每天都陪。有的孩子說,只要我的頭稍微離本子近一點,他們就來扶我的頭,弄得我做作業(yè)的時候總有點緊張。問他們是否反感父母陪寫作業(yè)時,上五年級的女生燕子說:“有家長在旁邊反而會緊張,本來會做的題目也會因為緊張而不會做。其實就算真的不會做,我也會自己去問同學或老師,所以我不愿意讓他們在旁邊陪我寫,代寫就更不用說了。”同樣上小學五年級的秋霞則告訴筆者:“平常做作業(yè),媽媽都在身邊指導陪寫,發(fā)現(xiàn)我出錯了,會立即讓我改過來,甚至沒等我弄清楚錯在了哪里,她已經(jīng)把正確答案告訴我了。因此,一到考試,沒人指導也沒人跟我說做得對不對時,我總是懷疑自己的答案不正確,總要改來改去。”讀小學六年級的曉曉則抱怨:“其實,很希望能有獨立完成作業(yè)的機會,哪怕做完了媽媽再提醒我什么地方要糾正。否則,沒有一次作業(yè)是自己獨立完成的,一到考試,沒人幫忙就特別緊張?!?/p>
采訪過程中,某小學副校長馬文軍說,他覺得,老師給學生留家庭作業(yè)的目的之一,是通過作業(yè)鞏固和深化孩子當天所學的知識。作業(yè)做對了,說明孩子當天的學習內(nèi)容消化了;做錯了,可以讓孩子及時矯正錯誤認知。只有認識到錯了,孩子才會知道什么是對。目的之二,是對孩子獨立學習能力的一種鍛煉和考察。家長陪寫本身就是對孩子獨立完成作業(yè)能力的不信任,若是方式再不得當,只能讓孩子的依賴性更強,孩子自我檢查、發(fā)現(xiàn)錯誤的能力及解題能力都可能會下降。
筆者還得知,雖然小學沒有以書面形式規(guī)定家長不要輔導孩子功課,但每年新生入學,一些學校的班主任會在家長會上強調(diào)“不要陪孩子寫作業(yè)”。
有著十多年教齡的某小學教導主任盛老師向筆者闡述了他的看法:目前小學教學對家長過分依賴,可是許多父母輔導小學一二年級的孩子還不太費勁,到了高年級就逐漸感到力不從心了。由于家長受自身文化水平、知識結構、教育技能等因素的限制,輔導過程中難免會出現(xiàn)與學校老師所授內(nèi)容有所出入甚至相悖的情況,無形中給學生造成不少困惑,讓他們無所適從,往后對老師或父母所講知識常會持不信任態(tài)度,久而久之會削弱孩子的求知欲,這樣得不償失。
陪孩子寫作業(yè)還有一個壞處是,有些家長因為陪孩子付出了時間和精力,就產(chǎn)生討債心理,當孩子成績不好或習慣不好時,就會說,我花那么多的時間陪你,你居然學成這樣!不但會打擊孩子自我管理的信心,還會讓孩子產(chǎn)生負罪感,對孩子的健康成長有害無益。
隨著調(diào)查的深入,筆者聽到了更多專家學者反對家長錯誤陪寫的理性聲音。他們關注的焦點,是陪寫帶來的弊端到底有多少。無錫市教育局基教處成員劉水呼吁家長停止錯誤的陪寫,他指出,家長陪孩子做作業(yè)的時間越長,扮演的角色越接近監(jiān)工。陪孩子寫作業(yè),不是在培養(yǎng)孩子的好習慣,而是在瓦解好習慣,是對青少年自制力的日漸磨損。他說,我們不能縱容各位父母做這樣的陪寫家長,孩子在學習上一遇到困難就向家長求援,不想自己主動克服,怎能鍛煉孩子的意志?特別是稍微有點難度的題目,孩子就懶得動腦筋,不愿多思考,總想讓家長幫助解決,這如何培養(yǎng)孩子的刻苦鉆研精神?
孩子是學習的主角
著名教育專家、《好媽媽勝過好老師》一書的作者尹建莉認為,不陪孩子寫作業(yè)才能培養(yǎng)孩子的好習慣。她認為,對于小學低年級的學生,特別是剛上小學的孩子,好多習慣沒有養(yǎng)成,自我控制能力也比較差,那么,短期陪寫作業(yè)無可厚非。但并不是說家長可以大包大攬、越俎代庖。無論孩子作業(yè)量多大、題多難,家長都不應該給孩子“減負”代寫。能讓孩子獨立完成的事情,就不要抓住不放。記住,孩子永遠是學習的主角。
可落到實處,到底如何具體有效地陪孩子寫作業(yè)呢?我們請一些有成功經(jīng)驗的父母分享妙招。
石娟是一位10歲孩子的媽媽。在談到參與孩子的親子作業(yè)時她說,作為家長,在日常生活中應多讓孩子自己拿主意,這樣就可以慢慢培養(yǎng)其獨立自主及獨立思考的能力?,F(xiàn)在的作業(yè),很多都和日常的應用相結合,目的就是讓學生能夠將所學的知識應用在生活中,避免死讀書。如何讓孩子成為寫作業(yè)的主角,取決于父母對孩子自主能力培養(yǎng)的重視程度。石娟說:“我就一直在為女兒營造寬松和諧的學習氛圍。這很簡單,只要不把自己當成孩子的依賴,不代替孩子去完成作業(yè),不替她思考問題就行。陪寫作業(yè)過程中我一般不對孩子的學習做過多的指點,只在她碰到困難提出問題時給予啟發(fā)誘導,告訴她怎樣利用資料、工具書解決問題,使老師在課堂講授的知識得以補充和延伸,從而讓孩子更有效地接受知識,感受學習的樂趣。”
王陸鳳的女兒今年9歲,上小學三年級。在陪孩子寫作業(yè)方面,她也很有心得。她說,小學階段有些作業(yè)剛開始是需要家長參與的,特別是手抄報之類的作業(yè)或作文,一年級時家長參與多一點,教一些方法,再慢慢放手,讓孩子自己單獨完成,絕不能包辦代寫,更不能為了爭創(chuàng)“優(yōu)質(zhì)”而越俎代庖,否則將影響孩子動腦、動手習慣的養(yǎng)成。王陸鳳說:“我女兒現(xiàn)在讀三年級,記得她第一次編小報,我是全程參與的。先上網(wǎng)查資料,設計版面,告訴她如何取舍材料,然后讓她自己工工整整地將文字材料抄到小報上。這樣一次過后,孩子心里就有數(shù)了。第二次,讓她自己主要負責,我只做一點必要的輔導和提些建議,雖然效果不是很理想,但總算是她自己完成的。漸漸地,我就能夠放手了。”
12歲孩子的爸爸胡夢偉也有自己一套“陪”的竅門。除了雙休日,每晚《新聞聯(lián)播》節(jié)目后,都有一兩個小時是他們一家人的“充電”時間,兒子趴在自己的小書桌上專心學習,媽媽在電腦前寫作,胡先生坐在兒子旁邊讀書看報,記錄和收集信息。胡先生說,如今是知識經(jīng)濟時代,從小培養(yǎng)孩子熱愛學習、不斷進取的精神是十分重要的。陪孩子寫作業(yè),也應有更高層次的追求,那就是父母通過以身作則,努力學習來影響孩子。陪孩子學習,同時也和孩子共同營造了一種追求知識的家庭學習氣氛?!暗退愫⒆幼鲎鳂I(yè)時陪在旁邊,我也不會當他的‘顧問’。以前看我在,兒子遇到問題第一反應就是問我,我從不會圖省事直接告訴他答案,我知道那樣會讓他養(yǎng)成依賴心理,而是提醒他查課本、查字典解決。幾次下來,孩子再遇到問題時就知道該怎么做了。他會自己復習課文,或者翻查工具書,通過自己的思考獨立解決問題?!焙壬f,“學習上,孩子永遠是主角,家長只能做配角?!?/p>
每位家長都不可能對孩子的作業(yè)不管不問,但陪寫或代勞的過問方式,已越來越不被孩子待見,也遭到教育界人士的詬病。本刊認為,過問孩子的作業(yè),一定要講究方式方法,而且在參與的過程中家長要明白自己的身份:無論你多么關心孩子的學習,都不能代替孩子學習,都只能做引導者,做配角。陪的目的,除了保證孩子按時按質(zhì)按量完成作業(yè),更重要的一點,是漸漸培養(yǎng)孩子認真的學習態(tài)度、良好的學習習慣,以及主動、自覺的學習精神,最終要放手。因此,絕不可包辦代替,最好的“陪”,是有限參與,科學引導,最終調(diào)動起孩子自主學習的積極性。
【編輯:馮士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