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般人心中的大家閨秀,大多深宅大院,身著旗袍,形態(tài)優(yōu)雅端莊,錦衣玉食,丫頭仆婦,十指不沾陽春水。
近讀楊絳,感慨于“大家閨秀”更深一層的含義。
楊絳出身書香門第,曾祖父和祖父都在西湖邊做過小官。父親楊蔭杭,是得風(fēng)氣之先的人物,曾先后考入北洋公學(xué)、南洋公學(xué),后又留學(xué)日本、美國,歸國后,任民國政府法律方面的高官。楊絳的母親與父親同齡,娘家為無錫富商,本人曾就讀于上海務(wù)本女中,與楊絳的三姑母楊蔭榆以及章太炎的夫人湯國梨是同學(xué)。
出身名門,嬌生慣養(yǎng),又上過洋學(xué)堂,楊母是怎樣的一個女子呢?
楊絳的隨筆中,對母親的描述遠(yuǎn)沒有父親多。可是片言只語,我們就看到一個居于深閨,溫婉端莊,上得廳堂、下得廚房的女性。她總是為丈夫和孩子忙碌著,夫妻倆從不吵架,而且總有說不完的話,那“長河般的對話”,營造的溫暖安詳?shù)姆諊钌罡腥局⒆觽儭?/p>
在楊絳的記憶里,“母親管著全家里里外外的雜事,傭人往往前院后院地找太太,她總有什么事在某處絆住了腳?!奔词惯@樣,難得有空閑時,她會“靜靜地坐在屋里,做一會兒針線活,然后從擱針線活兒的藤匾里拿出一卷《綴白裘》邊看邊笑,消遣一會兒?!蹦赣H的床頭,總是放著父親特為她買的大字抄本《石頭記》,每晚都看一會兒……
這樣雅的賢妻良母,叫人怎能不敬不愛!
母親是孩子最好的老師。
年輕時的楊絳,比錢鐘書名氣大。有一次,她寫的話劇上演,錢鐘書很受刺激,說要寫小說,楊絳大為高興。丈夫?qū)懶≌f就不能出去講課掙錢,家里生活受到影響。正好女傭鄉(xiāng)下有事走了,楊絳不再雇用人,親自劈柴生火做飯洗衣,經(jīng)常給煤煙熏成大花臉,切菜切破手指,還說為了看到丈夫的小說,甘做“灶下婢”。
如果說“灶下婢”有調(diào)侃的成分,放下大家閨秀的身段即可,做“牛鬼蛇神”則是從天堂到了地獄。那場浩劫中,儀態(tài)優(yōu)雅、頭發(fā)燙著大卷的楊絳,被剃成陰陽頭。為了上街少受些凌辱,她用女兒的發(fā)辮做成假發(fā),看起來怪怪的。因為煤廠不再給她家送煤,她每天下班后買幾塊煤,用兩只網(wǎng)袋裝了,一前一后搭在肩上往家走。每天多買一點點,六天買夠七天用的,因為星期日她給自己休假,那是她盼望一周的奢華享受。
“假日”里,楊絳和錢鐘書似乎忘記了外面的一切。他們具備的知識和胸襟,給了他們一個豐饒的精神世界一讀書寫字,與世無爭,不擾人也但求不受干擾……
這就是“大家”,高貴和尊嚴(yán)刻在骨子里,誰也奪不去。
時代變遷,大家閨秀越來越少,像古玉,像明清家具,所以世人都在努力珍藏,不惜代價。
編輯/南山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