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明橋往南,是一條名叫新華路的街道,解放前,此路名為馬棚街,是昔日貴陽的南米市。民國時期這兒比較正規(guī)的米店就有三十家之多,更別提那些擺個簸箕,專供窮家小戶買升升米、碗碗米吃的米攤子了。那時送大米進城不是馬馱就是人背,馬棚街又是南門入城的必經(jīng)之道。為了人能歇歇腳,馬能喘口氣,街上就陸陸續(xù)續(xù)地開起一些馬棧、客棧以及賣馬鞍、馬籠頭、釘馬掌、醫(yī)馬疾的店鋪,因而得名馬棚街。后來嫌馬棚街名兒太糙,就改名為馬房街。解放后定名為新華路。
舊時的馬棚街不長,但卻繁華喧囂,熱鬧非凡。從北端的箭道街起,至南面的大廟街止,不足500米的街道兩旁,一水溜的騎樓,齊整規(guī)范,讓人不禁駐足流連。而且不論酷暑天還是雨天,騎樓都給人以遮陽避雨的呵護。新華路最令人叫絕的是中段的“大廟街”,竟坐落著一連串莊重肅穆的中、西式建筑,它們相依并存、相安無事,悄沒聲息地各自傳播著自己的思想理念。街東面的中段,是貴陽四大名閣之一的“玉皇閣”,供奉著以玉皇大帝為首的各路神仙。玉皇閣往南走10米,肅穆威嚴的雷祖廟坐鎮(zhèn)著以雷祖為首的各路天庭神祗。雷祖廟正對面,是華麗靜謐的哥特式建筑“天主堂”,在這里,耶穌、圣母堂而皇之地坐享著中國信徒的頂禮膜拜。
20世紀50年代中期,新成立的“貴陽市第七幼兒園”就設在雷祖廟里。我媽媽是七幼的第一任園長,因此,我們家得以住進了雷祖廟。
那時的雷祖廟是一座宏大高闊,四面白墻灰瓦圍著,有些凋殘的退臺式三進大院,進入大門前院,兩邊是紅漆斑駁的木板平房,左為幼兒園廚房,右為工友們住房。倆紅房簇擁著一青石板大院,幾十道白生生的石坎子逢中嵌置,上得坎來,就是黑黝黝的走廊了。走廊兩邊都是我家,同樣是黑黝黝、高大空闊的兩大個連房梁、椽皮都看得見的房間。工友楊媽媽說,我家住的地方原來是八大神祗“霧神、雨神、雷神、電神、門神、火神、財神、祿神”的金身供奉地兒。穿過走廊,好多棵大槐樹連成的一開闊半圓圈大院作了幼兒園的操場,半圓的直線處有九道坎子,坎子上原是雷祖的供奉大殿,我們搬去時,已經(jīng)變成了一排平房,橫亙在院子與圍墻間。平房旮旯處是山門,山門外是一大片山坡,此處即是雷祖廟的大后院了。后院山坡上到處長滿了喬木、灌木、雜草、野花。最喜人的是兩大排粗壯的槐樹和一溜高高的梧桐樹,可惜后來因為修建二操場,槐樹被砍掉了好幾棵,好在梧桐樹留存著。在這些“雜物什”背后,就是靜謐悠長的“楊家大河”了。
楊家大河是南明河流經(jīng)石嶺街段的稱謂。南明河水穿過甲秀樓旁的浮玉橋,流經(jīng)東岸貴州省委所在地南明堂與西岸石嶺街河段,稱為“楊家大河”。“楊家大河”之名,來源于明萬歷二十四年生于南明河畔石嶺精舍,中舉后移居南京,詩、書、畫三絕,與董其昌、王時敏等大家齊名,合稱“金陵九子”之一的楊龍友(1596—1646)家宅居地。如今雖然都統(tǒng)稱為“南明河”了,但當?shù)乩辖址蝗匀环Q之為“楊家大河”。
楊家大河東岸的南明堂即今天的貴州省委駐地。深掩在白楊梧桐深處的南明堂,黃墻綠瓦的建筑群樓臺深鎖、高貴肅穆。西岸則是尚節(jié)堂、玉皇閣、雷祖廟等廟堂的后山,且都各有山門通往楊家大河。
岸上的第七幼兒園、新華路小學、九中均是我的母校,岸邊的喇叭花、狗尾巴草,亂墳崗、古墓塔、包谷桿、胡豆心皆是我故事的源泉、解饞的美食。我的喬木灌木、木犀科薔薇屬等植物知識,也是在這兒首度領知的……
一
生長在雷祖廟內(nèi)年幼的我,時不時地會看見一位高高的、好像只有胡須,沒有眼睛鼻子嘴巴,身穿灰色袍子的男人。工友楊媽媽說,他叫胡士公,是雷祖廟里的道長?!暗篱L是古人嗎?你看他穿的衣服,梳的頭發(fā),跟我們不一樣。”“哪來的古人呦??葱‘嫊炊嗔肃希 蔽壹冶D逢悑輯萦弥割^點了我的腦門一下說。不過我喜歡看胡士公衣袂飄飄、臨風而立的樣子,就像小人書中的神仙。胡士公總愛在幾棵槐樹、梧桐樹間或佇立,或邊漫步邊念念有詞。每當此時,我和我大哥總是會竭力地屏住呼吸,輕輕地靠攏他偷聽。
有一天,我們終于聽清楚胡士公念的是:“秋風冷,落日斜。今夜故人來不來,叫人立盡梧桐影?!边@是我學(聽)會的第一首詩。
漸漸地,我們一伙小孩都不怕胡士公了,因為他和藹可親,還有他會拿水鹽菜和花生米給我們吃。
一天傍晚,我竟看到胡士公與我大哥商討,究竟是“桐子落,童子樂;童子打桐子”還是“童子樂,桐子落;桐子打童子”來著。那一刻,我仿佛看見長毛嘴尖的胡士公臉上時隱時現(xiàn),閃亮著的眼睛,真的很好看。
與胡士公熟悉以后,我與大哥去過他的住處門口。雷祖廟通往楊家大河的山門內(nèi)犄角,有一個小院,是道長專門的住處。那個狹長的天井里沒有什么花草,只是墻邊一大蓬紫紅色的胭脂花,開得如火如荼。可惜胡士公不讓我們進去,只讓我們站在門口。我們只能在門縫窺視。
一天傍晚,好多穿藍衣服的警察沖進雷祖廟,齊篤篤地圍在后院的大樓下。一會兒,幾個警察從上院右拐角周老師家專用的樓梯上押著一個伯伯下來,那個伯伯的臉色與他的衣服一樣灰撲撲的,周老師在后面哭著,用她的外省腔調(diào)嘟嘟囔囔地重復著:“饒了他吧!饒了他吧!是我讓他躲進衣柜里的呀!他是不要躲的呀!”一個警察給另一個警察敬禮報告說:“我們是從大衣柜里把他搜出來的。”
我們站在警察圈的外面,看著那個伯伯一步步走下樓梯,我好害怕,渾身哆嗦起來。我聽到一個驚詫的輕微聲音:“……余長官?”回頭一看,是胡士公。胡士公睜大眼睛,嘴也張著,眼睛一眨不眨地盯著那個伯伯。警察與那個伯伯快要走到我們面前了,胡士公突然蹲下來對著我說:“不怕,不怕!我?guī)慊丶??!蔽蚁牖丶?,但是胡士公沒有動。警察帶著那個伯伯走了過去,大家都散了。我站在胡士公面前,胡士公還蹲在地上,一動不動。陳嬢嬢走過來拉著我也走了,我回頭看胡士公還是蹲在地上。他怎么不走呢?我覺得好奇怪。
“以后離那個道士遠點兒,臭哄哄的”。陳嬢嬢大聲呵斥我。
我沒有聽陳嬢嬢的話,依然故我地喜歡胡士公。只是,我很少看清楚他真正的臉。因為他的胡須遮住了他的大半張臉,況且每次看見他時,基本上都是在擦黑時分。
說來也怪,每當我媽媽到教育局開會,或是與老師們春游、看電影什么的;反正只要是媽媽不在家,胡士公總會送一些食品到我家。陳嬢嬢都是鼓著脖子嘟著嘴接受,連個謝字都沒有,背后卻笑咪咪的一樣一樣地仔細翻看,還叨叨著:“喲,都是些稀罕物呢???,花生米、核桃,還有皂角,干茄子、干豇豆……”
好幾次,我看見媽媽責怪陳嬢嬢,好像斥責她不該收受胡士公的禮物。陳嬢嬢每次都犟嘴,過后照收不誤,還輕輕地細唸細唸:“一個人的工資,這么多張嘴,自己人幫一幫,有什么稀奇的。您不要我要?!薄拔业墓ゅX好久都沒有了,我能忍,娃娃們的肚子不能忍。”陳嬢嬢說著,還委屈地哭了。陳嬢嬢真是掏心掏肺地對我們好。
自己人?胡士公是我家的誰?后來我發(fā)現(xiàn),陳嬢嬢時不時地會給胡士公洗衣服,縫補衣服來著。但陳嬢嬢堅決不準胡士公挨近我們。有時候媽媽不在,陳嬢嬢也會給胡士公送碗面條、湯圓等一些吃的。這些現(xiàn)象我從來沒有給媽媽說過,我喜歡他們倆你幫我、我?guī)湍愕淖鍪隆?/p>
有一件事讓我相信胡士公真的是“自己人”了。
每個禮拜二下午,是幼兒園老師們到教育局學習的日子。
又是一個禮拜二,工友楊媽媽在下院壩曬了一簸箕大頭菜,太陽曬著大頭菜的香味彌漫在整座雷祖廟里,酸酸香香的吸引著前后院的娃娃們。娃娃們總是趁楊媽媽看不見時撿一兩條塞進嘴里就跑。一向最霸道的賀老四卻貼在簸箕旁,一把又一把地抓了放進衣袋。我覺得好驚奇,就盯著他看,他回頭看見我,對著我伸出了中指,還威脅著鼓睜著眼,揮著手,讓我走開。我羞憤得哭了起來。突然,胡士公不知從哪兒躥了出來,一大耳光抽在賀老四臉上,又將他的中指往后一撇,賀老四頓時慘叫著哭喊起來。賀老四的哭聲驚動了廚房里的楊媽媽和其他人,大家蜂擁而出。
楊媽媽看見自家的大頭菜被抓得七零八落的,隨即大聲呼喊:“造孽哦,是哪個有娘生無娘教的小私兒……捱刀砍腦殼的,吃就吃點嘍嘛,還這么狠心!”
我不識時務地指著賀老四的衣袋,楊媽媽一個箭步?jīng)_到雙手捂緊口袋的賀老四身邊,從賀老四衣袋里陸陸續(xù)續(xù)地抓出了好多大頭菜。突然,賀老四睜大眼睛看著大門又哭又鬧起來,楊媽媽尷尬地站在賀老四身旁,眼睛也看著大門口。
大門口出現(xiàn)了媽媽與老師們,賀老四的媽媽也在。
老四媽撲上前摟著賀老四,指著楊媽媽破口大罵:“小私兒!哪個是小私兒……你才捱刀砍腦殼嘞,我怕沒得王法嘍。鄉(xiāng)巴佬!”說著,一腳踢翻了楊媽媽家的大頭菜,拖著賀老四,扭頭就走。
媽媽上前,攔住老四媽,指著一地的大頭菜說:“撿起來?!崩纤膵屨f:“她罵我兒子你沒看到?”“撿起來!”媽媽又說。賀老四適時地又哭了起來。
媽媽蹲在地上,一條一條地撿拾著大頭菜,老四媽走也不是,不走也不是。老師們與楊媽媽也蹲下小心地撿拾著。最后,老四媽拽著老四蹲了下來,慢慢地撿著大頭菜。我邊撿大頭菜邊埋下頭歪著看胡士公,可胡士公不知什么時候不見了。
后來我問陳嬢嬢:“胡士公是我家什么親戚?”陳嬢嬢趕緊蒙住我的嘴,威脅我說:“不要亂說,要被派出所抓去的噢?!薄澳撬麨槭裁磳ξ覀兗冶葘e家好?”“叫你別問你就別問?!薄芭?!”我不是答應了陳嬢嬢,我是想起了那天警察抓走周老師家伯伯的情景,我可不愿意胡士公被抓走。
怕什么來什么。胡士公真的被警察抓走了。我是后來從大人們躲躲閃閃的悄悄話中聽出的端倪。
胡士公被抓走的那天,我們大班正在上圖畫課,大操場突然響起了一陣陣的皮鞋聲,老師將教室的門關得牢牢的,還用背抵住教室門,不準我們出去。我不知道是胡士公的事,要不,我會不顧一切地翻窗子也要出去的。
我想念胡士公,又不敢問媽媽。終于趁媽媽不在家時,陳嬢嬢還是告訴我了。陳嬢嬢說,胡士公是舊軍官,公家不許他再住在幼兒園,說是對新中國的小朋友教育不利。
胡士公又沒有教我們什么壞的,有什么不利呢?我不明白。我還是想念胡士公。
后來還是楊媽媽與陳嬢嬢的說話被我聽見了,原來是老四媽去派出所告的。我恨老四媽,自己做了錯事還暗害別人。
二
20世紀60年代初,因為要建教師托兒所,七幼遷出了雷祖廟。小小年紀的我,為搬離夏天有槐花吃,冬天有臘梅花泡茶的雷祖廟而惋惜,也為再也見不到胡士公而憂傷。
還好,我們只是搬到了離雷祖廟30米處興隆東巷45號內(nèi)的“尚節(jié)堂”。
有一天我跟著陳嬢嬢上街買菜,突然看見了胡士公,陳嬢嬢鼓著她本來已經(jīng)很鼓的嘴,臉轉(zhuǎn)朝一邊,可我很高興。我喊了一聲“胡士公!”他對我微微一笑,牙齒好白,好像很年輕的樣子。
的確,胡士公不老。1962年我爸爸回來的時候,一位高大英俊,身著干干凈凈灰色正裝的男人來到我家,進門就給我爸爸敬禮,嘴里還喊了一聲“參謀長”什么的,我爸爸驚恐不已地一腿掃過去,立即阻止了他。他一屁股跌坐在地上,與我一般高矮了。我覺得來人似曾相識,那雙眼睛在哪兒見過?我盯著他看,他狡黠地沖我笑了笑。我正想問,媽媽一把將我擄出了門。
那男人就是胡士公。晚上我躺在隔壁床上,聽見爸爸感嘆:“沒想到他竟當了道士!”
原來,胡士公曾經(jīng)是爸爸的副官,也是爸爸的姑舅表弟。胡士公曾與爸爸一同上戰(zhàn)場,我爸爸還救過他的命。那已經(jīng)是1941年至1945年抗日戰(zhàn)爭時期的事了。胡士公與爸爸都是浙江人,我爸爸隨學校西遷到青巖,后考上黃埔軍校19期。畢業(yè)后,與胡士公前后參加國民革命軍,上前線打日本鬼子??箲?zhàn)勝利后,大家就各奔前程了。
我上小學了,是新華路小學。新華路小學的校址原是雷祖廟街對面天主堂神父們講習、辦公、住宿的地方。天主堂在左邊,我們學校在右邊。天主堂是一座塔尖高聳、拱門尖形、大窗戶及繪有圣經(jīng)故事,花窗玻璃的哥特式建筑。那些鑲著彩色玻璃的長窗,從街面上,一直逶迤延伸至我們學校的教室。天主教堂內(nèi)一種濃厚的宗教氣氛讓我常常望而怯步。
我進校時,教學樓是一大幢三方都有樓梯的一大排反7字形兩層西式樓房,教室的窗框都是尖尖的,彩色玻璃鑲嵌在窗戶上,好看極了。后來因為學生們太調(diào)皮,玻璃逐一破損,漸漸地,都換成了透明的玻璃。只是窗戶仍然是細長細長的,但沒有了尖頂。
有一天我們老師正在教“左手舉起來,右手舉起來。吃飯拿碗,寫字拿筆……”我因為是左撇子,做的總與同學們相反,老師一次次地糾正我。我正害羞著呢,大哥的臉突然出現(xiàn)在我們班門口。大哥神秘兮兮地向我招手,要我出去。我不知道怎么辦,覺得很丟人。正巧,放學的鐘聲響了。大哥沖進我們教室拉上我就走,說帶我去一個地方玩。我們?nèi)@兩繞地來到離新華路小學幾步路的余家壩“王公祠”后院,在一間矮小破舊的房門口,大哥敲了敲弋斜著的一扇破門,出來開門的竟然是胡士公!大哥肯定不是第一次來了,自顧自地一步跨進了胡士公的家里,還大聲地叫了聲“胡叔叔好!”我怯怯地囁喏著不敢進去。胡士公笑盈盈地幫我把書包解下來,邊牽著我的手邊跨進門說:“呵,小夔都上學了,學習肯定是最好的了?!毙≠缡俏业男∶N疫€在為同學們舉左手我舉右手而難過呢,沒有理他。還胡叔叔呢,我壓根兒就沒有把眼前的“胡叔叔”與“胡士公”關聯(lián)起來。我愿意叫他胡士公。
讀小學五年級的大哥與胡士公津津有味地談著什么羅成、秦叔寶的,大哥還背誦了原來胡士公教的,“草鋪橫野六七里/笛弄晚風三四聲/歸來飽飯黃昏后/不脫蓑衣臥月明?!蔽易谝粡埰谱雷优宰鲋鳂I(yè)。胡士公對大哥說:“我要走了?!贝蟾鐔枺骸暗侥膬喝??”胡士公說:“你爸爸回來了,你們幾兄妹也長大了,我可以走了?!闭f著拿出一大包花生米給我們吃。
我們長大了關胡士公什么事呢?我迷糊地望著窗外仲夏的樹蔭想著。
好久了,胡士公都沒有來我們家了,連大哥也不知道他去了哪兒。
暑假的一天中午,我與大哥正吃飯,小哥回來說雷祖廟山門坡上有一個人躺在那兒,好像是被人從那棵最大的古柏樹上解下來的。是個穿長衫子的男人。我激靈了一下,筷子掉落在地上?!拔乙ズ笊狡隆!蔽艺f。大哥看了我一眼,背起我就往最近的玉皇閣山門跑,小哥緊緊地跟在后面。
我們仨跟斗撲爬地跑到河邊,已經(jīng)有幾個警察圍在那兒了。警察的腳邊躺著一個人,頭上蓋著一塊說不出顏色的布,一動不動的。旁邊圍了一些人,還有我們巷子里居民委員會的劉委員。劉委員說著什么“雷祖廟里的道士……”“外面穿的是道袍,里面是軍裝。”我聽得心咚咚地跳,不敢上前,只是看著大哥的臉,大哥的臉色突然好白。小哥貓下腰,爬到那位躺著的人身旁不遠的地兒,用一根干樹枝挑起了那人頭上的布,我剛看到那人的臉,就什么也不知道了。
我醒了。媽媽說我睡了兩天,是得了猩紅熱,還出了痘子。我睜開眼睛四處看,沒有看見大哥。我喊大哥,沒有人答應。我想問問大哥,胡士公死了嗎,但是大哥沒有在。后來,媽媽把我送到了噴水池西側文廟的外婆家。噴水池離我家太遠了,我不認得回家的路。
我一直還記著梧桐樹下那個穿著長衫,念“秋風冷,落日斜”的胡士公,只是再也無從說起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