過去的這個(gè)寒假,感覺很是郁悶。不光是因?yàn)樽约浩谀┛荚嚊]有考好,讓父母在親戚們面前“丟臉”了,更煩的,還是那些沒完沒了的“走親訪友”。
飯桌上,眼看著一幫同齡人,甚至比我小的弟弟妹妹們,不管認(rèn)識不認(rèn)識,都積極主動地向長輩敬酒,我就覺得渾身不自在,心里甚至有些鄙夷。
吃完飯,親戚們坐一塊兒聊天。明明自家孩子考得很好,卻一個(gè)勁在那裝低調(diào),“改天讓我們家xx向你們xx請教做題目啊?”“哎,你們家孩子英語怎么那么好?一定是繼承了你們的優(yōu)秀基因!”……
客廳里那叫一個(gè)熱鬧。老媽三番五次提醒我要跟親戚們打招呼、聊聊天,我嘴上說好,可心里卻覺得,都是不怎么來往的親戚,小孩之間也都不怎么熟悉,根本沒話可說。努力了幾次也不知道說些什么,為了掩飾自己的尷尬,我只能低頭玩手機(jī)??粗静皇煜さ娜肆牡媚敲礋峤j(luò),我覺得十分詫異。
可能是來自內(nèi)心一種沒來由的抗拒和叛逆吧,我一向覺得這些所謂的走親訪友特世故,完全沒意義。 “天真做人,世故做事”,有點(diǎn)道理,可我覺得你一旦踏上了世故的道路就找不到天真的世界了……我可不希望這樣活著。
難道我真的還沒長大?別家孩子千般好,我父母常掛在嘴邊的一句話就是,你瞧,xx家的小孩,小小年紀(jì)多懂事,你再看看你,一點(diǎn)禮貌都沒有……
我以前會反駁,會爭辯,但現(xiàn)在不會了。按照自己的意愿去生活,又有什么不好呢?為什么要像別人那樣?
到了飯桌上,就一定要向長輩敬酒?見了親戚,即便不認(rèn)識,也要笑臉相迎,有一搭沒一搭地說客套話嗎?這就是禮貌嗎?
虛偽的問候,虛偽的面孔,虛偽的言行。中國人的禮儀,本質(zhì)上更多的就是虛偽。人情,世故,在我的字典里是虛偽的代名詞。
有些偏激? 或許吧。我總覺得這個(gè)世界應(yīng)該有更簡單的法則的。你值得尊敬,我就尊敬你,你值得交往,我就跟你做朋友。反之,我不會主動去討好你。你說得對,我就附和, 你說得不對,我就反駁……不應(yīng)該是這樣的嗎?
孩子氣?長不大?好吧,如果長大就意味著世故、圓滑、虛假,那我寧可當(dāng)一輩子的小孩。
長不大的孩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