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鍵詞:密花豆屬;化學成分;研究進展
中圖分類號:文獻標識碼:
文章編號:1007-2349(2013)04-0056-04
密花豆屬(Spatholobus Hassk.)植物系豆科(Leguminosae)刺桐亞族(Subtrib.Erythrininae Benth.)多年生藤本植物,全世界約有40種,主要分布于中南半島、馬來半島和非洲熱帶地區(qū)。我國有10種和1變種,主產于云南、廣西和廣東[1]。云省南是我國密花豆屬植物最集中的地區(qū),有7種主產或特產于滇南。
密花豆屬植物的干燥藤莖是我國傳統(tǒng)或地區(qū)習用補血、活血藥材,藥用歷史悠久。著名活血化瘀中藥雞血藤正品為密花豆屬植物密花豆(Spatholobus suberectus Dunn)的干燥藤莖。其性溫,味苦、甘、溫,歸肝、腎經,有補血、活血、通絡的功效,用于月經不調、血虛萎黃、風濕痹痛等癥[2]?,F代藥理研究也證實了雞血藤具有補血活血的活性。此外,雞血藤還具有抗腫瘤、抗病毒、免疫調節(jié)、對酪氨酸酶雙向調節(jié)、抗炎、抗氧化、鎮(zhèn)靜催眠等作用[3]。同屬植物紅血藤(S.sinensis Chun et T.Chen)和光葉密花豆(S.harmandii Gagnep.)在民間也常作為雞血藤使用。單耳密花豆(S.uniauritus Wei)的干燥藤莖則為西雙版納傣醫(yī)習用藥材止血藤,稱之為“嘿亮浪”,意為“斷面紅色汁液凝固成環(huán)的藤子”,性澀、微甜,平。入水、土、風塔。有補水補血、活血止血,除風止痛的功效,在傣族民間常用來治療氣血不足、月經不調、紫癜、風濕痹痛等癥[4]。
密花豆屬植物的化學研究始于1989年對雞血藤的研究[5],迄今為止,國內外已報道從密花豆屬植物2個種中分離得到化學成分100余個(不計揮發(fā)油),主要包括黃酮、蒽醌、三萜、香豆素、木脂素、苷類、甾類、有機酸等多種類型化合物。為進一步開發(fā)和利用該屬植物資源,本文就該屬植物化學成分的研究進展進行綜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