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檔案:趙利劍
“北京市學科帶頭人”、“北京市骨干教師”,現(xiàn)任北京市第四中學歷史教師。參與編寫人民教育出版社普通高中新課標教材選修《20世紀的戰(zhàn)爭與和平》及教學參考書。被聘為教育部基礎教育課程教材發(fā)展中心“普通高中新課程遠程研修項目”歷史課程團隊核心成員;現(xiàn)為首都師范大學全日制教育碩士特聘指導教師;北京市初中教育研究會學術委員;《中國教師報》教育專家團成員。
上世紀80年代末90年代初,趙利劍老師還被稱為趙利劍同學,在北京師范學院(現(xiàn)首都師范大學)歷史系讀書。同學之間暢談人生理想時,他說:“我要到最好的中學,當最好的老師?!贝髮W畢業(yè)后,他如愿進入北京四中,并且在教學上取得了優(yōu)異的成績——百度詞條“趙利劍”下面寫著:北京四中歷史高級教師。連續(xù)多年獲得全市歷史高考總平均成績第一名,并培養(yǎng)出文科狀元段楠(1995年)、賈楠(1998年)等優(yōu)秀畢業(yè)生……
如此看來,趙老師的理想算是實現(xiàn)了吧?可是他說,百度上列舉的那些成績只能算是他的“教書成果”,并不能說明他是一個好教師。因為,教師的工作成績不能用“計件”的方式來衡量。教師所要面對的是一個個鮮活的、有血有肉的、正在形成自己獨立人格的生命,所以,衡量一個教師是不是“好老師”,應當看他在學生成長以及獨立人格的形成過程中,是否揮了積極的作用。他說:“我不能說我已經(jīng)做得很好,只能說我一直在朝這個方向努力?!?/p>
“我以為在高中階段,歷史教學的重點應該放在‘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的培養(yǎng)上。說句簡單的‘大話’,即幫助學生學會怎樣做人。”
十年前,趙老師第一次講《德國法西斯》。課前,他進行了有關這一課知識的問卷調查。結果在“你最敬佩的人物”這項調查中,兩個班共有22名學生明確表示崇拜希特勒,占調查總人數(shù)的24%。而在“敬佩的原因”一欄,有的學生寫道:“希特勒具有杰出的政治軍事才干,他改變了德國的命運,并且?guī)缀踝屓澜纭橘搿谒哪_下,因此是值得敬佩的?!?/p>
經(jīng)歷過同樣的青蔥歲月,趙老師理解這些學生的想法。高中生渴望將來在社會上建功立業(yè),因此會對一些擁有突出才干的人物產(chǎn)生敬佩之情,甚至會進行模仿。如果教師在講這節(jié)課時,單純從掌握知識和培養(yǎng)能力的角度入手,而忽略了對學生進行正確的價值取向的教育,將導致學生帶著錯誤的價值觀步入社會。
針對這樣的判斷,趙老師把教學目標設定為:通過對德日法西斯專政本質特點的揭示,引導學生看清法西斯專政毀滅人類的反動本性,并使學生逐步形成客觀、合理、科學地看待個人在歷史上的作用,形成進步的歷史觀和價值觀。
這節(jié)課后,許多學生的認識發(fā)生了趙老師希望的變化,其中一個學生在課后問卷上這樣寫道:“我曾經(jīng)為希特勒的個人才干所傾倒,被法西斯的赫赫武功所折服,在對這節(jié)課進行學習后,我認識到法西斯專政的罪惡以及自己觀點的荒謬。”
可是,眾所周知,北京四中是一所以理科見長的學校,四中的絕大部分學生將來所從事的工作可能與歷史沒有什么聯(lián)系。在這樣一所學校,歷史教學能起到怎樣的作用呢?
面對這個問題,趙老師講了一個故事。
在現(xiàn)代物理學界,維爾納·卡爾·海森堡是和阿爾伯特·愛因斯坦齊名的偉大物理學家,以其著名的“測不準”原理獲得了1932年諾貝爾物理學獎。但第二次世界大戰(zhàn)期間,他不僅利用其聲望在很多公開場合為納粹的種族主義理論和政策辯護,而且成為納粹原子彈研究項目的負責人。幸運的是,他走上了一條錯誤的科研道路,使希特勒一直到戰(zhàn)爭結束也未能擁有原子彈。而愛因斯坦則做出了相反的選擇。他流亡美國時,得知納粹德國正在研制原子彈,聯(lián)合兩位科學家致電美國總統(tǒng)羅斯福,希望美國能搶到先機。當原子彈成為現(xiàn)實,并導致戰(zhàn)后愈演愈烈的核軍備競賽時,愛因斯坦參加了無數(shù)會議,發(fā)表了無數(shù)宣言,致力于消滅核武器的政治活動。
趙老師說,北京四中每年的畢業(yè)生中,理科生的比例要遠遠大于文科生,其中不乏在各種學科競賽中摘金奪銀的佼佼者。也正因如此,教學生學會做人才顯得尤為重要。他特別希望,四中走出去的學生會有人成為愛因斯坦,而不要成為海森堡。
“人生最大樂趣即為按自己的理解、用自己的方式,同自己的學生共同感悟歷史。”
我國的高考是文理分科的,而有些孩子早就打定主意不學文科。于是,歷史老師遇到的尷尬之一便是經(jīng)常被學生問:“學歷史有什么用?”
很顯然,這是一個反問句,發(fā)問者并沒有真想得到老師的答案,因為在發(fā)問時,他的心里是有答案的——學歷史沒有用。
趙老師也遇到過學生問這樣的問題。但是他沒有生氣,而是用自己的方式,把學生的心凝聚在歷史課堂上,沉浸在一個又一個歷史情境中,去分析,去體驗,去感悟。
為此,趙老師摸索出很多行之有效的教學方法,如“以人代事”。比如德意志的統(tǒng)一這部分內容,教材上按照傳統(tǒng)的范式,分為背景、過程、影響三大部分。而趙老師以俾斯麥這一歷史人物為突破口,力圖突出俾斯麥的個人才干在德意志統(tǒng)一中發(fā)揮的作用,并以此闡明“時勢”與“英雄”的關系,力爭使學生對將來怎樣處理個人與社會的關系有所幫助。一位聽課的老師感嘆道:“關于俾斯麥在德意志統(tǒng)一過程中的高超手腕,很多教師都很清楚,但一般只會在課堂中直接講述,而不會捕捉培養(yǎng)學生思維的契合點。在這節(jié)課中,學生的思維被激活了。在師生的對話中,一個鮮活的政治家俾斯麥的形象出現(xiàn)在我們面前?!?/p>
在很多中國人的記憶中,李鴻章經(jīng)手多項不平等條約的簽訂,是“不折不扣的賣國賊”。趙老師卻對學生說:“如果我們把一個人說成‘漢奸’、‘賣國賊’,必須搞清楚兩個問題:其一,他為什么賣國;其二,他賣國的表現(xiàn)?!笔潞?,一學生在作文中寫道:“學習歷史,難免要對歷史上的事件或人物進行分析。每當這時,趙老師都會先提出評價的內容和角度,讓我們去分析,而不是按照人們觀念中的認識去說……趙老師的這種分析方法,使我們以后再評價一個人或一件事的時候,就更加客觀、公正了。”
“歷史是由人的生命鑄就的,而這‘人’,便是我們的先人。尊重歷史,就是尊重人,就是尊重我們的祖先?!?/p>
某日上課,內容涉及《五月花號公約》。為了引起學生的重視,趙老師事先做了一番渲染:“在美國歷史上,有一部被稱作‘精神憲法’的文件,在美利堅合眾國建立一百多年前便已誕生,這就是《五月花號公約》……”還沒來得及往下說,一學生突然發(fā)問:“五月花?是那手紙嗎?”學生都笑了,趙老師半天無語。講到這里時他說:“人的心中沒有了敬畏,是不是很可怕呢?”
“在我看來,任何民族與國家的歷史,都是嚴肅和厚重的。其中的每一個過程,或成功、或失敗、或順利、或挫折、或喜悅……無不值得后人敬重?!币驗檫@樣的敬重之心,他看到某大牌演員以無厘頭的方式演繹古代著名才子時會瞠目結舌;看到幾乎造成萬人空巷的某部清宮劇時出離憤怒。尤其是看到有些描寫抗戰(zhàn)的作品以娛樂化的方式呈現(xiàn)殘酷的戰(zhàn)爭時,他拍案而起:歷史可以這樣篡改和褻瀆嗎?如果我們的年輕人心目中的戰(zhàn)爭都是電影里那個樣子,他們又會怎樣看待戰(zhàn)爭呢?
社會現(xiàn)象如此,作為一個歷史教師,當如何為之?
趙老師說:“我不是導演,但我愿意并且應該去提升我的學生的品位。至少,從我嘴里講出來的歷史,絕不能輕佻、淺薄,而應嚴肅、厚重;絕不能興之所至、信口開河,而應言之有據(jù)、論從史出;絕不能張揚文化糟粕,而要弘揚光明磊落、堂堂正正。”
本著這樣的出發(fā)點,趙老師講的歷史,理性,真實,直抵學生的內心。學生感慨:“聽趙老師講抗戰(zhàn)史,幾乎每節(jié)課都會流淚。現(xiàn)在的我們,對于‘愛國教育’早已麻木,對于英烈的欽佩在一遍遍無味而又無力的重復中消磨。因而,當我聽真實的歷史,我被深深地震撼了……”
某日上課,內容是重慶談判。趙老師出示了一張毛澤東和蔣介石在中國近代史上唯一的一張合影。照片上,蔣介石微笑著,而毛澤東神情嚴肅。當趙老師說到“毛澤東的表情要比蔣介石嚴肅和沉重”時,一個學生脫口而出:“那是嚇的?!敖淌依镱D時爆發(fā)出哄堂大笑。
此景出乎趙老師的預料。本來使用這張照片的目的是活躍課堂氣氛,營造歷史氛圍,用其作為分析國共當時實力的切入點,不料課堂氣氛活躍“大發(fā)”了。怎么辦?如果往回收,有可能讓課堂沉寂下去;如果繼續(xù)放,這種對歷史的輕慢又是他所不能容忍的。于是,趙老師選擇mvcn+VsCg133SCV6J696SpowodNWCBblHXfYFBavQ8g=了前者。
他問:“你為什么說毛澤東的表情是‘嚇’的呢?”學生說:“肯定那樣啊,當時國民黨那么強,共產(chǎn)黨那么弱……”他又問:“那你說共產(chǎn)黨的實力是在長征結束時更弱呢,還是解放戰(zhàn)爭初期更弱呢?”學生似乎意識到了什么,臉上笑容消失了:“長征時更弱?!苯又@個話題,趙老師補充了長征剛結束時紅軍和國民黨軍隊的兵力對比,以及解放戰(zhàn)爭初期雙方兵力的對比,反問:“紅軍和國民黨的兵力對比是2∶300時,毛澤東尚且氣定神閑指揮若定,到了百萬雄師在握的時候,怎么可能嚇得顏面變色呢?”教室里安靜了。趙老師又敲了一記重錘:“歷史照片是史料的一種,是對歷史的真實反映,而不是漫畫。有的學生可能習慣于看漫畫,而忘了應該怎樣看歷史照片和怎樣看待歷史。”從學生的表情和目光看,這幾句話,他們聽到心里去了。
“要在學生的心中牢牢地樹立人道主義的原則。我希望,‘人人生而平等’的理念能內化為學生的行為準則,成為他們一生的精神財富?!?/p>
趙老師曾經(jīng)對學生說:“博愛是人類道德的最高境界?!?/p>
2001年9月11日,大洋彼岸發(fā)生了一起震驚世界的慘案??吹饺藗儗o辜逝去的生命的冷漠和毫無理性的興奮與狂熱,趙老師臨時調整了歷史課的內容。他首先倡議,師生共同為罹難者默哀一分鐘。然后,他引導學生從情感和理智兩個角度評判“9·11”事件,進而引導學生討論如何對待生命、尊重生命,并對生命價值進行了深刻的思考。學生在后來的作文中回憶道:“那節(jié)歷史課,趙老師一改往日的幽默風趣,很嚴肅地給我們講述了他聽到這件事后的感受,并譴責了這種慘無人道的行為,曉之以理,動之以情。我被他深深地打動了,這是我最難忘的一節(jié)課?!?/p>
還有這樣一個故事。趙老師帶學生到北京某知名大商場進行社會實踐活動。學生的任務是站在商場門口統(tǒng)計客流量,并分別統(tǒng)計北京顧客和外地顧客。在崗前培訓時,商場的一位負責人為了幫助學生區(qū)分外地游客,無意中使用了帶有明顯歧視性的語言。這時,一位學生脫口而出:“人人生而平等!”回憶起當時的情景,趙老師說:“我所教過的學生進入國內外名牌大學的不下數(shù)百位,其中更不乏引無數(shù)人側目的狀元郎。對此,我只能視為自己的教書成果。而這位學生的一句話,則一直被我看作是最成功的教育成果!我深為自己有這樣的學生而自豪!”
記者手記
在我看來,一個真正的好老師所需的兩方面素養(yǎng)——“學高”和“身正”,趙利劍老師都具備了。
同事們都知道趙老師極愛讀書。石國鵬老師說:“趙老師最大的特色是他勤于讀書勤于思考,他讀的書究竟有多少已經(jīng)無法計數(shù)了。”趙老師這個習慣得益于小時侯姥爺?shù)难?。從學齡前開始,他就跟著姥爺?shù)礁鞔髨D書館去看書,至今仍不時拿出來翻看的《三國演義》,就是上小學之前第一次讀的。趙老師說,他年輕時也有過別的愛好,如打橋牌、下棋等,工作后時間不夠用,就把那些愛好都放棄了,現(xiàn)在他最重要的“休閑活動”就是看書。
同事們都覺得趙老師很簡單。他對教學的想法,他寫的教案、做的課件,誰想看就可以看,想用就拿去用。石國鵬老師提出要聽趙老師的課,趙老師就任由他聽。結果,石老師每天都去聽他的課,連續(xù)聽了三年。
趙老師從沒想過要換一種工作,或換一個單位。他的高考志愿是讀初中時就確定了的。因為他一方面喜歡歷史,一方面喜歡當老師,所以早早就鎖定了目標:報考北京師院歷史系,將來當歷史教師。盡管在他風華正茂的那個年代,教師并不是人們心目中理想的職業(yè),同學們有下海的,從政的,各自做得風生水起,趙老師卻從來沒有動搖過。他說:“我喜歡四中,喜歡四中歷史組。因為在這里可以心無旁騖做自己喜歡的事,心里特別舒服?!?/p>
趙老師說,下一個暑假,他計劃再去云南的和順古鎮(zhèn)住些日子。那是去年暑假時去過的地方,之所以要再去,不僅因為那里有古剎、祠堂、明清古建,且清溪繞村、垂柳拂岸,還因為它的附近有一個長眠著抗日遠征軍八千多英靈的國殤墓園。在排列著幾千塊墓碑的山坡前,趙老師曾情不自禁地大聲朗讀愛國縣長張問德的“答田島書”碑文:“由于道德與正義之壓力,將使閣下及其同僚終有一日屈服于余及我騰沖人民之前。故余拒絕閣下所要求擇地會晤以作長談,而將從事于人類之尊嚴、生命更為有益之事?!壁w老師為什么會情不自禁?我沒問,他也沒說,但我相信,所有人都懂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