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讀到一本名為《魯迅作品人物圖典》(人民文學出版社2006年3月第1版)的書。書中介紹《阿Q正傳》的人物“假洋鬼子”時,有這樣一段話:“……(假洋鬼子)與‘革命黨’聯(lián)系,還為趙秀才也買了一塊‘國民黨’的銀桃子,儼然成了正宗國民黨,在未莊指手畫腳?!保ǖ?1頁)這段介紹文字說有了“銀桃子”,便“儼然成了正宗國民黨”云云,錯得實在有些離譜?!般y桃子”跟“國民黨”并沒有什么關(guān)聯(lián),它是“自由黨”的黨徽。作者在小說中已交代得清清楚楚。
《阿Q正傳》第八章“不準革命”寫有趙秀才投機革命的情節(jié):他想親身拜訪革命后“也做了什么”的舉人老爺,但是因為進城有剪辮的危險,所以“他寫了一封‘黃傘格’的信,托假洋鬼子帶上城,而且托他給自己紹介紹介,去進自由黨。假洋鬼子回來時,向秀才討還了四塊洋錢,秀才便有一塊銀件掛在大襟上了;未莊人都驚服,說這是柿油黨的頂子,抵得一個翰林”。
“柿油黨”是“自由黨”的諧音。未莊人把“自由黨”叫作“柿油黨”,原因是“鄉(xiāng)下人不能懂,便訛成他們能懂的‘柿油黨’了”(魯迅:《〈阿Q正傳〉的成因》)?!白杂牲h”并非虛構(gòu),辛亥革命時期確確實實存在過一個以“自由黨”為名的資產(chǎn)階級政黨。中國科學院歷史研究所第三所(近代史研究所)南京史料整理處保存的檔案中,存有該黨的部分史料,該黨全稱為“中華民國自由黨”。
自由黨成立于1912年2月3日。本部最初設在上海,同年6月遷到北京。他們擁戴孫中山、黃興為正、副總裁,但實際負責人是臨時總裁李懷霜(《天鐸報》總編)。自由黨的成員主要集中在江浙一帶?!督B興文史資料》載:“自由黨紹興支部于1913年2月27日由丁匡公、徐嗣龍等15人發(fā)起成立,有黨員350余人,負責人為理事長徐嗣龍,社會黨干事何幾仲也為主要頭目,贊成者有孫德卿等……”自由黨以資產(chǎn)階級的“自由”、“平等”為旗幟,在政治上有四大主張:“維護社會自由、驅(qū)除共和之障害、倡導組對自由、同情社會主義”。其對袁世凱的專制統(tǒng)治有過反對表示。1913年8月30日,袁世凱政府以該黨“實欲結(jié)合黨徒,陰與政府為敵”和“所結(jié)黨徒又多下流社會”等為理由通飭禁止。從此,自由黨北京本部和各地支分部均遭政府當局解散,前后存在僅一年零六個月。
《中華民國自由黨簡章》“徽章”款規(guī)定:“中華自由黨黨員皆有佩戴徽章之權(quán)利,但入黨時須交納徽章費一元,在宣布召開成立大會之前三日內(nèi),憑據(jù)領(lǐng)取,以便開會時佩戴入場。若開會時黨員未戴徽章,不得給予證書,黨員資格即算取消……”自由黨的徽章有兩種:其一是“金質(zhì)名譽徽章”,該徽章獲得者必須是“慨助本黨經(jīng)費至五十元以上及介紹同志入黨滿五十人以上者”;其二是黨員共同佩戴的銀質(zhì)徽章,就是小說中所說的“銀桃子”。
另外“銀桃子”是“自由黨”的徽章,也有實物可作佐證。早在1977年,浙江省麗水市博物館就曾征集收藏到包括“銀桃子”在內(nèi)的幾件“自由黨”文物。證書、證章完整配套,經(jīng)國家文物局革命文物鑒定專家組鑒定,被定為國家一級革命文物。盛世興收藏。隨著收藏熱的不斷升溫,從上世紀90年代初至今,在全國各地已先后發(fā)現(xiàn)了八九枚“銀桃子”。這些“銀桃子”的規(guī)格、造型、材質(zhì)、銘文等基本相同,都是大約長5厘米、寬4厘米,外形為桃子狀,銀質(zhì)材料,正面鐫有“中華自由黨黨員” 3排楷書。不過就一些局部特征考察,這些“銀桃子”也稍有不同,還是有明顯的版式區(qū)別的。按地區(qū)分,有江蘇版、浙江版、上海版、安徽版、山東版等多種版式。
辛亥革命時期的紹興,的確有許多像假洋鬼子那樣的投機分子混入革命黨后,在城鄉(xiāng)招搖撞騙,橫行霸道,為非作歹,魚肉百姓,就是因為“有了這銀桃子的黨章掛在胸前,在鄉(xiāng)間就成了土皇帝,什么人都看不在眼里”,“銀桃子的徽章一時曾經(jīng)很出風頭”(周遐壽:《魯迅小說里的人物》)。魯迅在《哀范君三章》詩其一中有“白眼看雞蟲”句,就是譏諷自由黨紹興支部的骨干何幾仲(“雞蟲”是“幾仲”的諧音)的。他在小說中點化“自由黨”、“銀桃子”的史實,有著深層的歷史文化背景。小說真實地再現(xiàn)了特定的社會風貌和歷史現(xiàn)實,形象地指出這種革命“換湯不換藥”、跟以前并“沒有什么大異樣”的客觀事實,嚴正批判了資產(chǎn)階級的軟弱性和妥協(xié)性,深刻反映了舊民主主義革命的不徹底性。
筆者以為,《魯迅作品人物圖典》作為普及魯迅的讀物,在文字介紹中不應出現(xiàn)這種把“自由黨”誤為“國民黨”的低級錯誤。是錯誤就必須糾正,以免以訛傳訛。
作者單位:南通市平潮高級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