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筆者下鄉(xiāng)調查,一位老黨員說了這樣一句話:“現在一些干部把什么都往自己口里扒,什么都往自己荷包里裝,思想留級了,不能算是黨的干部。”
“思想留級了”,可以說是對當前一些黨員干部所作所為的生動描述。這類黨員干部,你說他沒有干事,他卻干了一點;你說他為民辦了實事,可群眾卻不滿意;你說他貪污受賄,卻沒有明顯的證據;你說他干干凈凈,群眾說怎么剛當兩年鄉(xiāng)長,就能在縣城蓋起了私房?黨員干部,在群眾眼里就是“官”,而這樣的“官”大事做不來,小事不愿做,整天抱怨這抱怨那,思想渾渾噩噩,混來混去。這種“官病”,用那位老黨員的話來說,是“思想留級了”,沒有擺正黨的事業(yè)與自我得失的關系,沒有擺正自己與群眾的關系,若不及時“補課”,必然會損害黨員干部的形象,傷害群眾的感情。
過去,讀書考試不及格,就得留級,直到考及格了,才能往上讀。同樣,作為黨員干部,沒有通過群眾的“考試”,就證明你為“官”“不及格”,還需要“補課”。從治病當治根的角度上講,也理應給“不及格”的官員補補課。思想上去了,認識提高了,就會有好的行動,自然也能通過群眾的“考試”,得到群眾的認可。
時下,正值努力轉變工作作風,深入聯系群眾的時期,更需要各級黨員干部,特別是基層黨員干部慎防自己“思想留級”。
(責任編輯:陳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