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是就讀于英國皇家音樂學院的聲樂碩士李梅里最幸運的月份。
6月6日,他同時收到英國皇家音樂學院歌劇學校和倫敦市政廳音樂與戲劇學院歌劇學校的“藝術家文憑” (英國表演藝術專業(yè)最高文憑) 全獎錄取通知書,成為皇家音樂學院歌劇學校8年來惟一被錄取的假聲男高音,也是市政廳音樂歌劇學院近二十年來第一個錄取的假聲男高音。
6月20日,他得知了另一個振奮的消息:由于他在畢業(yè)考試音樂會上異常出色的表現,評委們一致決定給他100分。在英國,70分以上已經是優(yōu)異,而作為主觀性極強的音樂表演專業(yè),這個100分是英國皇家音樂學院有史以來畢業(yè)生的最高成績。難能可貴的是,這個滿分給予了一個碩士才開始學聲樂的半路入行的中國留學生。
假聲男高音 (Countertenor),又稱高男高音,用男性的假聲演唱西方古典音樂聲樂作品的獨唱聲部和聲音類型,有著悠久的歷史傳統(tǒng),其曲目主要集中于巴洛克時期與現當代的西方聲樂作品。歌劇中一般飾演男性帝王與英雄等角色,需要將柔美與陽剛的音色結合在一起。巴洛克時期曾是假聲男高音與閹伶歌手的輝煌時代,進入古典與浪漫主義時期后,這種聲部逐漸式微。隨著20世紀后半葉的古樂復興,假聲男高音重新在世界范圍內流行起來,近年在歐美幾乎成為與男女高音等其他聲部一樣普遍的聲音類型。而在中國,大多數人連聽都沒聽說過這個聲部,李梅里是中國在亨德爾的故鄉(xiāng)系統(tǒng)學習假聲男高音的第一人。
李梅里自幼喜愛音樂與藝術,曾在廣州市少年宮合唱團唱了5年的男童聲,而后直到在華南師大附中讀高中時才重新接觸聲樂,并第一次在詩人楊子那里聽到了一張假聲男高音的唱片。被北大錄取時,專業(yè)調劑讓他沒能就讀第一志愿英語系,而是學起了電影。利用課余時間,他師從著名聲樂教育家、中央音樂學院趙登營教授學習假聲男高音演唱。當時中國沒有任何老師有過教假聲男高音的經驗,趙登營教授研究出自己的一套教學方法。僅學習半年,李梅里便獲得了首屆香港國際青少年合唱節(jié)獨唱比賽冠軍。
2010年底,他偶然看到英國皇家音樂學院在北京招生的消息,沒想到面試結束,考官就拋來橄欖枝:碩士全獎錄取。
在英國,李梅里逐漸懂得了什么是真正的音樂、什么是真正的歌唱。假聲男高音要演唱意大利語、英語、德語、法語、拉丁語5種語言的音樂作品,每種語言的發(fā)音都要標準地道,這不僅要求歌者把每一個音節(jié)讀準,還要懂每個單詞的意思、整個句子的含義。初步掌握語言發(fā)音后,還要進一步掌握不同時代、類型作品的音樂風格和演繹處理。
傳統(tǒng)的假聲男高音主要演唱巴洛克時期聲樂作品,李梅里貪心地擴展著自己的曲目。他學習了大量浪漫主義時期德語和法語藝術歌曲,并考入皇家音樂學院“藝術歌曲圈”,代表學校去各大音樂廳演唱舒伯特、舒曼、門德爾松等人的藝術歌曲。在英國的兩年中,李梅里不斷參加演出,在倫敦、愛丁堡、伯明翰、漢堡等多個城市開過音樂會,并于2012年受邀在倫敦亨德爾音樂節(jié)演出哈塞的歌劇《獨裁官路奇奧巴比里奧》,獲得樂評界的高度評價。
5月29日的畢業(yè)考試音樂會上有3位考官,分別是皇家音樂學院副院長提姆·瓊斯 (Timothy Jones)、戲劇老師約翰·郎姆斯特 (John Ramster) 和著名歌唱家、英國國家歌劇院主席珍里·格比 (Jean Rigby)。結束時,他們紛紛上前和李梅里擁抱握手,似乎忘記了這是嚴格的考試。
他們的評語是:“這是極罕見的獨唱音樂會。不僅技巧上無懈可擊,表演上亦令人信服,以一種令人難忘的藝術性打動了我們。評委們都被你與觀眾交流的天賦徹底征服了,并驚訝于你能夠熟練地掌握如此多不同風格作品的能力。在亨德爾與德芙的作品中,你展現了無與倫比的戲劇表演與歌唱的能力。巴赫與普塞爾的作品,你展現了美妙的聲音與令人驚嘆的表現風格。能聽到這場音樂會,我們都感到真正的榮幸。評委們都毫不猶豫地給予你最高分作為我們的禮物?!?/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