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陳坤決定做“行走的力量”公益活動,關于這個項目,有這樣一段介紹:心靈建設類的公益項目,旨在號召人們通過最本能的行走,在行走中安靜下來,與自己的內心對話,獲取正面的內心能量,并將正能量傳播給他人。希望用最簡單和本能的方式,傳達一種積極向上的人生態(tài)度、生活理念,從而凈化心靈。
做這個項目時,陳坤身邊的大部人都不同意。“他們覺得太抽象了。”太抽象的東西,在一個希望馬上看到結果的時代,聽起來充滿風險。他琢磨了很長一段時間,那段時間里,“日日夜夜都在想這件事”。
“演員的價值感好像只在于娛樂或者某些電影的宣傳。”行走的力量讓陳坤找到了自己作為一個公民的使命感,“我想證明,我不僅僅從老百姓那里拿到那么多,也在做我認為對的、不是能讓你們馬上看到效果的事情?!?/p>
他想,做一年試試,不行就不做了。沒想到,一做就是3年。
2011 年 8 月 24 日,第一屆“行走的力量”正式啟程,陳坤與 10 名北京大學生志愿者進行了為期 11 天的西藏行走;2012 年 8 月 23 日,第二屆“觀·心·青?!眴⒊?,志愿者擴大為 20 名,來自全國范圍的白領在青海阿尼瑪卿山徒步轉山,10 天 9 夜,全長 180 公里。按規(guī)定,行程結束后,志愿者還需支教半年。大部分志愿者完成了這項任務。
2013 年 8 月 11 日,第三屆“行·靜·喜馬拉雅”正式啟程,這次主要以老師或即將成為老師的師范畢業(yè)生為主,從兩萬人中選出 19 名志愿者,進行了為期 9 天、全長 110 公里的嘎瑪溝之行,最高處海拔5400米。
行走過程中,作為佛弟子,陳坤每天早起第一件事是讀《金剛經》,每過一個埡口,會停下來掛經幡、誦經。沒有條件洗漱,他頂著9天未洗的頭發(fā)接受隨隊媒體的采訪。
挨著他帳篷的營員,有時半夜醒來,能聽到從他帳篷里傳出的誦經聲。
陳坤說,他只有最后一晚睡了個踏實覺。因為擔心人員的安全,他每天都在焦慮不安中度過,最多能睡3小時。
做《快樂男聲》評委時引發(fā)的爭議,作為一個娛樂明星的話題,在這條行走的路上暫時忘記了。這一程,他不是明星,宛如一個合格的修行人,自律且精進地前行。有人說他能裝、愛演,他自嘲,“我現在最愛的,就是每天表演成修行人的樣子,而且,入戲很深?!?/p>
人物周刊:兩年多不拍戲,不恐慌嗎?
陳坤:如果說經濟方面,因為我以前很節(jié)約,所以沒覺得有什么壓力。我的小虛榮已經得到了滿足,比如想要一個好的房子住,已經有了;有一輛豪車,相對于普通收入的人來講,也有了。休息這兩年,我才發(fā)現,我還蠻有錢的呀,存款足夠花了,所以覺得蠻輕松的。
這兩年不拍戲,我也一直在看自己恐不恐慌??戳耍豢只?。跟錢沒關系,再過兩年不拍也可以。但是害怕大家忘了我,所以還是想拍一個好點的角色。
人物周刊:害怕大家都忘了你?
陳坤:對呀,就會沒有人關注了。
人物周刊:得到關注是為了滿足虛榮心?
陳坤:我想推廣我做人的一些態(tài)度。陳坤未來一定不會成為像喬布斯一樣富有的人,但是我可以成為像喬布斯一樣傳達思想方式的人。沒有財富和技術團隊支撐我做實體的時候,我可以跟別人分享我是誰。大家如果不關注我,誰還會關注陳坤想推的理念是什么呢?
人物周刊:陳坤的理念一定值得關注嗎?
陳坤:我就是放在手術臺上的一具尸體,你可以剖開看嘛。比如說陳坤這個肺爛了,以后我們可以不要像他這樣的生活方式。
我假設所有人都討厭我的時候,我應該怎么樣活著
人物周刊:你經常提起夢想這個詞,你現在的夢想是什么?
陳坤:我其實每個階段都有一個夢想,從2009年《建國大業(yè)》中演完蔣經國,到2011年演完《畫皮2》,那三四年間,我最大的夢想是成為一個很專注演戲的演員。
人物周刊:偉大的演員?
陳坤:對,偉大的演員,專注演戲的偉大男演員,我希望往這個方向發(fā)展。但慢慢發(fā)現,我觀察到的東西,都是為了要演的每一個角色而存儲在腦子里,有一天我突然開竅,我能不能把那個夢想再變大一點?我成為一個好演員和成為一個推動我認為對的生活方式的好演員不矛盾啊。
人物周刊:什么是你認為對的生活方式?
陳坤:比如我對金錢、生命、虛榮、友誼、愛情、孩子、事物的看法,這些都可以拿出來跟大家分享。所以我才決定在《畫皮2》之后對自己做一個試驗,那個時候有那么多戲找我,片酬也上漲,我能不能停一停,看看我的虛榮心和經濟能力能夠承受到什么程度。我喜歡跟生活中的自己玩。
人物周刊:當時這個試驗有沒有時間限定?
陳坤:當時想試一年,因為一年不賺錢我還能活下去,但是這種想法需要整個團隊的支持。我的經紀人比較懷疑:“用這種極端的方法你覺得有意義嗎?”我說,“對我個人的成長是有意義的,因為我早晚會面對有一天我沒有戲可拍,哪怕只因為衰老和健康的原因,也會面對這一刻,我提前做個練習不好嗎?”
我以前拍完一部戲,到接下一部戲中間,會回到北京休息幾個月,那時候總會有一種恐慌感。我還沒有工作呀?下面的戲是什么樣啊……這些恐慌,在休息的這兩年時間里反而沒有出現,我還覺得挺奇怪的。
人物周刊:你之前不喜歡演員這個職業(yè),到后來極其專注地想做一個偉大的演員,再到現在,你說想停下來看看有沒有其他有意思的事情可做。這么多年,你找到當演員的樂趣了嗎?
陳坤:我很專注做演員的時候,因為太專注于一個事情,反而執(zhí)著了,執(zhí)著于演員的名聲、片酬、最后呈現的是不是觀眾所喜歡的……完全執(zhí)著一件事情的時候,應該稍微退一步。比如愛一個人,太在意的時候,就會變成捆綁;特別喜歡美食的時候,就變成我比較大的障礙,雖然從中也得到了快樂。我從2008年那會兒開始覺得應該做一個好演員的時候,看什么東西都有點偏執(zhí)了,總想著為演員這個職業(yè)積累,久了就變得有點虛假,好像我永遠在為一個未知的角色做準備。
人物周刊:藝術家不都這樣嗎?難道你沒想成為藝術家?
陳坤:我沒想成為藝術家,只希望我是一個享受拍戲的人。以前我說我想成為一個偉大的演員,這種話給了自己一個不必要的禁錮。所以我試試放開一點點,看還能不能開心。我在觀察自己,我在想什么,我的虛榮心、我的緊迫感在哪里等等。沒想到生活就是這樣,從來沒有我們想象中那么嚴肅。退一步,發(fā)現其實很多事情做得還是蠻有趣的。
人物周刊:你在當自己的旁觀者?
陳坤:我假設所有人都討厭我的時候,我應該怎么樣活著?我那時候是不是會撞墻?這種觀察挺極端的。很年輕的時候,我就曾經說過一句話,當藝人就是各領風騷三五百日。每個人都有自己成功的時刻,就看你怎么定義成功。
人物周刊:你在《突然走到西藏》這本書里非常狠地剖析自己,這需要很大的勇氣。
陳坤:我的初心很簡單,盡量把經歷過的真實心態(tài)寫出來,沒有陳坤,書里的陳坤是我筆下的那個人,我把他寫出來給你們分析,無論好壞,你們覺得有用,拿出來用就完了,我就是那具可解剖的尸體。
人物周刊:這會不會讓你有所損失?
陳坤:毫無損失,并得到更多。我更自由,更放松,不用在你面前偽裝特別多,以前我想放下,但還沒有勇氣。現在我慢慢給大家試一試,這個社會不缺乏成為真實自己的空間,只是大家不愿意選擇。
人物周刊:你在微博和公眾微信兩方面都占據了第一的位置,有刻意經營嗎?
陳坤:我馬上要開始經營了。我希望我的微信平臺有更多的會員,我推薦我認為好的東西,比如好的文藝作品、書,一些好的產品我也想推廣,難道這也有錯?
人物周刊:沒有人說對錯。
陳坤:我在問我自己。很多人認為,你做的行走的力量哪是公益,那個屬于心靈層面,你應該多捐錢啊。好多人說,你不應該做這個項目。我從來沒有強迫任何人接受我想傳達的東西。我只用我的身體,和我自己想做的方向告訴你,你可以認同我,也可以不認同我,但是你不能忽略我的存在。
人物周刊:當別人告訴你,你應該去做A,不能去做B或者C的時候,你很氣憤?
陳坤:不會。我就試試去想他說的A,如果有道理我就做。只要我的核心在我的心里,哪種方法不可以使用呢?你提的建議和方法更好的時候,我當然需要你的方法論了。
人物周刊:有人說你的公共微信平臺一天凈收入700萬。
陳坤:我是多么希望有啊。我真的把它當成目標,一定要做到。與其聽這些話,不如去實現這些人的夢想,讓此事成真。
人物周刊:公共微信平臺這件事,你做得很有遠見,這是團隊策劃的結果嗎?
陳坤:你知道什么叫因緣和合隨便就成就一件事情嗎?大家說這個形式挺好,我覺得也不錯,那就做吧。被顯微鏡放大的東西都是比較奪人眼目的,挺好,反正我是被放大之后的受益者。我明明沒有那么好,被媒體一放大,大家都很喜歡我,我受益了嘛。同樣,我也會接受一些事情做得沒那么好,沒那么嚴重,但是放大了就很嚴重的后果,那也很正常啊。
每次上臺前,要寫七八頁紙的分析
人物周刊:你說去做《快樂男聲》的評委,一開始僅僅是為了嘗試去挑戰(zhàn)自己的“娛樂底線”。這話怎么理解?
陳坤:我去那,主要因為沒有一個很娛樂、很受關注的媒體平臺放我們“行走的力量”宣傳片,這是第一;第二是反正閑著也是閑著,能賺筆錢多好啊。當時的目的就這么兩個。
人物周刊:你在節(jié)目當中的心態(tài)夠娛樂嗎?
陳坤:我沒有想到,去了之后,越往后面越盡心,開始執(zhí)著和在意了。我們評委跟節(jié)目組開會討論時,大家都有各自喜歡的選手,在那一刻,我想到我在電影學院的時候,就是因為老師對我的莫名喜歡,才給了我一次機會。為什么我后面開始嚴肅、較真了?因為那些孩子就在我的面前,不管他們的未來變成什么樣,我在這個時候對他們來說很重要。有一段時間我很緊張,每次上臺前甚至要寫七八頁紙的分析,比如他們的聲線條件,舞臺表現力等。
人物周刊:這樣聽來,這3個月的評委并沒有娛樂到你,反而更累了。
陳坤:反正沒當初想的那么輕松。當初以為自己可以做一個娛樂節(jié)目,又可以幫我們“行走的力量”做廣告,還可以賺一些錢,以為占了便宜,但世上從來沒有占便宜的事情。
人物周刊:你在快男現場貢獻了不少話題,但也為你招來了一些詬病,比如和謝霆鋒互扔話筒之類。
陳坤:我剛才已經回答你了,我是一個被放大鏡放大得到利益的人,也自然要享受放大鏡放大之后的不利之處。其實這個世界上有多少人關心事件原本的樣子?大家都喜歡放大的結果。你要知道被放大的事情轉發(fā)量可能是一千萬,而公布真相那一刻,轉發(fā)率可能只有100次。
人物周刊:你對兒子有什么期待?對他的人生有過什么樣的規(guī)劃?
陳坤:我對他惟一的期待就是他有一些責任感,對自己的生命有責任感。我想規(guī)劃他的人生,但是我發(fā)現我一定要制止這樣的想法,不要延續(xù)這個念頭,因為這是自取煩惱。
人物周刊:你覺得你對他的教育成功嗎?
陳坤:非常慚愧地說,我對我自己的教育都不怎么成功。關鍵是教育成功這事誰來定呢?他才11歲。我完全接受他現在這個樣子,你不接受他,老是批判他,就會放大任何一個東西;你全部接受,然后誘導一下,往這邊多一點就好。不是批判,而是誘導。
人物周刊:你對友情怎么看?在你看來優(yōu)質的友情什么樣?
陳坤:友情就是不用說太多,很默契,心里真正有對方,跟愛情差不多吧。
人物周刊:跟愛情差不多?
陳坤:對啊,我是水瓶座啊。友情跟愛情分得不那么清的,愛情是你想到某一個人的時候,會有生理反應,友情是心理反應。這兩種都會讓你關心對方,希望對方好。
人物周刊:在你看來,優(yōu)質的友情和愛情什么樣呢?
陳坤:就是不要煩我,不要要求我。我最討厭別人告訴我你應該怎么做,我的逆反心理很強。我用我的方式活著,我用我的方式解讀我認為的友情和愛情,不是按你需要的方法去對待友情和愛情。
人物周刊:我看到你在一個采訪里說,你想做這個社會的中流砥柱。
陳坤:我什么時候說過這種話呀?當我們長大的時候,成了這個社會的主流人群,緊接著20歲的小孩,馬上也會成為主流人群,我希望他們每個人都有一點點責任感。這種話在做娛樂圈的采訪的時候說,總是顯得有點裝逼。那我就沒有辦法再說,我就說,我希望每個人都對這個社會有點貢獻吧。其實是這么一個話題。不要延伸了,說多了別人更罵我了。他也造口業(yè),我也不舒服,何必呢。
人物周刊:你會看微博里的評論嗎?
陳坤:偶爾看,沒太多時間看。有人罵我的時候,我還挺高興的,還是愛我,太愛我了,他是要引起我的注意。
人物周刊:你從小就被贊好看,外貌帶給你的是什么?
陳坤:我媽老說出去的時候好多孩子,別人都抱你都喜歡你,還給你糖吃。長得帥還是有好處的,(笑)現在的我不就是那個因為長得帥才有糖吃的小孩嗎?
人物周刊:你對自己的優(yōu)勢認知還比較清晰嘛。
陳坤:因為這個形象,才打開了電影學院的大門,如果那扇門沒打開,我不可能是現在的樣子,以我當時的狀態(tài)怎么可能有今天呢?我因為形象好占了很大的便宜,但我并不推崇外貌協會。這個外表其實已經是潛移默化,骨子里面的,漂亮就是漂亮嘛。同樣一個漂亮的包跟不漂亮的包賣得就是不一樣,這是一個現狀。只是我們要知道核心是什么,我們得到一個漂亮的外表,要知道感恩,其實并不是我們的能力超過別人,只是因為老天賞了我們一口飯吃,所以不值當有多么炫耀,應當感恩才是。
人物周刊:一個長得好看的男演員靠什么贏得尊重?
陳坤:一個長得好看的男演員靠什么贏得尊重還真不知道,只知道一個人靠什么贏得尊重——真實地活著。
我通過戲子這個詞,幾乎解決了所有類似的概念
人物周刊:有人說,你談論的話題都是感恩、修行、生命的實質這類終極話題,你在有些人眼中顯得很異類……
陳坤:(打斷)是說我裝逼吧,我特別想說,我就是裝逼呀,我通過不斷地裝,最后終于不裝了。或者是說我在不斷地裝逼中進入一個更裝逼的境界,又怎樣?
人物周刊:面對別人的質疑,你不退縮嗎?
陳坤:我最清楚自己的方向在哪里,這也是我為什么能成功。我的未來會很樂觀,我實話告訴你,我心里有我自己的方向。有些人聽到這話就退縮了,我不是這種人。
人物周刊:裝逼這個詞聽起來還挺讓人畏懼的。
陳坤:我通過戲子這個詞幾乎已經解決了所有類似的概念。傻逼啊什么的,以前聽到可難過了,解決了戲子這個詞后,其他的事情幾乎完全可以打通了。
人物周刊:這個詞曾經對你傷害這么大?
陳坤:對嘛,那時候可執(zhí)著了。
人物周刊:你上網查過這些詞到底什么意思嗎?
陳坤:我才不會上網查呢。
人物周刊:你只知道它現在的含義是一種蔑視和侮辱?
陳坤:對呀,我就是一個戲子,誰又不是戲子呢?在生活當中,我們大家都在演我們都不知道的自己,還不夠戲子嗎?你都不知道在哪個舞臺上演,還繼續(xù)每天演著。
人物周刊:37年的人生,哪些關鍵詞讓你受過傷害?
陳坤:我哪記得呀?有不愉快事情的時候,我選擇不太記得。剛開始是刻意的,現在變得下意識就不太記得了,我希望我能記得好的事情。
人物周刊:你會不會有時候無意識地處于一種表演的狀態(tài)?
陳坤:肯定有,每個人都有吧。你看我現在不就在表演我是個修行人的樣子嘛。
人物周刊:人生的不同階段都會有不同的功課,你現階段人生的功課是什么?
陳坤:接受,真正的接受,不是接受給你們看的接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