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東部時間11月5日,民主黨候選人比爾·德布拉西奧在選舉中獲勝,當選下一任紐約市長。
前任紐約市長朱利安尼和現(xiàn)任市長布隆伯格均為富人,而德布拉西奧是出身平民階層的草根;此前二十多年共和黨人盤踞著紐約市長的寶座,而打破這一紀錄的德布拉西奧被稱為“左派中的左派”。年輕時,他傾心社會主義,曾前往尼加拉瓜為當地革命組織募款。默多克新聞集團旗下報紙《紐約郵報》甚至借用切·格瓦拉之名,稱之為“切·德布拉西奧”。
事實上,德布拉西奧能在選戰(zhàn)中以42個百分點領先對手,正是源于他的平民風格和左派傾向,以及在紐約政壇多年的歷練。
德布拉西奧目前擔任紐約公共利益維護人,在紐約民選官員中,他的地位僅次于布隆伯格市長。早在1992年,他就在克林頓總統(tǒng)競選團隊中擔任紐約州負責人;2000年,希拉里·克林頓競選參議員,他是競選團隊經理;他自己也曾當選紐約市議員。
德布拉西奧的當選,讓紐約的富人們惴惴不安。
在選舉期間,他抨擊布隆伯格導致紐約的貧富差距不斷擴大。他說,這個世界大都市正在上演“雙城記”,分成99%的窮人和1%的富人兩個世界。德布拉西奧提出,向1%的富人征稅用于全面義務學前教育,并且承諾提供更多的保障性住房。他反對政府向企業(yè)提供補貼,支持向更多失業(yè)者和貧民發(fā)放食物券,支持帶薪病假,倡導移民法改革等,贏得不少選民的青睞。
和競選綱領相比,德布拉西奧的家庭狀況更加吸引普通選民。
德布拉西奧一家四口,膚色深淺不同,形象獨特,甚至連性取向也不同,猶如一個小聯(lián)合國,稱得上是對紐約這個“種族大熔爐”的最好注解。
他的妻子舍琳·麥克雷是一位作家,出版過詩集。此外,她還是一個同性戀者,在公開發(fā)表的散文中,麥克雷承認了這一點。在紐約市政廳工作期間,德布拉西奧與在人權委員會工作的麥克雷一見鐘情。這讓麥克雷異常吃驚,因為自己比德布拉西奧大7歲,而且他是一位德國裔白人,而自己是一位美國黑人。雖然麥克雷向德布拉西奧說明了自己的性取向,后者仍然展開熱烈的追求,最終修成正果,如今他們育有一子一女。在以多元文化著稱的紐約,德布拉西奧與黑人妻子麥克雷同臺的“黑白配”贏得了不少非裔和拉丁裔選民的支持。
在美國,復古黑人式爆炸頭一向被認為是“不上臺面”的東西,但即使是在老爸德布拉西奧的勝選慶典上,16歲的丹特也還是頂著這個爆炸頭。其實,早在競選期間,這個紐約男孩就已成為時尚雜志的寵兒,凸顯“忠于自我,表達自我”的個性。在與丹特見面時,奧巴馬總統(tǒng)笑著說,他在1978年也留著這個發(fā)型,“不過沒有丹特的好看”。
德布拉西奧18歲的女兒基婭拉則編著發(fā)辮,投票時在額頭扎著頭巾,在慶典那天戴著玫瑰頭冠,造型頗具波西米亞風格。麥克雷留著拉斯塔法里式發(fā)綹,在腦后扎成馬尾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