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網(wǎng)上搜索 “職場抱怨”,發(fā)現(xiàn)所有的文章全部矛頭一致:“老板最不喜歡三種抱怨的人”、“抱怨越多越糟糕”、“不抱怨的職場”,看似很正能量。特別是馬云老師給“抱怨”做了一個神奇的比喻:抱怨像口渴喝海水,你會越喝越渴。
而在我咨詢的一些職業(yè)困惑者中,他們卻正在上“不抱怨”的當。
小丸子是個很安靜的女工程師,她工作5年,在職場中有所歷練,剛到一家大國企,新的工作沒半年。但這次遭遇卻讓她找到了我。
小丸子:“我最近面臨一個困惑:我在參與一個項目,這個項目工期很緊張,我是骨干,項目經(jīng)理叫小新?,F(xiàn)在的問題是,他十分不著急,當我希望他協(xié)調(diào)資源時,他卻不緊不慢,你知道如果這樣,這個項目很可能會失敗?!?/p>
我:“看得出你很負責,那你大可不必著急啊,反正他是項目經(jīng)理,出了問題,他先承擔責任挨板子啊。”我通過提問來觀察更多狀況。
小丸子:“我們企業(yè)可不是這樣,到最后我負責這塊出問題,肯定部門經(jīng)理會拿我開刀。他還會推到我頭上。之前就已經(jīng)發(fā)生過類似事件了。”
我:“那你跟你部門經(jīng)理提過嗎?說小新不推動,讓部門經(jīng)理幫助你啊?!表椖恐杏龅竭@種狀況,溝通是最重要的。
小丸子:“這不是在抱怨嗎?職場中不應(yīng)該有抱怨!”
這就是典型的“上當”個案。抱怨是我們與生俱來的能力。但是現(xiàn)在,抱怨卻要被勵志書看作障礙,而非機會。我們是否聽到每個抱怨背后的真正需求?
任何心理咨詢的序曲都是“傾訴”,這里邊充斥著抱怨,抱怨父母為何欺騙,抱怨老公為何不忠,抱怨孩子為何叛逆,抱怨老板為何小氣,抱怨同事為何使壞……當這種傾訴足夠時,人們往往會像上了一次大號,感覺心清氣爽。傾訴總勝過憋著。
抱怨就是不滿的表達。因此,每個抱怨背后都藏著期待。遠觀職場,抱怨同事不配合是期待工作有好結(jié)果,抱怨上司太冷漠是期待更好的人際關(guān)系,抱怨工作太無聊是期待自己能獲得成就……很多抱怨背后的期待都是積極向上具有正能量的。
如果僅僅因為這是一種抱怨而一棍子打死,老板永遠也不知道員工的要求,員工也很難讓自己更求進步。
還有很多抱怨,背后的期待無非“平等”二字。我干得比他好,你為什么提拔他而不是我;客戶這個單子給那么少錢,要求卻比芝麻還細,真夠貪心……這些話語,做員工的你也許沒在嘴里說過,但你一定在肚子里說過。
最新研究表明:人類追求平等與追求助人的機能,是在大腦的同一個部位體現(xiàn),那就是額葉F5區(qū)的鏡像神經(jīng)元。為何你喂孩子吃飯時自己也會下意識張嘴;為何一個人說烤鴨真香,你也會流口水;為何陌生人患惡疾,你會感同身受而捐助;為何朋友站在臺上出糗,你會替他著急;為何別人拿多獎金,你會覺得不忿;為何客戶給錢少要求多,你會覺得不公平……全部是因為這個鏡像神經(jīng)元作怪。換句話說,如果哪天你已經(jīng)不會抱怨追求平等,也許你也就變成了再也不會幫助別人的冷血動物。
有沒有想過當你抱怨時,你其實還想要一個東西,那就是被抱怨者的愧疚。當你跟別人提:“當初上司答應(yīng)我本月完成10萬就給我多3000塊,結(jié)果我干出12萬,也沒多錢”時,你是否暗自希望這個抱怨能傳到那個上司的耳朵里,令他感到愧疚。
我們除了是感情動物,也是交易動物。自己心里總有一小本感情債,欠錢要記賬,欠個人情同樣記得清清楚楚,還生怕對方不知道。抱怨就承擔了這個傳遞信息的任務(wù)。當真的欠你的時候,你是債主,沒權(quán)利要回來,通過抱怨讓對方內(nèi)疚一下下難道不行?
好了,給抱怨做了這么多開脫,其實是為了讓每個人咂摸抱怨的意義。還記得那個古諺嗎?會哭的孩子有奶吃,你得“會”哭,才能有奶。何謂“會”?做好三“選”:選好對象、選好方式、選好內(nèi)容。
你要向誰抱怨?那得看聽你抱怨的人會不會讓你更難受。如果他們既不能滿足你的期待,又不能讓你博得同情,那找他就是找錯了人。你們倆不搭調(diào)。
那什么人靠譜呢?
找第三方咨詢。如果你對親人、朋友、同事都有所忌憚,那最好的方式是找一個第三方的咨詢。經(jīng)過訓練的咨詢師會接納你的一切傾訴,更重要的是,他們能引導你的情緒,將其轉(zhuǎn)化為你的期待和行動。
同情你的人。你的家人,那些善于換位思考的朋友。你可以沖他們倒倒苦水,至少他們不會馬上擋住你情緒的流淌。但如果你抱怨太多,再有同情心的大媽都會聽煩。
這還不夠,我其實建議你要找能滿足你真實期待的人“抱怨”。職場中,也許你的期待來自同事、來自老板、來自上司。只有他們能聽到你的抱怨,知道你的期待,才有可能實現(xiàn)你的期待。但是,誰都知道,你沖他們抱怨,往往期待滿足不了,甚至會壞了大事。那不是因為你找錯了人,而是因為你沒用對抱怨的方式和內(nèi)容。
當聽到很多抱怨時,你會發(fā)現(xiàn)我們所溝通出來的內(nèi)容往往不單單是某個事件,而是跟在后邊的演繹猜測?!拔腋傻幕罡⒌囊粯佣啵Y(jié)果獎勵他不獎勵我?!边@算是事實,但后邊往往會帶著猜測,“一定是小劉跟張總凈諂媚,你看他每天在公司,裝樣子的時候比真正干活多得多?!比缓螅u價及蓋棺定論就跟著出來了,“哼,這個小人?!?/p>
好了,這份根據(jù)事實加猜測加評價的抱怨到底有什么效果,同情你的人會慢慢覺得你是妄想癥患者,一旦傳到當事人耳朵里,你之前的所有期待都會灰飛煙滅。
那么該選什么內(nèi)容呢?
1.你眼中的事實
“我干的活跟小劉一樣多,怎么獎勵他不獎勵我?”
2.你的感受
感受是抱怨的好內(nèi)容,人為何內(nèi)疚,往往是因為聽到感受。因此表達一下你的感受吧。我很傷心、我很驚訝、我很焦慮、我很煩躁……
3.你的期待
“我希望我的工作跟我的收入能匹配?!?/p>
有表達期待,才會有滿足期待。
當一個母親看著滿目狼藉的房間,一邊打掃一邊抱怨:“我就是你們的保姆?!辈蝗鐏睃c直接的期待:“小明,去把你的房間收拾了,馬上!”
我們往往不表達期待,其原因在于我們以為對方一定會知道我想要什么——那是你以為。
4.你的行動建議
哪怕這種行動只是簡單的“我下一步需要想清楚我的真實期待到底是什么”這種內(nèi)省式思考,也會讓你、對方都覺得你是在提方案,而不是簡單抱怨。
指責式:當初你答應(yīng)我本月完成10萬就給我多3000塊,結(jié)果我干出12萬,也沒多錢。我覺得很受傷,我覺得你不講信用!
認錯式:張哥,我這月完成了12萬業(yè)績,我記得我們之前有個約定,你能給我獎金了?!抑牢铱隙ㄊ沁€做錯什么了,您能給我指出來,我好改。
撒嬌式:張哥,你看我這月的業(yè)績,過了10萬了吧。您就大人大量,從手指頭縫里給咱發(fā)倆錢唄,要不這月房租又交不起了。
期待式:我希望我們都很靠譜,我這個月完成了12萬,我特高興。我想,您能把當初答應(yīng)我的獎金發(fā)了嗎?
相信式(這算是期待式的比較級):我相信我們都是特別靠譜的人,我這月真的完成了12萬,我很開心,我也相信我能在獎金方面有所收獲,謝謝您的鼓勵。
當你看到了這么多抱怨方式時,你是否發(fā)現(xiàn),指責式是最低檔次的抱怨,它既不能滿足你的期待,又不能達到讓對方內(nèi)疚的事實,只是我們總是下意識最愛用指責式。事實是,當我們用其他抱怨方式后,效果就會變得更美好。
能沖老板抱怨的員工,往往都是信任他的員工,甚至他們會表現(xiàn)出相當?shù)闹艺\。如果員工都不抱怨,也許他已經(jīng)對公司毫無期待,哪天抽冷子玩失蹤走人,讓老板因為工作中斷而好一通焦慮煩躁呢。作為上司和老板,與其止住抱怨,不如像個咨詢師那樣,把員工抱怨背后的期待和行動引導出來,助他行動,獲得雙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