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大概是最讓人享受的科學實驗了:正值早飯時間,一打食欲旺盛的男女學生排著隊,站在熱氣騰騰的烤架前,領取一大份滋滋作響的牛排。他們各自將這份8盎司的(約230克)牛排吃得一點不剩,再讓護士抽一份血樣,就算完成任務了。
主持實驗的是美國克里夫蘭診所(Cleveland Clinic in Ohio)的斯坦利·哈森(Stanley Hazen)醫(yī)生。他和同事們一邊兼職烤肉師傅,一邊研究紅肉為什么容易引發(fā)心臟病。
紅肉在健康養(yǎng)生界的名聲一向不太好。一些流行病學研究者認為,跟魚或雞等“白肉”相比,紅肉富含的飽和脂肪,更容易導致心血管疾病。許多素食者也堅信,紅肉也會使人患結腸癌、乳腺癌等的危險性增高。但是,圍繞著這些問題,科學界一直存在爭論。
首先,如果都是飽和脂肪惹的禍,把紅肉里的脂肪剔除掉是不是就沒事了?另外,被研究人群的選取也很難把握。少吃或不吃紅肉的人,也許本身對于健康的生活方式就比較注意。那樣的話,他們比常吃紅肉的人少得心臟病和癌癥也不奇怪。
“而且我們發(fā)現(xiàn),許多研究的結論是模棱兩可的,跟研究對象吃的紅肉經過哪種方式烹飪也有很大關系。”斯坦利·哈森說。
總的來說,對于紅肉跟心臟健康的影響,目前很難找到嚴謹而有說服力的臨床研究報告。但是,哈森和同事并不認為紅肉是無辜的,他們有另一種推論:紅肉里的飽和脂肪和膽固醇也許只是心臟病的一部分誘因,真正的罪魁禍首,是吃進紅肉后被腸道細菌分解釋放出的一種化學物質,氧化三甲胺(TMAO)。
TMAO是一種比較冷門的物質。它通常在水產品體內大量存在,是水產品區(qū)別于其他動物的特征之一。TMAO經過高溫或酶的作用,會分解出有腥臭味的三甲胺,這就是鮮魚放久了會變臭的原因。但是,如果在畜禽飼料里添加TMAO的話,可以促進生長,提高瘦肉率。
作為克里夫蘭診所的負責人,哈森從五年前就開始研究心臟病案例了。他們研究了約2900名心臟病人自愿提供的血樣,結合病人的其他因素,如抽煙習慣、血壓和血脂指數(shù)等進行分析后,發(fā)現(xiàn)人體血液中的TMAO值跟心臟病的關系特別密切。2011年,哈森跟同事在《自然》雜志發(fā)表了一篇論文:他們給實驗老鼠喂了添加有TMAO的食物后,它們體內的巨噬細胞膽固醇堆積更嚴重了。“TMAO能幫助膽固醇進入動脈血管壁,因而影響了身體對多余膽固醇的清除能力,增加了其患心臟病的風險?!?/p>
那么,紅肉跟TMAO的產生又是怎么拉上關系的?哈森的推測是,也許是紅肉富含的另一種物質起了作用:左旋肉堿。這是一種促使脂肪轉化為能量的類氨基酸,它就像卡車一樣,能把游離的脂肪酸送到細胞中的“能源工廠”線粒體中,讓它們氧化并釋放出能量,然后再把這個過程產生的有害物質運出去。正是因為這種“協(xié)助脂肪燃燒”的作用,它被添加到許多運動飲料和能量補充劑里,也常被鼓吹具有神奇的減肥功能(盡管實際效果至今沒有多少臨床研究能證實)。
但哈森對它“燃燒脂肪”的作用并不感興趣,而是懷疑,“左旋肉堿被攝入后,是不是也被腸道細菌轉化成了TMAO,從而威脅到心血管?!痹谑澄镏校t肉所含的左旋肉堿是特別高的。因此他們決定,招募一批志愿者來進行一段時間的吃牛排實驗。
可以想象,報名參加這項實驗的人相當踴躍。研究者選擇了六男六女,都是年輕而食欲旺盛的年輕人。比較他們進食牛排前后所抽取的血樣后,研究者發(fā)現(xiàn)進食后血樣的TMAO水平有了明顯提高。另一方面,他們又給老鼠喂食了15個星期的左旋肉堿,在這些老鼠的血液中,TMAO值也比其他老鼠要高。而且,吃左旋肉堿的老鼠動脈粥樣硬化的程度是正常老鼠的兩倍。
“這說明,左旋肉堿確實被轉化成了TMAO,但背后的肇事者是不是腸道細菌,還不好說?!庇谑牵芯總兘o參與吃牛排的五名實驗對象服用了一星期的廣譜抗生素,用來抑制和清除腸道細菌,然后讓他們繼續(xù)參與試驗。這一次,這五名學生的血樣和尿液里的TMAO幾乎為零。
那么,左旋肉堿是怎么影響TMAO水平值呢?哈森等人又做了另一項實驗。他們給23位嚴格素食者、51位肉食者做了血樣比較,發(fā)現(xiàn)后者的血液中通常含有更多TMAO。而且,即使給23位素食者服用了左旋肉堿營養(yǎng)劑后,他們體內的TMAO水平還是遠低于肉食者。
“我們推測,吃紅肉較多的人(因而攝入的左旋肉堿也較多),腸內細菌合成TMAO的效率本身也高一些。因為腸道內的菌群把左旋肉堿當成了一種很好的能量來源。而長期素食者,體內菌群對左旋肉堿要陌生很多,也就是說,這些細菌也開始‘吃素’了?!?/p>
除了左旋肉堿以外,哈森也針對另一種物質做了實驗——卵磷脂。它是存在于動植物組織和蛋黃之中的一組黃褐色的油脂性物質,被譽為與蛋白質、維生素并列的“第三營養(yǎng)素”。但是,當志愿者連續(xù)吃了兩個水煮蛋后,他們血液內的TMAO值同樣升高了。而且,如果事先服用過廣譜抗生素的話,TMAO值則沒有變化。這也說明了,如果TMAO對心血管的影響確實成立的話,這個實驗結果就跟另一條健康常識對上了:吃多了雞蛋(特別是蛋黃)對心血管沒有好處。
對于哈森等人的發(fā)現(xiàn),一些學者并不太買賬。有些人認為,這個牛排實驗的樣本數(shù)目實在太小,不足以說明問題;而且,就算TMAO的值跟心臟病風險有聯(lián)系,它倆也未必就是因果關系;另外,如果真的是腸道細菌在作怪,到底是什么細菌呢?它們會不會來源于嚴格素食者不吃的一些食物,比如酸奶和奶酪?總之,到現(xiàn)在還沒有人能分析出來。
不過,美國賓夕法尼亞大學的預防心臟病學家丹尼爾·拉德(Daniel Rader)對此還是很感興趣的。“這是個很有啟發(fā)性的發(fā)現(xiàn)?!彼J為,最好能進行一項嚴密控制的臨床測驗,來證明左旋肉堿等對心血管疾病的影響程度?!斑@樣的測試操作起來也許有難度,但哈森等人的研究至少指出一個可能性:就算你能用藥物控制住體內的LDL(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吃紅肉可能還是對健康有影響?!比绻R床實驗真能證明這個結論,一些添加了左旋肉堿或卵磷脂的運動飲料和補充劑,也成了值得警惕的東西。
在哈森和同事們看來,這項研究的目的并不在于給紅肉和營養(yǎng)添加劑抹黑?!凹t肉仍然是很好的蛋白質、鐵質和維生素B群的來源,這對于人體健康是必須的?!钡麄円苍S能給心臟病帶來其他治療方案。比如,一種清除TMAO合成細菌的抗生素,針對性地解決吃過肉和蛋之后TMAO值升高的問題;又或者,通過檢驗血液中的TMAO值,就可以評估心臟病風險的新方法。
一個營養(yǎng)學上的詞,通常指的是在烹飪前呈現(xiàn)岀紅色的肉,具體來說豬肉、牛肉、羊肉、鹿肉、兔肉等等所有哺乳動物的肉都是紅肉。紅肉的顔色來自于哺乳動物肉中含有的肌紅蛋白。肌紅蛋白是一種蛋白質,能夠將氧傳送至動物的肌肉中去。
通常,紅肉富含蛋白質、高脂肪、鐵、鋅等微量元素與維生素B族元素。但含量高的飽和脂肪酸在很多研究中證實不利于心血管健康,因此相比植物油,動物油(如牛油、豬油)被公認為有健康隱患。
主要是非哺乳動物的肉,包括禽類(雞、鴨、鵝、火雞等)、魚類、爬行動物(龜、鱉等)、兩棲動物(青蛙等)、甲殼類動物(蝦蟹等) 或雙殼類動物(牡蠣、蛤蜊等)等。
還有一些因富含類胡蘿卜素而呈紅色的肉,如鮭魚,或是蝦蟹在加熱時,蝦青素從甲殼蛋白中釋放出來,能吸收更多的可見光(紅色為長波),因此變紅,但它們并不算紅肉。
普遍認為,白肉含高蛋白、低脂肪,還有多種微量元素等。其中,最著名的Ω-3脂肪酸(雖然也是飽和脂肪),被一些研究證實為有利于心血管健康;但海鮮的嘌呤卻是尿酸偏高、痛風的直接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