跟多數(shù)人一樣,沒上船之前,很容易就把想象中的郵輪生活跟泰坦尼克號里的情境對接:正裝、晚宴、舞會、酒吧、賭場……這種最早由歐洲貴族開創(chuàng)的的郵輪度假風潮,很自然會把地面上奢華享樂生活盡量復制還原上船,《造船專家》雜志就描述,泰坦尼克號在許多細節(jié)方面模仿了凡爾賽宮。
泰坦尼克號不幸沉沒近五十年后,1958年,飛躍大西洋的飛機投入商業(yè)服務,飛機從此正式成為民用運輸工具。此后,追求時間和效率的旅客紛紛轉投飛機,跨海客輪生意日漸慘淡,漸漸開始轉型成為為有錢有閑的游客提供舒適的旅行服務,這便是今天的郵輪。
今天的郵輪在服務人群上也有了更細化的區(qū)分:豪華有豪華的標配,親民有親民的路線。
我這次乘坐的是號稱歐洲最大的郵輪公司——歌詩達的維多利亞號,感受到的就是一種適合中等收入人群、類似普及版的郵輪生活。想象中自己著正裝赴晚宴的別扭基本沒遇著,船上營造的大氣氛,自始至終強調的是輕松自在,開心是王道。
每晚我們的房間都會收到一張第二天活動的安排單:船上的一天。從早上九點開始,船上的娛樂團隊就開始在中央大廳處造勢了。
只要站到大廳里,喜歡當壁花的人基本上就很難拒絕意籍船員的邀請了。你就想象吧,當一個意大利帥哥滿臉笑容,好像整個大廳就只有你一人般地直視你,親切又不容置疑地伸出手做邀請狀,你奈之如何?
那些平時深沉內斂慣了的大媽大叔級人士果然紛紛入場,被帥哥們拉著滿場飛,動作開始還笨拙扭捏,及至漸入佳境后,可愛趣稚惡搞的戲碼相繼上演。最關鍵是,每個人的表情都調至 “放開了”的模式。一旁拍照的我在一曲終了后才發(fā)現(xiàn)原來自己也一直面帶笑容,不自覺中就被快樂傳染到了。
不過,最打動我的還是晚上在酒吧看到的一對白發(fā)舞者。連續(xù)三個晚上,穿曳地長裙的她和著燕尾服的他一曲接一曲地起舞。見過舞姿曼妙的,見過投入認真的,但像這一對,從表情到著裝到起身終了時的施施然,都拿捏得恰如其分,甚至讓人生出念想:這樣老著也很好啊?,F(xiàn)場伴唱的外國歌手顯然也被感染到了,每回都很窩心地挑一兩首中文曲子為他們助興。
我們的船從香港出發(fā)至臺灣,港客占了大多數(shù)??梢钥闯觯啾葍鹊厮奈迨畞須q的同齡人,他們算是比較會享受生活的。
午餐前午睡后,郵輪里會飄蕩起樂隊現(xiàn)場演奏的音樂。這時,很多人都會圍坐在樂隊旁,靜靜地欣賞表演。演技派小提琴手滿臉陶醉地拉著一首愛情曲,聽眾中有位儒雅大叔,桌上放著一杯咖啡,旁邊放一個小本,面含微笑地聽著,還不時往本子上寫著什么。同行的人悄悄耳語我:會不會是寫情書呢?彼時,弦窗外有浩渺煙波,我們離開陸地千里之外,空氣里彌漫著愛情的味道,想念在這個時候最容易不請自來,哪怕對方只是個假想的情人呢——太文藝了,幾近失真。
午餐后,船慢慢靜了下來。
老人們有的回房休息了。孩子們不午睡的,多半讓思高兒童俱樂部接管了,那兒有專人將孩子按不同年齡層分區(qū)安排游戲活動,夠折騰一下午的。大人們解放了,想購物的可以逛免稅店,這兒的品牌,都有不定期的促銷。比如Gucci,船上有10%的折扣,在岸上是沒有的;還有些意大利當?shù)氐钠放?,香港也找不到,還有折扣,聽說船上的員工都在這兒買。
我們想去自助餐廳喝個下午茶,途中撞上一群人圍著意大利廚師在學做蛋糕和意大利面,另一群人則架勢十足地在鼓搗著手工玫瑰花。顯然,船上安排的娛樂活動還是讓各種興趣不同的、想打發(fā)時間的人找到了去處。
自助餐廳里的人比吃正餐時少了一大半,剛好空出了下午茶的氣氛,終于可以挑靠窗的位置坐下來。
端好咖啡,正準備去拿奶,一陣浪過來,船猛然斜了個身,餐廳里疊成摞的碗盤叮里咣當全砸在地上,幸好都是不拍摔的塑料制品,服務員說笑著一個個撿起來。我們也當是享受了把小刺激。后來有機會與船上負責人聊起這個事,意大利佬很輕松地答曰:即使是再大的風浪,船上的娛樂活動都會照常進行。風浪很大船很搖晃的時候,更建議大家走出自己的房間到船艙來參與活動。
喝完茶,我們走到甲板上散步。即便是船運行得很平衡的時候,風還是很大。我在想,羅絲和杰克那個站在船頭上擺出的經典POSE還真是高難度,別說晚上,就是白天的海風吹起來也很冷很勁,即便出著太陽,我們都沒能堅持住閑庭信步地走完。甲板上的溫水泳池更是不敢試了,雖然還真有幾個不怕凍的家伙在那兒泡著,但人家估計是去鍛煉意志的,我們這些純粹想享受一把的就算了。
不過,在船上游泳的念頭仍是沒打消,我后來轉去了室內泳池,風是沒吹著,但處理過的海水溫度還是夠低的,堅持游了幾個來回后實在扛不住,裹上浴巾趕緊去蒸了20分鐘桑拿,才把先前跌下去的體溫找補回來。
船上最后一晚安排了船長晚宴,要求著正裝出席。前兩天的活動單上都要求晚餐+正裝,換了裙子去到現(xiàn)場,卻發(fā)現(xiàn)大家似乎都沒當回事,那些穿休閑褲T恤的也沒有被“驅逐出境”。于是,這一晚也沒太在意。
菜單上照舊是中、意兩種套餐選擇,每個套餐里都包含有主菜酒水甜品。鑒于船上菜品都不能用明火烹制,執(zhí)電磁爐、電炒鍋做出來的中餐,咱就不能再要求有“鑊氣(廣東人的說法,直譯為‘鍋氣’,非用鐵鍋猛火快攻不能達到)”了,總體說來,出品算是可口的,當然更明智的做法就是點意餐了。
菲律賓服務員指著胸前的銘牌告訴我有需要就叫她的名字,因為她要同時服務固定的幾桌客人。——她的名字真心長,念了兩次還沒認全,她倒是好耐心地想教到我懂為止,我實在不忍心最終假裝明白了事。
鄰桌有老中小一大家子人,帶娃的媽媽果然穿了條國標舞樣式的裙裝,只是,旁邊的BB一轉臉就對住媽媽半露的酥胸,不知道會不會想要找奶吃。尤其當她頻繁轉動身體給BB喂吃的,擦嘴時,本來想要顯貴的裙裝在她身上不倫不類起來,變成一件突兀的累贅。
晚宴高潮在船長沿桌敬酒后。
幾個廚師甩著餐巾秀出了騎馬舞,將每一桌的人都帶動著一邊甩一邊跳起來。更多的廚師冒了出來,不知啥時候搭著肩一邊跳一邊開過來,將每一桌的人都串進了長龍?,F(xiàn)場氣氛爆到頂點,幾個沒跳過癮的客人索性拉起服務員轉開了圈。
按說,這樣的氣氛營造是船上員工幾乎每天的例牌。但是身處其中,你會覺得他們也和自己一樣,似乎是第一次參與這樣的活動,那么賣力地舞動,那么盡情地投入。
后來,我們有機會跟行政總廚聊天,才知道,其實船員通常一上船就要呆足4-9個月(亞洲船員的合同是7-8個月,歐洲人是4-6個月,9個月是底限),中間除非家里確有急事,一般不能離船,最長的透氣機會就是等到靠港時下船接個地氣。他們每天工作11小時,對他們來說“最好的休閑+娛樂就是睡覺”。
船上4間免費餐廳以及1間收費餐廳24小時不間斷地提供餐飲服務。無論是清晨六點還是凌晨時分,只要你想吃,就能吃上。船上唯一一位中國籍大廚2006年上的歌詩達,他說跟之前在陸上酒店比,最大的差別就是用餐人數(shù)?!白罡叻宓臅r候得照顧2000人同時用餐啊,這在傳統(tǒng)酒店基本上不可能?!?/p>
而整艘船的廚師+清潔工總共也就145人,占全體船員編制的七分之一。菜單是每個季節(jié)由專門管廚房的公司派過來的,菜品由岸上團隊負責采購統(tǒng)籌,“香港有香港的菜單,上海有上海的菜單,根據(jù)港口采購的菜來定,每隔四天送一次貨。”
船上每天的出菜時間必須很準確,因此每一套工序都會標出時間,這就要求廚房分工得非常明確,“切生菜的只管切生菜,切肉的只管切肉,擺盤的就專心擺盤”。船客拿到的“船上的一天”里標明了12點開餐的話,那在這個點的時候,所有東西就都已經準備好了。
整艘船上最閑的職務應該是保健醫(yī)生了,如果這個醫(yī)生同時還喜歡寫點什么的話,他還真不愁沒有下手的材料,一艘船上的參差百態(tài),足夠寫就妙手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