約有94%的人口生活在46%的國土面積上,怎樣的居住模式能夠同時解決人口高密度、房價高企的問題?
2011年,萬科構想的小至15平方米(使用面積)的極小戶型公寓因為總價超低(每套只需9萬元)、設計合理而賺足眼球。
極小住宅,Mini house,此概念來源于日本和香港的極小城市公寓,在極有限的空間內(nèi)通過合理的設計,結合社區(qū)公共配套和物業(yè)服務,實現(xiàn)舒適、便捷的居住感受。
今年,重慶大學的師生延續(xù)了這些小房子“堅決要小”的思路,同時又充分考慮舒適度,總結出一套空間集約的方法,而且他們的小房子是可以拼拆的,預制組建也是他們的思路之一。
層高3米6,占地面積7平方米。一房一廚一廳一衛(wèi)。住戶身高1米9以下。兩人。
看到這一系列條件,可能腦海里浮現(xiàn)出的畫面是擁擠不堪的生活場景。
4月的重慶,張子煬和他的同學就在這樣的小屋里舒服地睡了午覺。
臥室在夾層上,有雙人床和衣柜;醒來后,他們可以下樓,順便在樓梯內(nèi)置的書架上拿幾本書,走到多功能客廳,搖動地上的搖臂,讓方桌從地臺里升起來,然后再把一面墻體撐出去,變成露臺,陽光灑進來,大家可以圍坐,把腳放進方桌原來所在的空間,有網(wǎng)友說,這樣打麻將,連凳子都省了。從客廳走到門口所經(jīng)過的過道要比一般的窄,為650mm,這是考慮到一般人的肩寬不超過50公分,算上衣服的厚度、運動、搖晃后而壓縮到的比較經(jīng)濟的尺度,在其中行走,不會有刮擦;過道兩側分別是廚房和衛(wèi)生間,廚房有一個洗碗池和一個電磁爐,電磁爐旁有咖啡壺,下方的儲物空間能放下洗衣機,上方也有儲物空間放調(diào)味品等;衛(wèi)生間有一個盥洗槽加一個馬桶,可以淋浴,身高1米9的人都能全程直立不碰頭。
當時,這個小屋正在校園內(nèi)展出,它是重慶大學建筑城規(guī)學院2012~2013年度建構課“極限住居”師生們的作品“箱宅”,張子煬也是這個設計團隊中的一員。雖然因為時間、精力和經(jīng)費的原因,它沒有鋪設水、電,還不是一個真正能住人的房子,但在空間和結構上是可行的。
“箱宅”結合了他們之前拿出的4個極限住宅方案中優(yōu)秀且容易實現(xiàn)的部分,通過對空間的精心設計,盡管占地面積只有7平方米,但安全、適用、溫馨。
指導老師蘇云峰介紹道:“往常的規(guī)范、經(jīng)驗一般留的尺度都比較寬松,而沒有考慮在一個比較緊湊的條件下有沒有可能壓縮”。于是,這個團隊試驗了各種“空間集約模式”。
先是加高層高。他們將層高從常見的3米拉到3米6,這是國家規(guī)定中住宅一層的最高層高,再借此層高做夾層,爭取了額外的使用空間,但去掉結構高度再平分,每層只能分到1米7的層高,顯然行不通。
于是他們使用了“借用”。一般,人們只是坐或躺在床上,所以這部分需要的層高小,約1米到1米2,剩下的部分就留給樓下需要站立使用的廚衛(wèi),整理床鋪、更衣的位置需要站立,站立位下面正是廚房柜子的部分,把廚房儲物柜做低一些,就“借出”了高度給臥室站立位。水平方向也一樣使用了“借用”的辦法,減少空間浪費,比如衛(wèi)生間水槽下面的空間常被忽略,在這里,這部分空間就借給了玄關當鞋柜。
他們盡量提高所有空間的使用率,連床尾也沒忽略——以常見的使用習慣來看,床頭部分需要較大活動空間,床尾則不需要太高的空高——所以他們利用床尾上方的空間做了一個吊起的衣柜,這樣睡在床上腳一樣能伸直,并且節(jié)省了約1平方米放置衣柜的空間。
在這個空間里,你基本看不到家具:它們都被“藏”起來了,成了空間分隔的一部分,或者躲進平臺里面。上面提到的多功能客廳,其實就是一個約3平方米抬高的地臺,地臺里藏了書桌、餐桌和書架,利用升降裝置就可以分別升起,從而騰出更多的活動空間——小房子提供給一兩個人使用,很少出現(xiàn)同時做兩件事、同時占用兩個空間的情況,那么沒有要用餐的時候,把餐桌藏進平臺,在上頭做瑜伽吧!
“箱宅”的結構適合拼裝,可分拆為三個箱體:廚衛(wèi)、臥室、客廳。當時團隊只用了半天的時間就組裝完畢,算上前期木工的時間,一共只用了兩星期。如果進入工廠標準化生產(chǎn),就會更快、更經(jīng)濟。每個箱體都能放進普通小貨車,作為臨時住宅、郊外度假小屋都能勝任,甚至可以裝在車上拖走。
目前,我國《住宅設計規(guī)范》規(guī)定“衛(wèi)生間不應直接布置在下層住戶的臥室、起居室(廳)、廚房和餐廳(新增)的上層”,蘇云峰覺得“這個規(guī)范比較老了”,過去由于建造習慣和技術等原因,如果衛(wèi)生間在下層住戶的臥室,可能會出現(xiàn)漏水等問題,但以現(xiàn)在的工藝來說其實基本上不用擔心這個問題,而且這種極小住宅的廚衛(wèi)是一體化、工廠化的一個整體,“本身就像一件家具一樣放進去”,所以以前的那些顧慮就顯得不必要了。類似的規(guī)定還有“由兼起居的臥室、廚房和衛(wèi)生間等組成的住宅最小套型,其使用面積不應小于22㎡”等,“箱宅”的試驗說明,其實可以做得更精細、更集約,甚至可能會出現(xiàn)真實的“箱宅”產(chǎn)品,或許某天會反過來推動規(guī)范的修訂。
現(xiàn)在,這個團隊正在做一本《空間集約手冊》,把他們研究試驗的成果和經(jīng)驗提供給設計師甚至是普通人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