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修訂版的《語文課程標準》問世,新課標在原有課標的基礎上,對不少地方進行修訂,提出了不少新的教學理念和要求。這些教學理念和要求對傳統(tǒng)的教學行為形成了巨大的沖擊,對于教師的課堂教學也產生了巨大的影響。
一、重新確立師生雙方在語文教學中的角色職責
【課標聲音】《語文課程標準》提出:要在閱讀教學中充分發(fā)揮師生雙方主動性和創(chuàng)造性。語文教學要注重語言的積累、感悟和運用,接受祖國文化的熏陶和語言文字運用的規(guī)范,注重基本技能的訓練,讓學生打好扎實的語文基礎。同時,要注重激發(fā)學生的好奇心、求知欲,發(fā)展學生的思維,培養(yǎng)想象力,開發(fā)創(chuàng)造潛能,提高學生發(fā)現(xiàn)、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提高語文綜合應用能力。
【行為嬗變】從《語文課程標準》原文表述中不難看出,語文教學在進一步夯實學生語言文字訓練的同時,也要注重在學生心理意識層面給予學生足夠的指導,激發(fā)學生好奇心與創(chuàng)造力,提升學生的綜合能力。
1. 堅持語言訓練的中心
閱讀教學中的語言文字訓練,需要教師在認真研讀教材中時結合文本特征,開掘出適合語言文字的訓練點。該誦讀處,引發(fā)學生縱情朗誦,實現(xiàn)Wwq0BY+IUBYzO2yYRe6hQw==對語言的感悟體味;該背誦處,調動學生積極思維,實現(xiàn)對語言的記憶積累;該批注處,引導學生潛入文本,實現(xiàn)對語言的品析欣賞;該練筆處,調整學生思維倉庫,實現(xiàn)對語言的靈活運用。語文閱讀教學中,要將這種誦讀、積累、批注、練筆融會貫通,貫穿始終,語言文字才能真正落到實處。
2. 強化思維歷練的原則
學生在語言訓練的過程中本身就伴隨著思維運作的過程,可以說語言的訓練與思維的運作密不可分。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要不斷鼓勵學生形成自己獨特的閱讀體驗,讓學生在閱讀過程中充分展開想象的翅膀,提高學生創(chuàng)造潛能,從而切實提升學生的語文素養(yǎng)。
二、重新衡量語文學科的基本特性
【課標聲音】《語文課程標準》提出:應該讓學生多讀多寫,日積月累,在大量的語文實踐中體會、把握運用語文的規(guī)律;綜合性學習既符合語文教育的傳統(tǒng),又具有現(xiàn)代社會的學習特征,有利于學生在感興趣的自主活動中全面提高語文素養(yǎng)。
【行為嬗變】語文雖是一門單獨的學科,但它與其他學科包括社會生活的方方面面都有著千絲萬縷的聯(lián)系,這就注定了語文閱讀教學絕不能閉門造車,教師應該以更宏大的視野、更廣闊的胸襟,讓語文教學從室內推向生活,推向自然,讓師生的心靈以文本為據點,不斷向外拓展,形成大語文教學的態(tài)勢。
1. 在文本意蘊里實踐
語文閱讀教學必定要促使學生準確、熟練運用祖國的語言文字。課堂教學是首當其沖的第一平臺。語文閱讀課一定要走出傳統(tǒng)教學中就文本而學文本的狹窄領域,始終抱著文本所呈現(xiàn)出的內容和信息兜圈子。作為語文教師一定要讓學生透過文本的內容,無論是在高屋建瓴中還是在細節(jié)揣摩中,都必須將審視的視角聚焦在文本的語言中,讓學生在語言的實踐中提升對于語言的運用能力。這就要求該讀的讀,該寫的寫,在課堂學習中常常與語言為伴,與語言“長相廝守”。
2. 在生活外延中綜合
不少教育名家已經指出:語文的外延是生活,不能引入生活之源進入課堂,不能將學生的語文學習推向生活大潮中,就不能算是完整的學習。作為語文教師絕不能將語文教學的重心僅僅滯留在課堂中和文本里,而是要善于在社會生活中捕捉能夠被語文教學所吸收的教學資源,能夠提升學生語文能力的契機。
三、重新度量文本蘊涵的價值導向
【課標聲音】語文課程豐富的人文內涵對學生精神領域的影響是深廣的,學生對語文材料的感受和理解又往往是多元的。因此,應該重視語文課程對學生思想情感所起的熏陶感染作用,注意課程內容的價值取向,樹立社會主義榮辱觀、培養(yǎng)良好思想道德風尚,同時也要尊重學生在語文學習過程中的獨特體驗。
【行為嬗變】:《語文課程標準》鄭重指出:要充分發(fā)揮學生的創(chuàng)造潛能,鼓勵學生形成自身獨特的閱讀體驗。但這并不意味著學生在閱讀文本的過程中完全可以放任自流,隨心所欲。教師自身的主導作用必須在學生形成獨特體驗的過程中發(fā)揮督促引導作用,保證學生的閱讀體驗必須依據文本的核心價值取向。教學過程中,千萬不能漠視教師自身在課堂中組織者、引導者的作用。否則,課堂在學生隨心所欲的體驗中,必將脫離文本而虛無起來,架空文本而縹緲起來,背離文本而動搖起來。一旦形成這樣的局面,尊重文本的核心的價值取向將無從談起。
《語文課程標準》頒布已經近一年的時間了。與新課標一起在小學語文教學的道路上行進的日子里,小學語文教師這個團隊中不斷研讀《語文課程標準》中的全新理念,并竭盡所能應用在自身的教學實踐中,大大改善了課堂教學效益。我們有理由相信,只要語文教師真正吃透課標精神,語文教學明天一定會更加美好。
(江蘇省張家港市樂余中心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