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在幼兒園以及家庭教育中最重要的交往形式是交談,在實際生活中,我們不難發(fā)現(xiàn),善于與人交談,能事事順利,反之會處處碰壁。在角色轉換中,讓彼此間的交談更有效,把握好交談的藝術,對幼兒未來的成才非常重要。
關鍵詞:幼兒;交往禮儀;未來成才
在交往禮儀中,交談是最基本的一種形式。當一個人不懂得與別人交談,那么他的潛能就很難挖掘,才能施展不出來。幼兒期是語言形成的關鍵期,教師要善于抓住交談時機,促進幼兒掌握交談的技能,并能主動交談,使幼兒的童年充滿探索和發(fā)現(xiàn),充滿驚訝、驚喜、興奮和成功的體驗。
交談是一種藝術,有關的時間、地點、環(huán)境和方式都要考慮。我們不妨與幼兒來進行角色互換,讓我們和孩子彼此成為傾聽者、合作者、鼓勵者、支持者。
一、 在傾聽中學習尊重
交談過程實際上是由“聽—說”關系構成的。耐心傾聽,以幼兒的思維去理解幼兒的想法與感受?!皟A聽”是一種非常好的教育方式,因為傾聽是尊敬、關心幼兒的表現(xiàn),也能促使幼兒去認識自己和同伴,幼兒在耐心傾聽他人的講話中感受、理解他人的需求,教師和幼兒在相互傾聽中同樣也建立了尊重、信任的關系。
(1)教師主動傾聽。每個幼兒都是獨立的個體,存在著個別差異,當幼兒在自由寬松的氛圍中交流時,可以促使他毫不遲疑、無所畏懼地發(fā)表自己的意見,習慣一旦形成,將來在工作上、社會中就能自信勇敢地正視和處理各種事情。幼兒提出問題的同時,也為成人與幼兒的交談埋下伏筆。耐心傾聽幼兒的心聲,可以及時抓住和創(chuàng)造有利于真正走進幼兒內心世界的機會,了解幼兒的興趣、需要,及時發(fā)現(xiàn)幼兒存在的問題,及時、有效地找到解決問題的方法。
如在“美麗的秋天”主題探究活動中,孩子們被清涼怡人、美麗如畫的季節(jié)所吸引,如何引導幼兒尋著秋天的腳步,發(fā)現(xiàn)秋天的秘密是這次活動的主要目的。在活動中,小豪找不到和他一起玩的小螞蟻了,急著告訴老師:“原來地上螞蟻可多了,現(xiàn)在不知去哪兒了?”澄澄手里拿著兩片落葉跑到老師跟前問:“小樹葉離開大樹媽媽之前都是綠色的,離開以后,為什么有的變成黃色、有的變成紅色呢?”這時,教師及時引導幼兒細致觀察天氣、動植物的變化,故作神秘,幫助幼兒尋求到了答案。教師的耐心傾聽,保護了幼兒探究的欲望與興趣。
(2)幼兒喜歡傾聽?!毒V要》指出:培養(yǎng)幼兒注意傾聽的習慣,發(fā)展語言理解能力。從小養(yǎng)成良好的傾聽習慣,為幼兒的終身學習奠定基礎。如在一次公開教學活動中,當某老師問到“大家想一想什么會在水里游”時,一個小朋友就搶說:“老師,我知道是鯊魚在水里游?!彼捯粑绰洌⒆觽儬幭瓤趾蟮叵蛭艺f到:“小魚在水里游”“鴨子在水里游”“烏龜在水里游”……孩子們一聲高過一聲,老師不得不停下課,聽他們吵吵嚷嚷地表白。幾分鐘過去了,他們才漸漸停下來,老師問幾名幼兒:“你們聽清楚別的小朋友說的話嗎?”“他們是不是回答老師的問話?”幼兒都說沒聽清楚。老師不失時機引導幼兒要認真傾聽,同時還表揚了注意傾聽的幼兒,教師這一舉動,更說明了培養(yǎng)幼兒傾聽習慣的重要性。慢慢的,不管是課上,還是日常交往中,只要幼兒能認真聽對方講話,理解了別人講話的內容,不打斷別人的談話,不急于表達自己的想法,耐心地聽完,聽懂對方的話,老師就可把一朵小紅花獎給他,讓他們在教師的鼓勵中養(yǎng)成傾聽的好習慣。
二、 在交流中學會合作
(1)教師與孩子合作。教師是活動的主導者,當幼兒碰到難題、困惑時,教師就是孩子的朋友與老師,及時引導、解決各類問題。如在美工活動時,孩子們興高采烈地做著新年賀卡,準備送給爸爸媽媽,小敏突然大叫道:“老師,我這里不會剪開,弄不好!”引得一組小朋友都放下賀卡看著他。教師邊用眼神制止她的大喊,邊輕盈地走過去,說著:“不要著急,我們一起來做,這條線對折后再剪就可以了,你看,是嗎?”小敏使勁地點頭,教師又說:“做不完沒有關系,一會還可以接著做。讓媽媽看到小敏親自完成的賀卡,媽媽肯定最高興!”教師經常是活動中的主動出擊者,既要關注幼兒的個別需要,又要做到平等合作。
(2)孩子與教師合作。在平時的生活中,幼兒會不時地提醒著老師,“老師,小紅花還沒評呢!”“老師,今天的值日生還沒選呢!”教師要欣然接受孩子們的建議,哪怕擠出一點的時間,也要滿足孩子的需要。這也體現(xiàn)了師幼間民主合作的關系。合作是雙方的,合作需要有效的、積極的,不是教師刻意營造,也不是幼兒為了迎合教師做作的行為,是在一種和諧的氣氛中,在教師充滿愛心的鼓勵中自然形成的。在合作中,孩子學會了知識,掌握了生活規(guī)則。
三、在探索中相互支持
(1)大膽探索,尋找支點。教師應該給予幼兒自主探索的機會。只有給幼兒一個相當廣闊的空間,讓每個幼兒都能在其中找到自己的原有圖式,并以此為起點,才能進行建構。留給幼兒探索的空間并不等于放任自流。教師的作用是隱含于其中的,教師可以用一個小小的問題引發(fā)幼兒進一步的思考與探索。如教師可用幼兒感興趣的方式表達,展開討論的話題:“小螞蟻是不是和我們捉迷藏?小朋友們能找到他們嗎?”或是暫時退居一旁,給幼兒足夠的思考、探索時間。
(2)自信表現(xiàn),追求完美。自信的語言,往往是在考慮自己的能力特點與對方或他人對比的情況下說出的。如看到別的小朋友攀上了攀登架,就會很自信地告訴別人自己也能攀到最頂上;看到別的小朋友畫了一只漂亮的蝴蝶,就滿有把握地說自己畫得會比他更好……孩子這些自信的語言,雖然往往不符合實際,嘴高手低,但是在實現(xiàn)自己語言的活動過程中,卻往往能使孩子更好地了解自己、認識自己,在成人的指導下,孩子便會更加符合實際。教師應當允許幼兒說的暫時不對、不完整,要相信孩子會在交往的過程中說得越來越準確,越來越完整,營造一種寬松、愉快的氛圍。
成功的交談應該是:理解、關懷、接納、信賴和尊重。雙方能夠設身處地地為他人著想;相互關懷不但存在于內心,更要切實地付諸行動;接納每個人的個性,懂得欣賞他人身上的優(yōu)點;既信任別人也信任自己;尊重孩子的權利,同時尊重他們的意見和選擇。在角色轉換中,讓彼此間的交談更有效,把握好交談的藝術,實現(xiàn)師幼間的平等對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