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新課改猶如一股清泉,注入每個教師的心田,促使每一個語文教師更深入地思考如何進行有效的課堂教學評價。我們欣喜地看到:對學生的課堂表現(xiàn),以鼓勵、表揚等積極的評價為主;評價時尊重學生的個體差異等。這些先進的評價理念已走進了我們的小語課堂并被廣泛運用。但是,在實施過程中,卻或多或少地走入了一些評價的誤區(qū),產(chǎn)生了一些不和諧的音符。筆者結(jié)合教學實際,對課堂評價用語的辯證使用進行了初步歸納,提出課堂評價語的“五少五多”,表達自己不成熟的思考,期望引起教師們的關(guān)注和討論。
一、少一點重復(fù),多一點延展
縱觀常態(tài)的教學,只要稍加留心,我們就會發(fā)現(xiàn):一些教師的評價就是簡單地重復(fù)學生的回答,既多余又無效,擠占了本該屬于學生的時間。比如,解釋一個詞語,一個學生說了,老師重復(fù)了一遍;第二個學生說了,老師又重復(fù)了一遍;第三個學生說了,老師還在重復(fù)。直到最后,學生說到符合自己的答案上才算罷休,教師自己也才得以松一口氣似的。一味地重復(fù)學生發(fā)言的現(xiàn)象不是一個小問題,這在日常的教學中隨處可見??菰餆o味的重復(fù),如同機器在機械地盲目運轉(zhuǎn),毫無生機與活力,這樣的評價是最無生命力的評價。久而久之,不但大大降低教學效果,還會降低教師在學生心中的形象。
因此,教師的評價語要少一點重復(fù),多一點拓展和創(chuàng)新;要努力追尋讓學生感到如坐春風般的評價,要能給學生情感以激勵、方法以指導(dǎo)、方向以明確、思維以觸動。最起碼也應(yīng)該使學生“小臉通紅,小眼發(fā)光,小手直舉,小嘴常開”(孫雙金語)。
二、少一點籠統(tǒng),多一點針對性
我們都承認:“表揚是最廉價、最有效的獎品?!笨扇缃竦恼n堂,“很好”、 “不錯”、“棒極了”、“大家表揚他”等成了教師課堂評價的流行語。這種缺乏應(yīng)有的針對性的評價語言單調(diào)乏味,激勵方式單一死板,除了“很好”還是“很好”,除了“對的”還是“對的”,不能明確地指出究竟“好”在哪兒,“對”在哪兒,太過籠統(tǒng),缺乏真情實感。這樣的課堂上,教師仿佛成了體育裁判,成了“脫口秀”表演,只知一味地廉價評價學生的學習成果。這種沒有針對性的“脫口秀”,是繼“重復(fù)”之后的又一個誤區(qū)!它讓學生難以從教師的評價信息中澄清是非、分出優(yōu)劣、明確方向、領(lǐng)悟方法。這不僅不能對學生產(chǎn)生積極的促進作用,反而會導(dǎo)致學生形成淺嘗輒止的浮躁心態(tài)和隨意應(yīng)付的心理。
教學實踐證明:豐富、生動、有針對性的評價語言能讓求知若渴的孩子始終處于一種積極亢奮的狀態(tài)。這正是目前新課改中所積極倡導(dǎo)的評價。許多優(yōu)秀的教師都正在身體力行地實踐著,并越來越多地影響著我們每一個人。比如,著名特級教師竇桂梅老師教學《秋天的懷念》時,她對學生的評價語——“你帶我們走進了文字,讀出了人生的滋味,讀出了自己的思考!這樣的語文學習才是深刻的?!薄澳愫軙?lián)系上下文來理解,那就把你理解的‘撲’帶進句子里,讀給我們聽?!边@樣富有針對性、飽含真情的評價舉不勝舉。這些發(fā)自內(nèi)心深處真誠而親切的評價語,就像一縷溫柔的春風撫摸著孩子,就像點點春雨滋潤著孩子的心田。只有這樣的評價語才能走進學生的心靈,促進學生的發(fā)展。
三、少一點枯燥,多一點幽默
除了“籠統(tǒng)”之外,枯燥乏味的評價語言也是應(yīng)當引起注意的。這類語言缺乏情感,是不能引起學生的注意的。教育家斯維特羅夫說:“教育最主要的也是第一位的助手,就是幽默?!币虼耍瑹o論是表揚還是批評,適當借助幽默詼諧的評價語言,學生就會享受到學習的樂趣。借助幽默的教學語言,絕不只是為了博得學生一笑,在給學生以愉快歡悅的同時,促使學生深入思索,悟出“笑外之音”,從而起到積極的教育引導(dǎo)作用。這才是幽默評價的“根”。如特級教師支玉恒老師在教學《第一場雪》時,是這樣對學生進行評價的。
生:(讀)“早晨……五光十色的彩虹”。
師:你們聽他讀完這段,是不是感到走到雪野中去了?
(學生反應(yīng)不一。)
師:剛走到雪野的邊上是不是?(笑聲)啊,沒進去?誰能帶著大家進去?
(一名學生再讀,但更為遜色。)
師:進去了嗎?
生:(齊笑)沒有。
師:是沒有,剛才那位同學領(lǐng)著咱們走到了雪野的邊上,這位同學又領(lǐng)著咱們出來了。
(學生大笑。)
師:看看我能不能把大家領(lǐng)進去。(教師范讀、領(lǐng)讀)往前走幾步?jīng)]有?
生:走了。
師:誰接著領(lǐng)大家往前走?……
在這里,支玉恒老師以風趣幽默的語言,引導(dǎo)學生通過有聲的語言把“雪的美”輕輕松松地讀了出來。學生在書聲瑯瑯、語言交流、思想碰撞中獲得求知的歡樂,真是“別是一番‘趣味’在心頭”。
四、少一點“批評”,多一點褒獎
一次,我聽一位教師上《倔強的小紅軍》一課。當學生談到對“上去,騎一段路再說”這個句子的感悟時,一名平時成績不大好的學生發(fā)言:“我看到了陳賡對小紅軍的關(guān)心?!苯處煼浅8吲d:“他平時成績那么差,今天答對了,大家要向他學習呀?!边@句話看起來是表揚,可我觀察到學生卻絲毫沒有高興的樣子,反而紅著臉不好意思地坐下了。我想教師的初衷是好的,是要表揚這位學生,是要鼓勵其他孩子大膽發(fā)言,可這樣的評價語言卻傷害了孩子的自尊,好心辦了“壞事”。像這樣明是表揚實則“批評”的評價在教學中不是個別現(xiàn)象。例如,有些教師常常會說:“誰能比他讀得好?”明顯表示了他讀得還不好,老師不滿意他的朗讀;“你在班上最聰明能干”則傳達出其余學生都不如他的信息。“讀得沒有感情,再多練練” “你聽聽別人是怎么讀的,好好學”。諸如這種褒一貶眾、明褒暗貶的評價語不但起不到激勵作用,反而在不經(jīng)意間對學生造成了心理傷害。這種“好言傷人”的現(xiàn)象絕不可忽視,它再次提醒我們要以關(guān)懷、關(guān)愛、理解、賞識的心態(tài)來評價學生,啟發(fā)學生的心智,促使他們健康成長。在教《荷葉圓圓》一課時,對一位讀得不怎么好的學生,我以親切的口吻說:“你讀得還不是很出色,請嘗試著把自己當成小水珠、小蜻蜓……當你躺在荷葉上滾來滾去,當你展開翅膀停立在荷葉上的時候,你有什么樣的感覺?你一定會讀得更棒的?!蹦莻€學生聽了非常高興,果然有了很大進步。像這樣換一種說法就更能體現(xiàn)教學藝術(shù)性的例子也不少。比如,“今天你的表現(xiàn)真出色,只是說得還不夠全面,我請XX同學幫你補充,好嗎?”“很佩服你的勇氣,讓我們再來聽聽其他同學的回答,好嗎?”……類似這樣的評價,就不再是批評,而是褒獎,既保護了學生的自尊心與積極性,同時又能積極引導(dǎo)學生進行深入思考,及時修正自己的錯誤,使整個課堂顯示出融洽和諧的氛圍,使學生身心愉悅地投入到學習中去,何樂而不為呢?
五、少一點呆板,多一點變化
新課程實施以來,發(fā)揮教學評價的功效已引起了廣大教師的重視,但評價方式基本上是語言“一統(tǒng)天下”。當然,語言是主要的方式,但是學生是有能動性的人,而且是學習的主體。如果巧妙地配上體態(tài)語言加以激勵,效果會更好。體態(tài)語言包括動作、表情、身體等語言。答對時,拍一拍學生的肩膀,摸摸學生的頭,一個贊許的點頭、一個鼓勵的微笑、一次真誠的掌聲……對學生來說都是巨大的激勵;答錯時,一個充滿希望的眼神,甚至充滿善意的沉默……不僅傳達了一份關(guān)愛,還表達了一種尊重、信任和激勵。這種潤物細無聲的評價方式更具親和力,更能產(chǎn)生心與心的互動,其作用遠遠大于隨意的口頭表揚。
特級教師賈志敏老師就是一位能將有聲語和體態(tài)語有機結(jié)合起來的好老師。在他的課上,你總能看到賈老師一會兒蹺起大拇指,一會兒鼓掌,一會兒與學生握手,祝賀學生的精彩回答。一次,一個學生在讀有關(guān)竹子的句子,讀得不錯,而此時貼在黑板上的一段竹子正巧掉了下來。于是,賈老師借題發(fā)揮:“你讀得多好,看,連竹子也來祝賀你了。那老師就把它送給你吧!”說著,便把竹子遞給了那個學生。那個學生激動得漲紅了臉,引得所有的學生都羨慕不已。大家又紛紛發(fā)言,力爭得到老師別具匠心的獎賞,不知不覺中又形成了一個教學高潮。
當然,語言評價始終是主流,但不要一統(tǒng)課堂!多一點變化要適時更要適度,萬不可適得其反!
課堂是師生生命涌動的舞臺,教師面對的是一個個富有生命活力而又與眾不同的“人”。課堂的這種靈動變化性決定了課堂教學評價的多樣化、復(fù)雜化。讓我們不斷提高自己的學識修養(yǎng)和內(nèi)功修煉,加強教學反思,盡力使我們的評價少一點重復(fù)、多一點延展;少一點批評、多一點褒獎 ;少一點枯燥、多一點幽默;少一點籠統(tǒng)、多一點針對性;少一點呆板、多一點變化……不斷追尋評價語的鼓勵性、感染力和藝術(shù)性,讓它真正成為滋潤學生心靈的甘泉,走進學生心靈家園,開啟學生心智大門的金鑰匙!讓每一位學生都能體驗到成功的喜悅,享受到學習的樂趣和成長的幸福與快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