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業(yè)練習是對所學知識的掌握、鞏固、拓展、深化,以達成良好學習效果的有效手段。語文新課標在閱讀教學建議中指出:“語文教學要少做題,多讀書?!边@就提醒我們必須改變作業(yè)機械重復多、消耗學生課余時間多的狀況。在平時的教學中,我們應不斷優(yōu)化作業(yè),提高作業(yè)質量,做到精選、精練,少占用學生的課余時間。
以人教版課標本教材為例,語文作業(yè)主要由兩塊組成:一是教材編者設計的課后習題;二是各地根據(jù)教材內容編寫的配套《作業(yè)本》。這兩項習題各有特點,如何使用好這些練習題,讓它為達成學習目標傳送更多的正能量,值得探討。筆者僅以人教版課標本六年級上冊語文教材和浙江教育出版社出版的配套《作業(yè)本》為例,談談自己的思考和做法。
一、淺析習題的特點
在教材中,每篇精讀課文后面,編者都設計了課后練習題。這些練習題有其明顯的特點。一是強調有感情地朗讀課文。本冊14篇精讀課文中,每篇的第一題都是關于讀的要求,其中有10篇要求 “有感情地朗讀課文”,另外4篇分別是“默讀”“背誦”的要求。二是問題緊扣單元目標,練在課文的重點處。如第五單元導讀中,明確要求學生體會含義深刻的句子。在本單元的兩篇精讀課文中都安排了含義深刻的句子的理解與體會練習。三是一些習題思維含量較大,輻射性比較強。如《山中訪友》一課,第一題:“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說說作者在山中都拜訪了哪些‘朋友’,想一想課文為什么以‘山中訪友’為題。”這樣的題目是需要在熟悉全文,并且對課文所表達的情感有一定的了解的基礎上,再通過思考才能回答的。四是在問題的表述上多用“讀讀、想想、說說”,要求寫的習題不多。
浙江教育出版社出版的語文《作業(yè)本》為每篇精讀課文編寫了相配套的作業(yè),在每個單元學習之后,還編寫了單元練習,起到查漏補缺和鞏固拓展的作用。《作業(yè)本》也有其自身的特點。一是題型豐富,形式多樣。據(jù)粗略統(tǒng)計大致有37種題型。單就字詞來說,就有“看拼音,寫詞語”、“寫近義詞或反義詞”、“給帶點的字選擇正確的解釋”、“照樣子寫詞語”等10多種題型。 二是以書面練習為主。在習題表述上,要求具體明確,操作性較強,部分題目即是課后習題的具體化。三是不僅僅局限于課內,還增加了許多課外的內容,以考查學生知識的掌握情況和舉一反三的能力。如在許多課文作業(yè)和單元練習中都安排了課外詞語、句子、閱讀等的習題。
從以上分析我們可以得出,課后習題和《作業(yè)本》在內容上存在很多共性,即許多習題是相似的;同時在形式上、表述上又存在互補的情況。課后習題多是統(tǒng)領性的涵蓋面廣的習題,《作業(yè)本》則是落實目標的具體的習題;課后習題以思考交流為主,《作業(yè)本》則是以書面自主完成為主的。應當說兩者并行不悖,相得益彰,不可或缺。
二、落實習題的做法
課后習題和《作業(yè)本》中的練習均由教學專家編寫,題目切合新課標要求,符合學生的認知基礎,因此絕大多數(shù)習題,都應讓學不折不扣地完成原題。筆者在落實這些練習時,從分散練習的時間、針對不同習題采取不同措施等方面作了一些嘗試,收到了一定的效果。
1.前置基礎練習
教師對練習的處理,一般是先學后練,學練分開。上課時間是教學,多為教師與學生的口頭交流,相關的作業(yè)則留于課后完成。這種作業(yè)方式,一次性練習的時間長,題量多,無形中增加了學生的課余負擔。其實《作業(yè)本》中的許多基礎性書面練習,如“選擇正確的讀音”、“看拼音,寫詞語”、“根據(jù)意思寫詞語”等,是可以通過自學完成的。針對這種基礎性的練習,我們可以作前置安排,要求在預習時自主完成。這樣,能分散完成作業(yè)的時間,學生容易保持做作業(yè)的注意力,促進學生用心預習;同時,教師還可以針對學生練習的反饋情況以學定教,在課堂教學中采取更具針對性的教學舉措,達到更好的教學效果。
2.整合相近練習
課后習題與《作業(yè)本》中的許多習題都是相近的,如概括課文內容的、句子練習的、小練筆的等。對《作業(yè)本》和課后習題大致相同的練習,可以進行一些整合,避免重復練習。主要是做好概括與具體、口語交流與書面回答的整合,節(jié)約時間,提高效率。如《少年閏土》一課,體會 “他們都和我一樣,只看見院子里高墻上的四角的天空”一句的含義,課后習題是要求說說這句話該怎么理解;而《作業(yè)本》則對句子的關鍵詞加了著重號,要求從帶點詞中體會作者的感情,并寫出句子的含義。這兩個練習目標是相同的,都是體會句子的含義,但說法不同,課后習題的“怎么理解”可以說既包含了理解的方法,又要求有理解的結果;而《作業(yè)本》中的具體要求,正好解決了課后習題的第一個要求,那就是抓住關鍵詞來理解體會,并且連關鍵詞都用著重號標出來了。所以,教學時完全可以以《作業(yè)本》為基點進行預設:先讀句子,標出句子中的關鍵詞;再根據(jù)關鍵詞體會句子的含義;最后總結學法,從而解決課后習題和《作業(yè)本》中的兩題練習。
3.做精重點練習
教材在每個單元的閱讀提示中,對本單元的學習內容和學習目標都有指導性的敘述,編排的課文也緊扣單元目標設置了一些練習。這類練習題落實的力度,學生掌握的程度,是衡量單元目標是否達成的重要標準。因此,課后習題和《作業(yè)本》中緊扣單元目標或課文重點的練習,如第一單元的“聯(lián)想與想象”,第二單元的“關鍵詞句的表情達意方面的作用”等,應該成為精讀的訓練重點,在備課時就需周密預設,舍得在課堂中花時間,重拳出擊,精心安排學生完成,并即時反饋。如:第三單元的學習提示中指出:學習本組課文,要在讀懂課文、體會情感的基礎上,學習作者是如何通過對環(huán)境、人物心理活動等方面的描寫,抒發(fā)美好情感的。在《作業(yè)本》第九課、第十一課,都安排了達成單元目標的訓練。其中《窮人》一課,單獨安排了第九自然段品讀桑娜心理活動的練習。這個練習緊扣單元目標,教師就可以在課堂教學中,指導學生品讀此段,解決《作業(yè)本》中的問題,得出學法。這樣既減少了課余作業(yè)的時間,又起到了很好的指導作用;同時,還可根據(jù)學生當堂反饋的情況,采取有針對性的補救措施。
4. 慎選課后練習
課后練習不宜過多,教師應當盡量在課堂中安排時間讓學生完成相關的練習,課余時間多讓學生閱讀,參加有益于身心健康發(fā)展的活動。因此,布置課外作業(yè)要慎重選擇。一般來說那些思維含量較高,用時較長的需要學生進行查閱、重組、創(chuàng)作才能完成的課后習題和《作業(yè)本》中的練習,如《作業(yè)本》安排的7次課外短文閱讀訓練、8次寫話訓練、綜合性學習練習等。在課堂中完成有一定的難度,可以視情況布置課后完成。
三、優(yōu)化習題的思考
作業(yè)的優(yōu)化過程是一個無止境的過程。對于同年級學生來說,作業(yè)是有共性的,但就不同的班級及學生來說,作業(yè)又有各自的不同之處。以《作業(yè)本》習題為例,我們可以根據(jù)班級學生的不同特點,采取一些個性化的做法,以求得更好的效果。
1.加一加
《作業(yè)本》是為配套教材而設計的,有些練習設計主要圍繞課文內容進行,答案多在課文中,思維含量低。針對這樣的練習,教師可以在原題的基礎上加一加,向課外拓展,舉一反三,以激發(fā)學生思維,力求答案的多元化,增加練習的實效。如第九課《窮人》的第二題練習:在括號中填入恰當?shù)脑~語。( )的海浪、( )的海岸等。《作業(yè)本》中每個詞前只安排了一個括號,這種練習缺少思維的含量,只要到書中摘錄即可,教師可以將括號增加至兩個或三個。這樣有助于學生在理解的基礎上,再進行思考,跳一跳摘到桃子。又如《作業(yè)本》中安排的四次加標點練習。有考查問號、嘆號使用的,有考查提示語在不同位置時標點不同使用方法的。但這四次的練習都不需要學生思考,全都是課文中的原句,學生可以參照課文來完成。這時我們不妨也加一加,根據(jù)考查的內容,再安排幾句課外的練習,考查學生是否真正學會。
2.減一減
針對《作業(yè)本》中出現(xiàn)的重復性的、難度較大的練習,我們可以根據(jù)本班學生的情況,適當減一減作業(yè)。如第一單元的第一課和第三課都安排了“讀拼音寫詞語”的練習,其中“蘊含、奧秘、陡峭、龐然大物、左沖右撞”等5個詞又出現(xiàn)在“回顧·拓展一”的“讀拼音寫詞語”中。像這種重復性的練習,就可以不做,或者換上其他要求會寫的詞語的拼音,以免多數(shù)學生做無效的勞動。還有《作業(yè)本》當中安排的14題打星號的練習題,教師可以分層安排,一些學習有困難的學生可以安排選做或不做,真正體現(xiàn)作業(yè)的層次性和針對性。
3.改一改
對一些要求不甚明確的或學生較難理解的題目,可以改一改題目的要求或練習題的形式,使其更具操作性,為學生搭建思維跳板。如《作業(yè)本》第七頁,課外閱讀《榕樹》的第二題:“摘抄一個比喻句,讀一讀,體會其意境?!贝祟}中的最后一個要求,其實是很少有學生去完成的。原因有幾點:一是就題意理解,學生可能分不清是比喻句的意境,還是所寫的景物的意境;二是從“體會其意境”來說,孩子覺得有一定的難度,沒有思維的“中間人”,很難主動思考。而就書面練習而言,這種要求教師是不可能進行檢查的,體會了也不知道。針對這種練習,我們可以對題目稍作修改,來考查學生的理解感悟能力。如把題目改為:“我知道文中的一個比喻句是 ,這個比喻句把 比作 ,這樣寫讓我體會到了 。”改過之后的習題,要求更具體明確、可操作,也適當降低了難度,暴露了學生的思維過程,能夠更好地考查學生對比喻句的理解。
4.補一補
根據(jù)語文課程的目標和班級學生的實際,教師可以在完成《作業(yè)本》練習的情況下,適當補充練習到“作業(yè)”當中,以豐富題目類型,考查學生學習的掌握情況。縱觀六年級上冊《作業(yè)本》,筆者認為可以補充以下方面的練習題:一是提高朗讀技能的練習。如給句子畫一畫停頓,選一選讀的語氣、語調等。這樣,讓學生在做題中明理,達到課程目標朗讀評價的總要求——“能用普通話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二是考查學生課外閱讀、課外積累的練習。如安排一些需要閱讀課外書方能完成的習題,以此來激發(fā)孩子閱讀積累的興趣,確保完成145萬字的閱讀量。
面對依據(jù)課標要求而設計的課后習題和《作業(yè)本》中的練習,我們首先應當不折不扣地落實好,以求達成課標的要求。但是,我們又不能全部實行“拿來主義”,需結合自己任教的學生的特點,進行靈活安排和適當取舍、調整、補充,以發(fā)揮《作業(yè)本》更大的功效,為學生達成學習目標增加正能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