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xiàn)行英語教材圖文并茂,生動形象,能最大限度地引起學生的興趣。教師可利用教材本身特點與學生的年齡特點,把英語課堂設計得生動、活潑、多樣,并具有一定的實際意義?,F(xiàn)筆者根據(jù)自己的教學經驗談談自己的教學心得。
一、在導課中,“演”要簡潔生動、明快自然、不牽強附會
俗話說:“良好的開端是成功的一半?!币虼?,精心研究導課的方法,是每個教師值得重視的首要問題。那么用“演”進行導課應該如何做呢?導課在課堂教學中占有很少部分時間,所以用“演”導課應該語言精練、先聲奪人。如,人教版(新目標)七年級上冊中,剛上第一節(jié)課時,由于學生初到新的學校,換了一個新的環(huán)境,我們不妨“開門見山”地進入正題“Hello!Good morning!Welcome to our school!”or“What is your name?”直接板書“Good morning...”然后在以后的上課前,老師和學生相互問候時,就運用了這個句子“Good morning!”or“Good afternoon!”這樣使學生學習英語的興趣濃厚。這樣的導課簡潔明快。
1.“演”要簡潔明快、循序漸進
“演”的目的無非是在于創(chuàng)設情境,引入新知。在講授七年級上冊Unit 2時,如果我在上課前準備一支鋼筆或一支鉛筆,就可以借以發(fā)問“What is this?”學生自然會回答出“鋼筆”或“鉛筆”,我就“順渠引水”,可以提出如下問題:“What is this in English?Can you spell it?”過渡到新課的講練。
2.逢場作“戲”,演出機智,把演變成開心一刻
一段笑話、一次模仿、一個游戲、一首小詩、一個故事、一首英文歌曲……都是導入新課的良好素材。教師要在這短短的“一刻”中以敏銳的觀察和縝密的思考,抓住學生表演中的一次失誤或一句精彩的話語,逢場作戲,尋機導入新課。
二、課堂操練中,“演”要重實效,不刻意為之,不開無果之“花”
在課堂操練過程中,一些教師為了求得活躍的課堂氣氛,偏離了教學重點、教學目標,從而大演特演。這樣可能會造成課堂無紀律、混亂的場面,很難控制。教師在教學設計時,一切都是圍繞教學目標進行的,所以,演也是為教學目標服務的,不能忽視了這點,不然再精彩、再生動的演出,也有“嘩眾取寵”之嫌。
1.充分合理地運用“道具”,不“畫餅充饑”
教學用具是教師教學中必不可少的,可以更加形象、直觀地引導學生,進行教學。例如,多媒體、實物、圖表等等。但是教師對于教具的應用要具有合理性,這樣可以積極地調動學生的非智力因素;教具使用要具有適當性,在教學過程中并不是所有的課程都需要教具,且過多地使用教具會分散學生的注意力;教具使用要具有原則性,一定要充分發(fā)揮教具的優(yōu)勢,能有現(xiàn)成的,不用先做的,能有更貼近生活、身邊的,不用帶來的,要用的實在,恰到好處。
2.教師要善做“編導”,好“戲”留給學生
通過“演”來進行課堂教學,教師一定要找準自己的定位:教師的角色就是“編導”,要針對教學重點、教學目標,精心設計演什么,把場景布置好,提供適當?shù)乃夭暮捅硌輽C會。教師要學會做幕后工作者,把舞臺留給學生,這樣不僅可以提高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勇于表現(xiàn)自己,對學生的發(fā)展都是很有好處的。
三、課堂鞏固過程中,“演”要落實到筆頭上,演練力求“多變”
隨著新課程標準的推行實施、新教材的使用,大部分英語教師在“想方設法”改變自己的教學思路和方法。但學習語言不是短期的培訓,我們不能只重說、聽、演,忽略讀、寫、練。長此以往,會導致學生成績的兩極分化和“眼高、口快、手低”的現(xiàn)象。我們完全可以下功夫把枯燥的記憶融入有趣的演練中去。
為了切實把說、演落實到筆頭上,我們不妨下功夫對部分練習多加改造:
1.把部分讀的練習,讀過之后改為聽寫練習,以防止個別學生浮光掠影,草率了事
2.將部分口頭問答,改為書面回答,以防止尖子生的壟斷搶答
3.部分閱讀訓練,啟發(fā)學生提出問題,讓其積極動腦,以防止學生敷衍了事
4.把重點練習精心加工,改為“完成對話”練習,加以演練,以防止部分學生知難而退或不屑一顧
總之,聲情并茂、扎扎實實地組織好一堂課絕非易事,教師只有認真落實新課程標準,深入鉆研新教材,潛心研究新教法,才能居高臨下地“觀全堂,巧設計,細安排”,把課堂“演”出一個新天地,讓課堂活動包容一個“趣”字,貫穿一個“用”字,運用一個“演”字,體現(xiàn)一個“實”字。使學生時時以“覓春攬勝”的心情去求知,常常于山重水復中又見到柳暗花明,知在其中,學在其中,樂在其中!
(作者單位 甘肅省涇川縣荔堡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