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把自己的課堂上成學生喜歡的課堂,就需要用音樂的力量吸引他們,讓他們主動參與學習,把自己的課堂上成真正的“快樂音樂,快樂課堂”!
關鍵詞:游戲;情境;競賽
長久以來,由于小學音樂課的“副課”身份,也由于小學生活潑好動的天性使然,使得音樂課堂上經(jīng)常出現(xiàn)“規(guī)矩”與“氣氛”的兩難抉擇。于是很多教師在無奈之下要么盲目追求“快樂”“輕松”,要么專注于把內(nèi)容作為自己主要的觀照對象,而忽略了學生作為主體性的存在。
音樂是美妙動人的,小學音樂課堂教學需要和學生產(chǎn)生情感共鳴;需要用音樂的力量深深地吸引他們,讓他們主動地參與學習。讓我們的音樂課堂成為“快樂音樂,快樂課堂”!
一、培養(yǎng)音樂興趣,讓孩子們在游戲中學得開心
對于小學生來說,游戲是他們樂此不疲的活動,我們應很好地利用這種特有的對集體活動的熱衷和積極參與的熱情,將學習內(nèi)容與多樣活潑的游戲結合在一起,讓學生在共同完成游戲活動的過程中體會集體的凝聚力,分享成功的喜悅。在一個個開心的游戲中,學生不但舒展了肢體,激發(fā)了豐富的想象力和表現(xiàn)欲,并為自己融合在一個時時閃耀著創(chuàng)造火花的大集體中而感到熱情高漲,興趣盎然。如,在課上訓練聽覺能力時可設計“聽聽這是什么樂器聲”的游戲:在帷幕內(nèi)打擊、演奏不同音色的樂器(或利用電子琴),讓同學們來猜。低年級可選用音色差別較大的樂器,中高年級可選用音色差別較小的樂器,或利用電子琴音色庫所包含的各種弦樂和管樂。這樣,同學們不僅掌握了樂器知識,了解到各種樂器表現(xiàn)不同情感的功能,而且大大提高了聽覺能力。又如,學習五線譜時,可設計“跳五線譜”游戲:在地上畫好五線譜,編一首簡單的曲譜,讓學生唱出音名的同時,用腳在地面的五線譜上踏住這一唱名的音位。這種游戲動口、動腳又動腦,有利于同學們快速掌握五線譜,同時能夠培養(yǎng)其音樂興趣。
二、適時創(chuàng)設情境,讓孩子們樂在場景中
音樂課是快樂的,是美妙的。要想達到這個目標,我們在組織教學時就要時刻注意創(chuàng)設符合教學內(nèi)容的情境,用創(chuàng)建的情境去喚醒學生、激發(fā)學生,最終撥動學生的心弦,演奏出屬于自己的生命之歌。
應該說這是應用比較普遍的方法了,指根據(jù)教學內(nèi)容、教學背景、學生實際情況等等,營造和教材情境相同的氛圍,讓學生融入角色,參與音樂活動,能很自然地讓學生產(chǎn)生情感共鳴,從而達到“水到渠成”的教學效果。如,在音樂欣賞《動物狂歡節(jié)》一課中,我創(chuàng)設了森林主題環(huán)境,然后以“動物聚會”的游戲帶學生來到“森林”中,通過模仿各種小動物來感受音樂、感知樂曲節(jié)奏情緒及風格特點,有效地實現(xiàn)了學習目標。整堂課在教師創(chuàng)設的情境中學生玩得不亦樂乎、學得更是輕松愜意。此類情境教學法,對學生有很強的吸引力,因為小朋友平時就喜歡玩“過家家”、當“小老師”等游戲,這種方法,讓他們很有角色感,覺得很有意思。又如在《小烏鴉愛媽媽》中讓學生分別扮演“烏鴉媽媽”和“小烏鴉”來唱一唱、演一演,小朋友們會很高興、很踴躍地參加。
三、引入競賽機制,讓孩子們在競爭中“動”起來
小學音樂課應該讓學生參與合作、探究、討論、生成,而“小組合作”便是目前應用較普遍的一種教學方法。小組合作,能強烈激發(fā)學生的團隊意識,在合作過程中為了同一個目標,同伴協(xié)作,互相配合,并與其他組進行競賽,最后享受成功的喜悅。比如,《動物說話》一課,學完歌曲后讓學生嘗試創(chuàng)編歌曲,并在歌曲間奏處加上喜歡的動作。我將學生分成四組圍坐,并給他們選好小組長統(tǒng)籌安排,給予一定的時間,期間不斷播放音樂伴奏。最后請他們分組展示,進行評比。學生都以積極的狀態(tài)參與,都想拿出最好的作品在集體中展示,在小組長的帶領下,有的編動作,有的想歌詞,好熱鬧。又如,《小青蛙找家》,我先將學生分成“跳跳組”和“呱呱組”,由我來演唱歌詞部分,小朋友分角色接唱“跳跳”和“呱呱”節(jié)奏部分,再調(diào)換角色接唱,在熟悉歌曲旋律后,又將學生重新分組為“跳跳組”“歌唱組”“呱呱組”,老師來當伴奏師。師生合作,讓學生在不知不覺中輕松地將歌曲學會。
(作者單位 河南省鶴壁市淇縣教科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