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指出:“學生是學習和發(fā)展的主體?!闭Z文課必須根據(jù)學生身心發(fā)展和語文學習的特點,關注學生的個體差異和不同的學習需求。在小學低年級語文教學中適當?shù)莫剟睿芷鸬郊ぐl(fā)學生的學習興趣,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活躍課堂氣氛的作用。
一、獎勵在導入新課時的妙用
俗話說:良好的開端是成功的一半。怎樣才能在課堂上抓住學生,讓他們自覺、主動地參與到學習中去呢?興趣是關鍵。教師除了加強課程內(nèi)容與學生生活的聯(lián)系,還應格外關注學生的學習興趣。在教學中,適當使用一些獎勵進行導入,更能引起學生的學習興趣。如,我在教學《看花燈》一課導入時,問學生:“小朋友們見過花燈嗎?老師今天給大家?guī)砹藥妆K花燈(出示自制的小花燈)你們喜歡嗎?想擁有它嗎?老師帶來的只是其中的幾種,現(xiàn)在請小朋友們讀課文,誰最先會讀課文,老師就讓誰保管一盞花燈。”幾盞自制花燈的出現(xiàn)大大激發(fā)了學生學習新課的欲望,學生們都積極地參與到教學中來,爭取最先保管花燈。
二、獎勵在學習課文時的妙用
有一句俗話:家長說一百遍也不頂用,老師的話卻是圣旨。這話雖聽起來不雅,但卻道出了小學生的年齡特點:在小學生眼里,老師是神圣的、最有權威的。我針對小學生的這一心理特點在學習課文時有意識地把“老師”這一殊榮獎勵給課文讀的好,課堂上積極發(fā)言的學生,讓他們來主持“語文天地”中的節(jié)目。學生們?yōu)榱藸幃敗靶±蠋煛?,都積極主動地參與到教學中來,學習的積極性提高了,知識掌握的也更牢固了。
三、獎勵在學習生字時的妙用
《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指出:“識字、寫字是閱讀和寫作的基礎,是一、二年級的教學重點?!钡谝粚W段的識字任務是:認識常用漢字1600個~1800個,其中800個~1000個字會寫,占六年識字總量的50%以上。而識字教學的過程常常是枯燥無味,費時較長的一項工作。這對于上課只能集中注意力十幾分鐘的小學生來說,真是太難了。如果針對他們的年齡特點,有意識的從興趣入手,效果就會截然不同。如《啄木鳥》一課,雖然課文及插圖十分有趣,但識字量較大,怎樣才能讓學生既不覺得枯燥厭煩,又能完成識字任務呢?我還是在獎勵上下工夫,我把生字兩個一組寫在蘋果型卡片上,等學習完課文最后一句“到了秋天,蘋果樹上結了許多大蘋果?!睍r,我把蘋果貼到畫有大樹的黑板上,然后對學生說:“你認識哪個字,你就可以把哪個蘋果帶回家。”學生爭先恐后的加入到識字的行列中,課堂氣氛異常活躍,教學效果可想而知。
總之,教師是學習的組織者和引導者。教師應轉變觀念,更新知識,不斷提高自身的綜合素養(yǎng),創(chuàng)造性的理解和使用教材,積極開發(fā)課程資源,引導學生在實踐中學會學習。
(作者單位 河北省鹿泉市實驗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