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在教學過程中,眼神能收到語言無法替代的效果。
關(guān)鍵詞:眼睛;心靈;情感
眼睛是心靈的窗戶,而眼神則是眼睛的語言。對于教師來說,特別是在教學過程中,眼神常常能收到語言無法替代的效果。根據(jù)自己多年來的教育教學經(jīng)驗,總結(jié)出眼神在教學中有如下作用:
一、溝通師生情感,映出美麗圖像
師生第一次見面時,學生對教師的情況一無所知,但只要看到教師那雙充滿慈愛和智慧的眼神,心里就會踏實起來。當代中學生,獨立意識比以前的學生要強,他們渴望建立平等、民主的師生關(guān)系,而往往對自己的約束不夠。教師必須有“火眼金睛”,才能洞察細微。
我當班主任已經(jīng)二十多年,每接收一批新學生,在第一次見面時,往往用眼神讓學生感到老師可以信任,把他們從懷疑、害怕、不安的心態(tài)中解放出來,安心學習。當學生做錯事的時候,批評的同時應用真誠的眼神提醒他:改正錯誤就是好同學,學生就會從內(nèi)心深處發(fā)出一種改正錯誤的決心。正如教育學中所說的:“教師載有愛和信任的眼光,哪怕僅僅是投向?qū)W生的一瞥,幼小的心靈也會感光顯影,映出美麗的圖像?!?/p>
二、集中學生注意力,無聲勝似有聲
課堂伊始,我常常站立門口片刻,目光巡視全場,喧鬧的教室便馬上安靜下來。
課堂上,當個別學生注意力分散時,教師都知道用眼神來提醒:突然停止講課,并凝視著他或她,這種金口不開,以靜制動的辦法,比起大聲的點名更有威懾力,而且當事人不會感到難堪,其他學生的注意力也不會受影響。當極個別學生擾亂課堂教學秩序時,教師如果嚴詞批評,既影響課堂氣氛,有時甚至會招致被批評學生的反感、頂嘴,這樣教師反而下不了臺,而這時教師如果用不滿和責備的眼神盯住他,學生就會感到一種壓力,同時又會覺得老師很給面子,當然會馬上轉(zhuǎn)入正常的聽課狀態(tài)。
三、用眼神表情達意,推動課堂教學
語文教學的情感性,要求教師運用恰如其分的語調(diào)和語態(tài),來表達作品中的喜怒哀樂之情。表情中最重要的是眼神。
魯迅先生曾說過:若要刻畫一個人的外貌,最重要的就是刻畫他的眼睛。魯迅就是刻畫人物眼神的大師,往往不多的幾筆就能將人物形象勾畫得活靈活現(xiàn)。初中語文課本中也有很多課文涉及對人物眼神的描寫。《故鄉(xiāng)》中中年潤土“呆滯”的目光,《阿長與山海經(jīng)》中阿長在“我”忘記說祝福語時那種“惶急、急切”的眼神,《我的叔叔于勒》中當父親確信窮水手就是“叔叔于勒”時“呆直、緊張、絕望”的眼神……教師在講授這些課文時,就可以用恰當?shù)难凵駚肀憩F(xiàn)人物不同的心理和性格命運,這樣才能引起學生的共鳴,讓學生有身臨其境之感,從而能夠準確地把握文章的思想內(nèi)涵。
四、捕捉學生眼神,反饋教學信息
課堂教學中,教師要用自己敏銳的目光洞察、捕捉學生的眼神,及時反饋教學信息,及時調(diào)整自己的教學。當學生對老師傳授的知識不理解時,他們的目光會流露出茫然與疑惑;當學生聽懂老師所講的內(nèi)容、學有所得時,他們的目光會神采飛揚;當學生百思不得其解而突然頓悟時,他們的目光會由迷惑轉(zhuǎn)而自得起來……學生如此豐富的眼神給教師的反饋作用絲毫不遜色于有聲的語言,只要教師及時細心地捕捉,將會收到很好的教學效果。
記得學習周敦頤的《愛蓮說》這篇課文,其中“予獨愛蓮之出淤泥而不染”一句中“之”字的用法是:用在主謂之間,取消句子的獨立性。在講解這些的時候,我看到學生眼睛睜得大大的,眉頭都蹙起來,從學生的眼神中,我知道他們不懂,于是又仔細地變換角度給他們講解。漸漸地,越來越多的學生眉頭舒張開來,心領(lǐng)神會的目光告訴我他們懂了。于是,我又及時地把課堂教學轉(zhuǎn)入下一環(huán)節(jié)。
以上這些只是我在自己教學中的一些瑣屑、粗淺的感受,眼神在教學中的作用還有很多,也愿我們能夠不斷地摸索,運用好這一無聲的語言,讓它更好地服務于教學。
(作者單位 山西省忻州市第五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