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常生活中,很多人都會注意自己的心率(或脈搏),但對心率的快慢有何意義就不甚了了。心率到底是偏快好還是偏慢好?有人覺得心率偏快好,認為這說明心臟的工作效率高,人體血液流動快,是機體有活力的象征;而另一些人認為還是心率偏慢好,在他們看來,心臟一生中跳動的次數(shù)是有限的,心率慢可以使心臟工作得更久一些,從而更長壽。
心率是指心臟跳動的頻率,即心臟在單位時間(1分鐘)內(nèi)跳動的次數(shù),用來表示心臟跳動速度的快慢。一般情況下人們的心率與脈搏基本相等。
正常成年人心率平均值通常在75次/分鐘左右,但這存在著顯著的個體性差異,它受年齡、性別、體型以及所處生理狀態(tài)等各方面因素的影響。一般年輕人較年老者快,女性較男性稍快,矮壯者較瘦高者稍快。即使是同一個人,在不同時間、不同狀態(tài)下的心率也會有著較大的差異。安靜或睡眠時心率較慢,而運動或情緒激動時心率會偏快。
醫(yī)學上認為,正常成年人安靜狀態(tài)下心率為60~100次/分鐘,若每分鐘心率低于60次稱為心動過緩,超過100次即為心動過速。
體力勞動者或平時經(jīng)常進行體育鍛煉者的心率會偏慢,大概為50~60次/分,這屬于生理性心動過緩。運動員的心率很慢,有的會低于50次/分。這與他們平時高強度的體育鍛煉有關,長期鍛煉促使他們的心肌纖維粗大,增強了心肌收縮力,心臟每搏輸出量就高于常人。正常人心臟每分鐘需要跳動75次供應的血量,運動員只需跳動50次左右就可以完全供應。所以,運動員或體力勞動者心率低于正常值是屬于正常的生理現(xiàn)象。但如果平時心率在70~80次左右的人,突然降低到60次以下,就應該引起重視,有可能是疾病引起,屬于病理性的心動過緩。
心動過速同樣也可分為生理性和病理性,生理性可見于劇烈運動、情緒激動、飲茶飲酒等,病理性多見于發(fā)熱、甲亢、貧血、缺氧、心力衰竭等。
如果一個人在安靜時心率較慢,運動時心率迅速加快,待運動結束后又可以在短時間里恢復到平靜時的較慢心率,就可以說明他的心功能良好。就像上面說的運動員心率慢的原理一樣,安靜時他1次心跳比別人泵出更多的血液,所以他的心臟也就不用那么急于工作。而在運動時他的心率又可以跳得很快,以供應大運動量所需要的血液,這一切與他有一個強大的心臟是分不開的。
無論心率偏快還是偏慢,只要是在正常范圍內(nèi)或與上下限相差不大且波動較小,就沒有什么大的影響。但需要強調(diào)的是,我們不僅要關注自己的心率是否正常,還應注意心律是否正常,即心臟跳動的節(jié)律是否均勻規(guī)則。平時可以多參加體育鍛煉,讓自己的心律快慢有度,提高心功能,讓身體時刻處于較好的狀態(tài)。
小資料
心率≠心律
“心率”和“心律”的讀音一樣,但意思卻有不同。
“心率”是表示心跳的快慢頻率。而“心律”是心臟在收縮、舒張過程中以一定頻率形成的有節(jié)奏、有規(guī)律的跳動過程,它包含兩部分內(nèi)容,即心跳的頻率和心跳的節(jié)律,頻率是心跳的快慢,節(jié)律是心跳的整齊與規(guī)律與否。
與“心率”相比,“心律”是對心跳情況更全面的描述,兩者不能混為一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