親愛的小魚:
我是一個80后的小伙子,結(jié)婚2年,現(xiàn)在都是29歲的人,體重卻只有82斤,身高只有160。我覺得很困擾,我從17歲就是這樣的體重,也是這樣的身高,十多年過去了,什么都沒變。
就是因為這樣,朋友們看不起我。我自己也很膽小怕事,看到別人打架就非常害怕,連呼吸也呼不出來。有一次我老婆被人欺負了,我非常害怕,不知道怎么辦。直到那個人準備打我老婆了,我才沖了出去。但我一出去第一句話卻是:我是出來勸架的!然后就把我老婆拉了回來。我清楚知道我只能這樣,因為我不這樣做、不這樣說,打起來我這樣小的人一定打不過那個人。
但因為工作問題,我和那個和老婆起沖突的人天天見面。每次看到他,我心里就很憤怒,也很害怕。我很想報復他,但現(xiàn)我連正眼都不敢看他。離開這個地方不去面對他是不可以的,因為這份工作我丟不了。現(xiàn)在我整天都覺得很累,整天都想休息,一有時間就睡覺,因為睡覺可以讓我不去胡思亂想。我很難受,能幫幫我嗎?
心旅人:方子
親愛的方子:
17歲時你就是這樣的體重和身高,大概這么幾年來你幾乎沒有再長過,一直保持著青春期的風范。老實說,我身邊的男性朋友到了20多歲以后,發(fā)福的發(fā)福了,肚子大的肚子大了,大多數(shù)都從青澀的青春少年搖身一變,變成大腹便便的大叔。細數(shù)一下,就算跨過20沒變的,到了近30歲的年紀,也多少都有了發(fā)福的痕跡,他們苦不堪言,深切懷念著青春期的健美身材。
不過你是個例外,開個玩笑,你不必因為隨著年紀增長,成為一個大胖子而苦惱,也不必深切懷念青春年少的青澀時光……不是嗎?29歲的你還未失去17歲的身體、17歲的感受、甚至17歲的處境。
未失去不是因為不能失去,而是在你的內(nèi)心有一個執(zhí)念,這個執(zhí)念讓你拒絕成長,讓你沒有辦法突破自我,你停留在17歲的青春期里,一直是個孩子。青春期是人生中非常重要的轉(zhuǎn)折期,很多電影小說中常常用“殘酷”來形容青春,這是個很特別的時期,在這個時期里,它允許你好奇、允許你自卑、允許你膽小、允許你叛逆、也允許你恐懼……因為每個人都曾依賴青春期獲得成長,在這么多的允許里,學會感知自我存在,奠定我們未來的信念、價值觀和行為準則。而你,之所以還保持著當時的狀態(tài),是因為青春期給你的成長和收獲,你并未收取或者接納,你選擇停留,也許停留讓你安全,但同時也讓你停止成長。
膽小怕事的克星是自信,但是自信并不是嘴上說說這么簡單,它需要你長成成年人的姿態(tài),像個成年人那樣去思考去做事。自信有時候是一面哈哈鏡,在里面你只能看見你的優(yōu)點,再將它放大,請不要拒絕這面鏡子,也許哈哈鏡才是真實。
你的心旅伴:小魚
心靈解析:
在方子的困擾里,除了事件本身之外還有兩個關(guān)鍵點:一是身體瘦弱,29歲的人卻只有17歲的身體;二是膽小怕事的性格,導致不敢?guī)屠掀懦鲱^的事的發(fā)生。表面看上去這兩點似乎是不相關(guān)的,一個是生理上的困擾,一個是心理上的困擾。但是仔細分析下來,正是這兩個關(guān)鍵點的相關(guān)性,才導致方子困擾的真正原因。
相關(guān)性之一:人的身體生長是有一定規(guī)律的,這規(guī)律同時也伴隨著心理的成長。
方子說,17歲時的他就已經(jīng)有這樣的身高和體重了,現(xiàn)在29歲,也結(jié)婚了,可身體狀況一點兒也沒變。這讓我們想起了德國作家君特格拉斯的著名小說《鐵皮鼓》中的小男孩,他在三歲的時候不想再長大了,就用了一次意外停止了自己的生長,讓身體永遠處于三歲孩子的狀態(tài)。
如果這是一次心理咨詢的過程,也許我們會用精神分析的理論去瞧一瞧在17歲那年,方子的生命里發(fā)生了什么重大生活事件,也許這事件就是影響他的關(guān)鍵所在。只是目前只能從方子信件中的現(xiàn)有資料去分析,所以只能分析出:在方子的潛意識里,他同樣是在用“停止生長”的方式來讓自己維持在17歲的狀態(tài)。當然,這不是他刻意要去做的,而是潛意識的選擇。
舉個例子,女性朋友很容易得的一種病:乳腺增生。這種病的起因多是由情緒引起,而情緒不由意識控制,我們往往在控制不住的情況下,由內(nèi)心源源不斷生成各種情緒,如:抑郁、憤怒,當情緒不能適當?shù)陌l(fā)泄出來,便會在身體里郁結(jié)成病,最典型的就是乳腺增生。如果女性朋友在一段時間內(nèi)感到心情舒暢,增生同樣能夠很快的消除。
所以,身體是心理的外在表現(xiàn)形式。從方子的情況來看,他身體停留在17歲,因此他的心理也保持了17歲少年的特質(zhì):敏感、脆弱、恐懼和勇敢并行、甚至認為打架才是勇敢的體現(xiàn)……
這樣分析下來,方子心理上的膽小害怕就更加容易理解了,由此而知,他的實際問題并非是膽小害怕,而是陷入在膽小害怕里出不來。
相關(guān)性之二:對自我的認知是“膽小和害怕”,身體的生長符合心靈上的認知。
大概沒有什么比評價一個男人“懦弱”更讓他憤怒了,方子同樣也是,他害怕懦弱、憎恨懦弱,懦弱偏偏讓他無處可藏。于是,他無比清晰的感受到了自己身上的這個特點,并因為對懦弱的抗拒顯得無能為力。
這里,我們先來了解一個心理學的理念:事物會照著你意識的方向發(fā)展,翻譯得通俗一點,就是我們常常說的:你越怕什么,就越來什么。原因很簡單,當我們抗拒某樣事物的時候,我們意識的方向是朝著那個事物去的,比如:女孩特別抗拒“鬼”,“抗拒”的意思就是先讓“鬼”存在了,她才能夠害怕,于是之后的一切都理所當然,因為她允許了“鬼”的存在,她再害怕、再抗拒,意識也會自動創(chuàng)造出“鬼”的形象。
因此對于方子來說,他首先允許存在的部分就是他的“懦弱”,因為當懦弱存在了,他才能夠去抗拒和害怕,由此引發(fā)了事件發(fā)生時他的行為表現(xiàn),以及在方子的潛意識里,似乎只有勇敢的和別人打上一架,才能讓他覺得自己不那么弱小。
事件發(fā)生之后,方子每天都覺得很累,想睡覺,似乎已經(jīng)引起了他的抑郁情緒。抑郁情緒的特點是把所有錯誤都歸結(jié)在自己身上,對自我攻擊,正像現(xiàn)在的方子,別人欺負老婆明明是別人的錯,可是方子卻將錯誤歸結(jié)在自己身上,怪自己懦弱。換個角度想想,如果方子對那個欺負他老婆的人抱怨、責怪、憤怒……那么他很自然的就會健康起來,不再攻擊自己。
于是,方子的身體生長為了配合他的對自己“懦弱”的認知,將特質(zhì)停留在17歲。身體的智慧超過我們大腦的想象,為了配合大腦對自我“懦弱”的定義,身體主動將生長停留在17歲。
對于方子來說,要解決這個問題很容易,只要他改變對自我“懦弱”的認知,任何概念都是被構(gòu)建的,打架并不等于就是勇敢,更多是魯莽;勸架未必也就是膽小,更多的是識大體。方子的“懦弱”是被他自己構(gòu)建出來的,只要他愿意放下所謂的“懦弱”,專注于自己智慧的一面,一切問題都將迎刃而解。
心理咨詢師如是說:
生活中,很多我們原本以為很困難的、很糟糕的事,其實都簡單得超過我們的想象。我們往往不是被困在了問題本身里,而是被困在了“對問題的構(gòu)建”里,只要你愿意,也許輕輕動一根手指頭就能改變。有一首歌可以很好的形容:一切都沒有想象的那么糟。